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後,關於擔保物權你需要知道的新變化……

2020-09-05 上海寶山

擔保貫穿經濟交往的始終,對於促進交易、資金融通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社會誠信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法治保障。

常見的擔保方式有抵押、質押、留置、保證、定金等,其中前三種屬於物權擔保。《民法典》對物權擔保作出了重要的調整,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後,現有的《物權法》和《擔保法》將被廢止,快來follow最新的物權擔保立法動態!

本文作者

李彤

審監庭(研究室)法官助理

法律碩士

哪些財產可以用來擔保?

向上滑動閱覽

《民法典》第395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三)海域使用權;

(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運輸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

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併抵押。

《民法典》第440條: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權利可以出質:

(一)匯票、本票、支票;

(二)債券、存款單;

(三)倉單、提單;

(四)可以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

(五)可以轉讓的註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

(六)現有的以及將有的應收帳款;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

《民法典》第399條: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但是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可抵押的財產中增加「海域使用權」,這是社會經濟發展在法律上的體現,海域使用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將更廣泛地發揮交換價值。

可出質財產中增加「現有的以及將有的應收帳款」這一內容,這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逐漸凸顯的保理合同奠定了一定法律基礎。此外,不得抵押財產中刪去了耕地使用權,也是為了適應「三權分置」后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

特別提醒:設立擔保物權時,應注意抵(質)押財產是否屬於法定允許的範圍,避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而導致抵(質)押權無效。

同一財產上有多個抵押權、質權,如何確定清償順序?

向上滑動閱覽

《民法典》第414條: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依照下列規定清償:

(一)抵押權已經登記的,按照登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二)抵押權已經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受償;

(三)抵押權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其他可以登記的擔保物權,清償順序參照適用前款規定。

《民法典》第415條: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有債務人以其財產設立多個抵押權、質權,重複擔保。《物權法》中並未明確同一財產設立多個擔保物權時的清償順序,《民法典》的規定彌補了這一漏洞,有助於解決出現抵押權和質權競存時的爭議。

同一財產之上設立多個抵押權時,以登記時間先後為準先登記的優於後登記的,登記的優於未登記的,均未登記時方按債權比例清償。

同一財產之上抵押權和質權競存時,清償順序如下表所示:

因此,抵押權人應當及時辦理登記,而質權人應當注意固定質物交付和持續佔有的證據,避免喪失優先清償的順位。

「流質條款」的效力如何?

「流質條款」是指當事人在設立抵押權或質權時約定,當債務人履行期限屆滿仍不清償債務時,抵押物所有權歸於債權人的條款。

向上滑動閱覽

《民法典》第401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權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民法典》第428條規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質押財產優先受償。

《擔保法》《物權法》等規定之所以禁止流質條款,是為了防止債權人利用債務人在經濟上的不平等地位,謀取不當利益,損害債務人的合法權益。

《民法典》的規定進行了一定的緩和,不再「一刀切」禁止流質,而是改為「只能依法就抵押(質押)財產優先受償」。即使流質條款被認定為無效,也不影響抵押(質押)合同中其他條款的效力,債權人仍可以就抵(質)押財產優先受償。

例:小王向小李借款8000元,籤訂抵押合同將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抵押給小李作為擔保,並約定如果小王到期不能償還借款,電腦就歸小李所有。到約定的還款之日,小王仍未能還清欠款,則小李可以就電腦優先受償,二人之間抵押合同不因約定了流質條款而失效。不過,電腦的所有權不能直接轉移至小李處,對電腦的變價款,小李只能在未清償債權範圍內優先受償;如還有剩餘,剩餘的價款部分仍為小王所有。

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嗎?

向上滑動閱覽

民法典第406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民法典》這一規定明確了,只要抵押權人和抵押人之間沒有相反約定,抵押人可以不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抵押權人仍可以就抵押物優先受償,具有追及效力。

《民法典》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抵押權的目的在於支配物的交換價值而並不是物本身。不過,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

對於抵押權人而言,為保護己方債權的實現,既可以在抵押合同中明確與抵押人約定,未經抵押權人許可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也可以在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且可能損害抵押權時,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價款向抵押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

價款抵押優先權是什麼?

向上滑動閱覽

《民法典》第416條規定,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

字都認識,咋連起來讀不懂了呢???

