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改善政治生態就是收拾世道人心

2020-12-22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周梅森獨家自述《人民的名義》:改善政治生態就是收拾世道人心

  3月28日,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原著作者也是該劇藝術總監、編劇周梅森長舒一口氣:「接力棒終於交到觀眾手中。」

  「潛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的長幅畫卷」。這些印在同名小說《人民的名義》腰封上的推薦語,讓你難以忽略它的分量。

  我們真的太久沒有看到反腐題材的電視劇了。倒推10年,螢屏上有《我主浮沉》《絕對權力》《大雪無痕》《人間正道》,而後是太多的抗日劇、諜戰劇、家庭倫理劇、玄幻穿越劇。一種強烈的期待,在觀眾心中蔓延。

  2017年剛過去3個月,《人民的名義》已從小說「變身」話劇,再登電視屏幕。一路都有灼熱的目光緊緊追隨。

  故事,還是要由「跑第一棒」的周梅森來講。

  「腐敗分子太有『創造力』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像」

  一位部委項目處的處長,在機關房改房的家中被反貪總局問詢。

  他吃著炸醬麵,口口聲聲「人民」「黨和政府」。他每個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塊的生活費,家具裝修土的掉渣。而最終,在他另一處隱蔽的豪宅裡,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3千9百55萬4千6百塊!

  《人民的名義》開篇的第一個案子,你一定不陌生。

  「這個原型就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小官巨腐,能貪這麼多!你能想像到嗎?」周梅森一邊說一邊比劃,有些激動。

  「我寫過不少反腐題材的小說,跟這些比都是小兒科了。腐敗分子比我有想像力、創造力,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腐敗事件,遠遠超出一個作家的想像。除非有一天,權力徹底被關進了制度的籠子,那時候我就要苦思冥想了。」

  周梅森以《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政治小說為人熟知。他有過掛職一年市政府副秘書長的經歷,「充分了解了國家政權的運作形式」,還有不少官場朋友和社會朋友,對下崗工人等社會群體也很熟悉。《人民的權力》裡的很多情節不僅來自真實的社會新聞,也源自他的生活。

  過去幾年,他常常聽官員朋友說,張三進去了,李四高升了,王五過去了。身為作家,他嗅到了波濤洶湧下隱隱生長的氣息。他按捺不住,寫寫停停,寫好了就收到抽屜裡,也做好了許久不被讀者觀眾看到的心理準備。

  直到201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副主任範子文去南京找到周梅森。用這位老搭檔、老朋友的話說,是「三顧茅廬」才有了這個劇本。

  打動周梅森的是這句話:「十八大之後,對反腐這一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的大事,竟然還沒有一部像樣的電視劇。」

  2年,各方共同努力,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終於登上螢屏。總投資1.2億,不論人物、格局還是深度,都有了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最高級別直至副國級,因此被業界稱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劇」。

  為寫這部劇,周梅森曾在南京浦口檢察院體驗生活。浦口檢察院反貪局組織的座談會,為他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素材。

  有兩件事讓他至今難忘。一是這些從高處跌落的職務犯罪分子的痛悔,「極少幹部一上來就貪汙,大多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為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他們不是魔鬼,也有血有肉,卻因為一個貪字,落得最後家破人亡。」另一個就是檢察院先進的追蹤技術和辦案手段,「讓任何罪行都無所遁形,這是我之前不了解的」。

  這些年,媒體上出現了大量反腐深度報導。前不久,中紀委出品的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這讓周梅森感到了文藝創作的窘迫。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有一種認識,認為蒙上眼睛就沒有腐敗了。文藝創作涉及反腐就嚴防死守,一些文化官員成了維穩官員,而一些主旋律的片子播一輪就扔到片庫裡去了。這並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東西。」

  「生活已經遠遠走在了創作的前面。作家、藝術家的作品達到《永遠在路上》的反映深度了嗎?我們現在的文藝要緊追慢趕,才可能追上火熱的時代。」

  「我不認為《人民的名義》是多麼了不起的作品,為啥人們關注?這是一種社會期待,人民對文藝的期待。因為你離人民太遠了!」

  「這個時代有太多的利己主義者,或精緻或粗糙」

  《人民的名義》虛構了H省一場上上下下的反腐鬥爭,處處折射了現實的身影。這影子,不僅是對真實案例的取材和文學化,更深層的,是對人性、對世道人心的透視。

  小說和電視劇裡光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多位,官場是他們人生的舞臺,是社會的放大鏡,極致地袒露了人性的種種。

