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音、形、意結合緊密的一種語言,正是由於這個特點,產生了漢語獨有的一些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讓漢語的表達充滿了智慧、幽默和風趣。其中,雙關和反語這兩種修辭就是典型的代表。
01語帶雙關
雙關的修辭格,是指利用語音或語意條件,有意使語句同時關注表面和裡面的兩種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恰當地運用雙關手法,一方面可以使語言幽默,風趣,另一方面也能適應某種特殊的語境的需要,而使語言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增強了語句和文章的表現力。
02諧音雙關
漢語的同音字很多,這就為諧音雙關提供了基礎。例如歌劇《劉三姐》中有一段唱詞:
姓陶的不見桃結果,姓李的不見李花開,姓羅的不見鑼鼓響,三個蠢材哪裡來?
在唱詞中,劉三姐借用「桃、李、鑼」與三個秀才的姓氏「陶、李、羅」的同音關係,巧妙地就物聯姓,借物指意,鮮明地表現了劉三姐聰明機智、反應敏捷,善於對歌的才能。
有些歇後語,也是採用了雙關的手法,用同音或近音的雙關手法構成:
豬八戒的脊梁--無(悟)能之輩(背)
拉著鬍子上船--謙虛過度(牽須過渡)
山頂滾石頭--實打實(石打石)
03語意雙關
利用詞語的多義性,在特定的語境中構成雙關,比起諧音雙關,語義雙關用得更多,更為常見。
例句:
新事業從頭做起,舊現象一手推平。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有家理髮店寫的春聯。「從頭做起」和「一手推平」語意雙關,講的是理髮,實際上寄託著人民群眾對除舊布新的良好願望,歌頌新中國,歡慶新社會。
此外,用一句話涉及兩個對象,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含沙射影」,「指桑罵槐」,也屬於語意雙關。
還是以《劉三姐》中的唱詞為例:
秀才:莫逞能,
三百條狗四下分,
一少三多要單數,
看你怎樣分得清。
三姐:九十九條打獵去,
九十九條看羊來,
九十九條守門口,
還剩三條狗奴才。
最後一句中,「三條狗奴才」同時關乎三條狗和給地主當幫兇的三個秀才。
04用好雙關
兩種雙關都是一語顧及表裡兩層意思,其中不直接說出來的含義是表意所在,是表達的目的,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能體會得到,如果造成誤會或歧義,那就有失自然和巧妙了。
運用雙關時,要注意其中的思想性,不能單純為追求風趣和含蓄,而流於低級趣味。
雙關和借喻也有所不同:借喻是以喻體代本體,說的是喻體事物,要表達的是本體事物,是比喻和被比喻的關係,目的在於使抽象深奧的事物表達得具體、生動和簡潔。
雙關表達的是兩種意思,借一個詞語或句子的意義關乎兩個事物,表裡意思不一,目的在於起到含蓄委婉,風趣幽默的效果。
05反語修辭
故意使用與本來意思想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就叫反語,又稱「倒反」或「反話」。
反語的特點是表裡不一,但不影響讀者的正面理解,因為詞語的反義在表裡之間起作用。反語一般可分為以正當反和以反當正兩種。
有幾個「慈祥」的老闆去菜場撿了一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包身工們難得的「佳餚」。
句中的「慈祥」和「佳餚」是反義用法,實際要表達的意思是「兇惡」和「爛食物」。
再看一個例子:
一節課45分鐘時間,你畫了三十多個小人,可見你的學習多」勤奮「啊!
句中說的」勤奮「其實是學習偷懶。
以上兩個例子是屬於以正當反。我們再看看兩個以反當正的例子:
幾個女人有點失望,有點傷心,各人在心裡罵著自家的」狠心人「
句中的」狠心人「表達的不是一種惡意。而是幾個女人對自家丈夫的牽掛和深沉的愛。
看這滿地的玩具,全是我家的」小禍害「給弄的!
句中的「小禍害」實則表達的家長對小朋友的喜愛之情。
怎麼樣?大家看了雙關和反語的修辭手法之後,是不是對我們漢語的表達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