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 聽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講述低速無人車發展歷史和代表性應用

2020-12-16 雷鋒網


在推出首個《構建自動駕駛的關鍵系列課程》後,雷鋒網· 新智駕再次聯手雷鋒網 · AI 慕課學院,邀請一線從業者、學界頂尖專家打造一場集技術、商業、運營於一體的《限定場景自動駕駛系列課程》。我們認為,這可能是離自動駕駛商業化最近的一場技術盛宴。

本系列課程由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 新智駕、雷鋒網 · AI 慕課學院聯合主辦,從今年 11 月 30 日晚 8 點開始,通過在線直播(直播平臺:AI 慕課學院、雷鋒網 App)形式每周分享 1 期課程。

講師簡介

楊明,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寶鋼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浦江人才。1997 年於華中理工大學自控系獲學士學位,2003 年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博士學位,2003-2005 年在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2005 年回國進入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任教至今。

早在 1997 年,楊明教授就開始將智能車作為自己的一個研究方向,與學生參加比賽的小智能車不同,他所從事的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尖端技術。2003 年,在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他前往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 (INRIA) 從事了兩年博士後研究,並參加了歐盟第五框架大型無人駕駛汽車研究項目——CyberCars 項目的研究工作。這些科研經歷讓楊明更加看重學術與公眾演示的結合。

回到國內後,除了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大量高水平論文之外,楊明開始著手開展這項技術的公眾演示活動。他在上海交大研發了四輛智能車,並於 2007 年在東方綠舟公園進行了國內首套無人駕駛公交系統示範性應用,引起了眾多媒體關注。

楊明教授現任《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Vehicles》期刊編委、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慧機器人專委會副主任等職。近年來他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無人車相關項目 10 餘項,國際合作和企業合作項目 20 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0 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 餘項。

課程簡介

智能車已成為近年來政府、學術界、產業界的共同關注熱點,但是目前在高精度定位、目標行為識別和意圖理解、決策與規劃等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

低速環境雖然環境更為複雜,但是在法律法規、技術成熟度等方面已經初步具備了商業化條件,其擁有的成本低、安全性高、佔用空間小等特點,在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等問題上大有可為,是未來交通的新概念。

本課程將分享低速無人車發展歷史和代表性應用系統,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在這方面累積的經驗和思考。

課程大綱

  • 低速無人車研究背景

  • 低速無人車分類

  • 低速無人車發展歷史

  • 低速無人車代表性應用

  • 總結與展望

適宜人群

參與方式

1、微信添加助教「小慕」(moocmm),並備註:低速+姓名+職位,通過審核後將邀請你入群(專業群審核嚴格,請認真填寫,感謝理解);

2、關注微信公眾號「新智駕」(ID:AI-Drive),進入後直接回復關鍵詞「特定場景自動駕駛」,可預約課程;或點擊課程直達連結查看:http://www.mooc.ai/open/course/338

3、課程時間: 11 月 30 日(本周四)20:00 - 21:30;

4、直播平臺:AI 慕課學院、雷鋒網 App(註:直播免費,錄像回看需支付 9.9 元)。

更多課程劇透:

