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廚師都不知道的醬油內幕,30年調料師傅告訴什麼醬油最安全

2020-12-19 古小谷愛美食

上周六下午做飯家裡醬油用光了,對於選擇強迫症的我,在超市面對琳琅滿目的醬油品種,真的是很難抉擇,後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做了30年調料生意的老師傅,他告訴了我很多關於醬油的真相。

我挑乾貨分享給大家:

1.推薦釀造醬油,不推薦配製醬油

釀造醬油:是以大豆、小麥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體調味品。

配製醬油:以釀造醬油為主體,與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的液體調味品,而配製醬油統一標註為 「調味汁」「調味液」

釀造醬油生產時間較長,產量低;而配製醬油生產時間短,價格便宜,但是會加入添加劑。

2.推薦無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增鮮劑等添加劑的醬油

其他添加劑就不多說了,主要說下醬油經常用到的著色劑(焦糖色),它能夠輕而易舉的讓醬油上色。但是在生產焦糖色素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副產物——4-甲基咪唑,屬於致癌物。所以謹慎選擇。

醬油內幕:

3.醬油等級的秘密—穀氨酸鈉

穀氨酸鈉就是味精,醬油中添加穀氨酸鈉,不僅能提鮮,還可以提高胺基酸態氮的數值。而胺基酸態氮含量的多少決定了醬油的品級:特級,二級,三級。

自然釀造很難達到特級醬油的標準,但是通過添加味精卻能夠輕鬆實現。

4. 為什麼無添加的好醬油特別少?

因為好的無添加的醬油需要用傳統釀造方法,而傳統釀造的醬油與普通醬油對比:原料貴,工藝嚴、時間長,成本高,賺錢少。

傳統釀造醬油講究「春曲、夏醬、秋油」,利用自然地溫度變化,經過「日曬夜露」製作出的醬油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口感,都是市場上的其他普通醬油完全無法比擬的。

傳統釀造醬油首先需要好的原材料,其次曲種是核心,選種制曲要十分嚴格。醬油要得到鮮亮的紅棕色,還必需經過日曬,日曬時間三個月至六個月,有些醬油長達1-2年。釀造業是一個以時間換品質的行業。

醬油挑選:

5.怎麼挑選健康的醬油?

先看配料表

好的釀造醬油:

只會有飲用水、大豆/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麩皮、食用鹽,白砂糖等常規原料。

不推薦含有「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液」字樣的配製醬油。

含有焦糖色等色素;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尼泊金酯等防腐劑;還有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三氯蔗糖的增鮮劑。

視覺觀察

將醬油滴一點到玻璃材質的平面上,進行觀察。

曬制時間長的傳統釀造醬油表面張力大,如同一顆黑珍珠一般。猶如滴在荷葉上的水珠。

喝前搖一搖

搖晃震蕩醬油瓶,並靜置觀察泡沫情況。

好的釀造醬油:泡沫細膩,不易消失

不推薦的醬油:泡沫大且消失速度快。

原理:無添加純釀造醬油,由大豆或豆粕發酵而來,蛋白質含量高,發酵過程中,殘存了部分蛋白質高分子成分,易起泡並且持泡性長。

沉降試驗

在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滴入數滴醬油,觀察醬油在水面的殘留面積。

好的釀造醬油:沉降後再慢慢散開

不推薦的醬油:滴入後突然擴散,在水面就有擴散痕跡。

原理:無添加純釀造醬油,含鹽量高,日曬時間長,較粘稠,密度高。

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商家儘管添加了許多食品添加劑,但還是以「零添加」、「純天然釀造」或是「兒童營養醬油」、「補充胺基酸」等等噱頭來抬高價格,吸引消費者,用以上方法都可以輕易識別。

小編提示:

