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家具——中西文化的經典碰撞

2020-12-17 魯班園

海派家具是中國傳統家具向現代家具轉化的重要過渡,雖然其形成與發展時間十分短暫,但是留下的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卻讓我們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時至今天仍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從這些精美家具上流露出來的中西文化珠聯璧合的歷史韻味。

一、何為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是在近代上海由中式家具西化和西式家具本土化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民用家具。曾有專家將海派家具描述為以清代家具為母,以西洋家具為父,雜交而生的家具,海派家具改良了明清家具以床榻、几案、箱櫃、椅凳為主要格局的模式,引進了沙發、衣櫃、梳妝檯、多寶格等新式家具,改變了中國家具風格的走向。

二、海派家具成因

1.審美風尚的西化

民國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特殊時期,華夏幾千年的禮制文明受到西方器物文明的強烈衝擊,西風東漸成為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徵。隨著清朝專制封建統治的被推翻、民國的建立,共和制度的深入人心,以及政府及社會組織採取了一些列革舊布新的舉措並積極提倡新的社會生活風尚,這一切都促進了社會各階層的文化生活以及觀念的更新。另外,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功能水平的提高也推動了生活方式的都市化,人們的審美風尚更加西化。

2.居住環境的改變

居室環境的改變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具風格的改變。民國時期上海居室的室內環境出現了很大變化,促使海派家具的功能、樣式向現代化轉變。

3.製作工藝的革新

民國初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大批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被引進和使用,中國近代工業企業獲得較快發展。上海的家具業開始引進一些機械設備與生產技術,形成手工與機械相結合的半機械化生產,製作工藝在中國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出現新的變革。

三、海派家具的材料特徵

1.使用木材範圍的擴大

製作工藝的更新使家具選材的範圍更加廣泛,如海派家具中常採用的雙包鑲制板工藝一方面可以有效節省木料,另一方面還能避免家具出現變形開裂的問題,新工藝的出現使柳桉、楊木、椿木等不太適合製作家具的木材也能應用於家具的製作。

2.新材料的廣泛應用

海派家具除了沿用傳統的舊材質,還引進了一些新的材質,如玻璃、瓷磚、金屬、薄木等現代工業材料,徹底打破了以往那種實木一統天下的局面。

例如玻璃的運用,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已經掌握了製作玻璃的相關技術,但直到近代才開始廣泛應用於家具生產,在家具中應用玻璃材質也成為了海派家具設計的一大特色。玻璃增添了家具的裝飾性與實用性,不但豐富了海派家具的形式,也為它增加了不少西式風情,成為當時的一種時髦。

三、海派家具的風格特徵

1. 中西融合

海派家具既不屬於傳統的中國家具,也不是正宗的西方古典家具,而是二者融合創新出的家具類型。海派家具整體依然保持中國家具的傳統形制並在其基礎上在加上西方的裝飾元素,風格上中西結合,造型更美觀。在功能上也進行了改進,如將木拉手改為金屬拉手,明鉸鏈改為暗鉸鏈等等,使得家具功能更為合理。

2. 體系漸全

隨著西風東漸,西方審美情趣也漸被國人所接受。很多我國傳統家具所沒有的家具種類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家具種類從單一的木家具發展到多種主材製作的家具,如:沙發、彈簧床墊等軟體家具、鐵床和銅床等金屬家具,逐漸形成了現代家具的成套體系。

四、 小結

海派家具誕生於中國家具設計面對國際化、現代化第一次探索的民國時期,它融合了中西兩種文化的審美取向,最終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特徵,不僅為我國的家具發展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成為了當今的家具設計的優良典範。

