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教育專家: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2020-12-1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如今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殫精竭慮,幼兒園階段就開始讓孩子學認字學單詞,目的就是想讓孩子在起跑線上領先。等進了小學,看著孩子拿回來的試卷,每門都是100分,會感慨天不負我。

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優秀不代表一直優秀,因為還有個詞叫做「三年級效應」。

「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到了三年級卻開始成績大滑坡,以後越來越不如以前。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家娃有這樣的情況。

那麼,孩子在一二年級表現優秀,到了三四年級還會有後勁嗎?會不會中了「三年級效應」?其實是有依據可循的。

哪些孩子容易掉入「三年級效應」的坑?

專攻幼兒學前教育的錢志亮教授說過,在入小學前,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提前學習小學內容、過度搶跑的

如今不少家長喜歡在孩子上小學前報個學前班,專攻孩子拼音、識字和數學內容,為上小學打下基礎。這樣的好處是,孩子上了小學後,發現很多內容自己都會,大大緩解了上學的焦慮,但壞處是,很容易敗壞孩子的求知慾。

為什麼呢?孩子一看這字我認識,二十以內加減法我會,太簡單了,於是上課就不好好聽課了,因為老師的講課內容過於簡單,聽著覺得無聊。慢慢地,孩子上課走神的習慣就養成了。等到了三年級,開始面對較深的學習內容時,孩子會發現很難集中注意力聽講,聽課效率變差,成績就容易下來。

◆只重視知識積累,不注意思維訓練的

如果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只重視孩子知識積累,卻不知道對孩子的思維進行訓練,也很容易讓孩子入了「三年級效應」的坑。

因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較簡單,而且多是偏記憶性的東西,只要孩子會死記硬背就能考得很好。但到了三年級,語文課閱讀理解部分難度加大,平時有閱讀習慣積累、知識面廣的孩子才能顯出優勢,而那些只是提前搶跑、學了幾百個漢字和拼音的孩子,就很容易因為閱讀積累不夠而被趕超。

再說數學,不少學前班教數學,只是讓孩子背會幾加幾等於幾,甚至強調速度和正確率,謂之「珠心算」。但加法和減法的真正含義、數和物之間的對應關係、圖形轉換孩子並不理解,就沒法發展最初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三年級以後,數學上的學習內容不再以簡單的規則運算為主,而是增加了思維考核、對圖形的認知、初步的空間感知能力等,這些軟實力欠缺的孩子就很容易掉隊。

教育是場持久戰,身為孩子背後的支持者,父母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些。在注重拼音、加減法等顯性知識積累的同時,家長更應該引導孩子培養分類、歸納、推理、演繹等邏輯思維,這才是能保證孩子不掉隊的軟實力。

