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CTV評選中國十大美好城市的報導,深圳作為入選美好城市之一 ,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得分遠超平均分,筆者寫了篇文章表彰了下,卻得到很多人的爭議,認為公立高中的錄取率百分之四十左右是極為不合格的,質疑數據和立場。
普及高中教育,普及大學教育,普及幼兒園教育,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把他們全部都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大大提高我國義務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國民素質。
但我要說的是,普及教育和義務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普及高中教育是指的是讓初中畢業的學生人人有學上,通過一些合理配置,公立高中,民辦高中,職業高中,技術院校等,滿足初中畢業生的繼續教育需求。
高中義務教育指的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必須上高中,免除費用,必須強制執行,否則就是違法。
首先來說,高中強制實行義務教育是否有必要。
上高中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而所有學生都去上大學是不現實的。高中的學習全部都是理論書本知識,高考後落選的大量十八九歲沒有任何技能的高中生一下子推向社會,自謀出路,這個於國於民並不是好方法。
中考階段截留一部分,早點分流到中專,職高學一門技術,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大學生。
人才市場裡,現在不缺普通高校畢業的大學生,缺的是專業的高級技能人才。適當控制中考的普高錄取率也有利於引導學生及早的進入中專、職高學,學習不好的也許更適合職業技能教育。
若是將高中劃入義務教育,良莠不齊地所有人都進入高中學習,到頭來基礎不好的學生又浪費三年的光陰,十八九歲成年人了再去從頭學習專業基礎技能,得不償失。
學習是一門苦差事,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一定適合,強制讓他們堅持理論書本學習到成年人,那不是教育,那是摧殘,更是耽擱。
學習成績好的進入高中,學習成績不好的進入技校或外出打工,學習技術等。有些人學習課本能力強,有些人學習生活實踐能力強,不能一刀切,把所有人都送到高中。
初中畢業大概15或16歲,是學習技術的最佳時期,對於某些孩子而言,上課就是遭罪。讓他們再上三年,就是折磨他們,為什麼要強迫他們去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是學習謀生的手段呢?
讓這些書本理論知識學習成績不優秀,調皮搗蛋的孩子儘早學習技能,流入社會是更好的選擇,畢竟社會的殘酷能讓他們的肆無忌憚有所收斂,甚至可能讓他們早早徹底改頭換面,做某個行業的強人或者能人,找到人生的正確途徑,成為有用之才。
所以,我認為將高中強制納入義務教育,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
而普及高中教育是通過一些合理資源配置,提供給所有學生及家長根據實際情況能夠做出合理而稱心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高學費的精英私立高中,可以滿足有錢人家的教育需求,上天入地有錢你就去唄。
最重要的公立普通高中,滿足大部分成績優良,至少中等的孩子繼續教育,這個是國家政府高中教育的根本,免費的優質高中教育需要在這裡加強和投入,免費和優質也是中考選拔考試的獎品和成果。
民辦高中則是公立的補充,一些想讀大學又考不上公辦的,得花一些錢去讀,希望這塊收費低一些。
中專,職高,技術學校等,讓書本知識學習成績不好的去進行職業技能教育。
最後一個就是社會大學了。
普及高中教育的配置大約以上幾種,普及面要廣要能滿足需求,重要的是配置的比例多少,尤其是公辦普高的比例問題,優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