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我們身邊大多數同事,都是這樣。在辦公室,基本不說話,不和同事有除了工作之外的交流。
我們或許有這樣的疑問:這個同事是不是原本就不喜歡說話?在辦公室一句話都不說不悶得慌嗎?但如果我們和這些同事有私下的往來,會發現他們在工作以外的場合,和工作中完全不一樣,也會很喜歡開玩笑,也會經常和朋友打打鬧鬧。
那為什麼我們身邊會有那種幾乎不說話的同事?
一、不想和同事有過多的交流
我們經常說,不要和同事做朋友。並且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同事,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競爭關係,所以,無法做到像朋友那樣坦誠相待,自然也就無法做真正的朋友。
同事的角色,就是工作夥伴。那自然除了工作交流以外,不會有其他需要溝通、交流的。如果說自己的私事,同事不一定願意聽,即使聽了也不會真心安慰你。而如果你說一些工作相關的,如果是有競爭關係的同事,可能還會把你說的東西洩露給領導,反而置你於不利之地。而如果是自己有困難想請同事幫忙,那按照流程,自己應該是找領導。
因此,在工作場合,除了工作需要的交流,並沒什麼其他適合的話題和同事聊,自然不會說太多的話。
二、害怕說多錯多
俗話說:說多錯多、禍從口出,這雖然不是適合於所有場合,但在工作場合,一定是這樣的。
我們每個人都並不能保證自己說的話都是正確的,都不會引起別人的不適。我們自身也經常有這樣的感受,會因為其他人無心的一句話而感到難受。對應的,自己可能也會無形中帶給別人這樣的傷害。
而領導、同事之間的相處,因為談不上有多深的情誼,也自然不能奢求別人完全不和你計較。因此,只能少說話,避免自己說一些不恰當、不適宜的話。
三、工作場合對職場人的要求
工作場合,大家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工作開展,不能做一些會影響到自身、別人工作開展的事。
而在工作場合、工作時間說太多話,一方面,別人會覺得你很閒、工作量不飽和,不然怎麼會有時間說話;另一方面,說話會影響到別人工作的開展,很多工作,都需要專心、避免幹擾的去完成。
我在剛出校門時,因為性格比較活潑,話比較多,當時,我們辦公室就我話比較多。雖然自己在說話的時候,也在正常工作,自認不會因為說話影響到工作的開展。
但很久以後,從當時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口中得知,當時,因為他的工作都是一些數據相關的,會經常被我幹擾到,但自己又不好說,但真的覺得我很吵。
因此,有些同事不愛說話,是因為說話本身對工作、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且少說話、認真工作,本身也是工作場合對職場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