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深受世界各地的科幻迷追捧,從三體文明的設定,到黑暗森林法則,再到弱肉強食,裡面的世界確實震撼。
《流浪地球》和《三體》都是劉慈欣所寫的科幻小說,但二者之間並無聯繫,劉慈欣是一名科幻小說家,2015年,他憑藉《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該書也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流浪地球》則獲得了2018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
孩子,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你為之拼命和流血,除了土地。」——《飄》。
如果《流浪地球》真的成為現實,那絕對是人類為了土地拼命和流血最多的一次。因為複雜的技術原因,以及現實的政治考慮,促使人類最終放棄飛船方案,選擇開著地球去流浪。
這是一場瘋狂的賭博,它以整個地球為賭注,以0.17%的光速跨越4.3光年的距離,以2500年100代人的時間,去開啟一場完全未知的旅程。無論成功與失敗,都將付出慘烈的代價。那麼如果人類最終到達比鄰星,又會面對什麼樣的結局呢?
流浪地球
第一、生物大規模滅絕:
由於2500年失去太陽的照射,失去光和熱,空氣將凝固,地表將變成冰凍的死亡之地,地球上的動植物將不可避免的面臨一場大浩劫。即便是人類採取一定的措施,也很難阻擋大規模的動植物滅絕。
第二、人口大規模減少:
按照原著的說法,人類為了節省資源,採取了極端的「計劃生育」政策,只有三分之一的新婚夫婦有生育權,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各種意外情況,將使地球人口下降到一個恐怖的水平。
第三、地球資源枯竭:
1萬多臺功率驚人的巨型發動機,2500年不間斷的噴射,可以想像將消耗多少能源?因此即使人類最終到達比鄰星,也將面臨一個資源枯竭的地球。
只有4.3光年的距離,人類卻很難抵達
恆星是生命的起源,若是沒有這些「大火球」的存在,宇宙永遠都是冰冷而黑暗的,太陽給地球提供了永恆的光明,不過在天文望遠鏡的觀測下,依舊是有很多恆星的光芒也抵達的地球。其中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就是比鄰星了,兩者之間只有4.3光年的距離,這在大宇宙尺度下並不遙遠,但人類卻很難抵達比鄰星。
比鄰星是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星,是由天文學家羅伯特·因尼斯於1925年在南非發現的。三合星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天體體系,其由三顆恆星組成了恆星系統,比鄰星在這個體系中屬於伴星。這樣的恆星利用天文望遠鏡是看不到的,只是有科學家發現了對其圍繞的恆星施加的引力作用,才證明了比鄰星的存在。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的亮度非常的微弱,形成於48.5億年前,由於大小和內部發生氫融合的反應較慢,因此其推測壽命可達一千億年以上,也算是恆星中的長壽種了,至少比起太陽的壽命要高出十倍。比鄰星在科學界的作用實在是有限,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和太陽做數據對比,至少它離得夠近,能更好地進行觀測。
然而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人類自身文明的退化及身體變異。「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這是《三體》中的一句話,放在《流浪地球》也同樣適用。
由於流浪地球巨大的工程量和複雜的技術難度,人類不得不犧牲了文化、藝術等一切與生存無關的技能和感情,整個人類世界不僅變得冷漠,而且變得渾渾噩噩,每個人都必須不惜一切的生存、工作。特別是主人翁的母親,連對自己丈夫公開的出軌都毫不在乎。
當這種冷漠與實用主義經過2500年100代人的不斷加強,我們很難想像人類文明最終會變成什麼模樣?同時由於長期居於地下城,得不到陽光的照射,將不可避免地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重大影響。
文化上的追求實用主義,身體的變異與心理的扭曲,以及對隨時爆發危險的擔心,無不促使人類文明向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退化,向赤裸裸的動物世界後退。或許成為《三體》中的三體人,已經是人類最好的結局!
由此可見,《三體》小說不僅是一本偉大的、好看的科幻小說,同時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正是因為如此,《三體》才會受到國內外大佬的一致推崇。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便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三體1、2》後,急不可耐的歐巴馬甚至動用白宮的力量向劉慈欣催稿,最終要到了《三體3》的樣本,可謂是「史上最硬核」的催稿。
得到這些樣本後,歐巴馬還經常和自己的顧問討論這部小說,甚至將《三體3》的樣本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朋友。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而周鴻禕呢?因為對《三體》的喜愛,還自告奮勇參與了劉欣慈小說《流浪地球》改編同名電影的拍攝,出演了一位軍方顧問。而馬化騰、柳傳志等人,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對《三體》小說的喜愛。
那麼政商界人士,為何會對《三體》如此推崇?這是因為「黑暗森林」法則,確實對現實有指導意義。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例,在網際網路所謂「注意力經濟」下,無論PC端還是移動端,內容都呈指數級增長,但每個人日均上網時長基本固定,注意力資源非常有限……於是,《三體》推導出:在黑暗的茫茫宇宙中,一旦發現其它文明的存在,就應該立刻毀掉這個文明,所謂「毀滅你,與你何幹」——這個霸氣如籤名的句子也曾被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常掛嘴邊。
講到這裡,橙子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這本書,因為這本書確實好。本人學得是文科,理科學得並不好。但是我仍能讀懂這本作品,仍能為《三體》而震撼。甚至可以說,這部作品影響了我對於世界的看法。
《三體》一共有三部曲,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精彩,一部比一部宏大,真是越看越喜歡,越讀也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