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都是父母所逼!爸媽常做這2件事,孩子不逆反才怪

2020-08-27 曦曦媽說教育

「哎,真是搞不懂別人的孩子怎麼那麼聽話,自己的孩子卻如此不堪!」

「我喊他往東,他非要往西。真不知道上輩子我欠他什麼了!」

「一天頭都快磨爛了!我咋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專門跟我造反調的兒子呢?」

……

說起孩子叛逆這件事,無數家長都只能無奈地搖搖頭。他們往往只知道感嘆孩子的各種差勁和叛逆,卻不曾細細反思,原來孩子的逆反往往都是家長所逼出來的。

尤其是各位媽媽,在逼孩子叛逆的問題上,幾乎佔據著絕對的高度!不管是媽媽也好,爸爸也罷,常做以下幾件事,想讓孩子變得懂事乖巧幾乎不可能。

(1)明顯讓孩子感覺到難以伺候。

今天在抖音裡無意間刷到了三個畫面過於真實的場景——

孩子開心地玩了一下午,地上散落著各種玩具和學習用具,孩子剛剛撿起其中的一個玩具,並暗暗下定決心「今天我一定要好好收拾房間!」就在這時,媽媽開門了,極其憤怒地對孩子說:「房間這麼亂,趕緊給我收拾一下!」自己的主動一下子轉為了被動,孩子把手裡的玩具摔地上,氣憤地說:「哼,不幹啦!」

孩子專心地寫著作業,寫完之後伸了一個懶腰,感嘆著:「作業終於寫完啦!掃一下地吧!」孩子剛剛拿著掃帚專心地掃著,媽媽並沒有詢問孩子的作業是否完成,也沒有表揚孩子主動做家務的事情,反而推開門怨氣衝天地說:「不好好學習,又在瞎弄什麼呢?」孩子一腔熱血瞬間被澆滅,把掃帚扔地上,惱怒地說:「不幹啦!」

周末在家,孩子連續學習了八個小時,突然旁邊的手機「嘟」的一聲響起了。孩子本能的想看一眼是什麼信息,結果這一幕恰巧被媽媽撞見了。「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媽媽嚴厲的批評,再次在耳邊響起,孩子徹底叛逆了,扔掉筆氣得直出大氣。

「為什麼我怎麼做都是不對的」,這個問題成為很多孩子內心永久的困惑。當孩子不出去玩,家長說孩子內向;當孩子出去玩了,家長又說孩子天天往外跑;當孩子主動打掃衛生,家長又說孩子幹不好;當孩子不打掃衛生,家長又說孩子懶……

明顯讓孩子感覺到橫豎都是大錯特錯的爸媽,只會把孩子逼往逆反的絕境。雞蛋裡挑骨頭,成為很多父母的拿手好戲,好像一分鐘不批評孩子一句,孩子就會得意忘形似的。

(2)缺少溝通、信任是源頭。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當你用這句話去問家長時,我相信無數家長都會拍拍胸脯,極其自信的回答:「那還用說嘛!我自己的孩子我能不了解?這個世界就沒人比我更了解他了!」

家長所謂的了解,其實說白了就是死摳孩子的缺點。比如:孩子挑食、孩子不愛運動、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孩子好玩的心比較重……但對於孩子內心世界的接觸,很多家長几乎是做到了零。

多少家庭,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喜歡用家長的身份去震懾孩子,讓孩子不得不屈服。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家長又開始以「我還不知道你」的心態,胡亂的猜測孩子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

實質上,孩子在外或者在學校究竟做了哪些事情,究竟結交了哪些朋友,究竟對待學習是怎樣一個態度,家長往往都只能靠猜。為了防止孩子早戀,家長更是做出了偷看孩子日記本、跟蹤孩子、到處向孩子的同學以及老師打聽等行為。

是的,很多家長名義上是孩子的父母,但對於孩子的了解甚至可以說僅僅只是皮毛。他們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不知道孩子心裡究竟藏著哪些事情,不知道孩子究竟在學校或者外面面臨了怎樣的欺凌和困惑。

孩子逆反的源頭,就是家長缺乏對孩子的信任與溝通。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提得過高,卻習慣性把孩子踩在腳下。學會找到令雙方都舒適的角度,能夠像朋友一樣相處就再好不過了。

——————

你是一個喜歡挑刺的家長嗎?你的孩子在你心裡真的就一無是處嗎?叛逆少年、叛逆少女的滋生,家長是否需要負主要責任呢?歡迎發表你的觀點,來和曦曦媽一起探討探討吧!