相關焦點

  • 海派意韻,以人為本——醫學博士的海派生活夢
    海派文化的經典元素——石庫門,呈現跨越時光之美。這種建築似乎充滿著神秘的力量,既保留著中國傳統民居的形式,又採用了西方的聯排形式。他是上海風韻的活化石,更是老上海人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弄堂記憶。他眼中的海派,是「東方巴黎」的摩登,是對比濃烈、腔調十足的貴族氣質。
  •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 「海派非遺」亮相2020上海書展
    海派非遺是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一份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今天,這些集中體現「非遺海派文化」高度的書由上海非遺協會帶到了2020上海書展。活動現場展示的海派非遺系列畫冊(央廣網發 官方供圖)叢書將海派文化精髓以畫冊形式呈現,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整套著作分為五冊,分別是《海派家具》《海派旗袍》《海派玉雕》《上海石庫門》《上海本幫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 【家居海淘】亞振家居:海派藝術家具的「東情西韻」
    在家具裡,海派家具被看成優雅與精緻的典型代表,既追求形式創新,又能恰如其分的兼備審美風格與價值取向。「海派無派」,正是對海派文化完美的詮釋。以海納百川迎接外來文化,心態雖開放,情懷卻恪守傳統,精緻不避世俗。本期《家居海淘》來到歐亞達建材家居廣場的亞振國際家居,看十大經典家具品牌亞振如何傳承與創新家居文化。》》》
  • 晨讀|廣告紙裡的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在北方城市的流行說明了它的影響力。在天津本地收藏家具會發現一些以前的海派家具,這說明海派家具在天津流行過。海派家具在北方城市的流行說明了它的影響力。研究海派家具不能放過任何同時代的「物證」,由此想到了當時的報紙以及各種廣告紙。
  • 此套大紅酸枝靠背椅竟是老上海的家具風格?
    華燈起,樂聲響,歌舞昇平......曾經的民國時期的舊上海,充斥著西洋外來文化,而海派家具正是那時候在崛起的,俗稱是上海老家具,在1843年後到1949年間上海出現和生產的西式、中西合璧式家具,裡面也有摩登家具和上海阿蒂克風格的家具。
  • 自信的中西文化碰撞
    海外網「發現中國」採訪團隊對藝術節的盛況做了融媒報導,向全世界的網友們展現了走在文化創新前列的上海藝術風貌。作為中國最有藝術氣息的城市之一,上海自近代以來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匯地。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這顆閃耀在東方的明珠以其獨有的藝術感召力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藝術家,向人們講述著絲路精神、中國故事。
  •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國畫
    對於中、西文化來說,過去100餘年的歷史是雙方碰撞最為激烈的一段時期。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後,在西方文化「西學東漸」的影響下,也引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珍貴的財富,中國畫面對西方繪畫藝術所面臨的尷尬處境,令人深思。即使到了今天,面對西方繪畫(油畫創作)藝術,當代中國畫藝術家在當下的藝術創作環境中也並不佔上風。我們經常看到,國內的很多藝術家都有去歐洲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學習的經歷,但卻很少有國外的藝術家來學習中國畫,這從客觀上也反映了東西方繪畫在當下的處境。
  • 洋節背後的中西文化碰撞……
    導讀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抬頭的當下,中西碰撞加劇。但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考量,中西融合仍將是主流和趨勢,中西碰撞也將在中西融合中得到消解。過節,特別是過洋節竟然成了讓中國人糾結、吵架的大事。就中國而言,整體實力正在崛起,西方文化價值觀卻呈現頹勢,在這個對衝的當口,中國的民族文化必被突出,154個國家和地區已建立548所孔子學院、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西洋文化在華則遭到排斥。網際網路又放大了民族主義熱情,中西碰撞加劇。
  • 老靈魂碰撞出新面貌:黑石M+海派美學酒店
    顏磊直指全球視野下的社會生態,將宗教情結與現代主義、經典與當下進行整合,通過抽象藝術手法進行表現,創造彩輪這一視覺符號,給人一種陷入時空隧道般的體驗。在黑石M+園區,藝術成為一條紐帶,聯結起過去與未來、不同的認知模式和情感。傳統與新生的領域交織,生長出別樣的面貌。
  • 「和田玉」與「鑽石」的中西文化碰撞,誰能略勝一籌?
    鑽石與和田玉也算中西文化的碰撞,國外的彩寶之首是鑽石,而我國以玉為傳統文化,而玉石又以和田玉來馬首是瞻。但鑽石的策略手段做得好,加之總產出被財團控制著,搞了一個國際鑽石協會,每年就放出來一小部分導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據去年的普查按照顏色和淨度來分一克拉鑽石可以從10000-45000元不等,而1克拉等於0.2克,換算成克之後克價可達50000-225000元之間。
  • 兩種「西學中源說」及中西文化的碰撞
