最近到處都是8寸晶圓缺貨的消息,臺媒甚至報導稱為了賣個好價格,某老牌晶圓廠,甚至把8寸晶圓按片賣,漲價幅度最高達50%,還很多IC廠搶著下單。
事實上我們知道28nm以下的晶片製造都是採用12寸的晶圓了,只有成熟工藝的晶片,比如28nm以上的晶片,才使用8寸晶圓。
按2019年的數據,全球的晶圓出貨中,12寸以上的晶圓佔比高達67%,而8寸的晶圓大約在20%左右,此外還有一些6寸的、4寸的晶圓也有少量銷售。
那麼問題就來了,代工廠商們都在努力的發展先進技術,成熟製程並不被看好,認為是落後技術了,為何現在反而落後技術的晶圓缺貨,先進的12寸的,卻沒這麼缺貨呢?
首先我們要分析下今年究竟是什麼晶片爆發,其實是隨著AI、5G、AloT的大爆發,以及疫情的影響,導致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供不應求,這些晶片大多是28nm或更成熟的晶片。
同時這幾年廠商們不斷的升級技術,都往先進位程升級,成熟的工藝及產能卻在減少,導致大家28nm或以上的產能下降了。
於是當28nm或以上的晶片需求大增時,產能反而跟不上,因為大家都關注更先進的技術去了,把相對落後的技術冷落了。
當然在這個緊急關頭,這些廠商們也不太可能再去擴產成熟的技術,畢竟也就急在一時,緩過勁來後,這些製程產能過剩,就造成投資的大浪費了。
所以短時間之內,變成了成熟製程的8寸晶圓緊缺,反而先進的12寸晶圓卻沒那麼緊缺,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最哭笑不得的還是消費者,反正最終晶片的漲價,都會反應到產品上,產品最終是消費者購的,最終韭菜都是【消費者】,誰也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