相關焦點

  • 這幾件事父母常做!卻比打罵孩子更嚴重
    你衝孩子發脾氣,孩子能給你的反饋好不到哪裡去,最好的結果也僅僅只是行為上的順從,但心理上的叛逆就不存在了嗎?這個問題我想父母心中都有答案。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出自同一個家長,給了孩子希望又讓孩子失望,這樣的事你做過嗎?據我所知,許多家長喜歡圍繞孩子的學習做一個口頭承諾,諸如考好了怎麼怎麼樣,但當孩子真的完成了父母的要求,很多父母卻又出爾反爾,或者推三阻四。
  • 孩子變得叛逆難管?可能是父母常做這些事,家長都該反思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更是讓父母頭疼。孩子的叛逆,輕則和父母對抗,重則走向極端。不過,如果父母能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還是可以和孩子相處的很好的。那些常做這些事的父母,孩子更容易叛逆,很多家長都中招了。
  • 父母要捨得逼孩子去做這3件事,影響孩子未來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看著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慢慢長大挺好,但回頭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還有十八般武藝的時候,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丟進課外輔導班。你不逼孩子一把,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居然還可以這麼優秀!下面這三件事上,我們必須逼孩子一把,你做到了幾件?
  • 黃磊:孩子成年後變得幸福,大多是父母做對了這6件事
    多多已經成為了眾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彈鋼琴、吉他、看英文原版書,電影配音,巴黎走秀等等。相比其他的星二代,她無疑是最出色的了,落落大方,謙卑有禮,還特別有才,這背後離不開黃磊的悉心教導。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是別人家的父母,每個實現跳躍性的飛躍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 任何時候,別逼孩子做這三件事
    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你真正認識和接納你的孩子嗎?任何時候,別逼孩子做這三件事:01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膽子都是練出來的,所以經常逼迫孩子去面對他們所恐懼的事物。然後他就記住了,爸媽不喜歡看到他哭,哭會被「批評」,所以很多孩子學會了隱藏自己脆弱的情緒,總是自己消化情緒。慢慢在處理問題中,反而會更加情緒化。
  • 致父母: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才藝並不是對所有孩子都是必要的,興趣班也要根據孩子的興趣、父母時間精力和家庭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當初我爸媽要是讓我學點什麼東西就好了。」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的決定不一定都是對的,但唯獨讓孩子努力讀書這件事上是沒錯的。
  • 這三件事最容易引起孩子叛逆,很多父母天天在做
    孩子叛逆,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這個年紀的孩子,生理到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叛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正如《熱鍋上的家庭》一書中作者所說:每一個叛逆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叛逆的家庭」。
  • 想要孩子更優秀,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想要孩子更優秀,其實與父母有很大的關聯,俗話說「最好的教育是來自於父母」。不管多忙父母一定要捨得做這4件事!一、捨得陪伴 平常父母忙於工作,導致孩子內心缺少關愛,安全感不足就會用外表兇悍的方式來偽裝自己。幼年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充足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養成樂觀、溫柔等美好品格;相反,如果父母很少陪伴孩子,親子溝通少,就容易養成孩子內向、敏感或是叛逆的性格。
  • 做有遠見的父母,在這3件事上狠心對待孩子,孩子才更容易成功
    重要的事情,往往並不複雜,家庭教育也是一樣,對每個家庭和孩子都至關重要,做有遠見的父母,在這3件事上狠心對待孩子,孩子才更容易成功!學習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像我們大人認為的那樣,我們大人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往往是因為經歷了很多辛酸和悔恨,不想讓孩子再像我們一樣,人生留有遺憾。孩子的人生閱歷太少,一時很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學習是為自己負責,不是為了別人學習。家長在學習上逼孩子一把,是幫孩子在未來少走彎路。
  • 11歲前爸媽做好5件事,孩子絕無「叛逆期」!
    我喊孩子往西,他偏要往東,現在的小孩兒都這般叛逆嗎?」 「我說孩子一句,他要頂我十句,這叛逆勁兒也不知道從哪裡帶回來的。」 「甭提了,孩子不聽話,家長天天在班級群裡被點名,我的老臉都丟光了。」 「這個天氣,明明該穿兩件衣服,孩子偏偏要穿短袖,真是氣得我肺疼!」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沒有什麼叛逆期,原因只有這一個