    它對於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曾起到重要的影響,因而有必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實際上有兩種「西學中源說」,一種是實際考察中國文化如何影響西方,後來發展為一項專門的學問,是學術性的和實證的。例如研究中國的四大發明如何傳到西方,並進一步探究中國為何沒能像西方那樣更充分地利用這些發明。
  • 南海大瀝西洋藝術博物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展露無遺
    他將館藏放在佛山,是被家鄉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努力所感召,更希望「古為今用,西為吾用」,讓市民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找到一把打開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的金鑰匙。目前該館正在辦一場主題為「重現」的展覽,展出一大批清代十三行出口歐洲的外銷藝術精品,包括廣作五常酸枝家具、廣彩瓷、銅胎琺瑯彩、通草畫、外銷扇等,重現清代「天子南庫」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景。
  • 中西文化碰撞出青島老街裡特有的氣質
    中西文化在這裡融合與碰撞,塑造的是青島人自己的本土文化,一如青島街區的發展,與歐洲建築並存,卻迅速形成自己的陣勢與特色。20世紀初,修建市內道路的場景。 本以為會打造成一座歐洲城市,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會完全由德國人掌控。沒有想到,中國城的發展打破了他們的預想,也衝破了種種限制。
  • 社區文化嘉年華,帶你走進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
    社區文化嘉年華,帶你走進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這是徐家匯藏書樓,也是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徐家匯藏書樓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響,是世界三大漢學文獻中心之一。
  • 胡若望的疑惑: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歷史謎團
    胡若望的疑惑,其實是中西文化碰撞過程中的疑惑。我寫過的許多東西都跟宗教有關,這當然是因為中西文化碰撞所引發的一些議題。康熙接觸過很多的西方傳教士,我從康熙寫到利瑪竇,此外還寫了《胡若望的疑問》。胡若望在廣州信了基督教,在18世紀初跟著傳教士前往法國巴黎。其實,胡若望去法國是有計劃的,他想要了解歐洲到底是什麼樣子,似乎很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 上海書展|「海派文化」與「矽谷精神」碰撞出了《矽谷是個什麼谷》
    在美國矽谷這些年,她看到了「海派文化」與「矽谷精神」之間碰撞,看到了華人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變遷,也經歷了一些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這些都是串起整部小說的素材。《矽谷是個什麼谷》是作者旅居矽谷以來對身邊的人和事的長期觀察,本書獲得了多位矽谷華人企業家、創業精英及著名導演的推薦。
  • 海派之源-徐家匯源丨徐家匯,不僅是海派之源
    海派之源-徐家匯源丨徐家匯,不僅是海派之源,還是近代文化教育之源徐家匯是海派文化最重要的淵源之一。徐光啟、馬相伯等本鄉先賢,是上海地區「海派學術」的肇端與始創。他們不是單單傳播外來文化,而是把外來文化和傳統學術交融,各取所長之後,融會貫通。
  • 九月魔都,重磅來襲——蘇派家具品牌ShowTime!
    蘇派家具它是江蘇好家具的「代言人」擁有深厚的「蘇派」文化與人文底蘊它革故鼎新,凝聚了38家企業的創新與匠心它沉澱夢想,潛心打磨135個品牌的內涵與厚度——2018上海虹橋&浦東展宣言8家蘇派企業,秀出家具新風採上海,一個被稱作魔都的地方,一個現代化、國際化、時尚化的標本。在這裡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國家會展中心與新國際博覽中心交相輝映。
  • 海派文化中心開幕 上海「海派文化圈」正式形成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而海派文化就是上海這座城市生機與活力的源泉。  正是基於虹口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及對傳承和弘揚海派文化的使命感,2015年底,虹口區正式開始著手海派文化中心籌備工作;2016年1月,海派文化中心確定選址,並舉行了中心籌建啟動儀式。
  • 楊志鵬對話斯德哥爾摩大學 中西文化碰撞《世事天機》
    楊志鵬對話斯德哥爾摩大學中西文化碰撞《世事天機》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瑞典文學院院士埃斯普馬克院士對《世事天機》瑞典文出版表示祝賀!近五十位教授學者及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對這部反映中國當代生活、具有鮮明東方文化意蘊的長篇小說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就作品所反映的中國近四十年來的社會生活和信仰、對由此引出的中西文化的不同視角的差異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交流。之前,《世事天機》剛剛在挪威奧斯陸大學進行了研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瑞典文學院院士埃斯普馬克院士對《世事天機》瑞典文出版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