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兩種思維模式,教你正確的表揚和批評孩子

2020-08-22 思維之謎

有孩子家庭的日常:

孩子吃飯時把飯菜撒的滿桌都是;

玩過的玩具扔了一地板,家裡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寫作業時一會摳手指,一會看著窗外發呆,一會說要休息下,最後作業寫的一塌糊塗。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經常是邊批評邊善後:

「總是這麼毛手毛腳,就不能小心點。」

「你就會亂扔東西,下次再扔我要打屁股了。」

「寫作業這麼磨蹭,打遊戲你怎麼不磨蹭呢。」

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無形中塑造了孩子的思維模式,而不同思維模式也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分析了人的兩種思維模式,即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兩種思維模式一個基本的不同,是對能力的認知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無法提高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才智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努力學習和有目的的訓練能夠不斷提升。

具體表現上,例如:面對失敗,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往往將失敗這件事變成定義自己的標籤,「我是個失敗者」,「我能力不行」,他們沒有意識到失敗只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並不執著於成功或失敗,他們關注的是我有沒有學到東西,能力有沒有提升。他們認為成功不是一種炫耀的資本,失敗也不是定義自己的標籤,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自我成長的烙印。在失敗時,他們會努力尋求解決辦法,去實現想要的結果。

了解了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後,想必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但他們教育孩子時的行為,往往又將孩子推向了固定型思維模式。

想一想,你是否用過類似下面的的話語批評自己的孩子:

「你不要哭了啊,爸爸不喜歡愛哭的孩子。」

「你怎麼總是欺負妹妹,這麼大了還這麼不懂事。」

「這麼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做,笨死了。」

很多父母認為這是在教育孩子,這不是教育,這是在給孩子貼標籤。這些話語傳遞孩子什麼信息呢?

「爸爸覺得我是個愛哭的孩子,他不喜歡我了。」

「我就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我這麼笨,學不好數學了。」

你看,這些標籤式的話語,正在塑造孩子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這導致一個更嚴重的後果是,孩子在犯錯或遭遇挫折時容易看低自己,一旦形成這種思維模式,他們看待很多問題都是從能力、才智上去解讀,而不是方法和努力,他們可能會想:

「我就是笨,我做不好這件事。」

「我沒有別人聰明,成績不好我也沒辦法。」

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呢?

1、稱讚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智力或才能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稱讚,通常是針對智力或才能,而往往忽略了關注孩子的努力過程,比如:

「你真聰明,不怎麼學習就能考100分。」

「你真厲害,一學就會。」

這些誇獎,在孩子聽來,潛臺詞就是:

「我學習不能太努力,不然別人就會覺得我不聰明。」

「如果我學的慢,看起來就不厲害了,我不能學太難的東西。」

當孩子習慣了這類稱讚後,再遇到困難或挑戰時,他們會擔心:

「如果失敗了,不就顯得我很蠢嗎?「

「如果這次考試考不好,媽媽會不會覺得我很笨?」

不當的稱讚反而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變得脆弱,遇到有一定壓力的事情時,容易緊張,會傾向於逃避難題,或者對難題假裝不屑。

那我們是不是不能表揚孩子了呢?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換一種稱讚方式。

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取得進步時:

「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為考試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看到你反覆閱讀了材料,劃出了重點,對自己進行測試。你的方法確實有效果了」

在這句話裡,稱讚了孩子的努力,以及為提高學習成績而採取的措施。這種方式,給孩子的信號是,如果我努力學習,並採取合適的方法,我的成績就可以提高。

同樣,當孩子畫了一幅優美的畫時,不要再乾巴巴的誇獎說「你太厲害了」,你可以試著這麼說:

「你這幅畫上的小魚栩栩如生,你平時一定觀察的很仔細,跟我說說你怎麼畫的吧」

但是,如果孩子學習也很努力、刻苦,但是成績沒有提升,該怎麼辦呢?你可以這麼說:

「我知道你已經付出了很多努力,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入的探討一下,弄清楚你到底哪裡還沒有想通。」

或者說「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你應該繼續嘗試,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相對於簡單粗暴的指責孩子太笨或誇獎孩子聰明,這種方式能夠教會孩子以更努力、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2、為孩子營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

也許你的孩子已經形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那該怎麼幫助他改變呢?說教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現在開始,為孩子營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