    孩子是如何被父母「逼」叛逆的?這位家長的做法道出了其中真相 有位已為人母的媽媽,最近也遇到了兒子的叛逆問題。 然而家長不知道的事實是:孩子剛剛用功了2小時,好不容易跨過了一個難題,自信滿滿,想玩手機放鬆一下。這時就正好被家長撞見了,然後一頓批評,瞬間孩子的成就感沒了。雖然是一件件小事,但事實上家長就是這樣一步步讓孩子變得「不聽話」的。
  •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孩子的叛逆性格,多半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在他的眼裡,他這是為孩子好。但是在孩子的眼裡,這是一種壓迫,往往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姊妹三人都成了父親眼中最叛逆的孩子。我當時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我爸那時候壓根就不當一回事。我的叛逆的性格,完全是被我爸「暴君」式的教育方式給逼出來的。
  • 父母常做的這件事,很可能已經傷害到孩子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為什麼現在孩子的事情,大部分卻變成了父母的事」。如今的父母參與孩子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其背後卻有很多對學習漫不經心或不以為意的孩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曾經聽班上一個男生很自豪地跟我說:「我媽一般叫我起床都要叫三次,第1次她讓我起床,我完全可以不用動,因為還有第2次,第2次我媽會說再不起來就遲到了,這時候我也可以不用動,因為還有第3次,第3次的時候,我媽就會發火說再不起床就要停我的生活費了,我就會起了,因為我媽真的會這樣做。」我都可以腦補那個畫面,這個學生的媽媽一定非常恨鐵不成鋼,也一定為孩子操碎了心。
  • 青春期孩子出現叛逆,父母少做3件事,教育孩子有幫助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捷徑,也好似捧在手中的珍珠。尤其是對於母親來說,經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數年養育,才把孩子撫養成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健康成長,將來出人頭地,更重要的是乖巧懂事。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會遇到許多難題。
  • 孩子看書,爸媽給錢?錯!大人不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喜歡閱讀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閱讀就是閱讀,加上這些額外的附加動作,會讓這件事變得繁瑣、乏味,而且指讀、朗讀還會讓孩子養成很糟糕的閱讀習慣。
  • 這三件事最容易引起孩子叛逆,很多父母天天在做|精選
    本文轉載自 | 錢志亮工作室作者 |錢志亮插畫 | 在在孩子叛逆,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這個年紀的孩子,生理到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叛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是有耐心、懂得放手的父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得很好,叛逆是可以避免的。相反,如果前期的教育方式不當,很容易為孩子的叛逆埋下隱患。正如《熱鍋上的家庭》一書中作者所說:每一個叛逆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叛逆的家庭」。以下三點,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父母需警惕。
  • 有三件事,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做,他們將來會感謝的
    現在,許多父母隨著育兒觀念的開放,覺得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所以對他們不大約束,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但是這種方式不見得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就好像種一棵樹,如果不加修剪,最終可能會長歪了方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件事父母一定要逼他們去做,他們將來會感謝你的。一、逼孩子學會堅持。
  • 孩子是如何被「逼」叛逆的?這位家長的做法,真的是全國統一
    「逼」叛逆的?然而家長不知道的事實是:孩子剛剛用功了2小時,好不容易跨過了一個難題,自信滿滿,想玩手機放鬆一下。這時就正好被家長撞見了,然後一頓批評,瞬間孩子的成就感沒了。雖然是一件件小事,但事實上家長就是這樣一步步讓孩子變得「不聽話」的。
  • 3到6歲的孩子「叛逆」?作為父母,或許應該知道這三件事
    所以說,這個階段的「叛逆」實則並非我們常態理解的叛逆。因而對於幼兒期孩子表現出來的「叛逆」,作為父母,我們或許應該知道以下三件事情。在我小孩兒一兩歲的時候,親朋好友們都喜歡說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玩兒』的年齡。」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會太過於調皮,對父母的話也是言聽計從,而且時常還會給大人帶來不少歡樂。
  • 3歲前,父母千萬別逼孩子做這5件事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難免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好。但是,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有些事情急不得,逼迫往往會適得其反。3歲前,這5件事千萬別逼孩子做。2、3歲的時候,迫不及待地就要把孩子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