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講座 | 一個年輕人在慈濟的十年之路

2021-03-03 上海靜思書軒

王琦

十年前,大一新生一枚

一次偶然的機會,舍友約他參加公益活動,礙於面子,前往……

十年後,職場精英一位

風華正茂,事業上升,

大學時,性格內向到陌生的三個人在一起自我介紹,都會緊張到臉部抽筋的他,如今又是什麼樣子呢?

( 圖說:蘇州慈青學長姐在分享後帶動慈濟手語歌曲 )

在王琦的原創公眾微信號推文中有一段自述:

「記得長輩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師姑的女兒去面試香奈兒的服裝設計,競爭的面試者都是哈佛、牛津的學生,她的競爭優勢不是很大。
群體面試結束之後,現場凌亂一片狼藉,其他的面試者都相約去吃飯,而這個師姑的女兒從小在慈濟長大,她知道「善後人文」,於是把現場清理乾淨。而這個動作恰恰被面試官看到,最後只錄取了這一位同學。
聽到這個故事後,發現原來慈濟好的觀念不僅僅在慈濟可以用到,也可以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

在上家公司,每個月都有學習日,有時會請外部的講師來公司授課。有一次剛好是我在負責服務講師,在晚上結束去樓下取講師費,就順手買了一份回程的晚餐裝在袋子裡,這個講師看到後,雖然是一份簡單的晚餐,但她非常感動,讚嘆公司的企業關懷做的非常好。

第二天老闆在會議上表揚這個簡單的舉動,我回答了8個字:這是慈濟教會我的。

在慈濟,救助戶被稱為感恩戶。慈濟的創辦人證嚴法師說,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要虔誠感恩他們,因為他們給了我們一次服務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學習見苦知福。
慈濟蘇北春蕾助學項目,志工長期關懷每年兩梯次訪視關懷、發放助學金。


記得參加2014年江蘇蘇北春蕾助學。第一次外出,滿懷激動。到了實地,觸目驚心。」

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其中有一群學子組成的隊伍,叫慈濟青年志願者(簡稱慈青),他們組織各種豐富有意義的活動。


有課務主持、有音樂劇演繹、有戲劇,有音控、有隊輔、有生活組……,

慈青還會協助困難家庭的孩子輔導功課,很多公益活動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他們活潑可愛、勇於奉獻、樂觀向上、多姿多彩。

聽~本期嘉賓:王琦

講述他是如何成為慈青?

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您是大學生一枚,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讀書,

或者您是有追求的年輕人,

不妨本周六下午撥空,

來感受青年人的力量,

一個讓媽媽安心的孩子,

一位讓朋友點讚的夥伴,

如何學業、品德具足,還可以來做公益?

本周六14:00-16:00

上海靜思書軒和您相約,

一場心靈講座,

一杯下午茶,

細細思量自己2021的計劃,

來獲取2021實踐的力量。

你準備好了嗎?

年輕人,贊起來~

報名方式:

1.加小客服報名

2.後臺留言報名

3.致電:021-61231841(10:00-19:00)

4.透過您熟悉的慈濟志工

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恭錄自 證嚴法師《靜思語》

——

ABOUT  JINGSI

關於   靜思·淨斯

「Jingsi靜思·淨斯」品牌希望藉由閱讀、思考、實踐,讓佛法融入生活中,成為自在快樂的源泉;也希望分享靜思師父們的清淨食材,幫助大家的身體恢復輕盈且有能量的狀態,讓有限的生命發揮更寬廣的良能。

靜思書軒門店在中國大陸有18家,在全球有117家,希望這個空間可以讓人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靜思人生的方向。

我們有一個「Jingsi淨斯 好物群」,在群裡會分享「靜思智慧語」以及淨斯食譜,幫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淨斯法品,感受靜思師父們的祝福以及大自然的能量~,歡迎加入,請小客服拉你入群。

上海靜思書軒(長風店)