別急,這一條款是規定,買賣雙方就一物進行交易,賣方與買方就交易動產籤訂抵押合同,並在動產交付後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這樣就在該動產上設立了「超級優先受償」,除了留置權人外,賣方可以優先於其他抵押權人受償。這一條款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出賣人取得轉讓價款權利的實現。

對於賣方而言,如果對買方的付款能力有所懷疑,可以通過在轉讓貨物後辦理抵押登記的方式來獲得貨物第一順位的抵押權,保障價款回收的債權實現。

對於其他抵押權人而言,在設立抵押時,應謹慎審查抵押物的交付時間、價款支付情況以及是否有其他特殊的約定等情況,避免己方抵押權處於不利受償順序。

「抵押不破租賃」的新變化

向上滑動閱覽

《物權法》第190條規定:訂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財產已出租的,原租賃關係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抵押權設立後抵押財產出租的,該租賃關係不得對抗已登記的抵押權。

《民法典》第405條規定: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係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

《物權法》第190條的規定就是我們常說的「抵押不破租賃」。但在實踐中,出現抵押人惡意倒籤租賃合同的情況,使本在抵押設立之後才成立的租賃合同提前到抵押設立之前,損害抵押權人的利益。

《民法典》的新規定強調「轉移佔有」,進一步明確了出租事實如何認定,並且以抵押權設立時間作為判斷權利先後次序的基點。如遇惡意倒籤合同,抵押權人可以通過證明在設立抵押時未實際轉移佔有來進行抗辯,避免抵押權和債權受損。