  張豐毅、吳剛、侯勇、張志堅、張凱麗、高亞麟、白志迪、李建義、馮雷等一幹戲骨,同臺飈戲,火花四濺中放大了這些人物、這些故事的張力。

  「以吳剛(劇中飾演李達康)為例,他的戲很單調,就是辦公室、家裡兩點一線,但吳剛演出了極為豐富細膩的層次。細緻到,他每一次走進辦公室,每一次坐在椅子上的狀態都不一樣。我都想給他寫一篇《吳剛表演藝術論》了。」

  「小說和電視劇最大的不同是,小說是往裡收,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電視劇是往外放,拼命擴張輻射力。有的時候五條線索並行,一集40分鐘生旦淨末醜都有。」

  這裡的人生,現實,真實,卻也極其殘酷。這裡不僅有光明與黑暗的鬥爭,還有許多的撲朔迷離,難以分辨的灰色地帶。甚至,婚姻也成了天平上的砝碼。

  「離婚很多年,卻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傍大款、假夫妻,拿婚姻做利益交換,笑貧不笑娼,笑貧不笑貪,這都是物慾橫流的表現。我們蒙上眼睛,就不存在了嗎?像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那樣甜膩膩的愛情,我覺得特別肉麻,特別虛幻。」

  「作家要有面對生活、面對嚴酷現實的勇氣」。周梅森一次又一次強調。

  「有一種風氣特別可怕,就是躲避文學的思想性,不再談論文學為社會帶來的巨大思考量。只關心如何把文章往精巧玲瓏細膩裡寫,認為這是藝術,我不能認同。張愛玲、周作人都是有才情的作家,但稱不上偉大的作家。一個偉大的作家必須肩負起時代的責任,支撐起一個大國的文化,一個巨變時代的文學責任。像魯迅,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偉大的作家。」

  「最可怕的是,沒有人查禁你,作家自己先把心封閉起來了。」周梅森亢奮的聲線滑了下來,一字一頓。

  「我們時代有太多的利己主義者了,或精緻或粗糙。」

  所以,在《人民的名義》裡,檢察官侯亮平(陸毅飾演)是一個「偉光正」的角色。

  「侯亮平就像一把安全鎖。我故意沒有給他太多政治資源、家庭背景的交代,賦予他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我們太需要英雄了,呼喚像侯亮平一樣的秉公執法、執法如山的英雄。」

  「它不是一部反腐劇,我要講的是政治生態,是大中國的故事」

  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車

  母親 您躺在車肚子裡

  像一根火柴那樣安詳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親

  一生背著歲月挪動的母親

  第一次乘車旅行

  第一次享受軟臥

  平靜地躺著 像一根火柴

  只不過火柴頭黑

  你的頭白

  這是您的第一次遠行啊

  就像沒出過遠門的糧食

  往常去磨房變成麵粉時

  才能乘上 您拉動的

  那輛老平車專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著您

  窗外的風景一一閃過

  母親 您怎麼不抬頭看看

  只像一根躺著的火柴

  終點站到了

  車外是高高的煙囪

  周梅森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一邊踱步,一邊背誦。微微顫抖的聲音裡,仿佛綴滿了淚水。

  這首詩的名字是《母親的專列》,詩的大意是苦難一生的母親第一次去縣城,車終於抵達,終點卻是縣城的火葬場。作者是周梅森的朋友。還有一首《流動的國土》,作者是周梅森老家的一個農民。兩首詩都被寫進了《人民的名義》。

  周梅森從一個煤礦工人成長為一名作家,商場宦海,浮浮沉沉。用他自己的話說,「大時代變遷的軌跡與我的人生是契合的,始終是一位在場的作家」。

  他當然不滿足於寫反腐小說,他要文學全面介入社會生活,他要講述「一個大中國的故事」。

  「我弟弟以前工作的煤礦破產了,後來調到一個廠,沒等到退休又破產了。現在,他夜裡幫別人照看小超市,加上退休金,一個月收入一千八百塊錢。我的一個同學,從三十多歲開始擺攤烙煎餅,一輩子就這樣過來了,現在看起來比我蒼老將近20歲。生活裡像這樣的故事多得是。」

