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出生後,四歲大寶開始咬指甲,別急著糾正行為安全感是關鍵

2020-12-23 咩小胖育兒

朵朵是個四歲的小女孩,最近出現了咬指甲的行為,經常咬著手指甲,把手指咬得光禿禿的。媽媽想起朵朵小時候是沒有這種行為的,而是在二寶出生回家以後才開始的。

為什麼在二寶出生以後,大寶會出現咬指甲的行為呢?

1、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是「退行」,就是當人們遇到挫折、打擊、嚴重焦慮的時候,出於自我保護,在行為模式上會退回到早期生活的某種行為模式。

孩子喜歡啃咬東西多發生在嬰兒期,這個時候處於口欲期,啃咬東西不僅是孩子的探索行為,更是他們獲得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2、二寶的出生只是導火索,並不是引發大寶沒有安全感的直接誘因。最重要的家裡人行為和態度的變化,讓大寶感受到了。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他們對周圍人情緒態度的感知比成年人更敏感,他們只是不會用言語表達出來而已,就會在行為上有所改變。

面對大寶咬指甲的行為,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家長要明確自己的態度,不要先急於糾正她的咬指甲行為。重點不是制止行為,而是解決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焦慮。其次,家長反思一下,二寶出生後,家人對大寶的態度和行為是否有變化。不光是爸爸媽媽,包括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等家庭成員的態度,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有時候,爸爸媽媽會顧忌到大寶的感受,而老人們則會很明顯的偏愛二寶。這些都會引起大寶的焦慮,害怕失去大人們的愛。再次,咬指甲的行為不要刻意提醒,陪孩子做遊戲,找點事情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越是提醒他,反而起到反作用。

二胎家庭中,二寶初來乍到,如何解決大寶的心理問題。

愛要大聲說出來。小孩子的想法都是比較單純的,有了二寶以後,生怕爸媽的愛被奪走。父母一定要多向大寶說,爸爸媽媽依舊愛他,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表示,消除大寶的焦慮。家裡人的行為要注意,不要過於關注二寶,而忽略大寶。即便再忙,也需要有個家長陪陪大寶。畢竟大寶還小,也是需要家長關懷和照顧的時候。要對大寶有耐心,千萬別只看到她咬指甲是「壞習慣」,這是孩子不會表達自己想法的表現,不過是為了讓家長來關注她。不要批評孩子,不要強制阻止她咬指甲的行為。給孩子多些關係和陪伴,孩子有了安全感,這種行為漸漸就會自動消失。

