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光緒時,碣石有一位解佛祖籤文的人叫張錫三,碣石衛總兵按張錫三詳佛祖籤文所說的發兵布陣,截擊倭寇,大獲全勝。總兵把張錫三的「靈籤妙卜」事跡向朝廷寫了奏章後,張錫三被封賜為六品武略騎尉,老婆也被封為六品夫人。因其官階比當時的陸豐縣縣太爺還大,以致七品官階的陸豐縣令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備禮品到他家拜年,風光無限。
元山寺五十一條籤詩,寫的雖然是民俗世事,但讀起來亦頗為文雅、深奧、玄妙。這樣,昔年處於大半文盲的碣石海疆鄉民,求得籤來,隻字不識,要解釋其義,自然就得識字之人來解說了。在清光緒年間,鄉民求得籤詩,就得靠元山寺一位名叫黃向喬的香公隨便解釋一番了事。有時遇到香公心情好,解釋起來,多少還能對題;若遇此香公心情浮躁,解釋起來,那就牛頭對不著馬嘴了。
隨著元山寺香火不斷興旺,拜佛祖求籤卜的香客越來越多,特別是僑居海外的香客,有的為了省節路費,一個人到玄武山拜佛祖,就帶著鄰居及親朋一大串各家求神問卜之事,如果單靠香公口頭說一說,無文字記錄,自然不便記憶。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善於靠神佛謀食的本地人,為了迎合遠方香客要求,在清末時期,就創造出一種專事詳解靈籤的職業。開始只有張錫三、王大耀兩家人從事此種營生。這些評籤者,多少也算是一個識字之人,他們將五十一首籤詩和五百六十一條問卜詩文,熟讀落肚,加上自己靈機應變的詳籤妙術,儼然像個縣衙判官,一一為香客將抽中之籤的「真義」祥批於紅紙貼之上,由其帶走。
香客付給詳籤者一些費用,了卻一樁心願,自然高興;祥籤者得了錢,雖無厚利,但日日如是,也算得是一條謀生之道。
在眾多詳籤者中,最出名者要算張錫三。
碣石是個藏龍臥虎,九流三教混雜之地,要想出名,也並非容易。
張錫三斷戰事
拿 頭 顱 當 軍 立 狀
傳說有一年,碣石總兵到元山寺求籤,請張錫三解行軍出戰宜否?張錫三既然膽大包天,斷說此籤宜出戰,但不能按總兵所布置的方向截擊倭寇,說若按此行出兵,必一敗塗地;若按靈籤指的方向奇襲,必取全勝。這位總兵當即考問他:「到底是你胡說還是佛祖靈籤所指?」
張錫三既然伸出腦袋說「軍機大事,豈可兒戲?此乃佛祖靈籤所指引,小人詳籤,若有胡言,願拿頭顱抵押!」
這位衛城總兵,曾聽人說張錫三為了靈應,每次詳籤前,都虔誠地到玄天上帝神前,抓上一把香灰咽下肚裡,以保詳籤時不胡說。眼下見張錫三斷籤如此堅決,也就聽信其言,改按他說的方向發兵。結果這一役截擊倭寇,全獲大勝。
衛城總兵大喜,除盛典答謝佛則神恩之外,還為張錫三的「靈籤秒卜」事跡向朝廷寫了奏表。結果朝廷準奏,下遇封賜張錫三為六品武略騎尉,其草舍髮妻,也隨封為六品夫人。
此事不管怎麼荒唐,大清朝廷對張錫三這一封賜,無疑使玄武山這尊武神的神威頓時大震,同時也使張錫三身價浮漲三尺,從一個鐵嘴詳籤小民,一躍被封為六品官員,破棉襖換上官服,比當年的陸豐縣縣太爺還要風光。因縣太爺才是「七品芝麻官」,比張錫三還要矮一截。因此,每年大年正月初一,七品縣尊太爺,還得備上豐實禮品,從縣城坐轎子到碣石給張錫三拜年,祝賀六品官新年新正萬事如意,詳籤如神「。
從此,有了官階的張錫三,再也不為芸芸眾生詳解那些雞毛蒜皮的小籤小卜,而是專門去賺取衛城總兵那些所謂「軍機大籤」之錢財了。
文章來源:碣石玄武山史話《神武今鑑》書籍
作者:王杏元
上期應網友要求,想看張錫三的故事。
下期,你想了解碣石哪一個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