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師高教丨教育學——培養人的科學

2020-09-17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師教育精品教材推介 第2期

《教育學——培養人的科學》


綜觀人類的教育活動,一言以蔽之,其全部內涵即「培養人」,是上一代利用教育這個手段,把人類創造的文化精華傳授給下一代,引領下一代在最短的時間裡達到人類的已有發展水平,並在此基礎上幫助下一代實現對上一代的整體超越。培養人是教育的永恆主題,追求下一代對上一代的超越,是教育的真諦。



教材介紹


教育學是研究如何培養人的規律的學科,教育學的理論框架應以探尋「培養人」的規律為主線展開。「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和「誰來培養人」等構成了本書的內在邏輯框架體系。


本教材引用了大量的鮮活案例,來解說教育學的基本理論。行文上,力求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內容上,力求反映教育學的新發展,不迴避教育學領域的重大爭議問題與熱點問題,並試圖回答教育實踐中的新問題,增強教材的時代感與針對性。


教材主要有以下特色:本書針對性和實用性突出,理論闡釋深入淺出,體系完整;可以幫助學習者掌握必備的系統教育學知識和培養人所應具備的科學教育觀;不僅凸顯了適用性、簡明性和學習的便利性,亦反映了教育學的新發展。


作者簡介


楊兆山 任教於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系。1992年12月被聘為講師,1997年12月被聘為副教授,2004年2月被學院聘為教授,1999年開始帶碩士研究生。2000年10月被學院任命為教育學系主任。2004年7月獲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7年開始指導博士研究生。

張海波 教育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從教以來,講授「教育概論」「教育學原理導論」等多門本科與研究生課程,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教材框架


第一編

培養人——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定位


教育是培養下一代的最有效手段。教育不僅要幫助受教育者適應社會,更重要的是引領其去改造社會。湯之《盤銘》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對教育來說,適應只是手段,超越才是目的。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培養這種適應性與超越性相統一的人,就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級各類的人。教育學的使命,就是揭示培養人的基本規律。

人類在不同歷史時期先後經歷了原始蒙昧的教育、等級的教育和階級的教育,而最終要向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邁進。世界上不同國家的教育雖然因歷史與文化、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與社會制度等的差異性,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但相同的是,現代國家都重視研究和遵循教育的發展變革規律,重視教育對人的全面培養塑造,以此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的新要求。由此,「社會一教育一人」就構成了教育學這門學科的主線。

走近教育學,走近教育,就構成了本編的主要內容。


第二編

為誰培養人——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


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個體實現社會化的過程。「培養人」不是抽象的說法,要落實在具體的教育行為上。因此,為誰培養人,是教育學首先要明確的問題。

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的使命便是使人由生物意義上的人發展為社會意義上的人,這一目標即「社會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要在此基礎上,使受教育者具有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社會化」是手段,「化社會」是目的。但不管是「社會化」還是「化社會,只有在「社會性」的統領下才有意義。

任何人最終總是要進入社會的,要成為社會的一分子,要適應並能促進社會的發展變革。社會性是教育的本質屬性,為社會培養人是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社會化的內容以國家性和民族性為基礎,教育永遠是國家和民族的,不是為他國培養「世界公民」。

本編主要討論教育的本質屬性,社會對教育的制約和影響以及教育的基本職能和社會作用。


第三編

培養什麼人——教育的目標定位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歷來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人的素質、人才的質量規格由兩個方面決定:一是社會,二是個人。一方面,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教育受社會的委託,總要預先設定一個方向與目標,這在宏觀上對人的素質與規格做出了規定。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對其人生的規劃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不同,所形成的素質也就不同。在一個和諧的社會,個人的主觀意願與社會的客觀要求可以達到一致,我們的目標,即為創建這樣一個社會而努力,實現個人與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豐富人的質量規格的內涵,提高人的素質。

社會總是需要各級各類的人才來為其服務,這就決定了教育的目的和目標。教育不僅要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素質的各種人才,還要保證所培養的人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教育必須要了解人的特點、人的發展和人的個性,要研究影響人發展的因素,要制定科學的學制系統,要依靠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各育的實施。這些也就構成了本編的主要內容。


第四編

怎樣培養人——

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手段定位


教育的對象是人,不是工廠生產的標準件。培養人的過程也不同於工廠生產的過程,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都是活生生的富有個性的人,教學有規律,教學無成法,我們提倡在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的基礎上的個性化的教與學。富有個性與創造性的教學,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性的人才。

怎樣培養人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教什麼」,即內容的問題,「教什麼」是對受教育者的一種方向性的引導,人類文化成果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學校要提供其中對學生發展最有意義的知識,這就是課程。二是「怎麼教」,即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問題,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而人自身的複雜性又決定了「怎麼教」的複雜性。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手段的選擇和運用,要以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