相關焦點

  • 二寶出生後,大寶從「乖孩子」變成「小搗蛋」:全因媽媽厚此薄彼
    但唯獨忽略了對大寶的關注。很多有關「大寶不滿二寶出生」的新聞層出不窮:大寶離家出走、怨恨父母,甚至走上迷途。據他介紹,在一個家庭中,當二寶出現時,大寶會故意製造麻煩,鬧得家裡雞犬不寧,這是孩子出現心理疾病的一種徵兆。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家庭環境下的孩子,在面對二寶問題時,會表現出不同的過激行為。有些大寶會選擇用不上學來進行反抗,有的會偷家裡的錢進行揮霍;又或者因為二寶要跟父母睡一起,大寶被迫分開,於是進行一定的自殘行為,如拔頭髮,咬指甲,喝墨水等等。
  • 學生咬指行為的分析與糾正
    由此我認為,這三名學生共同的成長特點就是嬰幼兒期親子關係的疏離,這可能是造成他們出現咬指行為的深層原因。  弗洛伊德認為,一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等),所以把兒童一歲以內通過口部滿足欲望的這個時期叫「口欲期」。嬰兒出生後吸吮母乳是對口腔欲望的最好滿足,如果這一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嬰兒會本能地尋找替代品。
  • 二寶出生後,大寶現幾種反常父母需安撫,決定大寶以後如何對二寶
    自打露露懷孕肚子逐漸變大開始,大寶就總是問露露生了弟弟妹妹之後,是否還會愛自己,露露一頓錯愕之後表示,都是自己的寶寶,會一樣愛。其實,現實生活也常有類似的案例,很多大寶在弟弟或者妹妹出生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反常行為。
  • 二胎後,大寶行為倒退、欺負二寶!平衡兩個孩子關係,學學郝景芳
    經常看到媽媽吐槽大寶排斥二寶的到來,二寶到來後,大寶各種作妖,讓家長懷疑當初選擇生二胎就是個錯誤。@ 別跟我玩眼神:老大和老二玩的過程中,老大總會欺負老二,不是伸手打就是伸腿踢,糾正過很多次也沒有效果。@ 小周:有了二寶之後,大寶變化很大,經常嚷嚷我們不管她,遇到一點事就鬧情緒,以前會做的事自己也不做,說不會,還開始尿床。甚至哭著說要打死小寶。
  • 二寶出生後,大寶這句話讓媽媽哭了一宿
    當加利福尼亞州的凱蒂把小女兒帶回家的時候,老大多諾正好是3歲。第一個月過得很順利,但之後多諾就開始提出抗議了。「每當我要開始餵小女兒,」 凱蒂說,「多諾就會用頭撞擊我們,或者站到沙發上,再跳下來衝撞我們。」如果凱蒂抱著嬰兒坐在沙發上,大兒子就會去抓住嬰兒的頭髮使勁扯。「有一陣子,我絕對不能讓這兩個孩子單獨待在一起。當然,最終,過了3個月後,多諾終於克服了自己,或者說,他的小妹妹終於贏得了他的心。」
  • 孩子頻繁咬指甲、撕嘴皮?心理專家:別急著阻止,這屬於焦慮障礙
    朋友的2歲女兒珊珊,天生一對大眼睛和自來卷頭髮,就像一個漂亮的洋娃娃。和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別人都會說這個小姑娘真好看。可最近,她卻愛上了咬指甲、撕嘴皮,手指甲咬的長短不一,整個嘴唇也被她撕的傷痕累累。媽媽不得不把她的指尖剪到很短,即便這樣還是阻止不了她這個「奇怪」的愛好。
  • 二寶出生了,大寶好像越活越回去了
    我家二寶出生4個月,大寶已經4歲。自從二寶出生之後,我發現家裡大寶有越活越回去的現象了。比如:二寶沒出生的時候,可以在馬桶上大小便。出生之後,隨地大小便;二寶沒出生的時候,垃圾會扔進垃圾桶,二寶出生後隨地扔;二寶沒出生前不吸奶嘴不要經常抱,出生之後又是搶奶嘴又是要抱抱……真有種越活越回去的感覺。
  • 想要生二寶,和大寶間隔多少歲合適?
    有朋友問我,有打算生第二個孩子,家裡也有支持,但是擔心生了二寶後老大和老二爭寵,不知道該怎麼辦?兩個孩子年齡間隔多少歲合適?因為這個問題問的人還比較多,所以就用文章的方式回復一下。第一個在Terrible Two階段的孩子,要麼只能壓抑自己的需要,沒辦法發展出對父母的愛足夠的安全感,要麼就會開始搗亂
  • 寶寶把指甲都咬出了血,原來要這樣糾正才能改掉!
    1、內心沒有安全感 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自然就會在下意識裡做一些「小動作」。嬰兒期特別常見的方式就是把手指放進嘴裡吸吮或者啃咬,可以讓口唇得到滿足,同時讓手指的觸覺得到滿足,獲得安全感。3、緩解緊張壓力情緒 有的孩子做錯事情,心裡會恐懼不安;還有些孩子上學後對環境不熟悉,焦慮緊張,或者是學業上帶來的壓力,無法得到排解,咬指甲就是他們緩解心理壓力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漸漸養成不良習慣。
  • 二寶出生後你家大寶和誰睡?寶媽注意,別傷了孩子還不自知
    朋友小西剛生完二胎,她家妹妹出生的時候,姐姐還不到3歲,所以此前大寶也一直是和小西他們一起睡的。可妹妹出生後,在大寶和誰睡這個問題上小西夫婦就犯難了。家裡老人表示可以讓大寶和老人睡,可孩子不願意,一聽到大人們說這事她就哭,小西直言孩子哭的時候她也哭,要知道當時小西還在月子期。小西老公心疼她和孩子,後來就去商場買了個拼接床,家裡重新布置後,一家四口睡在了一起。
