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揚孩子?改變孩子固定型思維模式,改寫孩子一生成長方式

2020-08-25 貧民奶爸

當我們發現孩子就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後,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後期才會成為真正的固定型者的。所以想改變他們,我們父母還來得及。

或許您會聽到孩子回家會說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有的同學很聰明,老師會喜歡,有的同學就很笨,腦子不好使,真不想和這樣的孩子玩。

亦或者您會和孩子有這樣的對話:

你學得真快!真聰明!

你畫得真好!真有天賦,你將來一定會成為繪畫大師的。

你真棒,你根本不用學就能得滿分!

……

如果您和大多數父母一樣用這樣的語言來誇獎自己的孩子的話,那我們就來仔細的分析一下這些話語背後到底是什麼:

如果我學東西不快,我就不是聰明孩子了。

我以後不要嘗試畫更難的東西了,否則別人就不覺得我以後能成為繪畫大師了。

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了,不然就證明我沒有那麼聰明,聰明孩子是不學習也能考高分的。

就是這種稀疏平常的讚美孩子智力與天賦的話,促使了孩子成為了一位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同時也摧毀了孩子學習的動力和表現。

當然了世界上沒有哪個家長會整天想著如何來傷害孩子,破壞孩子的努力,讓他們變得不好學習,阻礙他們取得成就,但就是這些錯誤的評價或訓誡以。及激勵的話語,經常傳遞著錯誤的信息。

怎麼會這樣呢?難道孩子不喜歡這樣的表揚嗎?是的,孩子很喜歡如此誇獎自己智力和天賦的話語。這也確實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但這種自信只能維持很短,一旦遇到困難解決不了,這樣建立起來的自信就會消失不見,並立刻對自己產生懷疑,心想:如果成功意味著很聰明,那失敗就意味著很愚蠢了,所以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在遇到失敗時的危害。

那這麼說來,我們要克制不去表揚自己孩子嗎?其實並不是,我們應該避免特定方式的讚揚,那種對於智力和才能做出評價的讚揚方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誇獎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學習,堅持不懈等得到的成就進行誇獎。更要去表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選擇。例如:

我很欣賞你為了解決這道數學難題而用了各種解題方法,直到做出來為止的這種精神!

我很佩服你挑選了一套這麼難拼的樂高玩具來挑戰自己的耐心!

這次的作業很多又很難, 你能如此認真專注的完成它,你真行!

這幅畫如此獨一無二,你是怎麼做到的?

你剛彈的鋼琴曲讓我心情很愉悅,你彈奏的時候又是如何的心情呢?

我知道你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還是沒做成的原因,我們需要一起分析一下。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個,我們來一塊繼續找適合你的最佳學習方法吧。

總結起來就是表揚一個孩子不要表揚他們的個性特質,而要去表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才對。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有些時候,我們會有意無意的去評價別人時用了不恰當的語言反而會毀了之前所以的一切。例如:

隔壁家孩子真笨, 什麼都不會做。

教你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什麼都懂!

你看路邊掃馬路的人,肯定小時候不聰明,學習不好。

你不好好學習,以後是要當窮人傻子嗎?

當孩子聽到父母這樣用固定型評價時,會受到很大固定型影響。他們會想我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呢?

當然了在平時的媒體或者老師課堂教育我們還會無意間收到更多的固定型思維的話語影響,例如最典型的一句就是:我們要向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學習。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只有天才才可以當被別人學習崇拜的偉大科學家,其他的平凡人不行的。很多諸如此類的情況我們不可避免,但當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還要去儘量規避,尤其是對速度與完美的追求,他們兩個就是刻苦學習的絆腳石,如果你認為我在速度快和表現得很完美的時候才顯得自己足夠聰明的話,那以後就會選擇不那麼難的事情去做時,才可以保持速度快和完美完成。

以上這些說的都是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我們如何讚美孩子,但當孩子表現得不好的時候我們又應該如何去說才可以避免讓孩子也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種呢?

