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微號 - 閱讀 寫作 教育 文藝
有思想 有溫度 有價值 有方法
投稿郵箱 - zxsduxie@163.com
青島嶗山 一葦
前幾天「中學生讀寫」推送的語文報杯作文大賽特等獎作品《遊子當歸》(點擊連結查看),讓我很是嘆服。小作者的慧心妙悟,集中體現在「當歸」一詞。
這個詞一語雙關。從字面看,是遊子應該回歸,傳承祖業;
從詞義看,當歸是一味中藥,切合人物中醫世家的出身;
更深一層,暗指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傳承」的源遠流長。
真是意象具體,意旨深遠。
這種一石三鳥的巧妙手法,就是修辭中的雙關。
雙關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或多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種修辭手法。
它的用法通常有兩種: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舉幾個例子: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絲」諧音「思」)
2.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晴」諧音「情」)
1.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字面指石灰是白色的,實指清白的德行)
2.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明寫竹子的形態,實指人的品格)
至此,對諧音雙關與語義雙關的特點,想必您已瞭然於心,無需贅述。
在漢語文化中,雙關手法的使用可謂歷史悠久,範圍廣闊。
從古到今,從廟堂到鄉野,從文人雅士到販夫走卒,從語言文字到生活習俗,雙關手法的使用隨處可尋。
雙關除了突出語言的表達效果外,還為人們的生活平添了許多樂趣, 這是其它一些修辭手法不具備的。
《詩經》中的《召南•摽有梅》
「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梅」諧音「媒」,寫出女子感慨韶光易逝,希望有人早日託媒求婚之情,委婉含蓄。
三國時曹植的《七步詩》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語義雙關,悲憤犀利,催人淚下。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種文體相繼出現,雙關手法不僅在詩詞裡顯現光彩,更在對聯、謎語、歇後語、酒令、民歌民謠中大顯身手,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在現代社會的相聲、小品等文藝節目以及廣告和各類簡訊中,雙關修辭同樣舉足輕重——「美的空調,美的享受」就是其優秀代表作之一。
雙關能上得廟堂,也能下到鄉野。看看北京周圍的地名,就知道朝廷多麼重視雙關用語了——遵化、順義、密雲、昌平、懷柔,哪個不是用心良苦?在民間,連年有餘(魚)、歲歲(碎)平安更是婦孺皆知。
雙關是文人的朋友,也是農人的嘉賓。說兩個小段子。
一個是蘇東坡和好朋友佛印泛舟於長江,忽然東坡往岸上一指——有條狗正在啃骨頭;佛印看罷一笑,把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往水裡一扔,然後兩人相視大笑。他倆打的什麼啞謎?
友情提示,這是採用雙關手法的一副對聯。
再看這個,有次孔子和弟子到鄉間出遊,適逢農夫在路上放了一擔泥巴,農夫認出是孔老先生,就出了個上聯讓他對——一擔重泥(仲尼)擋子路(既是指「您的路」,也指孔子的學生子路),對不上就只能從田地上走了;顏回看到老師為難,就走過去挑擔,可怎麼也挑不動,道路兩邊幹活的農夫一看都笑了,此情此景,讓孔子茅塞頓開,對出下聯,引來一片喝彩。
這裡也是用了雙關哦,您想想看,答案一會兒揭曉。
雙關不僅出現在語言文字中,也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春節到了,大家磨豆腐買豆腐,很多不養魚的人也會到集市買幾條金魚回來,取「都福」、「金玉滿堂」之意;
其它諸如吃年糕,傳統婚禮中的棗、花生、慄子,都屬於此種情況。
您看什麼「1314」「521」,不都是因為雙關手法才讓我們現在有了這麼多熱熱鬧鬧的日子嗎?
不過您要是對這些感到煩,看看能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雙關手法給破解了,只留個「518」,肥水不流外人田。
不囉嗦了,奉上兩個段子的答案:
1.狗咬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屍(詩)
2.兩行夫子(既指農夫,也指孔子)笑顏回(既指出現了笑容,也指大家因為顏回而發笑)
不知您看過答案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雙關用語體現了人們的智慧,寄託著人們的情感和願望,提升突出了語言的表達效果。大家可以從歇後語、謎語、對聯、廣告中找到很多優秀的例句。
最後分享一幅圖片,是北京中醫藥大學60周年校慶宣傳圖,相信您會再次為雙關手法的魅力而心折!
投稿郵箱 - zxsdux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