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湯」是什麼鬼? 四神湯有什麼功效?
時間:2017-08-05 12:20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神湯是什麼鬼? 四神湯有什麼功效?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面對食材應最熟悉不過了。但面對飲食的融合變化,面對品類繁多的五穀雜糧,我們總出現不認識、不知道的窘境,比如各大媒體常議論的四神湯,卻有很多人不認識其中的原料,知道芡實,卻不知道雞頭米;
原標題:「四神湯」是什麼鬼? 四神湯有什麼功效?
人們常說「民以食為天」,面對食材應最熟悉不過了。但面對飲食的融合變化,面對品類繁多的五穀雜糧,我們總出現不認識、不知道的窘境,比如各大媒體常議論的「四神湯」,卻有很多人不認識其中的原料,知道芡實,卻不知道雞頭米;知道蓮子,卻不清楚藕實……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它們。
(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四神湯」在網上很火,聽起來「好膩(li)害」的感覺,這一句略帶誇張的說法,將地道臺灣美食表現得有模有樣。不過這只能當做對傳統美食讚賞的驚豔之詞。早期的四神湯是將芡實、蓮子、淮山、茯苓與豬肚或者豬小腸一起煨煮成湯。而隨著飲食習慣或環境或對菜餚口感等變化,四神湯中的茯苓,用了俗稱「祛溼神材」的薏仁來替代,也有把當歸或少許當歸酒來代替淮山的。
在臺灣的夜市裡,來一碗「四神湯」,一個鮮肉包或古早味的粽子,這不僅是滿足,也是當地四神湯店鋪的絕配。藥食同源的四神湯,藏著芡實、薏仁、蓮子、淮山這四大五穀神。一碗湯,多種食材,這也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食物多樣化的另一種體現。
(圖片來自網絡)
芡實,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芡實葉子遠觀像荷葉,屬睡蓮科,民間有叫雞頭蓮,因苞似雞頭,而種子顆粒多,故芡實的種子又叫雞頭米。其實看著雞頭米,只會蒙圈,怎麼會叫雞頭米呢?一點兒也不相似。在芡實選購中,一般會分有紅芡實或白芡實供消費者選擇。其實,這並不稀奇,因為這只不過是保留了食物的外皮和磨去了食物外皮的區別,就如糙米與精米。烹調後的口感,也有少許差異。白芡實口感軟糯,也比較易於烹煮,而紅芡實,卻因為包著薄薄的紅棕色外皮,烹煮後的口感略顯幹糯,烹煮時間自然相對白芡實來說要長。
(圖片來自網絡)
薏仁,相信女性一點都不陌生,一種傳說僅次於赤小豆的「祛溼」神器。(在此提醒一下,不管對您是否有祛溼效果,選對食材也是很重要,因紅小豆並不是赤小豆。)而說起薏仁,相信一種乳白色澤、腹溝常留有淺棕色的種皮痕跡、前凸後翹的經典印象會浮現在你的腦海當中,沒錯,它就是薏仁。烹煮之後,濃鬱的清香、潤滑的口感, 是薏仁帶給您的 享受。
(圖片來自網絡)
蓮子,亦叫藕實,一般燉湯常用它,作為食材形狀的搭配和豐富菜餚的口感。蓮芯雖是藥材,入食時苦味入心,常被唾棄。出淤泥而不染作為人格形象的比喻,對於蓮子而言,白蓮子應該是對這句話最直白的對峙。當然,紅蓮子的重現江湖,是不會讓蓮子的世界安靜下來。同樣的蓮子,採摘下來將它曬乾,一般使用機器去殼、打孔通芯,沒有去皮的蓮子就是紅蓮子。因其經陽光曬乾後,蓮子的皮氧化呈現為紅褐色。而白蓮子是通過機器磨去了蓮子外層的皮。因為紅蓮子沒有去皮,保留了蓮子外皮上的一些原始物質,熬煮的湯也略帶紅色。白蓮子同白芡實,紅蓮子似紅芡實,兩對同類食材,只是穿著不同的外衣,內心依舊美味可口、湯汁香甜。
(圖片來自網絡)
「四神湯」裡的淮山,同樣用的是乾貨。一份四神湯中足夠彰顯出藥膳養生,中醫講具有健脾的功效,如果站在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分析四神湯,食材經過煨煮,且四類食材皆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達到易消化的效果。這應該是最好的養胃秘訣,當然不能忘掉富含優質蛋白的豬肚或小腸,這無疑在「健脾」中充當了其他四類食材無法替代的修復作用。另外,四神湯中的膳食纖維(包括多糖)有利於腸道健康,所以對於「健脾」的作用也是值得一提。如家中製作四神湯,挑選芡實、蓮子、薏仁的時候,個頭均勻、色澤一致、氣味純正的是優選。
(圖片來自網絡)
認識了「四神湯」,相信雞頭米、藕實,您也清楚了。但是,對於世界糧食日,您了解嗎?
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飢餓和營養不良作鬥爭。
於是在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是首屆世界糧食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常言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米一粟來之不易,愛糧節糧人人有責,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解決了溫飽問題。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