電話:021-61231841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大渡河路168弄22號H棟外圍1樓101室靜思書軒(光復西路與中江路交叉口東北角)

營業時間:10:00-19:00

上海靜思書軒(昌化店)

電話:021-52735827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昌化路826號(漢庭酒店相鄰)

營業時間:10:00-19:00

這裡有「靜」的境界,書本裡也有「靜」的感染力,在書軒打開書本,隨而打開心境。

相關焦點

  • 臺灣慈濟:慈濟大學副校長日本開講座 講解遺體捐獻
    慈濟大學副校長日本開講座,講解遺體捐獻。9月15日,日本分會一樓的靜思書軒,舉辦了由年初即重新裝潢後的第一場「心靈講座」,邀請前來日本醫科大學進行參訪交流的慈濟大學曾國藩副校長,特地在行程中撥空蒞臨,今晚他要從一位解剖學者的角度,分享慈濟的:「大舍之愛」。沒有尊重的年代「在慈濟大學每一年約有六十位的大體老師從我的面前走過。
  • 慈濟進入大陸20年:一個俗世心靈重建的樣本
    政治可以隔離一個民族,慈心卻無遠弗屆。慈濟進入大陸20年,提供了一個俗世心靈重建的樣本  慈濟臺灣  文_記者 朱汐   編輯_蕭三匝  北京東花市大街棗苑小區門口,一家書店低調地開了許久,周圍人很少知道這裡便是在全球擁有20餘萬志工的慈濟基金會在北京的駐地。
  • 認識慈濟:一念間 踐行生命之美
    11月13日晚上的廈門五緣灣慈濟B3會心靈講座,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先生分享「一念間--踐行生命之美。」(攝影者:施忠賢) 「我不是厭倦塵世生活,要學佛避世,才走進慈濟的。我是走進慈濟後才大徹大悟:原來人生的路是要這樣走的,慈濟這麼好的思維及生命價值的實踐,我為什麼到現在才知道呢?」11月13日晚上,福建廈門五緣灣慈濟會所超過六百位來賓聚集,聆聽遠從臺灣來廈的慈濟基金會文發處主任何日生的心靈講座,共同感受生命之美。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舉辦健康故事屋周年慶
    「健康故事屋」秉持「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宗旨,以繪本導讀為媒介,以健康為主軸,推廣親子共讀,並且舉辦親職教育講座、兒童健康講座等活動,以提升孩童的人文素養、健康素養和閱讀素養。希望引導孩子的父母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放下手機等電子產品,陪伴孩子一起讀書、探索,增進親子交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進而減少家庭和社會問題,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 蘇州慈濟啟動守護駕駛員健康感恩活動
    中國臺灣網11月30日蘇州訊 11月26日上午,蘇州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慈濟門診部正式啟動「守護駕駛員健康感恩活動」。蘇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周向群出席活動並致辭。為表達對蘇州公交司機的謝意,慈濟志工們為在場所有公交司機圍上了環保圍巾,送上了感恩節禮物。根據公交駕駛員的職業特點,慈濟還特意邀請了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保健學的趙叔蘋博士,帶來了一場以「公交、輪轉、健康」為主題的健康講座。  從11月27日起,蘇州市300餘名星級公交司機將來到慈濟,接受視力、腦神經、心血管等方面的體檢。
  • 慈濟訊息:上舞臺演好人生下半場