  「我感到悲哀。為什麼?從20年前我就為他們呼籲,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一方面社會總財富在暴增,另一方面他們手中的財富越來越少,兩極分化嚴重。像這些東西與反腐沒什麼直接關係,但它很真實,我都納入了《人民的名義》。」

  周梅森說,他最想討論是政治生態,是土壤問題。

  「《人民的名義》裡幾乎沒有重樣的貪官。有的是知識分子,嘴上講人民講得最多,他什麼都懂,會人格美容,貪念也最大。有的是政治暴發戶,從飢餓的年代走進了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他清楚看到了時代的機會,把貪腐視為改換門庭的方式。有經濟暴發戶,革命家庭出身,《共產黨宣言》倒背如流。還有一種,二、三十年就在處級崗位上打轉,反正也升不上去了,就把手中的權力拿來變現」。

  「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關鍵要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係,讓能幹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但反對腐敗和展示腐敗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如何把握這個尺度?

  「一是作品是否真實反映了時代,二是作品是否包含健康向上的力量。我都做到了。就像眼前的這半瓶礦泉水,有信心的人會認為還有半瓶水,沒有信心的人會說只剩下半瓶水了。」

  「我只是作家,並不能給出藥方。」周梅森坦率地說,話鋒一轉。

  「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八項規定不就把『嘴』管住了嗎?現在跟官員朋友一起吃飯都改在食堂了。他們開玩笑說:你就繼續寫反腐吧,看,連飯都沒得吃了!」

  人物工作室的話

  見到周梅森,是在《人民的名義》正式開播前兩天。

  從早到晚十多個小時,他的日程塞得密不透風。人們帶著極大的好奇和關注而來,周梅森說,這就是人民的期待。

  作為知名作家、編劇,江蘇省作協副主席的周梅森,比想像中少了幾分持重,卻極為坦誠和熱情。他沉浸在講述中,說到「落馬」官員痛心疾首,說到貧困人民充滿悲憫。激憤興奮之處,他幾次猛的從座位上站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對備受關注的《人民的名義》,他卻擺擺手:「這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作品」。