假設你的女兒參加了一次興趣比賽項目得了最後一名,然後設想一下您會怎麼安慰自己的女兒呢?

我們通常是否會如此說:

1.女兒你是爸爸心裡最棒的!

2.那個裁判不公平,我都看出來了,其實你比他們演的好多了。

3.其實吧,這個事情本來也挺無聊的,做不好就做不好,沒關係,這又不是學習,不重要!

4.女兒你其實很有實力的,就是這次沒發揮好,沒事的,下次冠軍肯定是你的!

5.在比賽前,我就知道你肯定贏不了。

也許以上這些話,可以暫時緩解了孩子的失落心情,但從長遠看卻危害很大!

讓我們從思維模式角度去注意分析這5句話吧。

1.你認為孩子棒?這樣說從脫口而出就缺乏真心,你和孩子都知道本來就不是最棒的,不然早就冠軍了,所以這句謊話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

2.不公平?這個責怪他人的辦法,以後孩子會把所有自己的錯誤原因都自然的歸結為別人的錯。

3.這個為之努力過但失敗的事情不重要?這樣便教會了孩子,當遇到困難時就是變低困難,而不去面對困難。

4.她有實力?這可能是5句話裡最危險的一句了,難道是實力讓孩子成功的?而不是不斷的努力的結果?

5.告訴孩子贏不了?或許這句話最無情,但這就是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家長對於孩子最真實的評價了。

那如果您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時,則應當如何安慰呢?

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親應該這樣去說:

好女兒,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你很看重這次比賽,並且比出了自己最好的狀態,卻依然沒有成功,失望是肯定的,但你要知道,你並沒有付出你的所有能量,你的很多同學都比你要努力得多,刻苦得多,如果你下次真想比賽成功,那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為之努力吧。

這樣一段話,不僅告訴了女兒真相,同時也教會她在失敗中學習,告訴她未來的成功是靠現在的努力得來的。女兒感到失望時,爸爸也很同情她,但沒有給她虛偽的鼓勵,因為那只會在未來讓她更加的失望。

由此可見,我們在批評時要有建設性的評判,所謂建設性就是要幫助孩子彌補某些事情,創建一種更好的狀態。我們是否還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孩子作業寫不好,都是錯誤的時候,通常爸爸會勃然大怒的吼到:「這是你寫的作業?怎麼這麼不認真呢?你是笨呀!還是故意呀?你說你是哪個?」

這樣的一段再普遍不過的責問則質疑了孩子兩個方面,一個是智力,一個就是特質,並且還暗示這種缺點是永遠改不了的。

其實我們按照成長型思維可以這樣說:

兒子,你作業寫不好,你爸真的很生氣,你告訴我何時你才可以認真起來?

我問你一下,這個作業你認為哪裡有困難,我們一塊解決好嗎?

寫作業很無聊,這個你爸知道,我小時候也一樣,但是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寫作業變得有意思,然後再把它認真完成?

孩子,記不記得爸爸說過,越是乏味無趣的事情越能鍛鍊自己專注力,專注力鍛鍊好了,什麼事都變得不難了,這個作業就是鍛鍊你的工具。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話語變化,就會改變一個孩子的處事方式,從而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很多時候孩子也不傻,他們都能從父母嘴裡聽出所有意思。例如:

我們可以問孩子:你覺得你爸爸為何要陪你寫作業?

孩子回答:他想看看我是否都能做對了,然後判斷我是否聰明。

問孩子:你考試得了滿分,你父母為何很高興?

孩子答:因為他們知道了我是個聰明孩子。

問孩子:如果你有一門成績不好,父母要找你談心你覺得為什麼?