    三年多來,我不斷思考,我們這群因慈濟相遇的更生人,除了固定到環保站報到的這一天以外,我身為已受證的慈濟人,還能為大家做些什麼?怎麼讓他們走入慈濟宗門,讓上人的法水源源不斷地灌溉他們的心田呢?    好幾個失眠夜,我一直回想,到底要怎樣做,才能顧好他們的心念,怎樣才能讓法水徹底洗滌他們的心靈,堅定心志抗拒各種誘惑? 我想起上人開示:「個人做事則無常,團體做事則永恆。」
  • 【用心看慈濟】撥雲見日 快樂出航
    在「社會大學」裡,不要說是年輕人,有時候連我們年過半百,甚至已經是七老八十的人,都還會有心中起疑惑的時候。因此我們才會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旦去學了,才深深體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言行舉止改善,形象氣質提升,再加上主動關懷別人,這樣就會讓人看了心生歡喜,也就是一個有人緣的人了。
  • 慈濟全球浴佛大典臺灣政要悉數到場禮佛
    128位臺灣佛教界長老法師敲鐘,600位年輕人擊鼓,全場逾25000人虔誠一念心,為全球祈福天下無災難。(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128位臺灣佛教界長老法師敲鐘,600位年輕人擊鼓,全場逾25000人虔誠一念心,為全球祈福天下無災難。(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
  • 【劉濟雨●用心看慈濟】撥雲見日 快樂出航
    因此我們才會說:活到老學到老。一旦去學了,才深深體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言行舉止改善,形象氣質提升,再加上主動關懷別人,這樣就會讓人看了心生歡喜,也就是一個有人緣的人了。席間,有三位年輕朋友的問題,我覺得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有一位問道:「我常覺得自己很令人討厭,生活中總感覺很不如意,原因何在?」
  • 慈濟訊息:做好事 貧富貴賤一起來
    看了影片《慈濟NGO之路》之後,馬美林不僅心受感動,此前對慈善的認知也有所改觀。 在第九屆中國廈門佛事用品展及第七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慈濟志工走入人群邀約大家一起來做好事。為了接引民眾就近到小區當志工,慈濟志工於11月1日上在各自小區舉辦志工接引茶會。
  • 辦特展發新書 臺灣慈濟講述反毒十年
    中新社臺北7月13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 劉舒凌)臺灣慈濟基金會13日在臺北舉辦系列反毒活動,講述十年宣導歷程,呼籲各界攜手共建「無毒家園」。新書《回首十年前塵·了悟無毒價值》在活動上發表。據介紹,以慈濟大學為主開展的反毒宣導已邁入第十年,參與的志工團隊此次將心得與成果回顧集結成書,勉勵參與反毒教育的夥伴,也彰顯其價值。「無毒有我」教育宣導總幹事陳乃裕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介紹,十年來,宣導的觸角已從學校、社區、矯正機構向更廣的領域拓展,期望做到反毒宣導無死角。
  • 慈濟訊息:《慈濟》 獲「好雜誌」獎
    大陸《慈濟》月刊題材貼近人心與生活,涵納社會的、心靈的、生命的關懷;文字風格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閱讀。 用愛為人間寫歷史 大陸《慈濟》月刊創刊於2013年4月,以報導文學形式,記錄當代真實美善的人物與事跡;保存發生在此時、此地,足以留傳後代的生命精粹。
  • 預告 | 心靈講座:親職教育——兒童發展與閱讀關心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為全面推廣嬰幼兒閱讀,自2015年開始即致贈本院生產的新生兒家庭一份親子閱讀禮袋,作為送給新生兒的第一份見面禮。11月26日晚,來自臺灣慈濟醫院的資深兒科專家朱紹盈醫師將為您帶來一場關於「親職教育——兒童發展與閱讀關心」 的親子教育主題講座,將和大家分享何謂健康識能及如何將健康議題結合親子共讀的經驗。