  這大概就是作家的「在場」狀態吧。

  告別周梅森,已經臨近夜裡10點鐘。車子行駛在寬闊的大路上,萬家燈火,擦肩而過。沒有了白日的擁堵和喧囂,奔往家的路途難得暢通。

  心,卻不輕鬆。我們每個人都嚮往安全和幸福的生活。誰又知道,這萬家燈火中,還有多少貪慾私利仍以「人民」的名義潛滋暗長,又有多少人民在為英雄侯亮平們守候?(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人物工作室 任珊珊 程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在香港書展分享創作心得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在香港書展分享創作心得 2017-07-21》收視神話的編劇周梅森21日現身名家講座,與讀者分享創作經驗與心得。
  •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反告劉三田抄襲 索賠一元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被劉三田(南嫫)告抄襲一事出現反轉。1月10日,周梅森向北京市海澱區法院起訴劉三田小說《暗箱》抄襲、剽竊自己的小說《中國製造》和《絕對權力》。目前,這一訴訟已被法院受理。▲《人民的名義》劇照 圖據網絡而在兩個月前,南嫫狀告周梅森《人民的名義》抄襲自己的作品《暗箱》,周梅森發聲明否認抄襲。此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審理,原被告雙方尚未交換證據。
  •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反起訴抄襲
    《人民的名義》海報1月15日,《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在北京召開媒體答疑會,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在北京市海澱區法院立案起訴作家劉三田小說《暗箱》涉嫌抄襲其《絕對權力》和《中國製造事件回放:熱播劇《人民的名義》曾被指抄襲 周梅森代理律師:腦洞過大作為2017年「年度現象級」影視作品,《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4月份上映之後,一直備受熱議。這部被冠以史上反腐尺度最大的電視劇,播出期間好評不斷,但在收官不久後,網上冒出其涉嫌「抄襲」的聲音,令不少網友譁然。
  • 《人民的名義》編劇反起訴抄襲,並索賠損失費
    1月15日,《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在北京召開媒體答疑會,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在北京市海澱區法院立案起訴作家劉三田小說《暗箱》涉嫌抄襲其《絕對權力》和《中國製造》兩部作品。周梅森請求法院判令劉三田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停止出版發行小說《暗箱》,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元及購書費和公證費2500餘元。目前,海澱法院已經受理該案。當天,周梅森本人因心臟問題並未到場,其代理律師金傑正在積極處理涉訴事宜,並積極回應記者問題。作為2017年「年度現象級」影視作品,《人民的名義》自2017年4月份上映之後,一直備受熱議。
  • 缺少周梅森的《巡迴檢察組》口碑平平,劇情拉胯,編劇首當其衝
    湖南衛視《巡迴檢察組》播出至今並沒有期待中的精彩,相反編劇餘飛的中庸讓這部《人民的名義》姊妹篇愈發的尷尬。當然在這裡我們姑且理解為張公子找到了「懂自己的那個女人」,也就是所謂的「心靈伴侶」,而這一切都是反派在操縱的「局」。
  • 《人民的名義》帶火《天局》!壹點專訪山東作家矯健
    近期,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邊熱播一邊刷屏,一部經常出現在劇中人物祁同偉口中的小說《天局》也跟著火了。  《天局》是山東煙臺作家矯健的短篇小說,小說中「勝天半子」的故事成為祁同偉的精神指引,也在網絡上引起一片分析熱潮。  《天局》緣何與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結緣?在編劇策劃中又有哪些故事?
  • 中文在線獨家籤約《人民的名義》 電子書有聲書表現搶眼
    中文在線獨家版權運營 帶動付費電子閱讀再創新高據了解,《人民的名義》電子書和有聲書均由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以下簡稱「中文在線」)獨家籤約,經由該圖書原著作者兼編劇周梅森老師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正式授權。而小說作者周梅森此前所有圖書作品的數字版權也已獨家籤約中文在線。
  •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昨開庭  下了一夜的雨,昨天上海空氣清冽,上海浦東法院開庭審理《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一案。  去年11月,浦東法院受理此案時,錢江晚報曾有報導:《暗箱》作者劉三田起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著名作家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八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小說《人民的名義》全面下架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
  • 《人民的名義》首席策劃矯健:勝天半子是一種極致精神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本小說其實不是編劇虛構的,它早在20多年前便已出版,而且作者矯健更是咱們地地道道的煙臺人,同時他也是《人民的名義》的首席策劃。近日,大眾網記者對矯健進行了專訪,為大家詳細解密《人民的名義》和《天局》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小說《人民的名義》被訴侵權 法院判定沒有抄襲
    小說《人民的名義》被訴侵權 法院判定沒有抄襲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鐵柱)去年,根據作家周梅森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熱播,曾引起全民熱議。
  • 人民的名義採訪:張豐毅因年紀大錯過「侯亮平」 丁海峰進組前才...