來自一線的技術實踐:我們整理了一份離商業化更近的自動駕駛課程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劉明乾貨分享:低速無人駕駛落地有哪些技術要素和...
    預測建基於經濟發展的趨勢,其一是物流車需求高企,在中國,僅電商物流達每天10億元訂單;其二是勞動力不足,人工成本上升;其三是快速外賣抬高物流成本,將持續降低物流成本需求。至於Robottaxi的普及,應該不及載物無人車的發展規模。回顧我的研究歷史,跟全球無人車的發展軌跡一致。
  • 上海交通大學馬紫峰教授在山西大學作學術報告
    報告中,馬紫峰教授首先從歷史角度出發比較了汽車動力系統的過去和未來,詳細介紹了電化學能源工程的發展進程,並結合他在燃料電池、電化學儲能方面的研究實踐,闡述了電化學能源工程在化工技術創新領域的地位與作用。
  • 無人小巴開在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 自動駕駛主動避人
    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出現了一輛外形小巧的「雙頭」白色小巴,與傳統小巴不同的是,這輛小巴便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楊明教授團隊與青飛智能聯合研製的無人駕駛小巴。在當天體驗中,記者發現,無人小巴的車內沒有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無人小巴會自動觀測環境,進行轉向和加減速控制。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浩偉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後...
    基本情況年齡:35以下 性別:不限 戶口:不限外語水平:良好 工作地點:上海交通大學 科研團隊:特種材料研究所王浩偉團隊研究方向:鋁合金/鋁基複合材料的科學問題及相關工藝的研發和應用招聘要求1.
  •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話專業——交通運輸
    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大一期間須修讀完培養方案中所規定的專業分流前的必修課程,並在大一末按「績點優先,參考志願」的原則分流為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兩個專業。
  • 低速電動車一線調研特輯:人,車,生活 - 第一電動網
    帶著這樣的疑問,第一電動網前往山東和河南多個地方展開了調研,陸續到達了威海、濰坊、鄭州、商丘、德州,等地。此次微電調研的對象是低速電動車終端消費者、經銷商、車企等,本專題是第一電動網微電調研團隊在不同地區一線觀察的系列文章。 此外,站在低速電動車規範出臺的歷史轉折點上,企業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應該朝向何方?行業如何著眼長遠、持續發展?
  • 上海交通大學「以史育人」 推出300萬字《上海交通大學史》
    《上海交通大學史》是國內校史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部大學通史著作,它以恢宏的卷帙記錄了上海交通大學百餘年的厚重歷史,以歷史研究的客觀與責任感,以全方位視角和近距離直擊結合,以學術的精神和細緻的筆觸,在深入、廣泛挖掘各地所藏檔案史料和現有出版資料的基礎上,全景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學自1896年建校以來110年的歷程。該書按學校發展不同歷史階段,分為八卷,約計300萬字。
  • 近程軌道交通的未來:新一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下線
    軌道交通發展已經超過一百多年了,中國目前在高速鐵路技術和建設上一騎絕塵,領跑世界。而區別於傳統列車的磁懸浮列車,正方興未艾。中國在磁懸浮列車發展上,從最初的引進,到消化吸收,最後再創新,已經能與世界上其他擁有磁懸浮技術一爭高低了。
  •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城市生態發展」項目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德...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文科建設處副處長解志韜、科研院國際合作交流辦副主任許妍、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張錄法、設計學院副院長車生泉,以及部分師生代表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由設計學院黨委書記方曦主持。
  • 上海交通大學
    學院簡介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上海交大文創學院)由上海交通大學於2015年成立,美國南加州大學、閔行區政府、上海紫竹高新區(集團)有限公司多方參與共建,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國際化辦學學院(詳見www.sjtu.edu.cn院系設置)。
  • 上海交通大學王樂耘教授蒞校作專題講座
    南理網訊(通訊員:劉波波)2020年12月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樂耘蒞臨我校作專題講座。黨委委員、校務委員邱震鈺出席了講座,黨群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學院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共計260多人參加講座。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舉行90周年紀念大會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石鐘慈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林群院士,復旦大學洪家興院士,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四川大學李安民院士,復旦大學陳恕行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江松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上海交大講席教授Anders Lindquist,歐洲科學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楊彤,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葉向東,山東大學副校長劉建亞
  •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
    2019年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和「氫科學與技術聯盟」籌備成立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啟動儀式受到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及國內外同行專家的高度關注。
  • 上海交通大學齊飛教授訪問我校並作學術報告
    1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齊飛教授受邀訪問我校,並作了主題為「燃燒診斷與燃燒反應流」的報告。我校資環學院和機動學院的師生5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我校潔淨煤技術研究所王輔臣教授主持。齊飛教授概述了燃燒診斷技術應用,其中詳細地介紹了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技術,並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歷講述了國內外相關案例。
  • 直播預告 |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王鴻偉解讀 GAN 在網絡特徵學習中的應用
    在本期的 PhD Talk 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的博士生王鴻偉,將和大家一起回顧近五年來網絡特徵學習領域的研究進展。隨後,他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為大家解讀上海交通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在 AAAI 2018 上發表的工作:GraphGAN: Graph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with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 985大學系列:上海交通大學
    上一篇文章小編為大家講述了中國的交通類大學的歷史淵源,也有小夥伴指出了我文章的問題,首先感謝大家的支持,批評指正。我會繼續努力的。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跟著上一篇文章的步伐,具體介紹一下每一個交通大學,讓大家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 上海交通大學第五屆創新設計論壇在滬舉行
    18—19日,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承辦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五屆創新設計論壇在滬舉行。本次論壇以「數字增強創新,設計賦能轉型」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創新設計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分享並探討知識網絡時代背景下創新設計的發展趨勢和應用案例。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在致辭中表示,由於新冠疫情,2020年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
  • 上海交通大學張洪斌教授:石英晶體微天平(QCM-D)技術在乳狀液界...
    為此瑞典百歐林科技有限公司特別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張洪斌教授於2020年12月11日(周五)上午10點為大家帶來一堂題為「石英晶體微天平(QCM-D)技術在乳狀液界面膜粘彈性與物理穩定性研究中的應用」的網絡公開課。歡迎廣大師生參會交流!
  • 上海交通大學在滬發布「我和我的學校」微電影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 通訊員 金雪 尹靜一)2020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學「我和我的學校」微電影在滬發布。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致辭,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胡昊作「我和我的學校」微電影情況介紹。上海交通大學新聞中心副主任李厚銳主持發布會。
  • 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支撐集成電路、航空製造等領域創新發展
    這個中心是科技部批覆建設的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主要依託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相關高校和代表性企業,圍繞集成電路、航空製造等戰略領域,並積極向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拓展,加強數學家與相關產業專家的全創新鏈合作交流,凝練提出、解決攻克一批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以及區域、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中的數學問題,為產業能級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