編輯:盛傑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後,關於擔保物權你需要知道的新變化……
    常見的擔保方式有抵押、質押、留置、保證、定金等,其中前三種屬於物權擔保。《民法典》對物權擔保作出了重要的調整,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後,現有的《物權法》和《擔保法》將被廢止,快來follow最新的物權擔保立法動態!
  • 法官解說民法典 | 《民法典》後,關於擔保物權你需要知道的新變化……
    常見的擔保方式有抵押、質押、留置、保證、定金等,其中前三種屬於物權擔保。《民法典》對物權擔保作出了重要的調整,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後,現有的《物權法》和《擔保法》將被廢止,快來follow最新的物權擔保立法動態!
  • 【「典」滴生活】新規定出招,擔保物權發生了哪些變化?
    【「典」滴生活】新規定出招,擔保物權發生了哪些變化?今天我們迎來了《民法典》物權編系列收官篇我們依舊結合幾個案例解析帶大家了解擔保物權制度完善擔保物權制度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民法典》中關於擔保物權制度的有以下新亮點:一是擴大擔保合同的範圍
  • 王利明:擔保物權制度的現代化與我國民法典的亮點
    為了適應營商環境改善的需要,努力實現擔保制度的現代化,《民法典》對原有的擔保制度做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有很多的亮點。所以今天我主要就擔保物權的現代化發展趨勢和《民法典》的回應,談一點自己的看法。針對未來財產擔保,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民法典》中兩處重要的變化: 第一處是對將來應收帳款質押的規定。《民法典》第440條新增規定」將有的應收帳款「也可以出質。雖然只是幾個字的變化,但卻是一個重大的制度變化,這也是經過反覆的斟酌討論的。很多人憂慮,」將來的應收帳款質押「寫入《民法典》,會不會導致將來出現很多虛假質押。
  • 《民法典》之動產擔保物權新規解讀
    《民法典》之動產擔保物權新規解讀 《民法典》的頒布,統一了擔保領域的法律適用問題。其中《民法典》對於金融行業和企業融資等方面做出了變革性的新規定,在不斷的比較新規與舊規的區別以及立法背景後,筆者擬對動產擔保物權的幾點新規做一梳理,力求簡潔明了,以期能夠在實務操作層面給到大家些許幫助。
  • 王利明 | 擔保物權制度的現代化與我國民法典的亮點(下)
    這打破了傳統僵化的物權法定模式,允許當事人創設新的擔保形式,但是需要輔之以相關的公示方法,才能真正發揮擔保功能,而且第414條第1款也是鼓勵進行登記公示,著力構建以登記為中心的權利順位規則。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們目前《民法典》的模式是在兼採兩大法系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折中模式。  折中模式有哪些優點呢?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一)
    筆者在文中將對《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加以分析,以期能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參考作用。本篇為第一篇,後續文章請持續關注中銀律師事務所微信公眾號。《物權法》就擔保物權實現條件的修改得到了學理界與司法實務界的一致好評,但是《擔保法》並未跟隨《物權法》加以修改,而仍然將保證擔保實現的條件限定為「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這與《物權法》的規定顯然缺乏統一性。《民法典》實施後,保證擔保實現的情形將不再僅僅限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之時,除了該等情形之外,若發生當事人約定的特定情形時,當事人也得依據保證合同所約定的情形要求合同相對人承擔保證責任。
  • 我在閔法學民法典|《民法典》物權編學習心得(擔保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二編物權篇,共五個分編計258條條文,相較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保留了原分篇體系,由通則、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及佔有五個分編組成。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二)
    筆者在文中將對《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加以分析,以期能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參考作用。本篇為第二篇,承接上文,繼續探討《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重大變化。 變化四:關於共同保證人的責任承擔上發生重大變化,有條件地承認了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可以向連帶責任的保證人追償。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三)
    在前兩篇文章中,筆者嘗試總結了《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五處新變化,本文將承接上文,繼續探討《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重大變化。 變化六:一般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的情形發生重大變化 先訴抗辯權是指一般保證人在債務人以其自身財產清償債權之前,免於對債權人清償的抗辯權。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四分編:擔保物權·下)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四分編:擔保物權·上)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擔保物權編·下的內容吧!本條系新設條款,學界稱為「價款優先權」,條文比較晦澀難懂,楊立新教授在講課時曾戲言:《民法典》共計1260條,其唯一不懂的一條就是416條。根據研究,本條源於美國《統一商法典》第9-103條等所稱的「價款債權擔保」(PMSI),其優先效力僅劣後於留置權,而優先於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被稱為「超級優先權」。
  • 《民法典》擔保物權條款要點解讀 ――基於擔保品管理實務視角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對各主體的民商事活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具有「裡程碑」意義。  其中,在擔保物權領域,《民法典》做出了許多重大調整。
  • 《民法典》中的動產擔保物權優先受償順序解析
    前三種為此前《擔保法》和《物權法》所認可,最後一種為《民法典》新規定。  動產抵押權是不轉移動產佔有的擔保物權。根據《民法典》第403條,動產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從廣義上講,動產抵押可分為固定抵押和浮動抵押。
  • 《民法典》物權編有哪些新變化?
    編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共7編加附則、84章、1260條規定。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物權法》將被廢止。
  • 《民法典》對業務擔保業務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民法典》物權編的新變化及對擔保業務影響1、擔保物權?2、擔保合同的從屬性及約定獨立擔保物權的效力?3、如何理解《民法典》第388條中的「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合同」?4、可以抵押的財產的新變化?(3)擔保公司的應對措施?15、多個抵押權時,清償順位如何確定?——《民法典》第414條的新變化解讀。16、權利質權、應收帳款質權等其他可以登記的擔保物權,清償順序?
  • 《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如果擔保合同或擔保條款中這些規定
    4、在《民法典》還未實施的情況下,如果你一定要提供擔保,請明確註明保證方式為「一般保證」。5、在《民法典》實施後,如果你無論如何都要為他人提供擔保,那麼建議,擔保合同及擔保條款中最好不要出現「連帶」這兩個字。
  • 民法典學習筆記(物權編——第四分編:擔保物權·上)
    也就是說,《物權法》關於抵押財產範圍的規定採用的是「負面清單」制度——除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能抵押的財產以外,其它財產都能抵押,同時又在183條、184條詳細列舉了哪些財產不得抵押。《民法典》從《物權法》。但有意思的是,《民法典》關於權利質權的規定仍然採用「正面清單」制度,第440條在規定可以出質的權利時,第(七)項兜底條款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
  • 民法典物權編中的物權種類
    在這兩次重要的立法活動中,居住權均進入了官方法律草案,使得居住權的概念廣被宣傳並深入人心,司法實踐中裁判創設居住權的案件數量驚人,表明這種物權早就應該寫入民事立法之中,但兜兜轉轉十幾年,現在才幾無爭議地進入到民法典物權編的草案之中。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四)
    文 | 王翔宇 中銀律師事務所在前三篇文章中,筆者嘗試總結了《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八處新變化。本文將承接上文,繼續探討《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重大變化。 變化九:《民法典》明確最高額保證除應當適用該法第十三章關於保證合同的有關規定以外,還應當參照適用該法第二章關於最高額抵押權的有關規定 最高額保證,指的是保證人對於在一定期間內連續發生的不特定的債權,在最高限額內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方式。
  • 《民法典》關於動產抵押的立法變化及對銀行實務的影響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民法通則》、《擔保法》、《物權法》、《民法總則》等將同時廢止,這意味著銀行業需在此之前做好應對新法新制度的充分準備。《民法典(物權編)》中對於抵押權的規則,在《物權法》《擔保法》對抵押權規定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達十幾處的重要修改,本文將重點探討其中關於動產抵押制度的立法變化及這些新變化對銀行實務的影響,以便準確理解並積極應對新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