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村裡這位年輕書記,從剛開始大家都不看好到現在得到所有人肯定,那可真是不服都不行!」提到松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郭立中,該村村民徐秀麗讚不絕口。徐秀麗說,全村百姓都佩服他。
2016年4月,郭立中被貴安新區黨工委政治部派駐到馬場鎮松林村擔任第一書記,成為全省最年輕的「90後」第一書記之一。
剛開始駐村的時候,因為沒有在基層工作的經歷,也並不了解農村生活,郭立中受到了村民們的質疑。他們認為這位年輕的書記什麼也不懂,就算來當書記也待不長,甚至村裡召開會議時,都不會記得叫上他。
面對這種尷尬情況,郭立中心中不是滋味,下決心要改變村民們對他的看法,贏得村民們的信任。
既然不了解農村生活,那就從這裡著手。於是,郭立中每天跟著村民,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他們的生活技巧,一點一滴積累經驗,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漸漸地,郭立中與村民打成了一片,村民們也對這位新來的書記信任起來。
因地處紅楓湖上遊,松林村在發展工業等相關產業上受到限制。因此,郭立中便開始謀劃,如何才能「水缸邊上搞發展,兩條底線都守住」。
經郭立中走訪發現,松林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傳統農耕經濟。農耕經濟產量不高、效率低下等特點較為突出。如何結合保護生態實際發展產業成了郭立中當時最為焦慮的問題。
為此,郭立中通過積極翻閱資料、聯繫對接相關部門等方式,邀請省農科院專家來村指導,並根據松林村的實際情況給出建議。於是,松林村便開始走上集蜜蜂養殖、菊花和蔬菜種植3個產業於一體的發展道路。
在郭立中牽頭下,松林村成立「松林蜜語」養蜂合作社,並以合作社為主體,申報100萬元移民專項扶持資金用於扶持壯大松林村蜜蜂養殖產業;申報85萬元移民後扶資金、79萬元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專項扶持資金、以及新區黨工委政治部25萬元黨建經費,用於扶持松林村200畝蔬菜產業。
同時,松林村還進一步探索完善「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建立「5311」利益連結機制,覆蓋松林村113戶村民(含25戶貧困戶),帶動貧困戶每年每戶增收2000餘元,達到合作社和村民共贏的目的。其中,松林村2019年與合力超市、鮮多源超市建立蔬菜長期供應合作關係。截至目前,合作社共為其配送蔬菜約20000公斤,實現收入達60000元。
3年來,郭立中在對待松林村的大事小事上絲毫不懈怠,為村民謀產業、思發展。松林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不到30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00多元。
「駐村3年,我和松林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所理解的駐村,不僅僅是將身體留在村裡,每天像普通上下班一樣工作,而是應該把心扎在村裡,每天像家庭成員一樣為家庭努力奔波。」郭立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