  • 孩子咬指甲不是缺維生素,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爸媽要早糾正
    有的說:60多歲了還在咬指甲,已經習以為常了,一天不咬不舒服,幾十年了改不了。有的說:40多歲了也在咬指甲,兩個孩子得到了遺傳,同樣咬指甲,就是看不得指甲長長一點,一長就會咬。可見,啃指甲這個行為不是小孩子的專利,成人中也存在。
  • 孩子四歲還在吃手咬指甲?家長無可奈何很崩潰!如何糾正很重要
    朋友家的孩子四歲了,小女孩很漂亮可愛。平時喜歡畫畫、跳舞、做手工,不得不說孩子挺有天賦的。但令朋友苦惱的是孩子四歲了還在吃手,孩子喜歡沒事就把手指放嘴巴咬來咬去。朋友說根本不用給她剪指甲,一雙手的指甲都被女兒無聊時吃掉了。聽到這確實挺吃驚的,要知道指甲是藏汙納垢的好地方,經常吃手細菌不都吃到肚子裡了嗎?
  • 大寶打二寶,父母怎麼做,才能讓二孩親上加親呢?
    二寶出生前,我經常對大寶說有小寶的好,有人陪她玩,還會讓她摸摸鼓起的大肚子。一切顯得那麼和諧。可二寶出生後,風雲突變。當抱著二寶時,大寶哭鬧著也要抱。而且我發現,大寶時不時會打二寶,甚至咬二寶的手指和腳。像多數媽媽一樣,我希望我的兩個寶貝相親相愛,未來一起好好相處,互相幫助。
  • 有了二寶,大寶行為退化,媽媽需要這樣做幫大寶建立安全感。
    我們必須知道,老大的感受也同樣重要,我們要幫助老大認可接納新生寶寶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對於年齡四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更直接的告訴他家裡會有新成員。四歲以下等到要為寶寶準備待產包的最後幾個月時也要告訴他。㈠,如何告訴四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在孕育新的生命。
  • 有二寶後就強制和大寶分床睡,大寶的一句話讓媽媽愧疚!
    在大寶還未滿三歲的時候,婷婷就又懷了二胎。本來大寶一直是跟著婷婷睡的,可婷婷擔心大寶睡覺不老實,經常左踢右踢的,玩意踢到肚子可怎麼辦,於是就把大寶送到了奶奶房間,讓奶奶陪她睡覺。剛開始大寶一萬個不願意,天晚上又哭又鬧的,嗓子都哭啞了,直到被爸爸訓了一頓後才忍住,開始委屈巴巴的和奶奶一起睡。有一次大寶認真的問婷婷「是不是生了小寶寶之後就不愛我了,我也還小啊」,讓婷婷覺得十分愧疚。有了二寶後,大寶和誰睡才合適?
  • 生了二胎後,讓大寶帶二寶真「輕鬆」?別洋洋得意,這是在毀娃
    對於很多80、90後來說,他們多數為獨生子女,並不能體會有兄弟姐妹的感受,二胎開發後,有越來越的家庭選擇生二寶,但這其中的育兒問題也凸顯了出來。,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期,這段時間裡寶寶更需要媽媽的照顧,這是「姐姐」或「哥哥」不能代替的。
  • 寶樂齊小兒推拿李波:孩子為什麼愛咬指甲?如何糾正孩子咬指甲?
    咬指甲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常見於10~18歲兒童,但也可早至4歲發病。國外報導大約50%的兒童在某一時期會出現這種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衝下降。至18歲仍有23%的人咬指甲。雖然在5~10歲這個年齡組內,發病率無顯著性的性別差異,但在這個年齡組以上,則男性咬指甲更為常見。在3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10%的比例有這種習性障礙。
  • 二寶出生後,大寶怎麼了呢?
    其實二寶出生之後,大寶的變化主要可以歸類為以下的三類,第一類我們稱之為退行行為,有一部分的大寶有可能會重新尿床,重新想吃媽媽的母乳,或者不願意和媽媽分床睡覺。第二類我們稱之為情緒變化,這一類的大寶他們有可能會變的情緒暴躁,也有可能會突然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了,或者會變得情緒起伏不定,經常哭鬧。第三類我們稱之為行為變化。有一部分的大寶他們可能開始打人開始講粗話,甚至在學校裡面出現成績下降的現象。
  • 孩子咬指甲怎麼辦?家長打罵沒有用,教你3招來糾正
    有些孩子總會有一些壞習慣,比如說:喜歡吃飯蹺二郎腿、喜歡吃飯的時候看電視、還喜歡咬指甲等等這些壞習慣。同事的女兒已經快要八歲了,可是一直有一個壞習慣改不了,就是平時無聊的時候喜歡咬自己的手指,同事怎麼糾正都沒有用。同事問我說:」我家的小朋友這麼大了,還老是喜歡咬手指,手指都被他咬禿了,你說是為什麼呢?
  • 二胎出生後,3歲大寶變回嬰兒「爭寵」?只因媽媽忽略了這件事
    前幾天,大學室友林華給我打電話,說她最近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自從她生了二胎以後,大寶就變得越來越難管了,她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林華的大兒子名叫豆豆,2018年出生,現在是2歲8個月,小兒子今年出生,還不到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