孩子答:可能擔心我不是個聰明孩子吧。

所以,每當孩子遇到什麼事,孩子就會這樣解讀自己被人評判的信息。也許大多孩子都認為父母只會抱怨和評價自己,如果孩子是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就會認為父母只是在鼓勵他們學習和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當我們為孩子輔導作業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是希望幫助你,確認你能盡其所能在作業中得到更多的知識反饋。

當我們看到你取得了好的成績很開心的時候,是因為好成績就證明了你學習很努力。

當我們知道你有一門功課不好時,我們和你談話是為了教給你更好的方法,讓以後你能更好的學習。當我們為你不聽我們的話而生氣時,是為了幫助你下次做的更好。

當我們看到你不和小朋友分享東西而生氣時,是為了希望幫助你可以學到和朋友更好相處的技巧。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具體這個信息是正向的成長的?還是反向的固定的呢?那就要我們做家長的自己多注意平時的言行了,其實我說的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可以給同是父母的你帶來一點啟發,我們肩負著孩子的命運,孩子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能影響的對象。最後我將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父子在籃球場上的對話來結束這期節目。

兒子說:嘿,老爸,我要當職業籃球運動員。

爸爸回答:哦,這可不好說,你大概會和我以前水平一樣糟,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我打籃球就不好。所以大概你的最終水平也就和我一樣,所以,你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秀,但是在打籃球上肯定不行的,所以我不希望你把時間都浪費在打籃球上。

兒子失望的說:好吧。

然後爸爸沉默了一會繼續對著兒子深情的說:

嗨,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知道了嗎?如果你有夢想的話,你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會告訴你你也不行,