比如,晚上在餐桌前,一家人互相問問對方: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有沒有犯錯,有沒有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你今天努力嘗試做什麼事了嗎?」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有些牴觸,那麼父母可以從自己的工作說起,說說今天做了什麼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難,犯了什麼錯誤,自己是怎麼想辦法解決的,從中學到了什麼。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經歷,並引導孩子思考應對問題的策略。

當孩子出錯時,也不要急於進行標籤式的指責,你可以引導他回顧、分析事情的經過,並思考解決辦法:

「你當時這樣做的想法是什麼?」

「你具體是怎麼做的,能說說嘛?能不能說詳細點?」

「我們來看看,哪裡做錯了,一起思考下怎麼做會更好。」

《終身成長》書中講了一則小故事,希望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

兒子:哎呀,我太笨手笨腳了。

父親:我們把釘子弄撒了的時候,不應該說這樣的話。

兒子:那應該說什麼呢?

父親:你應該說,釘子撒了——我要把它們撿起來!

兒子:就這樣?

父親:就這樣。

父母應意識到,一次成功或一次失敗,都不能定義孩子的一生。孩子難免犯錯,難免遭遇挫折,父母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
    當然,很多父母意識到了這些負面評價對孩子的消極作用,開始各種表揚孩子:「寶貝好棒,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寶貝好聰明,你是天才!」以上這些就是你無意中給別人貼上的「標籤」,而標籤總具有強烈的暗示和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貼的標籤是「好」還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關於貼標籤這件「小事」什麼叫做貼標籤?
  • 都在教家長怎樣表揚孩子,可我們更應該了解如何批評孩子
    轉載自公眾號:第一閱讀(diyiyuedu)「不要隨便表揚孩子」「正確表揚孩子的四個方法」「表揚與鼓勵的區別」……做了父母之後,類似的育兒文章紛紛迎面砸來,看多了總會產生一種「好家長就是會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家長」的誤解。
  • 吹牛的孩子還在用你真棒?教授告訴你:像這樣表揚你的孩子
    一個人不能保持精神上的成長,片面、狹隘、堅持不懈的思維方式很容易發生。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被表揚,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喜歡表揚他們的孩子。有些家長在生活中表揚自己的孩子單一,例如,他們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表揚了自己的孩子說幾句「你做的真好」「你真棒」。他們不觀察孩子受到表揚時的反應,也不考慮表揚是否恰當。
  • 如何科學表揚孩子?改變固定型思維,改寫孩子一生成長思維模式!
    當我們發現孩子就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後,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後期才會成為真正的固定型者的。所以想改變他們,我們父母還來得及。或許您會聽到孩子回家會說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有的同學很聰明,老師會喜歡,有的同學就很笨,腦子不好使,真不想和這樣的孩子玩。
  • 李玫瑾:掌握表揚孩子,批評孩子的技巧,孩子才能和你更好
    掌握表揚孩子和批評孩子的技巧,既能讓孩子和你更親近,又能夠讓孩子進步。 作為一個全職太太,表姐跟自己的孩子的日常溝通可算是絞盡腦汁,人人都說經常誇獎孩子,對孩子是有很大幫助的,表姐就撿著孩子的優點常常誇獎,結果孩子覺得媽媽非常的虛偽,常常說一些沒有用的話.
  • 評價孩子的四大誤區,掌握表揚與批評中的核心原則
    我們來回顧一下內控式親子思維體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內控與外控的區別。其中一個衡量指標是,孩子內控式的思維模式是知道具體行為的對錯從而自己判斷與選擇。外控呢,則只去迎合外部感受,選擇順從或逆反。那為什麼我說「寶寶真棒」這句話就外控了呢?它不是已經肯定了孩子嗎?評價的後果會有情緒與行為兩個方面。它既帶來情緒方面的愉悅或不舒服,也帶來對行為的強化或弱化。
  • 「乾貨」家長如何表揚和批評孩子?
    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家長如何表揚和批評?1、首先為什麼孩子需要表揚?a) 巴奴姆效應親愛的讀者,我們未曾謀面,但有遙測能力的我卻能說出你的性格脾氣,你信不信?!你是一個非常非常需要別人好評的人,你希望有人喜歡你、欣賞你,但你對自己的種種情況還不甚滿意。
  • 如何表揚孩子?改變孩子固定型思維模式,改寫孩子一生成長方式
    當我們發現孩子就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後,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後期才會成為真正的固定型者的。所以想改變他們,我們父母還來得及。或許您會聽到孩子回家會說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有的同學很聰明,老師會喜歡,有的同學就很笨,腦子不好使,真不想和這樣的孩子玩。亦或者您會和孩子有這樣的對話:你學得真快!
  • 如何表揚和懲罰孩子?這些方式建議收藏
    表揚和懲罰是我們教育孩子常用的兩種方式但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什麼樣的表揚和懲罰才是恰當有效的?因為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們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變化的。成長思維模式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 長興新聞網丨怎樣表揚和批評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的相處總是離不開表揚和批評,表揚和批評是最常用的教育方式。表揚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批評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錯的。所以,表揚和批評可以讓孩子形成是非觀和價值觀。表揚和批評這兩種方式就好像是教育的一對「翅膀」,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 批評和表揚,你覺得哪一種方式更能促進孩子成長?
