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從《武俠三部曲》到《敦煌·慈悲頌》,是我的心路歷程」

2021-01-13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丹 錢瑜

圖/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

在美妙的樂聲中,千年敦煌壁畫穿越時光撲面而來。1月8日晚,由譚盾指揮,作為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開年首場演出的《敦煌·慈悲頌》在珠海奏響。這也是2021年珠海迎來的首位「音樂大咖」。

從歌劇《秦始皇》到電影《臥虎藏龍》,從《水樂》到《網際網路交響曲》,譚盾創作了諸多經典,也曾斬獲格萊美音樂獎、奧斯卡金像獎等諸多獎項。而對於《敦煌·慈悲頌》,譚盾稱之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敦煌·慈悲頌》取材於絲綢之路上敦煌壁畫中的故事。全劇分為「菩提樹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六幕。譚盾在《慈悲頌》中借鑑了大量古樂,還依照敦煌壁畫中復原了反彈琵琶、奚琴等古樂器。當古代東方樂器與現代西方樂器同聲齊鳴,生動展現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厚重、博大之美。

譚盾

演出現場

譚盾在受訪時稱,幾年前,自己在敦煌看了壁畫後,十分激動。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跟他說,這些壁畫帶不走,那麼多人想看,你可以把壁畫變成聲音嗎?「她(樊錦詩)其實是跟我開玩笑,但是我聽進去了。於是乎,就花了很多年把它變成聲音。」他直言:「把敦煌的慈悲頌做出來,其實是有一個大格局,我希望我們能夠在世界藝術史上很有底氣、很有貢獻、很有創新地去參與,而不只是跟著西方的潮流或者貝多芬的足跡。《敦煌·慈悲頌》這部作品就是我們想從心靈深處、文化的遠處、還有藝術創新的角度,去挖掘中國的藝術流派、中國的交響樂流派。」

2014年時,譚盾曾在澳門演繹《武俠三部曲》;如今,譚盾攜帶《敦煌·慈悲頌》到珠海演出。從《武俠三部曲》到《敦煌·慈悲頌》,是否存在內在聯繫?譚盾說:「從武俠到慈悲,也許就是必然。它是一條連起來的學術的、歷史的、美學的思路,我們也正由此探索中國交響樂學派。從《武俠三部曲》到《敦煌·慈悲頌》,也是我自己的一條心路歷程。」他還提及,自己最近迷上了合唱,一直在寫合唱曲,「我發現,合唱的交響樂可以連接陽春白雪的、下裡巴人的藝術,它可以把故事講得很清楚。」他還透露,自己考慮創作海上絲綢系列作品,另外,下一部作品為《安魂曲》,「這個作品實際上是獻給全世界所有的疫情中的殉難者,這將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吳彤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