對學校教育來說,課程是培養人的基本內容,教學活動是培養人的基本方式與途徑,德育承載著建構人的精神家園的使命,學校管理在宏觀上保證著學校教育培養人的質量和效率。由此,課程、教學、德育和學校管理,構成了本編的主要內容。


第五編

誰來培養人——教育的主體定位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那麼,誰來培養人?培養人的主體有誰?這是繼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之後的又一個重要問題。從宏觀角度看,培養人的責任由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承擔;從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看,培養人的主體則是教師,也包括教師中的一個重要群體——班主任。

現代教育是一個大系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構成要素,社會、學校、家庭在各自的領域擔負著培養人的使命。如果家庭、學校、社會能夠形成合力,教育的影響就可以涵蓋受教育者的整個時空,就可以在整個社會全程、全員、全方位地培養人,從而構建一個三位一體的和諧的教育網絡。

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和目標的實現,要以學校教育為基礎和依託。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承擔者,則是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影響著培養人這一活動的成敗。教師肩負著培養人的崇高使命,承載著國家與民族的未來與希望。

人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勞動。從事這一勞動的人,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精衛填海的氣魄。甘於寂寞,樂於奉獻,成就了教師職業的崇高,也必成就國家與民族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東師高教獻禮教師節丨教育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金秋九月,藉此教師節來臨之季,東師高教為廣大師範生和在職教師帶來了一份「禮物」——教師教育精品教材推介。所選教材兼具理論性、實踐性、創新性、時代性,是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成果,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 東師考研群
    東師考研群分享群 東師考研群打卡群 東師考研群作戰群 東師考研群上岸群 東師考研群學習群 東師考研群同伴群 東師考研群複試群 東師考研群早起群 東師考研群衝刺群 東師考研群資料群
  • 李均,李鴻:建設「教育學一級學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學科的困境與出路
    來源:《大學教育科學》2016年第2期摘 要:近年來,受建設「教育學一級學科」改革的影響,高等教育學科出現獨立地位動搖、學科建設異化以及人才培養特色喪失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和困境。如廈門大學高教所改為教育研究院(2004年),華中科技大學高教所和湖南大學高教所先後於2000年、2006年改為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高教所改為教育學院(2000年)。此外,還有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師範大學等,除了上海交通大學和雲南師範大學是改為「高等教育研究院」外,其他所改院後,均在名稱上減去「高等」兩字。
  • 東師高教丨帶你了解陶行知倡導的「科學下嫁運動」
    知識窗科學下嫁所謂「科學下嫁」,就是要把近代科學知識普及到最廣大的工農大眾中去,陶行知總結中國科學教育的得失,認為科學教育救國的第一步,就是要使中國每個人都知道科學,使每個人都對科學產生興趣「我們現在要做相反的工作,我們要使做工種田的人,拾垃圾的孩子,燒飯的老太婆也能享受近代科學知識,要把科學變得和陽光、空氣一樣普遍,人人都能享受,這需要來一個「科學下嫁運動」。」他的倡導得到了高士其、戴伯韜等人的支持,開展了一系列編寫、選擇教材,創辦「自然學園」「兒童通訊學校」「空中學校」等有計劃、有影響的科學普及運動,稱為「科學下嫁運動」。
  • 科學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被稱為科學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學史上極其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後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學》全面反映其教育思想,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 東師高教丨在時光隧道中開卷誦讀,在時代交錯中掩卷沉思
    在時代交錯中掩卷沉思…… 本套教材依據國家教委高教司編發的在保證科學性、準確性的同時,突出了基礎知識和重點內容,注意強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利教利學,立論穩妥,實用性強。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並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中文表達能力的複合型人才。這就需要學生能夠理解文學中呈現的思想、價值,有所感悟,直面社會和人生。說得具體一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重點是文學研究和寫作訓練,側重培養學生分析作品、鑑賞作品的能力和素養。寫作能力培養就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比如散文、小說、詩詞、文學評論等,以及各種應用寫作文體。
  • 《光明日報》| 遊旭群:培養「經師」「人師」相統一的好老師
    9月10日,《光明日報》在第13版教育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我校校長遊旭群的署名文章,題為「培養『經師』『人師』相統一的好老師」。培養「經師」「人師」相統一的好老師全文如下:學識紮實 情懷深厚 靈魂高貴培養「經師」「人師」相統一的好老師遊旭群《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0日 13版)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問題
  • 作為科目、學科和科學的教育學
    他把教育學分成實踐教育學、教育哲學和教育科學三種,並嘗試運用邏輯的演繹對其中的教育科學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他明確地宣示了通過這種探討推動教育學科學化的意圖。在他看來,人們賴以培養教師和指導具體教育實踐的教育學尚不是教育科學,而是介於傳統教育學的藝術理論和科學之間的一種形態。
  • 科學問題與教育學知識增長
    自赫爾巴特(Herbat,J.F.)提出將教育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致力於探索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以來,教育科研人員就一直在為建立科學的獨立的教育學而努力。可是一百多年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J.)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一書中卻以難以辯駁的事實提出了一個讓教育學人感到窘迫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一門教育科學?」