不論貴賤,每花出去的一分錢,都是在為你自己的世界買單,讓自己吃的更美,活的更好。

相關焦點

  • 西餐廚師為什麼不用醬油做菜?對他們來說,醬油原來是這個地位
    西餐廚師原來,在西餐廚師看來,醬油是一種非常陌生的調味料。並非西餐廚師嫌棄醬油,或是認為醬油的地位太低,品位不夠,而是在西方,人們對醬油的認識少得可憐。那些會用醬油來烹飪食物的廚師,基本上都曾經來過亞洲學習烹飪技巧,並且從亞洲帶回他們需要的醬油。
  • 醬油分老抽和生抽:「抽」字是什麼含義?恐怕連廚師都不知道
    醬油分老抽和生抽:「抽」字是什麼含義?恐怕連廚師都不知道醬油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現在的醬油更是五花八門,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個問題,這個「抽」字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別說家庭廚男廚娘了,可能連廚師都不清楚吧?
  • 太便宜的醬油可能是化學勾兌的
    ■大廚揭秘 用味精絕不要高溫 和長時間煮 「廚師的湯,唱戲的槍。」蘇寧環球的行政總廚胡杏春告訴記者,對於五星級酒店來說,頂湯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頂湯絕對不是用各種精調出來的,而是用精選的食材長時間燉出來的。「味精、雞精、蘑菇精其實都是一種東西,以穀氨酸鈉和各種添加劑調配而成。
  • 醬油:醬是古代皇宮奢侈品,老百姓沒有醬油是怎麼把菜做香的?
    母親告訴我,那時候的醬很黑,做飯的時候放一點點,整過飯就變成了黑的。如今的醬油不管是老抽還是生抽,都沒有了以前醬的顏色和口味,有時候做飯時,不小心把整瓶醬油都倒進鍋裡,這飯也不顯得非常的黑。相傳,醬的發明實屬偶然,在醬沒有出現之前,無論是皇宮還是民間,人們做飯用到的調料大多都是花椒、鹽水、酒水等,直到有一次,有一個人皇室廚師把一塊肉忘記吃了,過了好久聞到了一股子香味,這才發現原來是肉發酵了。這時候秦朝的人才知道,原來肉發酵以後就會變成這種味道。在《周禮膳夫》中記載:珍用八物,成湯作醢,周公制醬,醬用二十翁。
  • 程汝明:擔任偉人廚師22年,紅燒肉不放醬油,完工後必銷毀菜單
    這在上世紀也是一樣,一個人的手藝即便是再高,但如果不是世家出身或者是名師帶出來的話,那麼不論從業多少年都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能給國家領導人當廚師的人,肯定出身於廚師世家,而且肯定是名廚。但是,程汝明並沒有出身名廚世家,甚至他的出身,連廚師世家都不是。
  • 同樣是醬油,中國和日本什麼區別?外國廚師更喜歡日本醬油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我國作為一個吃貨大國,能吃、會吃簡直就是在世界上出了名的,而醬油作為我們的一種歷史悠久的調味料一直被國人所熟知而且經常性的使用。
  • 【乾貨】用30道菜告訴你這7種醬油的區別,附醬油挑選小技巧~
    別急,今兒我就給大夥嘮嘮我這些年的使用心得,不一定很權威,但都是我每天每做飯用出來的小心得,能給大夥做飯增加點兒便利就好,也歡迎專業人士and資深飯友留言討論哈~ 一、啥是醬油?醬油又叫豉油,它是由大豆、小麥、食用鹽和水為原料,經過發酵後釀製而成液體調味品。
  • 大廚教你做出好吃的滷肉,廚師:你們都做錯了,做滷肉不要用醬油
    大廚教你做出好吃的滷肉,廚師:你們都做錯了,做滷肉不要用醬油滷肉的話,我們知道它的味道也是非常的香,每次聞到它的味道的話,大家都能胃口的非常好,而且的話也能多吃兩碗飯,滷肉的做法也是比較常見的,但是現在人們幾乎很少在家裡自己做,都是在外面購買的
  • 為什麼外國廚師嫌棄中國醬油喜歡日本醬油?原因很簡單
    炒菜的最離不開的調味品有兩種,一種是鹽,一種是就是醬油,無論是炒菜還是燉肉,總少不了醬油來上色提鮮,讓食材更加美味。過去的醬油種類比較單一,只有生抽老抽,可隨著生活水平不斷發展,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致使醬油出現了越來越細緻的分類,除了生抽、老抽,還有了海鮮醬油、香菇醬油、蒸魚豉油等等,滿足在烹飪不同菜餚時的特定需求,但在很多的外國餐廳裡,廚師們卻更喜歡使用日本醬油,這是為什麼呢?
  • 廚師行業的統一秘密武器,那就是複製醬油,學會自己開店哦
    其實所謂的二次加工醬油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為何呢?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餐飲的創新和發展讓走菜節奏超快,複合調味料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第二:由於我國基本所有的醬油製品都是勾兌的,工業化工製作的。比如現在絕大多數的醬油製作周期只有3-7天。這就導致這種速成醬油有極其嚴重的酸味,澀味,鏽味,雖然用各種鮮味物質和添加劑也無法遮擋,根本不可能直接用來入鍋。所以才有了大多數複製醬油的誕生。
  • 醬油,不都是一種味道,零添加味精的好醬油就是它了
