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人類記憶的年輪,連接著昨天與今天。無數保山優秀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保山歷史傳奇已經匯入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硝煙散盡、英雄長眠,精神永存,信念不朽。作為後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革命歷史文物、弘揚保山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保山故事、讓歷史點亮現實、照亮未來,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保山人圍繞保山的發展進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在前列、幹在實處。近年來,隆陽區多點打造,串點連線,構建隆陽黨員幹部教育新基地。
積極打造金雞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傳承保山紅色基因
1939年3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書記馬子卿派中共黨員施子鍵在西南運輸處畹町分處(駐保山城)司機食堂工作。1941年1月,馬子卿又派共產黨員吳洪進到保山傳達了黨在白區「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工作方針。1945年,中共雲南省工委派共產黨員張子齋、唐登岷、馬仲民、李韻、周贊淑(又名陸英)到保山,準備在滇西發動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人民武裝鬥爭。1946年,中共地下黨員陳大鳴到保山中學、九峰中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地下工作。1947年,中共雲南省工委派孟循時通過社會關係打入私立遠徵中學,以校長的合法身份為掩護,秘密開展活動。1948年2月。中共雲南省工委增派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成員馬家聰、王品山、張笛到保山協助孟循時工作。1949年2月,增派共產黨員楊暢東、木泗源、倪瑞龍、黃如英及「民青」成員楊蘭英、蘇兆莊到保山遠徵中學、金雞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準備4、5月間發動武裝起義。1949年4月15日,孟循時帶領楊暢東、木泗源、倪瑞龍、黃如英、馬家聰、張笛、蘇非、楊蘭英、高再升、花靖本等遠徵中學、金雞小學的一批革命師生到金雞自衛中隊駐地張家祖廟,解除了自衛中隊武裝,解散了自衛中隊,成立「保山人民自衛軍第四大隊」,成為保山縣第一支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同時,成立了鳳儀鎮人民政府,任命花靖本為鎮長,建立了瀾滄江以西地區的第一個人民政權。5月18日夜,根據中共滇西工委的指示,中共保山地下黨在石門成立了保山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保山縣特別支部委員會。1949年9月底,「中共保山縣特別支部委員會」在金雞營門口重新成立。早期地下黨在保山的活動、金雞「4.15」武裝起義、保山第一支人民武裝、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紅色政權是保山的「第一個」,也是瀾滄江以西地區的「第一個」,彌足珍貴,意義重大、地位非凡、影響深遠。金雞「4.15」武裝起義紀念館已經建成,開放使用,但「牆裡開花牆外香」,本地幹部群眾知之甚少。要把地下黨早期活動據點金雞小學(文昌宮)、「中共保山縣特別支部委員會」成立地點育德營門口、解除金雞自衛隊武裝的歷史事件發生地張家祖廟恢復建設統籌考慮,把金雞革命老區這張「大牌」的作用發揮與北漢莊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光尊寺遠徵中學地下黨活動據點、馬王屯遠徵軍抗戰教育基地以及金雞四方街、板橋青龍街開發建設幾張「大牌」關聯起來,形成呼應效果,以紅色教育帶動金雞、板橋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