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階段的親子教育:應該以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養成為主

2020-12-04 中原說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正是因為如此,我國的寶爸寶媽們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通過各種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比自己強。這樣在孩子過上好生活的同時,自己也能沾點光,還倍有面子。

育兒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有時候我們的教育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超前一步,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們學習各種超前的知識。很多小朋友還在幼兒園,就被家長強行地學習小學三年級左右甚至更高的內容。

學習知識

殊不知,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發展是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的。過早地讓孩子接觸那些超前的知識,學習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就好比你初中還沒畢業,才接觸到化學的知識,突然讓你去學習大學相關的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部分,你也必然是滿頭霧水。

超前教學

最為嚴重的是,如果過早地讓孩子學習超前的知識,他們會覺得原來學習這麼難,學習時間苦差事,從而打擊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厭學。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很難改變孩子的學習的態度了,以後要想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基本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孩子在小學及以前的成長階段,不去超前學習,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孩子在以後的發展中發展更好呢?答案是肯定的,而這個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他們的毅力、耐力,而在幼兒園至小學,甚至是初中階段,是一個孩子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養成的好習慣,將會使其受用一生!

這裡,我們分階段分別介紹幼兒園、小學一級初中要培養孩子的那些習慣!

在幼兒園階段,主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休息習慣和一級學習意識。所謂的休息習慣,就是要安睡睡覺、按時起床。這個習慣的形成能夠幫助其在以後形成良好的自律習慣。同時,有規律的休息對於小朋友的智力發育也很有幫助。至於學習意識,就是培養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求,讓他們覺得學習對自己的成長是有利的。這個階段可以在固定的時間給他們看一些簡單的繪本,如果孩子有天賦的話可以教一下簡單的拼音或者算數之類的東西。

少兒繪本

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小孩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讓他們知道學習是為自己而學。引導孩子每天放學回來能夠獨立自主地去完成作業,有不懂的問題可以自己先記錄下來,然後問老師或自己的父母。這個習慣非常重要,因為他是永久性的受益,其重要程度遠遠超過了在家長的強迫下能考滿分的情況。

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

其實說實話,小學階段以前的知識,不是說不重要,而是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到了初中階段,靠著它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月就能夠將小學階段所遺漏的知識全部不全。

而在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們獨立去完成作業。比如,孩子喜歡的某個玩具,你可以對他說,如果連續一個星期內你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及其他任務,那就獎勵給你。當然,每個孩子的喜好不一樣,可以根據其自身情況進行鼓勵。

初中階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吃苦耐勞、自信、樂觀以及主動學習的習慣。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自立自強是必要的的。平時除了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各項作業以外,還要教會他們適當的生存本領,比如做飯洗衣以及做其他家務;還有就是學會管理家庭的日常開銷,在假期或者其他空閒時間可以讓他們嘗試管理一個星期的日常開銷。

包含柴米油鹽都讓他們去購買,做飯做菜也讓其單獨完成,這樣,對於培養他們的自立自強很有幫助,使得他們即使是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也不會不知所措。

至於自信樂觀,也需要家長們的引導,言傳身教了。一個開朗、平等互助、充滿讚美的家庭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出來的孩子,其性格和自信心都是其他家庭難以企及的。

這就是本次為大家分享的幼兒小知識,希望大家喜歡!大家對於育兒方面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一鍵三連贊,希望大家多多點讚!