    醬油,不都是一種味道,零添加味精的好醬油就是它了!醬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的調味品,家家戶戶的廚房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30年前,市面上就有兩種醬油,一種散裝的,一種袋裝的,那時候去買醬油拿一袋子就走,現在想這麼幹卻不行,因為調料架子上的醬油太多了,光是看著都眼暈,根本不知道如何挑選。挑貴的吧,有時候預算沒那麼多,挑便宜的大吧,擔心不好吃,總之買次買醬油都很麻煩,得好一陣子篩選。
  • 中國醬油不如日本醬油?那是中國不事事依賴醬油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中國的地大物博也造就了各個省市,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特色,但無論是中國的哪一省份,有一種調料在中國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全國人民都會用到,那就是醬油。醬油的生產最初可以追溯到漢朝,而且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醬油製作以及醬油使用的先例。但是目前有卻又人提出:中國的醬油不如日本的醬油,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意義呢?而且中國醬油和日本醬油的區別在哪裡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中國醬油和日本醬油的區別。
  • 世界上最貴的6種調料,法國鹽之花,義大利醋,中國的是醬油?
    在生活中,我們能嘗到的許多美味都少不了調料的功勞。在國內,醬油,鹽,味精和醋都是很常見的調料,而在國外就不僅僅只是這麼幾種調味品了,這些調味品的價格也是不同,不過有些調料的價格能達到非常高的「天價」,這就讓人難以相信了,為什麼這些調料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呢?
  • 醬油,就是日本人的第二生命
    對比中華料理的博大精深,煎、炒、燜、燉、焗什麼做法都有,而日本料理則更喜歡講究食材的新鮮度和擺盤,對於這種做法,醬油這種調味料,在日本餐飲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有人說「日本人把醬油當成第二血液。」
  • 做醬油炒飯,醬油應該什麼時候加,老廚師這樣做,炒飯噴香又入味
    做醬油炒飯,米飯直接下鍋就錯了,老廚師這樣做,炒飯噴香又入味米飯是我們現在經常吃到的主食之一,平時我們一次蒸的米飯多了,剩下的米飯都會怎麼處理呢?在我家,炒飯的做法不單單局限於蛋炒飯一種,會把剩米飯換著花樣的吃,什麼「什錦炒飯」「揚州炒飯」「老乾媽炒飯」「醬油炒飯」等等這些也經常會做。其實,這麼多炒飯中,小編覺得最好吃的還是醬油炒飯,米粒被醬油緊緊地包裹起來,經過高溫炒制,炒出來的米飯醬香味十足,粒粒分明,不管是從色澤上還是味道上都能非常吸引人。
  • 偉人專屬廚師長程汝明:紅燒肉不放醬油,每頓飯吃完菜單都要銷毀!
    據他的廚師長程汝明回憶,在掌勺22年裡,每份菜單做完都要銷毀,且很多菜都不放佐料,比如紅燒肉就不能放醬油。這會兒肯定很多"吃貨"要跳腳了,不放醬油,能叫紅燒肉?其實偉人也如我們一樣,都有接地氣的一面,那到底是為什麼紅燒肉沒醬油呢?為什麼做完菜還要銷毀菜單呢?
  • 近年餐桌上大熱的老譚味道醬油,到底是何來頭?
    30多年的從廚生涯中,他在湖南省乃至全國烹飪大賽中獲得無數的金牌金杯,湘菜大師是對他的手藝的認可,而一級評委,是對他的專業的認可。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從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廚,轉型做產品。其實,大師也容易遇到事業瓶頸,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正是這些難題,促使他研發出一款濃油赤醬、低鹽高鮮、上色快的小炒醬油,促使他創立了老譚味道!
  • 買醬油,不管什麼牌子,只要配料表裡只有「這4樣」,都是好醬油
    醬油是我們日常烹飪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調味品,用途非常的廣泛,不但可以調味,還可以上色,給菜品增香添色。像醬油這樣幾乎每次做菜都要用到的調料,我們在購買的時候就要多留心了,不僅僅是要味道好,安全健康也很重要。那現在市面上的醬油種類品牌那麼多,我們應該如何挑選呢?
  • 家裡的醬油沒有外面的好吃?1分鐘教會你如何調配
    其實呀他們的醬油都是經過二次加工過的,就是我們家用的醬油經過廚師的二次加工使醬油的味道更加鮮美,一般這種醬油都是經過特製的配料放在大鍋裡面重新熬製一遍,這樣重新熬製的醬油就跟我們家用醬油的味道變得不一樣了,但是重新熬製過的醬油是不能存放太久的這個也是一個缺點,在家裡同樣的步驟跟手藝做出來的菜品跟餐館的味道不一樣除了火候更多的就是調料的區別
  • 不管買什麼牌子的醬油,只要上面沒有這2個字母,都是勾兌醬油!
    在我們平時炒菜做飯時,經常都會用到一些調味料,而這些調料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食鹽了,畢竟這是最基本的調料。不過萬一在緊急的時候,正在做飯的你發現鹽沒了,那你會怎麼辦?現場去買肯定是來不及了,這時候,我們肯定就會用到一些含有鹽味的代替品,而這個代替品,首選肯定就是醬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