    《人民的名義》之火,讓劇中的大角色和小角色都有了粉絲,大家都像玩「狼人殺」遊戲一樣猜測每個人的好壞。近日,劇中的「好人」沙瑞金扮演者張豐毅、趙東來扮演者丁海峰接受了華商報記者的採訪,兩位實力派演員為演繹劇中的角色做出了很多努力。
  • 各執一詞,《人民的名義》與《暗箱》究竟是否相似?
    原標題:各執一詞,《人民的名義》與《暗箱》究竟是否相似? 曾在全國掀起收視熱潮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近期陷入一場版權糾紛中。因認為從結構、情節、人設到地名人名與自己創作的長篇小說《暗箱》相似,電視劇及長篇小說《人民的名義》構成著作權侵權,作家劉三田將《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以及電視劇出品公司等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停止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一切播出、複製、發行、信息網絡傳播的行為;停止小說《人民的名義》出版、銷售;刊登致歉聲明,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等。11月1日,該案已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立案。
  • 小說《人民的名義》將被翻譯成12種語言文字出版
    小說《人民的名義》將被翻譯成12種語言文字出版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蔣芳)江蘇籍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題材小說《人民的名義》,海外版權已累計輸出12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代表作。2017年1月,周梅森潛心8年、六易其稿的小說《人民的名義》由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得到了業界與讀者的廣泛認同,被譽為「一部揭示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態的現實主義力作」。據統計,本書自出版以來先後10印,以10天發行100萬的速度,累計發行達156萬冊。
  • 在《人民的名義》? 聽聽另一面大旗陸天明怎麼說
    原標題:聽聽反腐小說界另一面大旗陸天明怎麼說   大家都在追《人民的名義》嗎?這部反腐劇的熱播讓周梅森、陸天明等幾位反腐小說界扛旗手再度成為關注焦點。近日,陸天明現身深圳參加第八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策劃會,以其成功寫作、編劇經典影視作品《省委書記》《大雪無痕》的經驗,為將於11月24日在深圳光明新區開幕的短片節出謀劃策。據悉,本屆短片節時間增至10天,內容也更加豐富,活動版塊包括開、閉幕式、國際短片交流展映、草地短片嘉年華、高校日等五大板塊,推出金鵬短片導演原創扶持計劃,開辦短片交易市場。
  • 《人民的名義》被訴著作權侵權案歷時三年,終於終結了
    近日,備受關注的《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及同名小說作者編劇周梅森被訴侵權案迎來最新進展,原告劉三田已撤回上訴,一審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上訴人劉三田於今年8月20日向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申請撤回上訴,後獲得法院的準許。裁定書顯示,「本裁定為終審裁定」。至此,這起歷時近三年的著作權紛爭畫上句號。
  • 中文在線以《人民的名義》推動數字閱讀 點擊量創歷史新高
    會上,中文在線對外公布《人民的名義》數字閱讀運營報告並發起反盜版倡議。《人民的名義》作者、編劇周梅森受邀出席,並參與了以「以《人民的名義》談文學創作與網絡傳播」為題的沙龍對話。《人民的名義》也隨著電視劇熱度爆棚使其原著書籍也佔據了各大圖書媒體閱讀榜首位置。作為《人民的名義》獨家數字版權籤約方,中文在線也在當天的活動中公布了《人民的名義》數字閱讀運營報告。根據報告了解到,自該書上線以來在各大電子書平臺均獲得火爆表現。其中位列亞馬遜全品類銷售排行榜第一名,Kindle電子書排行榜第一,微信讀書熱度榜第一名,網易雲閱讀點擊量高達2.4億次。
  • 《人民的名義》被認定未侵權:原告撤訴,被律師斥「蹭熱度碰瓷」
    近日,作家劉三田(筆名「南嫫」)訴《人民的名義》侵權案在二審審理過程中,以原告撤訴、一審判決生效的方式畫上了句號,《人民的名義》被認定為不構成侵權。2017年10月,劉三田將《人民的名義》小說作者兼電視劇編劇周梅森和該劇的製片單位一共8被告共同告上法庭,稱《人民的名義》抄襲了其早年作品《暗箱》。周梅森是「中國官場小說第一作家」,劉三田則名不見經傳,當時訴訟一曝光,周梅森曾輕蔑地稱劉為「習作者」。
  • 人民的名義2第二部人民的財產劇情是什麼 李達康書記會變壞?
    ­  人民的名義­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故事已經接近尾聲,觀眾們對這部劇的支持可謂是空前絕後,收視率更是破了7,這可是創紀錄之舉啊!自從達康書記說了會接拍第二部後,自從編劇周梅森說了已經在寫第二部後,所有關於人民的名義第二部的消息就鋪天蓋地!人民的名義第二部或者說續集,目前竟然爆出劇情故事梗概!故事發生在第一部結束五年之後?
  • 《人民的名義》電子書非常火爆 中文在線「又喜又惱」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吳綺玥)近日中文在線公布了《人民的名義》數字閱讀運營報告,截至目前《人民的名義》電子書月點擊量超過5億,有聲書月收聽突破2000萬,紙質書銷量突逾138萬冊。經由原著作者兼編劇周梅森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正式授權,《人民的名義》電子書和有聲書均與中文在線獨家籤約;此外,而小說作者周梅森此前所有圖書作品的數字版權也已獨家籤約中文在線,近期中文在線將陸續推出包括周梅森作品《至高利益》、《絕對權力》在內的多部反腐題材有聲書。
  • 豆瓣評分僅6.4的《巡迴檢察組》,比《人民的名義》差在哪裡?
    那麼幾乎是《人民的名義》原班人馬(除了編劇)打造的這部劇,為什麼在諸如豆瓣這類影評網站的評分,和前作《人民的名義》相比(8.3分),會差這麼多呢?但越是這樣,大家的好奇心就越重,而《人民的名義》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家的這份好奇。這可能就是所謂神仙打架可能會殃及池魚,但大家卻又很喜歡看神仙打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