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頭出孝子」這是我爸在教育我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小時候只要我不按照他的意願去生活,不用思考,我絕對會被狠狠的揍一頓。
我爸的這種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完全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強制剝奪孩子的人格,把自己的意志強行的輸送給孩子。在他的眼裡,他這是為孩子好。但是在孩子的眼裡,這是一種壓迫,往往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姊妹三人都成了父親眼中最叛逆的孩子。
孩子的「叛逆」行為,往往都處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之中。能夠形成「叛逆」思想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孩子的獨立的意願,另一個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這內外因素中,並沒有一個衡量對錯的標準,所以在孩子的意識中,他不認為這是不對的。
我上初中的時候,班裡的男同學都留了長頭髮。但是唯獨我是小平頭,因為我老爹壓根不允許留長頭髮。
在他的眼中,頭髮長的人都是賊頭賊腦的人,只有小平頭才是最帥最順眼的髮型。那個時候我心裡就特別的壓抑,也曾試著跟他抗爭了幾次,不過都以失敗告終。
上初三的時候,我一個月沒回家,在學校留了自己理想中的髮型,七分頭。但是到了家以後,我爸也沒說,在晚上吃飯的時候,拿著剪刀趁我不注意,把我最帥的髮型給毀滅了。
我辛苦藏了一個月,留的髮型回家被我爸的幾剪刀又剪回到了解放前。我當時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我爸那時候壓根就不當一回事。我的叛逆的性格,完全是被我爸「暴君」式的教育方式給逼出來的。
對於留長頭髮這件事情,我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因為身邊的同學都留了,所以我也想留。在我的潛意識裡,我不認為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但是我老爹不但不去理解我的內心想法,反而強行的打壓。這樣做的結果並沒有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只是用他的「暴行」壓制住了我而已。並沒有掐滅我內心反抗的火焰。
在父母的眼中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成長。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並非是一個物件。如果不能讓孩子的思想和父母的思想同步,那勢必會在性格和情感上產生激烈的衝突。
孩子有孩子的意願,父母有父母的想法。當父母的想法跟孩子的意願不一致時,孩子肯定會想辦法反抗,這個時候呢?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不聽話,甚至是「叛逆」的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理智點父母還能耐心教導。如果是脾氣暴躁的父母,那肯定會帶著憤怒的情緒去面對的孩子。而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是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只是表面上壓制住了孩子的頑皮,但是並沒有在心理上說服孩子。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父母暴躁的情緒,往往會激發孩子內心反抗的意願。當這種意願積累到一定的階段時,就形成了父母眼中的「叛逆」。而孩子的這種「叛逆」心理,往往都是父母的「壓迫式」的教育而逼出來的產物。
站在父母的角度,給孩子灌輸的理念自然是沒有錯誤的。只是孩子在那個年齡階段,根本就消化不了父母給予的教導。成年人的世界,想讓一個孩子去理解,這是一件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我老爸教導給我的那些做人的道理,我在30歲以後才真正明白他的苦心和不易。但是在孩童時代,那些道理我壓根就理解不了。
如果我老爸當年能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耐心的去傳達他的思想,那個時候我肯定不會跟他對著幹。再頑皮的孩子,對於父母的話還是能聽得進去的。只要道理說明白了,「叛逆」這個詞根本就不會出現在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引導,這個孩子一定不會犯錯。如果採用暴力的手段,強制讓孩子服從父母,那也是只是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等孩子的年齡到達了可以反抗父母的時候,他必定會脫離父母的掌控,成為一個叛逆的孩子。
有一句話叫「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父母既然要了孩子,那就要認真的去對待孩子。理解孩子那是每個父母需要學習的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如果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很難把控孩子的成長方向。「棍頭出孝子」這一套,在現代的教育方式中,已經行不通了,理智的對待孩子才是教育的關鍵。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在面對孩子無意識的犯錯的行為時,每個父母能否控制自己內心的情緒,這是每個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孩子犯了錯了,作為父母要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不對的。這種理智的教育方式,往往要比暴力徵服的效果要好的多。
保持理智的心態,會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犯錯的行為。而採用情緒化的暴力徵服的方式,只會把孩子往「叛逆」的方向逼。因為孩子對於自己的行為,他沒有犯錯的意識。父母的訓斥,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慌和不滿。
如何去了解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呢?以色列心理學家,羅尼.索蘭用了50年的時間,解開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她在《童年之謎》這本書中,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上,一步步的解開孩子的內心世界之謎,是一本兒童心理指南。
不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父母,這本書就是最好的教材。作為父母要想教育好一個孩子,必須要從了解孩子開始,在了解的過程中去引導孩子的成長方向。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綜上:孩子的「叛逆」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後天因素造成的。而父母才是這個後天因素的關鍵,父母如果不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行的去教育孩子。這種「強迫式」的教育,往往會把孩子「逼」成一個叛逆的少年。
《童年之謎》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對於父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指南。
我是閒雲逸說,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我,一起交流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