  • 馬來西亞留學教育學專業,這幾所學校強烈推薦!
    有小夥伴留言說想了解馬來西亞的教育學專業,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馬來西亞的教育學以及值得關注的學校。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教育學。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解釋教育規律的科學。其主幹學科是教育學和心理學,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的教育實際工作能 力,能在中等師範學校、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等從事教學、研究、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人才。那麼,馬來西亞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教育學相關專業和學校呢?
  • 袁振國:科學問題與教育學知識增長
    自赫爾巴特(Herbart,J.F.)提出將教育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致力於探索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以來,教育科研人員就一直在為建立科學的獨立的教育學而努力。可是一百多年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J.)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一書中卻以難以辯駁的事實提出了一個讓教育學人感到窘迫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一門教育科學?」這個問題激發了很多學者的思考和討論。
  • 培養高師院校創新思維引路人
    在創新組織機構上,高師院校可以構建「高師院校創新教育領導小組—創新學院—二級學院—中小學創新基地」的輻射方式。綿陽師範學院創新教育領導小組主要由學校領導組成,從宏觀上規劃和設計學校創新教育的發展。創新學院下設創新教育公共教研室、大學生自主創新設計中心、大學生專利事務指導站、機器人工作室等。中國科協綿陽市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辦公室等掛靠創新學院。
  • 東師西湖實驗學校「空中課堂」細節曝光!
    19日,爸媽營獨家對話東師西湖實驗學校校長王顯才。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所新學校的」網課」是什麼樣的?專訪東師西湖實驗學校校長王顯才:構建「空中課堂」寒假季、開學季兩步走戰略網上教學第一周為適應周線上課時不超線下課時的一半
  • 華師大與法國高師續籤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協議
    東方網通訊員萬姍姍11月13日報導:華東師範大學近日迎來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Prosfer)實施12周年紀念,並與法國高師集團續籤了項目協議。  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是華東師大與法國高師集團的聯合辦學項目,於2002年11月正式啟動,在數學、物理、化學、歐洲研究(國際關係、社會學、歷史學、哲學)、生命科學等領域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並於2005年6月成立中法聯合研究生院。此次新協議籤署後,從2014-2015學年開始,中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新增了計算機科學、教育學兩門學科,進一步拓寬了雙方的合作領域。
  • 東師高教丨新世紀教師教育系列教材
    第二,應當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藝術的美感,其中包括教育學的有關知識,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表現出必要的道德水準和修養,並且能夠去影響受教育者。第三,應當有一定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特別要求一名教師能夠在理性上把我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情態及其變化。如果用教育管理方面的語言來歸納,上面的三點似乎可以稱為「知識結構的師範性」。
  • 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和「教育科學之父」的赫爾巴特
    》德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標誌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二、兩個理論基礎強調教育的兩大理論基礎:哲學倫理基礎和心理學基礎赫爾巴特的貢獻在於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 圓夢今朝丨2021春季福州木東美術、設計招生簡章~!
    2021春季丨寫實素描(精修班)報名↑↑↑只限3人主講畫家:官校長木東·公益丨為貧困美術生圓夢,傳播正能量~↑↑↑福州木東藝術「雖為小序,而成大吾」您的藝術定製專家開辦9年來實體36個班次,3600+餘人參與學習全國網絡課20個群9500+人學習木東作品累計瀏覽量達320w+零基礎培養出來的優秀教師,設計師進入全國各大地產
  • 中學科目二丨教育學在西方的萌芽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其代表作《理想國》中,他提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通過培養哲學家來實現理想的社會。他認為教育與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繫,以培養未來的統治者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現實世界中實現理想的正義國家的工具。這種觀點是後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頭。B項正確。A項:《教育漫話》是英國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洛克認為教育目的就是培養紳士,而這種培養只能通過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紳士教育論」。
  • 直擊2020東師研究生報到現場 | 東師人,你好
    馬克思主義學部 劉威最讓我想報考東師的原因是東師對我來說是一種情懷,東北師範大學是自己從小以來夢寐以求的學校,雖然本科專業沒有考進來,但希望在這個階段,能與東師共同成長。東師人文情懷很濃厚,確實是我印象裡「人民教師的搖籃」該有的樣子。在這樣一所學習氛圍如此濃厚的學校裡,未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一定會過得十分充實,在能力方面也會有很大提高,希望這三年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