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古今】篆書特殊字 寫法舉要

2021-03-04 篆書

本文摘自仇高馳先生《識篆漫談》,並向仇先生致敬。

東漢許慎所撰《說文解字》,以小篆為字頭,按文字的形體及偏旁結構,分列540部,首創部首排列法。

元代應在所編的《篆法點畫辯訣》中選擇了一批楷書基本形體、偏旁跟小篆形體絕不相類而易於混淆的文字,加以比較、分類、綜合和辨析,闡述楷篆之間的差別,指出其小篆的正確寫法,編成歌訣,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廣為流傳。

《篆法點畫辯訣》對楷、篆的差別大體上歸納了以下幾個方面:

1. 楷書非同一字,而在小篆中卻為同一個字,如「著」、「著」、「箸」等。

2. 楷書為同一字,而在小篆中卻為兩個不可通用的字,如作為音律的「商」和作為商業的「商」 等。

3. 楷書同一偏旁的字,在小篆中卻完全不一樣,如「累」、「畏」、「胃」等字上面的「田」旁,在小篆中就是完全不同的寫法。

4. 楷書字腳相同,但在小篆中卻寫法不同,如「喪」、「辰」、「展」等字。

5. 同一個字,楷書與小篆的寫法截然不同,如「憩」字等。

6. 楷書筆畫較繁,而在小篆中卻較簡,如「帽」、「懸」、「洲」、「源」、「腰」等字。

7 .楷書筆畫較簡,而在小篆中卻較繁,如「郭」、「沾」等字。

8. 某些楷書字和小篆形體相同的字,而實際上並非是同一個字,如「菽」、「椒」等字。

9. 有些楷書字與小篆差別很大,或為異構別體,或變化偏旁,如「啼」、「暖」、「晴」等字。

楷書字是一個寫法,篆書卻有兩種以上的不同寫法,如「也」、吟「、坐」等字。

小篆疑難字舉要

仇先生將平時作篆時所整理出的常用疑難篆字192字個,列表於後,以供參考。(說明:對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篆法的篆字,本表只選其一。以現行的楷體簡化字去對應篆字,將會帶來一定的麻煩,但為方便年輕作者起見,還是選用了楷體簡化字作為本表的字頭。)

