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家長留言諮詢,她說她家小孩今年上二年級,成績很差,她很著急。她家孩子小的時候就常生病,從小表現出來的樣子也比別人家的孩子要木訥,要笨一些。孩子自從上小學,成績經常在班上墊底,她一直很著急,但沒有辦法。
現在孩子上二年級,她看到很多教育專家說「三年級是分水嶺」,一二年級基礎不打好,三年級後只能是學渣的命。對此,她更加焦慮,於是想要求老師因材施教,或者課後幫孩子義務補課。可是又擔心老師拒絕,因此她才來留言問我,可不可以這樣去要求老師。
看到她的留言,我很理解她作為母親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可又因各種各樣現實因素而內心充滿的無奈和焦慮。不過,我並不建議她直接這樣去跟老師提要求,也希望其他有此想法的家長可以在看到這篇文章後更理智地思考,別去向老師提這樣的要求,也別認為老師課後有義務給差生補課。
首先,因材施教實操難度大,更推崇家庭來開展。教育家陶行知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很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一般來說,很多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會根據大多數學生所突出的特點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便讓教學方式讓更多學生接受,讓學生們從中學到更多、吸收更多。
然而,要讓老師針對每個孩子的差異性、獨特個性來展開教學,如果是小班教學,存在可能性。可是如果一個班級幾十人,則很難操作。畢竟,老師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他們無法做到給所有的學生都制定個性化教育。
然而,家庭恰恰在「因材施教」方面會更有利。因為一個家庭一般是1-2個孩子,父母又對自家孩子的性格特點更加了解,且平日裡朝夕相處,能從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去分析孩子的學習風格,因而在輔導孩子過程中能更有針對性去引導教育孩子。所以,「因材施教」更推崇家庭來開展。
當然,這裡的「因材施教」並不是單一指文化課輔導教育,還包括孩子的素質教育、才藝教育以及人格教育等。
其次,老師和學生均有休息權,課後老師沒有義務給學生補課。老師在正常教育教學規劃中給學生們授課,學生有義務和責任去認真聽講。如果因為自己的因素,錯過老師講授的知識點,那麼這是學生本身的問題,而不是老師的問題。當然,如果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後私下請求老師幫自己補課,一般來說,老師往往也會樂意。畢竟,遇到一個好學上進的學生,老師也會很開心。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課後老師有義務給學生補課,根據相關規定,老師並無此義務。而且老師和學生均有休息權,老師也不會去佔用學生休息時間去給他補課,除非學生自身提出了該要求。
總之,綜上所述都不希望家長認為自己孩子學習悟性差,於是就理所當然去要求老師「因材施教」甚至是課後義務補課。
那麼,家長在不能這樣去要求老師的情況下,要如何做才可以幫助自家孩子在學習方面得到改善呢?
這裡建議:
一、嘗試跟老師表達自己的困擾,聽取老師的建議。
事實上,很多老師面對家長的求助,往往都會很熱心去解決。這裡建議家長可以跟老師表達自己對孩子學習的困擾,然後問老師有什麼建議。一般來說,當家長提出了這樣的疑惑,老師會在之後的教學中去留意孩子的學習情況,然後針對孩子的學習特點給家長一些建議。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利於老師主動去引導教育孩子,也會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配合老師去輔導教育孩子,會讓孩子的學習方面得到改善。
二、家長可以自己給孩子輔導或給孩子報輔導班。
如果家長本身懂一些教育常識和技巧,本身知識文化水平比較高,那麼可以嘗試自己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孩子的學習風格,然後給予針對性的教育引導。當然,如果家長文化水平有限,不懂得如何輔導孩子,那麼輔導班是個很好的選擇。
三、幫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愛上閱讀。
人與人之間存在智商差異,可是絕大多數人的智商其實不相上下。很多人在學習上的差距,並不是智商拉開的差距,而是習慣、方法、認知水平等拉開的距離。因此,家長可以幫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並按時完成作業等習慣。為確保孩子上課專注力,家長也要讓孩子作息相對規律,睡眠充足等。此外,家長要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大量的閱讀積累,會增加孩子的認知水平,會讓他的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快速得到提升。
四、多鼓勵孩子,別給他貼「木訥」「笨」等負面標籤。
要知道,在大多數孩子的眼中,父母的話語就是權威言論,當父母總是向孩子傳達「木訥」「笨」「你不行」等負面言論,給他貼上這些標籤時,他就會打從內心覺得自己真不行。而學習這件事,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比如在孩子解對一道題時,家長可以假裝不經意地說:「你是可以學會的,這不就都答對了嗎?很棒。」總之,就是要學會從現在開始去構建孩子在學習上的自信心,這是他學業走上正軌的第一步。
最後,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各不相同,還希望家長平時在看得到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時,還能多思考一下「作為父母可以如何幫助他」,而不是總想著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老師,讓老師來解決。要始終明白: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