相關焦點

  • 譚盾攜《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
    譚盾攜《敦煌·慈悲頌》唱響黃河之濱譚盾指揮樂團排練23日記者獲悉,由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歷時5年創作的音樂巨製《敦煌·慈悲頌》將於26日、27日晚在蘭州音樂廳正式上演。近日,譚盾已經正式抵達蘭州開始了和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的緊張排練,期望著為蘭州觀眾帶來最佳的藝術呈現。
  • 譚盾《敦煌·慈悲頌》北京保利劇院演出好評如潮
    「譚維維那段把我唱哭了!她自己也一直在哭,其實她那會兒都唱完了,但是情緒還在那兒止不住,眼淚就默默地流下來呀,又不能擦,閃亮的一道,我覺得那是她最美的項鍊……」這也是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  「這是譚盾作品中臻乎巔峰的一部!它是關於哲學與信仰的,不過你完全可以放下來聽,不用端著!它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很東方的。時間會顯示這部宏大作品的魅力!」一位從事作曲的觀眾給出結論。
  • 譚盾《敦煌·慈悲頌》& 廣州交響樂團銅管五重奏
    心經第六幕涅槃*具體節目以現場演出為準作曲家譚盾曾說:「我把對生命的理想放進了《敦煌·慈悲頌》裡,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談起《敦煌·慈悲頌》的創作靈感來源時,譚盾說:「我曾十幾次到敦煌採風。還在石窟裡住過一晚。敦煌的石窟,建造時特別不容易,靠的都是幾輩人的功夫。從爺爺輩到孫子輩,從鑿洞到畫壁畫,需要上百年的時間。他們為什麼要鑿這個洞?因為他們有祈願,想把他們心底裡的慈悲、善良和信仰,保存在一個安靜的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讓祖祖輩輩的子孫記住他們。
  • 取家鄉之水,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這是譚盾第二次在他的家鄉長沙演奏《敦煌·慈悲頌》。觀眾中,有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以及各界名流。此刻,他們都是譚盾的老鄉、老友、愛樂者,以及譚盾作品的支持者。譚盾每次回長沙演出,現場氣氛總是與別處不同,都是一票難求,都是謝幕時間長達一個樂章,但臺上臺下的交流互動就是有一種透著驕傲的熟悉氣氛,很多旋律片段,家鄉人一聽便心領神會,又佩服他可以把它們提升到可以合上交響樂的轍,變身為具有國際範的音樂語言。
  • 取家鄉之水 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這是譚盾第二次在他的家鄉長沙演奏《敦煌·慈悲頌》。譚盾每次回長沙演出,都是一票難求。現場氣氛更是與別處不同,謝幕時間長達一個樂章。臺上臺下的交流互動透出令人驕傲的熟絡氣氛,很多旋律片段,家鄉的人們一聽便心領神會,熟悉之餘又佩服他可以把它們合上交響樂的轍,變身為具有國際範的音樂語言。
  • 譚盾今晚澳門威尼斯人上演《武俠三部曲》
    譚盾今晚澳門威尼斯人上演《武俠三部曲》 來源:人民網-娛樂頻道  2014年12月09日10:56 人民網12月9日電(楊萌)今天,譚盾將在澳門威尼斯人劇場上演他經典的《武俠三部曲》音樂會,以此迎接澳門回歸十五周年。再次來到澳門,並帶來自己的《武俠三部曲》。讓譚盾也十分興奮。
  • 譚盾來貴陽了!本周五將攜龔琳娜與貴陽交響樂團首度合作
    當天演出的曲目有:斯美塔那《沃爾塔瓦河》(選自交響詩《我的祖國》)、譚盾《水樂》、譚盾敦煌壁畫劇《心經》(選自《敦煌·慈悲頌》)、拉威爾《波萊羅舞曲》。此次,譚盾將帶著他的「慈悲天地」和「有機自然」,攜手新藝術音樂歌者龔琳娜、原生態呼麥男低音與古代奚琴獨奏哈斯巴根(蒙古族)、打擊樂演奏榮辰初和林喆,與貴陽交響樂團一起,為美麗的貴州發聲。
  • 譚盾大師攜龔琳娜等行業高手與貴陽交響樂團合作 向全世界傳遞來自...
    在《沃爾塔瓦河》帶來大自然的撫慰之後,接下來演奏的曲目《水樂》是譚盾最具前衛實驗性色彩的作品之一,是他「有機音樂」三部曲中最早的一部。這部作品在國內外多個城市都演奏過,而此次來貴州,譚盾說:「是用取自貴州的水演奏,是屬於『貴州的聲音』。」
  • ...音樂家、藝術家、教育家譚盾籤約湖南電廣傳媒,攜手共創...
    2001年他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大獎載譽歸來,便助陣了當年的金鷹電視藝術節經典音樂會;今年6月,他的新作,敦煌壁畫音樂《敦煌·慈悲頌》在全國首次巡演,更將二者的合作推到內容更深、範疇更廣、意義更高的程度。 巡演期間,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長沙與譚盾一行有過一次座談。
  • 國際音樂大師譚盾將於8月21日在貴陽舉行首場音樂會
    是國際音樂大師譚盾! 演出曲目 斯美塔那《沃爾塔瓦河》 (選自交響詩《我的祖國》) 譚盾《水樂》 譚盾 敦煌壁畫劇《心經》 (選自《敦煌·慈悲頌》) 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 譚維維跨界古典交響音樂會 助力歌劇《慈悲頌》北美首演好評如潮
    美國當地時間2月8日晚暨北京時間大年初五,譚盾最新歌劇力作《慈悲頌》(Buddha Passion)世界巡演洛杉磯站暨北美首演在迪士尼音樂廳盛大揭幕,譚維維繼德國德勒斯登、澳大利亞墨爾本、中國香港之後第四度助力演出跨界古典音樂,並於次日晚繼續登臺連演兩場,均取得北美觀眾和古典音樂界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 上海音樂廳修繕後上演首場音樂會 譚盾「歸來」奏響最強音
    18日下午,譚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前「劇透」音樂會諸多亮點,並分享了自己與上海音樂廳的情緣。 此外,2005年,譚盾為琵琶與弦樂四重奏而創作的《鬼戲》也在上海音樂廳上演。 由譚盾今年初為祝福武漢而創作的《武漢十二鑼》交響樂版,此次將在上海音樂廳線下中國首演。武漢作為楚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最優質的鑼、鼓、鑔的製造地。「漢鑼」與奉鑼、京鑼、蘇鑼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鑼,其直徑大、質地醇的特點在世界範圍內有口皆碑。
  • 俠之樂 海之聲 譚盾之藥 譚盾大手筆串起青島「珠鏈」「音藥周...
    這是對譚盾音樂創作歷程的精彩剪輯,也體現了他寄托在國風、國樂中的時尚元素、浪漫情懷。譚盾表示,在疫情讓人與人、國與國割裂的情形下,希望藉助音藥周為全世界的人注入一劑「良藥」,帶大家重新擁抱自然,治癒心靈。譚盾和青島交響樂團演奏人員一起為演出進行排練。
  • 譚盾來青下「良藥」 為期5天帶樂迷聆聽擁抱大自然
    青島新聞網7月20日訊(記者 張力偉)今日上午,由青島交響樂團主辦,上海醫藥集團青島國風藥業獨家冠名為期5天的「2020青島·譚盾音藥周」正式開幕。今年譚盾將繼續伴著海浪與音符,分享他將生活美學與精神美育合二為一的理念,帶樂迷聆聽自然之音。
  • 巨蟹座吵架後的心路歷程
    巨蟹是一個很「奶思」的星座,「奶思」通俗一點講就是懂事,體貼,善解人意……這裡大家自行腦補一些褒義詞,我就不說了。他們不會輕易生氣,也不喜歡跟人吵架,能退讓,能遷就的事一定不會跟人起爭執,這樣的巨蟹,如果真的吵架了,心裡該有多難受啊? 1. 巨蟹吵完架不會生氣很久,很快他們就會自我檢討,就算沒錯,也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
  • 譚盾: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
    譚盾。王小京 攝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咱們中國的音樂其實是在空氣裡、水裡、詩歌裡。我個人體會,西方的古典音樂其實是用和弦和樂音物理的組合造成流暢的緊張、舒緩。而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一個是樂音體系,一個是有機體系。」著名作曲家譚盾日前在京談及中、西方音樂作出如上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