#親子育兒早教#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良好習慣。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意思是說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就如同自然發生的行為一樣。
  • 葉聖陶: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
  • 5-18歲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18歲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對於如何才能教育自己孩子養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的習慣很在意,那麼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一起看看吧?  5-18歲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包括: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讓其終生受益。然而,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為了讓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父母都是竭盡所能,下了不少苦功夫。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教育是一朵雲推動一朵雲,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習慣的養成亦是如此,只有喚醒孩子天生的「內驅力」,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 生活習慣養成不是小事,抓住這6個關鍵點,幫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孩子:「青菜很難吃,我不吃……」出現以上這些情景,表明孩子需要努力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所謂生活習慣,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比較穩定、持久性、幾乎是下意識的行為傾向。而眾所周知,包括幼兒園、小學等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作者:孫魁通過母愛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就是指母親以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工作的好行為、好傾向、好風尚,努力做到生活上克勤克儉、學習上勤奮刻苦、工作上愛崗敬業。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各種習慣對孩子影響特別深遠,孩子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複製並影響其一生。
  • 培養良好習慣 北京發布中小學生養成教育行動計劃
    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今天正式發布,學生、家長、學校等將多方聯動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品德形成和終身發展的奠基工程。
  • 在生活評比中,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助孩子成長
    學校開展習慣養成教育,有利於正確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地成長,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筆者從以下四大方面談了鄉村小學該如如何開展養成教育:以教師為榜樣,引領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影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日常生活和各種評比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中,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 剛進入小學階段,怎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加上網絡時代一些浮躁氣息的影響,許多爸爸媽媽自己生活沒有規律,導致孩子也沒有一定的生活、作息規律,「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好習慣受益終身,好習慣就是人生的財富。
  • 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記
    良好的學習觀念是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觀念主動學習是為學習產生價值的動力。是堅定意志的基礎。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推動以後的學習歷程,從小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學習基礎,對以後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正確的學習觀
  • 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良好習慣重要性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我國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可以決定人的命運甚至主宰人的一生。
  • 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
    養成良好的習慣 成就更好的自己——從「為什麼」開始引言: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共同探討關於「幼小銜接」的話題。我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從「為什麼」開始》。孩子上小學,家長們心情也是特別激動興奮的,我們一般會思考,準備要做什麼,或者該怎麼去做,而在這裡卻提出從為什麼開始。
  •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有關鍵期的,養成教育要從幼兒開始
    成功人士的好習慣和失敗人士的壞習慣,究其根源,大多數是來自小時候所受的教育和家長們行為習慣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
  • 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父母該怎麼陪伴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在有許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時託給爺爺奶奶撫養,往往也忽視了許多獨立生活的習慣,或者說閱讀的習慣;當孩子進入小學後,發現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知識儲備就很難跟上,此時需要父母孩子一起養成親子共度的習慣;那如何共讀親子閱讀呢?
  • 嬰幼兒啟蒙教育,不是死學,而是良好學習力和生活習慣的源泉
    但是,我還是要糾正經常混淆的模糊點,那就是嬰幼兒的啟蒙教育,從來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習,而是真正讓小寶寶們從小開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這是孩子一生的根本。所以不想以後為了孩子的學習操心,那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重視啟蒙教育,讓寶寶從小有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不再尿床
    育兒新經 文/吳婧 通訊員/王雪飛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讓孩子不再尿床  天冷了,孩子遺尿的情況多起來,中醫科、腎內科的醫生要提醒爸爸媽媽們:遺尿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危害,因此對這個問題必須重視,而讓孩子遠離溼被窩,關鍵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從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開始
    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家長很容易把關注的重點聚集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認為其他都微不足道,但其實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階段。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更容易結交朋友,更受歡迎。
  • 焦作豐澤園小學親子閱讀沙龍 讓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8月7日,在豐澤園小學舉辦的親子閱讀沙龍上,豐澤園小學三(5)班的閔譯影為同學推薦了自己剛剛閱讀的一本圖書,並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讀後感。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暑假生活,促進孩子們閱讀習慣的養成,豐澤園小學在王褚街道錦祥花園社區的會議室裡舉行了這場親子閱讀沙龍活動,共有30組家庭參與其中。
  •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稍作調查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同學之所以「鶴立雞群」,完全緣於他們已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平時注意多看、多聽、多讀、多說、多記、多寫。多看了,才能胸有成竹,了如指掌;多聽了,才能一聽即明,反映神速;多讀了,才能發音飽滿,字正腔圓;多說了,才能脫口而出,語驚四座;多記了,才能心有乾坤,信手拈來;多寫了,才能下筆如神,一揮而就。那麼,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
  • 高中學習難?或許是因為你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是我們人生的轉折點,也是我們人生的重要階段,可以說能夠讀一所好的大學是所有人的願望。因為上大學可能是我們走向成功的最簡單且有效的捷徑了。如果想要被理想的大學錄取,我們在高中三年需要非常努力,努力的同時也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