    我先問大家兩個問題:1.批評和表揚,你覺得哪一種方式更能促進孩子成長?2.批評和表揚之外,還有更好的育兒方式嗎?關於這兩個問題,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很有建設性的見解。他長年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對阿德勒的思想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 孩子玻璃心,父母表揚惹的禍!這些毀孩子的表揚話你中招了嗎?
    好不容易考個滿分回家了,就開始各種和父母講條件,不買個新玩具什麼的,決不罷休。只能聽表揚的話,卻聽不得一句批評的話。班上選舉個班幹部什麼的,選不上,就不想上學了。有時父母誇獎他,「你真棒!」聽到這裡,我想說,那是因為,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表揚孩子的話述出現了偏差,導致了現在的結果。現在的父母由於受到一些教育理念的影響,都知道不要打罵、批評孩子,要用愛的教育,多多表揚、鼓勵孩子。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這12種語境表揚孩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讚揚孩子的天賦,而不是讚揚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就是在緩慢扼殺了他成長型思維。 因為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們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變化的。成長思維模式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 越批評孩子表現越差?心理學「標籤效應」: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很多家長習慣性地給孩子"貼標籤",這已經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某幾次行為就斷言孩子的品質和能力,而沒有了解原因,更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適齡行為和性格特點。當孩子不斷被強化負面標籤,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就是"標籤效應"。"標籤效應":越批評孩子,孩子表現得越差孩子天性貪玩好動,總會給家長惹麻煩。遇到孩子不守規矩,家長就大聲訓斥:"你真是個聽不懂規矩的搗蛋鬼!"
  • 被「詛咒式教育」毀掉的孩子,你知道怎么正確表揚批評孩子嗎?
    在這樣的情緒激動的時刻,沒有什麼比一個人的聆聽和理解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樂。對於成年人是這樣,對孩子也是這樣,要用關心的交流取代批評、說教和意見,用理解來幫助孩子恢復平靜,傳達給孩子一個信息,那就是「一旦你平靜下來,你就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不要瞎表揚在心理學療法裡,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斷和評價性的讚揚都是要避免的。
  • 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你家孩子屬於什麼類型?
    遇到同樣的困難,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容易放棄,而有的孩子卻還願意嘗試?這是因為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根據人們對智力和能力的看法把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很難變化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而因為人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就會有不同的表現,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你的孩子,屬於哪種思維模式?
  • 教養方式:你是「表揚為主」還是「批評為主」?但兩種都是錯的
    ,卻無意中營造了和孩子之間這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但是,這有什麼問題嗎?9、有。上下級關係的「縱向關係」,目的是什麼?,也正是這種「上下級的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進而你就會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孩子是錯的,畢竟,比自己位置低的人,怎麼會正確呢?
  • 孩子取得成績,你還在誇孩子聰明嗎?看看優秀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我們要學會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孩子交流。那麼我們來看看遇到以下幾種情況時,父母該如何正確的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愛。一,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父母該如何正確表達出對孩子的表揚呢?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大部分父母會說:「你學的真快!你真聰明!」「你真聰明,你根本沒學習就得了A!」
  • 都在教家長怎樣表揚孩子,可家長知道如何批評孩子嗎?
    文章來源:第一閱讀(ID:diyiyuedu)圖片:網際網路「不要隨便表揚孩子」「正確表揚孩子的四個方法」「表揚與鼓勵的區別」……類似的育兒文章層出不窮,家長看多了總會產生一種「好家長就是會表揚和鼓勵孩子」的誤解。
  • 孩子如果具備這種思維能力,就能自我驅動追逐優秀
    你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嗎?1978年,美國教授做了一項實驗,找來一群孩子玩拼圖,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反應。拼圖開始時很簡單,後來變得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