相關焦點

  • 篆書的基本部首的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字根"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單位,象形字都是字根。絕大多數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屬於同一部首的字,它們的意思來自同一根源。漢字是表意文子,字形和字義有著關聯。
  • 篆書愛好者福利來啦,教你篆書的基本部首寫法
    我們學習篆書,首先要練習部首的寫法,部首是漢字的「字根」。許慎在分析小篆形體結構的基礎上,總結出540部,每部字相同的偏旁作為該部的第一個字,成為該部的部首。《說文解字》中的部首,是以古文字(小篆)為依據,是形體和意義緊密結合的漢字的表意部分。
  • 篆刻入門:漢印用字的篆法特徵
    篆刻學習要從漢印開始著手已經成為後世學習篆刻者的共識,因為大家只要一提學篆刻,就會提到「印宗秦漢」這句話,但究竟才是我們要從漢印裡學習的最關鍵東西呢?這是一個問題。吾丘衍的《三十五舉》第二十舉是一段很簡短的文字:二十舉曰: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
  • 寫篆隸,要懂得文字的來源和演變,不能套用正楷字的寫法
    如「瑛」字,右旁是「英」,這是草字頭,《說文解字》:「英,草榮而不實者」,故「英」字在草部。隸字是依照篆字結構來的,秦簡上的寫法很明顯,八分繼承秦簡寫法而略作改動,把下面「央」中的「人」寫大了。這種寫法早在西周青銅器上就可以看到,並非新發明。
  • 篆刻學習讀書筆記:周應願《印說》裡關於篆法的「三害」
    比如,學元朱文,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把《說文解字》上的字好好逐字認一遍,甚至《說文解字》上沒有的字,也要知道它的寫法,如果遇到查不到的字,要多到古今名印和各種成熟的作篆通假字典裡去找寫法。再比如,學古璽,第一件事是要見識青銅器銘、甲骨文到小篆之前的戰國文字,多認識,多寫,多了解從甲骨文到大篆系列乃至六國古文的寫法,每作一印,都想著把這方印裡每一個要用的字的寫法來源弄清楚,不要把文字當圖畫刻,這是識篆的基本功,相對來說,古璽文字的識篆會較難一些。
  •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篆法
    在整個篆刻界,「篆法」的提法很早,但早期所討論的篆法實際上在概念上是與「字法」混在一起的,比如過去我們討論在某方印裡討論某個字用的「對還是不對」,現在我們要分割清楚,問這個字「對還是不對?」是字法的問題,篆法要解決的問題是這個字用的「美還是不美?」
  • 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的演變和關係
    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查詢了一些資料,找到了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演變的過程,和這幾種字體之間的關係的一些內容,現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幫助。一、篆書。對與「篆書」這個名稱,歷來就有爭論。郭沫若說:「篆也,掾也;掾者,官也。」(掾[yuàn],古代官署屬員的統稱。)
  • 篆刻學習:檢查一下,你「識篆」在哪個階段
    「識篆」大致須經過以下各個階段(各個階段如何達成,已有另文寫過,有興趣可以找來回看),今天列個進程表,供大家對照:(小篆)1、第一階段:完全不識篆處於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對於篆字一無所知,不刻印便罷,如果刻印,遇到要入印的文字,就去查各種字典,在古人印、名家印裡去找篆字的寫法(比去電腦字庫裡找字要高明一些了),找到這幾個字之後,臨下來,慢慢認識它
  • 【篆書】篆書書體寫法精講
    指實、就是執筆要牢固,實在:掌虛,就是用前述三指鉗住筆管,而後將無名指抵於管會,小指輔助之。這樣筆管豎立在五個指頭之間,手掌自然空虛,形如「握卵」。掌虛、空則握管運轉靈活,五指齊力,執筆自然實在,豎牢,二者相互為用,寫出之字畫、自會筆力遒勁,生動自然。3、執筆高低、視字大小而定。一般字小者可略低,字大者可略高,通常練習五至十公分大小的字,指離筆根約三至五公分左右即可。
  • 習篆,需要記住這幾點,建議收藏好
    我們學習書法,篆書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從寫篆書,到刻篆印,精益求精。尤其是篆刻藝術,其藝術魅力經久不衰。我們今天學篆書,應該從小篆學起,寫小篆是學篆的基本功。那麼,要想學好小篆,要記住幾點。篆刻作品第一、學篆先要識篆篆書的書寫,門類眾多,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錯別字,所以,學篆有句名言:「學篆先學會識篆。」
