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是個四歲的小女孩,最近出現了咬指甲的行為,經常咬著手指甲,把手指咬得光禿禿的。媽媽想起朵朵小時候是沒有這種行為的,而是在二寶出生回家以後才開始的。
為什麼在二寶出生以後,大寶會出現咬指甲的行為呢?
1、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是「退行」,就是當人們遇到挫折、打擊、嚴重焦慮的時候,出於自我保護,在行為模式上會退回到早期生活的某種行為模式。
孩子喜歡啃咬東西多發生在嬰兒期,這個時候處於口欲期,啃咬東西不僅是孩子的探索行為,更是他們獲得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2、二寶的出生只是導火索,並不是引發大寶沒有安全感的直接誘因。最重要的家裡人行為和態度的變化,讓大寶感受到了。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他們對周圍人情緒態度的感知比成年人更敏感,他們只是不會用言語表達出來而已,就會在行為上有所改變。
面對大寶咬指甲的行為,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家長要明確自己的態度,不要先急於糾正她的咬指甲行為。重點不是制止行為,而是解決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焦慮。其次,家長反思一下,二寶出生後,家人對大寶的態度和行為是否有變化。不光是爸爸媽媽,包括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等家庭成員的態度,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有時候,爸爸媽媽會顧忌到大寶的感受,而老人們則會很明顯的偏愛二寶。這些都會引起大寶的焦慮,害怕失去大人們的愛。再次,咬指甲的行為不要刻意提醒,陪孩子做遊戲,找點事情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越是提醒他,反而起到反作用。
二胎家庭中,二寶初來乍到,如何解決大寶的心理問題。
愛要大聲說出來。小孩子的想法都是比較單純的,有了二寶以後,生怕爸媽的愛被奪走。父母一定要多向大寶說,爸爸媽媽依舊愛他,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表示,消除大寶的焦慮。家裡人的行為要注意,不要過於關注二寶,而忽略大寶。即便再忙,也需要有個家長陪陪大寶。畢竟大寶還小,也是需要家長關懷和照顧的時候。要對大寶有耐心,千萬別只看到她咬指甲是「壞習慣」,這是孩子不會表達自己想法的表現,不過是為了讓家長來關注她。不要批評孩子,不要強制阻止她咬指甲的行為。給孩子多些關係和陪伴,孩子有了安全感,這種行為漸漸就會自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