  • 慈濟入大陸記:最重要是做 沒人在乎你是誰
    政治可以隔離一個民族,慈心卻無遠弗屆。慈濟進入大陸20年,提供了一個俗世心靈重建的樣本 近門位置豎著一塊與招牌同色系的標示牌,牌子上寫的是6月份的講座安排表。講座多是關於心靈與健康的,從如何「轉化恐懼為愛」到骨髓捐贈常識,從環保知識到養生保健。書軒的外廳陳列著慈濟的各色產品和一架架書籍,內廳則擺著茶桌和藤椅,那是舉辦沙龍的地方。
  • 馬英九:過去五十年臺灣沒有慈濟會怎麼樣?
    馬英九在致詞中充分肯定了慈濟五十年來對臺灣社會與國際世界的貢獻,並盛讚證嚴上人為比丘尼的典範代表,慈濟的社會服務、宗教包容,讓臺灣佛教得以成為世界佛教的典範。馬英九非常感概地提出:「我剛剛看了慈濟五十年回顧的影片,讓我不禁想到過去這五十年,臺灣如果沒有慈濟會怎麼樣?世界如果沒有慈濟,又會怎麼樣?」 慈濟對國際社會的付出有目共睹,也讓馬英九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
  • 大陸慈濟:蘇州慈濟新春許願 踐行「愛灑人間」
    楊嘉棟爺爺,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來這裡參加慈濟的活動。因為雜念、慢心、自私,這些會讓人變壞。在慈濟,則會讓人洗滌心靈,慢慢把雜念去掉,慢慢變好。他昨天才來參加慈濟的活動,因為覺得這裡環境好。而是什麼好環境牽引了他來到這裡?他的回答是:愛心!他說,一個成功的人,在自己的世界如魚得水。來到這個世界,應當淨化自己的靈魂,開啟自己的智慧,並去行善。「聖經」裡有這麼一則故事,說人們不管是上午、中午,還是下午,只要去做工,都會得到一樣的工錢。他在想:不管你什麼時候信佛,信慈濟,都是好的。
  • 慈濟訊息:交流悟善行 從己身做起
    大家觀看《慈濟大陸情》、《慈濟45周年》的影片,從中了解慈濟志業與精神。隨後,同仁黃聖方帶領培訓師參觀志業展覽館,分享慈濟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讓大家更深入體會慈濟大愛精神,其中環保志業引起許多培訓師的共鳴。 大愛馳援,黃希精心淮備了尼泊爾賑災的圖片,分享慈濟人在尼泊爾震後的大愛行動,透過重大災難的救援看見人性的美。
  • 開學了 慈濟啟動安心助學
    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將陸續開學,針對災區學子與家庭,慈濟2月11日起展開全面訪視,包括安心助學的「助學補助」,家戶經濟的「生活補助」、醫療需求及心靈關懷。(攝影者:林伶俐)【新聞稿】即將開學,慈濟啟動安心助學,照顧臺南災區學子。志工連日來展開安心訪視,採「一案一關懷」,要讓臺南受災的學子安心就學。2月14日誌工也將協助玉井小學清理校園,讓學童有一個安全乾淨的校園。關懷臺南地震,慈濟連日來出動逾一萬三千人次志工,展開「安心家訪」、「心靈膚慰」及「法會陪伴」等面向的關懷,陪伴家屬走過悲傷與低潮。
  • 認識慈濟:白巖松看慈濟 是愛是佛
    他以」遠看是佛、近看是愛」詮釋他對慈濟的印象,更以」近看是醫生、遠看是佛」讚許所有人醫會的成員在醫療困難的年代,能仍把心中的佛打磨出來,讓悲憫之心如月光一般幫助眾生的身心獲得希望。 大陸知名的媒體人白巖松受慈濟發言人何日生邀請,於8日上午到靜思堂與全球慈濟人醫年會學員分享」大醫醫心」。
  • 大陸慈濟:武漢志工呈現勸人行孝心靈盛宴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姜華)「為什麼我來做好事,還要跟別人說『感恩』?」參與冬令發放的志工,曾經有過的疑惑,在參與過2013年3月24日武漢慈濟小區志工研習第一期培訓後豁然開朗。 早上七點五十分在武漢市聖淘沙酒店三樓,傳揚出陣陣歌聲,「我來自武昌,是個好地方;我來自武昌,是個好地方……」歡快的迎賓歌聲中,慈濟志工姜華帶動來自各地的學員肯定自己的家鄉,也讚嘆別人的美麗。當介紹到來自紅安的學員時,感動了在場很多志工,因為他們是一群已經往生的慈濟照顧戶家長,今天也走出家門,前來這裡尋找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