  • 初學篆刻,要認真讀讀《三十五舉》
    既然要教學,就需要教材,他是第一人,前無古人,要教材就得自己編,這就有了史上第一本篆刻教材——《三十五舉》,也正因為這是第一本系統的篆刻教材,後世的所有篆刻大家,一路傳承下來,後世所謂的正統篆刻路子,實際上都受到《三十五舉》的系統影響(雖然《三十五舉》所列內容並不絕對正確,藝術並不是自然科學),那麼,對於篆刻初學者來說,追本溯源,認真學習《三十五舉》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實用篆書識讀教程——習篆書先要識篆字
    對於不同的書體,在臨摹的方法和難度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說來,篆書臨摹難度要大於其他書體,這主要是由於篆書與我們相距太遙遠,必然會對我們今天的理解與判斷帶來隔閡,古代對臨習篆書技法的相關書論太少,當代又缺少系統而實用的篆書臨習技法方面的讀物,加之篆書的臨摹與創作還需要有較高的學術含量,因而當代的篆書創作一直弱於其他書體。高度關注當下的篆書創作狀況提高篆書創作水平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 印文中怎樣選篆與用篆
    章法安排,一要自然妥帖,二要醒目動人,二者是相互對立的,但又是統一的。醒目動人並非招搖過市,自然妥帖並非平庸無神。清人徐堅說:「章法如名將布陣,首尾相應,奇正相生,起伏向背,各隨字勢,錯綜離合,回互偃仰,不假造作,天然成妙。若必刪繁就簡,取巧逞妍,則必有臃腫渙散,拘牽侷促之病矣。」這段話說明既要匠心獨運,又要順乎自然。
  • 怎樣寫好篆書,講的太好了
    篆書是當今已脫離使用的一類書體,但仍有不少書友傾心於此。今天,為各位介紹一套篆書的寫法,希冀對各位的書寫有所幫助。 筆鋒勿短,短鋒蓄墨少,筆要有一點彈性,否則轉筆和藏鋒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兌得很稀,暈墨是絕對不允許的。要嘗試用半生熟的宣紙去寫,熟宣寫鐵線篆容易線條呆板。
  • 眾多銅錢字體中最特殊的存在:九疊篆
    眾所知周,宋朝皇帝的文化造詣比較高,他們很喜歡在自己的年號錢上,留下自己的墨寶,讓我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書法藝術,但是在眾多宋朝的年號錢之中,文瀚樂拍認為,其中最為特殊、最特殊的書法並非是宋徽宗的瘦金體,而是難得一見的九疊篆。
  • 習篆容易識篆難,教你快速看懂篆體字
    有人說,「習篆容易識篆難」,習篆者大多數有這樣的體會。但我們最需要的偏偏就是「識篆」。識篆難,但也不是不能識。實際上篆書雖屬於古文字,但它和現代漢字是—脈相承的,是現代漢字的源頭。其中部分篆字直到今天都沒大變化,而那些變化大的多數漢字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和現代漢字一樣,篆字也是由一個或幾個部件(部首)構成的。
  • 篆書入門:從運筆筆順到結構接筆
    篆書是當今已脫離使用的一類書體,但仍有不少書友傾心於此。今天,為各位介紹一套篆書的寫法,希冀對各位的書寫有所幫助。 筆順 篆書的筆順和漢字筆順規則基本相仿,如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這些對初學者來說是不成問題的。
  • 學篆書,從識篆字開始
    篆書的起源與發展 篆書的發展,歷經了從商代的甲骨文、商周金文及其他大篆文字、秦代小篆和秦代以後的篆書這幾個階段。篆書的名稱,實際上是在秦以後才確立的,它是相對隸書而言。所謂篆書,許慎《說文解字·竹部》云:「篆,引書也。」段玉裁註:「引書者,引筆而著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籀所作曰大籀,既又謂篆書曰小篆。」
  • 徐利明: 融會貫通 自成風範(這樣學篆更有效)
    學習篆書不能夠單打一地去學其中某一兩種碑帖,應該把它打通,把它形態的變化、用筆的變化、歷史的演變接續起來。通過實踐,既鍛鍊了形式技巧表現能力,又對它的歷史有了清晰地把握,這樣有助於我們學習篆書向縱深發展。學習篆書的工具書分兩大類:一種是古文字學的工具書,一種是篆體書法的工具書。學篆書的人要結合學習古文字學,要對此有基本的了解。在這方面如段注《說文》,也是參考書。
  • 國人都需要了解,短短三分鐘認識篆隸草行楷
    目前出土甲骨文單字4500個,初步識別2000餘字,公認的有1000多字。有一種說法是有了甲骨文才有了今天的文字。因為甲骨文已經具備書法三要素:用筆、結構和章法。篆書隸書張遷碑篆書書寫效率太低,為了提高效率,秦朝的文官簡省篆書筆畫,易曲為直,漸漸形成較篆書更便捷的書體,名為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