但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努力去實現。就這樣。

我就是那個帶著兩個娃,留著小長辮的貧民奶爸,希望可以得到您的支持與鼓勵,努力實現我們各自的夢想吧。

本文由貧民奶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如何科學表揚孩子?改變固定型思維,改寫孩子一生成長思維模式!
    當我們發現孩子就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後,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後期才會成為真正的固定型者的。所以想改變他們,我們父母還來得及。或許您會聽到孩子回家會說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有的同學很聰明,老師會喜歡,有的同學就很笨,腦子不好使,真不想和這樣的孩子玩。
  • 要科學的表揚孩子,否則會影響日後的思維模式,從而影響一生
    寶寶真聰明……每當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後,這時通常父母會對孩子口頭表揚,這個表揚方式非常關鍵,您一定要字斟句酌的去說,如果經常用聰明,天才,天賦,出色,真棒,不錯等詞語去描述孩子任務後的狀態的話,那孩子以後就會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之中,那孩子以後會為了能夠繼續聽到自己聰明,繼續證明自己出色,所以會選擇更加容易不會失敗出錯的任務來進行,例如他會選擇最簡單的數學題去算,最好畫的題材去畫等,孩子會把每一項任務當作能夠證明自己有天賦
  • 比勤奮更能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成長型思維
    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 科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讓孩子們嘗試解決一個對於他們而言稍微偏難得的問題,一些孩子積極應對的方式令人震驚。他們興奮地說:我喜歡挑戰。或是:我希望能有所收穫。但另一些孩子的想法則截然相反。
  • 深度 | 3招,讓孩子打破「固定型思維」,擁抱《終身成長》
    「遮羞布」,成長型思維才是孩子成功的「墊腳石」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常常用外界的力量來定義自己,一場考試、一次比賽,甚至是父母、老師的一句批評或表揚,在他們看來,都能決定自己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型思維不只是「學困生」的專利,學習優異的孩子同樣可能會有固定型思維。
  • 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兩種思維模式,教你正確的表揚和批評孩子
    殊不知父母的言行,無形中塑造了孩子的思維模式,而不同思維模式也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分析了人的兩種思維模式,即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模式一個基本的不同,是對能力的認知。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無法提高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才智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努力學習和有目的的訓練能夠不斷提升。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遭遇挫折和失敗時一般脾氣大,喜歡發脾氣,因為這樣做可以把失敗出現的原因推到別人身上。固定型思維模式改變了失敗的意義,對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從一種行為(我失敗了)變成了一種固定的身份(我是一個失敗者)。因此他們寧願什麼都不做,固步自封也不願面對失敗和挑戰。
  • 孩子沒有「天賦」學不好?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學習快人一步
    她認為人的思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另一種就是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差異,找了一批10歲左右的孩子,將一些困難和挑戰擺到他們面前,看他們做出的反應。3那麼如何才能教育自己的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呢?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德偉克博士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了人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並且向人們闡述了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讓自己明白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以及孩子發揮潛能。 《終身成長》通過對兩種思維模式的解析,以及它在體育、商業、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領域的具體表現、如何改變思維模式的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終身成長」的概念,將關注點放在不斷持續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的成長型的思考模式的培養上。
  • 如何表揚和懲罰孩子?這些方式建議收藏
    因為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們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變化的。成長思維模式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斯坦福Carol Dweck教授曾做過一次「稱讚方式與思維模式發展」的實驗,最後發現:帶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
  • 你相信誇獎孩子的方式,可以改變他的思維方式嗎?
    研究發現,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主要由思維模式決定,「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各有特點,「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容易擁抱成功,他們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也因此,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
  • 學霸的核心邏輯: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
    就是探討了「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模式之間的區別。女兒家長群裡老師發了一條信息:「各位家人,孩子放學後回家都告訴自家孩子,有些知識點他可能都會了,但是,上課還是要認真聽講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 固定型思維,殺死愛情的兇手|成長型思維,拯救愛情的法寶
    他的一生也是努力精進的一生,是一個高質高產的詩人。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練習來改變。對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無論現在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們都會堅持不懈提升自己,讓自己如同蒼天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 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通過努力取得進步的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的內生動力,不能給孩子太多外在的獎勵,那該怎麼樣表揚和鼓勵孩子呢? 本講為大家介紹的成長型思維就跟如何表揚和鼓勵孩子有很深的淵源。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卡羅爾·德威克教授,她把人的思維方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種。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後天是不能改變的,也不願意去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也願意通過努力去改變。
  • 你還誇孩子聰明?錯了!培養成長型思維,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禮物
    但長期來說,卻留下了隱患,改變了孩子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這麼嚴重嗎?我們先說說《終身成長》這本書吧。它裡面講了兩種思維模式,分別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思維模式。這本書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它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總結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經典作品。
  • 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你家孩子屬於什麼類型?
    遇到同樣的困難,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容易放棄,而有的孩子卻還願意嘗試?這是因為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根據人們對智力和能力的看法把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他們會更關注結果——答案的對錯、做得好壞,而成長型的孩子會更關注過程和體驗,而這些才是真正幫助他們成長的內容。
  • 不要誇孩子「你真棒」! 這12種語境表揚孩子,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讚揚孩子的天賦,而不是讚揚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就是在緩慢扼殺了他成長型思維。 因為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的最大區別在於,人們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認為他們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而不是變化的。成長思維模式的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 家長具備了「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心態。這條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判。也可能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感興趣。那麼以上兩位孩子的家長(包括我在內)都向孩子們傳遞了哪一種思維模式呢?
  • 成長型思維,是孩子的終生財富
    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人生道理上,父母的思維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家長,孩子才能越學越好。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許多父母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擁有一直奔跑的能力才是終身受益。固定型思維的家長喜歡拿自家孩子與別人比較,這樣做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反而容易讓孩子過分關注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他們懼怕困難和挑戰。
  • 教你打破固定型思維,培養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孩子
    那麼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跟孩子交流呢? 關於學習成績:要鼓勵表揚孩子的努力過程、分析得失,而不是結果、分數和天賦。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家長,進入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猶如進入一個新的思想世界。
  • 正確的誇讚可以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具體應該怎麼誇?
    史丹福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率領團隊,耗時10年,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開展了實驗,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得出的「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性思維」的結論震驚學術界。他們發現被稱讚「很聰明」的孩子在解題過程中更關心自己相對於他人的表現,而被稱讚「很努力」的孩子則更關心學習的過程。德韋克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則具有「成長型思維」。兩者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