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尖尖角(爸媽進化論主筆)
《告訴世界我可以》節目中,6歲小甜心紫萱說「真媽媽丟了,不喜歡媽媽在家,爸爸媽媽是不好的人」,讓整天圍著她轉的全職媽媽泣不成聲。
紫萱媽媽給孩子報了10個輔導班,才6歲的孩子,日程表比大人還滿。
關鍵是那些唱歌、跳舞、主播、模特的輔導班,紫萱並不喜歡,唯一喜歡的畫畫,還被媽媽說畫的不好。
6歲的孩子,媽媽已經開始幫她打造「優質好朋友的圈子」了。
紫萱的生日聚會上,媽媽全程安排,甜心只是按媽媽的要求背一下主持詞。
6歲的孩子,本應是向父母撒嬌的年齡。父母也本應是孩子最愛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不是孩子不領情,而是父母的愛,有些是「假愛」,是披著「真愛」外衣的「假愛」。
這份「假愛」,讓孩子想逃離。
《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是著名的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在豆瓣上排名第一的代表作,豆瓣評分8.2分。
書中總結了2006年的6個愛的謊言,其中前三個謊言是關於親子教育的,時至今日,這些謊言依然在家庭中上演。
武志紅認為:少數時候是意識層面的,是我們有意借用愛的名義,而行使欺騙之實,但多數時候是潛意識層面的,即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在用愛的名義,而行使仇恨之實。
將潛意識層面的欺騙意識化,當我們意識到問題所在時,才能有改正的動力。
我們需要戳穿這些謊言,與孩子一起生活在真實的充滿愛的家庭中。
謊言一: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作者並不否定父愛和母愛都很偉大,他的落腳點是:一個人不是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
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而施暴者就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行為令人髮指。
「3歲女童被父母餵到70斤當吃播」的新聞,讓大家意識到,確實有這樣的父母,父母犧牲孩子的健康來賺錢,這樣的父母愛孩子嗎?
「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親媽及母親男友虐待,吃貓糧、跪搓衣板、針扎大腿、菸頭燙疤……」
面對男友對女兒的虐待,童童的媽媽作為孩子最親的人,竟然默許,默許就是縱容。
虐待孩子的父母是少數,生活中大多數父母是理智的。儘管大多數父母是愛孩子的,但他們愛孩子的方式以及他們給與孩子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父母要做的是,首先承認自己會有人性的弱點,會將自己人生的失敗、對自己人生的不滿意轉嫁到孩子身上。
當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時,父母愛孩子的問題,已經在解決的路上了。
謊言二: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武志紅認為:以愛之名,父母要求孩子處處聽話,後果很嚴重:孩子喪失了生命的選擇權,沒有為自己而活,內心會更壓抑。極端的方式是自殺和殺人。
在知乎上,有網友控訴父母控制欲太強,導致她每天都很崩潰,甚至不想活了。事無巨細控制孩子的父母,真的讓孩子無所適從。
網友吐槽的這位媽媽,奪命連環call 也就算了,還要打電話給女兒領導。女兒戀愛了,必須按照媽媽的思路和男友聊天,關鍵是還要聊天截圖。
這樣控制欲強的母親,女兒的終身大事,一定是要她滿意的。
所以,這到底是誰的生活?到底是誰的人生?
事事必須聽從父母的極端案例是弒父弒母。華人留學生湯遠熙殘忍弒母,他透露「因為母親控制欲太強,無法忍受自己未來的命運被父母掌控。」
著名心理學家許添盛說,一切「問題」都根源於,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
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的選擇權,處處替孩子做決定,父母感覺自己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感覺自己只是父母的一具軀殼,只是接受父母指令的機器人。
所以,武志紅呼籲:如果你真愛孩子,請尊重他們獨立空間,請放手讓他們自主選擇,請不要從精神上殺死他們。
謊言三:愛你,所以我們不分離
愛與分離,是人生的兩大主題。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要與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
表弟上初三時,他本可以吃住在學校。但是因為姨父剛去世,大姨精神上無法接受這種喪失和分離。
表弟讀書的學校離外婆家不遠,加上大姨平時就特別黏娘家,所以大姨堅持讓表弟走讀,她每天專職給表弟做一日三餐。
這種沉甸甸的愛,密不透風的愛,讓表弟很壓抑。
大姨動不動就說:「兒子,這一年你看我為了給你做飯,我都不去打工了。
你說早上喝粥吃不飽,中午的時候會餓,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給你擀麵條。你說,我當媽的,該怎樣付出,你才滿意?」
表弟說:「媽,你真的不用這樣做。你去幹活吧!我可以住校。」
大姨的理由是:「當媽的,一定要給孩子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深層次的原因是大姨離不開娘家,離不開表弟,給表弟做飯,成為她冠冕堂皇住在娘家的理由。
中招考試,表弟考的不好,是情理之中的事。
把這些謊言揭示出來,是為了讓父母懂得「真愛」與「假愛」的區別。
當我們再假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或者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時,我們要警醒,要提醒自己,這是「假愛」。
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是自己需要孩子,不要假借「孩子需要我,我是為了孩子好」之名。
前段時間,張靚穎發布了新歌,歌中全是自嘲和調侃,讓吃瓜群眾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莫過於「撕我這事,沒人比我媽強」,讓為人父母的我們很吃驚,也很心痛。
而陳薇院士對兒子提的兩個要求,讓網友直呼「神仙媽媽」。
她讓兒子娶自己喜歡的女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業。兒子感激母親「放養」的政策,以全A的成績和最優畢業生的身份畢業。
活得通透的父母,讓孩子聽從自己內心的選擇,而不是將父母的意願強加給他們。
養育孩子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父母小時候,也可能受過「假愛」的傷害,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與自己及自己的父母和解。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讓孩子在一個理性範疇內,從實踐中得到學習的機會,這樣就容易以接近客觀現實的方式來形容自己的邏輯,而非受他人思想的束縛。
讓孩子健康地成長,武志紅老師認為有兩個原則:愛與自由。愛,令關係親近;自由,令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
愛,是孩子面對外部世界披荊斬棘的鎧甲;自由,讓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擁有愛與自由的孩子,一生都會積極樂觀、勇往無前。
作者簡介:尖尖角,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常懷感恩敬畏之心,相信美好總會不期而遇,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