相關焦點

  • 容易被「校霸」盯上的孩子,大多是這個樣子,家長要注意了
    文|文兒學校本應該是最寧靜、純粹的地方。但是裡面的孩子們心智還未成熟,也缺乏對自己言行的約束,所以「欺凌」與「被欺凌」也總是在校園輪番上演著。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校,專心致志地學習,自由自在地玩耍,不想孩子被「校霸」盯上,遭到長期的恐嚇、滋擾和毆打。但是,家長知道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校霸」盯上嗎?如果家長早點知道了,就能早點防範於未然,保護孩子。
  • 小學一二年級孩子,著重培養以下能力,才能避開「三年級效應」
    文|文兒你家孩子上小學了嗎?目前成績怎樣?說起孩子的學習,家長們不免想到著名的「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指的是,一些一二年級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就不行了,從班裡的前幾名一落而下,成了中等甚至中下等。
  • 小升初的壓力,青春期的端倪,父母要小心孩子的6年級效應
    小學五六年級是孩子的成長黃金期,也是最緊張的兩年,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衝動,好逞強,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六年級效應」。同時他們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也會發生變化,父母要教會孩子對情緒進行自我調控,引導他們正確了解身體的變化。培養孩子的競爭力,以便將來他們適應社會的發展。
  • 人販子下手有「講究」,這類孩子最容易被盯上,當媽切莫大意
    尤其是當媽的千萬要注意,看看你的孩子是否符合以下這幾點特徵?也正是因為這樣,人販子會經常出現在一些老人們聚集的地方,由於老人們反應能力遲緩,孩子就很有可能被人販子盯上。很多人販子都會先跟老人們拉攏關係,俗稱套近乎,等到關係成熟的時候再下手,往往讓老人們防不勝防。
  • 民警表示,這3類孩子是人販子容易盯上的對象,家長要小心看護
    從業多年的民警表示,這3類孩子是人販子最容易盯上的對象所以如果寶寶不認生、容易信任他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大一點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記憶,想要騙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壞人一般也不會費勁去拐年齡大的孩子。所以5歲以下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外出讓孩子時刻保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不要讓孩子落單,否則很容易走丟,以至於導致不好的後果。
  • 「光明時評」三年級才上數學課是對起跑線焦慮的警醒
    從三年級開始上數學,用4年時間學完6年制小學數學內容,湖北赤壁市正揚小學做了一場頗讓人感到意外的教學實驗。從結果來說,這場實驗是成功的。全校共有200多人自願報名,被分成7個實驗班,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語數成績大幅超過普通班學生,其他方面表現整體優於後者。
  • 父親常罵兒子廢物致使他抑鬱,教育孩子,父母要用正面標籤效應
    父親經常罵兒子,你是個廢物,我要你這個兒子有什麼用?我巴不得你早點去死!父親為兒子貼上的廢物等標籤,兒子無力揭下,又難以承受,在痛苦煎熬中患上抑鬱症。亂貼標籤不可取我們有些父母,雖然沒有這麼極端,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不經意間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的標籤。
  • 孩子容易發脾氣?讓孩子認識「踢貓效應」,比說教更有用
    但是我一直覺得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他們本身就是這樣惡劣的性格,而是家長教育方式的不對,如果孩子以前有類似的事情,父母能夠予以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的問題就不會進一步擴大。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會看到很多小孩子因為某些事情進行的不順利而做出的過激的行為。
  • 父母怎樣能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
    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我們這裡說「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許多父母也許會質疑,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父母,我們怎麼能夠成為「教育專家」呢?但是當我跟大家分享出來以下的三個詞,我想大家還是會點頭認同的。這三個詞就是:第一個詞是「專注」;第二個詞是「專職」;第三個詞是「專業」。
  • 孩子出現「三年級效應」,從小跟家長沒重視這1件事有關
    我們家隔壁是一個教育培訓機構,因此每次每次下班回來的時候,總是能夠碰到一些接送孩子上補習班的媽媽。昨天,路過的時候,剛好碰到兩個媽媽在談論起自家孩子上三年級的事情。對此,很多教育家的專家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①有人說,是「超前教育」引起的現在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剛「呀呀」會說時,就開始各種提前教育,從提前背漢字、學數學、學畫畫以及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等,不讓孩子自由發展,早早就剝奪了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讓孩子早早產生了「厭學情緒」。
  • 教育專家:世界上最偉大的四條教育原則,父母培養優秀孩子必備
    教育需要策略、智慧和理論,才能讓教育變得事半功倍。而下面這四個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原則,如果家長掌握了,培養優秀的孩子不在話下。第一條原則:魚缸法則。在魚缸裡養的熱帶魚有三英寸長,不管花多長時間魚都不會再長長了。然後,如果把這種金魚放在水池中,不到兩個月,原來的三英寸金魚可以長到一尺。兒童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們需要自由成長的空間。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孩子在裡面永遠長不成大魚。
  • 三年級是小學的分水嶺,家長越配合老師,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一上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自暴自棄,向差生看齊。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遇到過一些不甚重視教育的家長,覺得小學輕輕鬆鬆就過去了,孩子的學習不用管。「小學知識能有多難,不看書都能考及格!」「孩子嘛,玩最重要,上初中再學也不遲。」
  • 三年級是小學的分水嶺!家長越配合老師,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一上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自暴自棄,向差生看齊。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遇到過一些不甚重視教育的家長,覺得小學輕輕鬆鬆就過去了,孩子的學習不用管。「小學知識能有多難,不看書都能考及格!」「孩子嘛,玩最重要,上初中再學也不遲。」
  • 教育孩子父母意見不統一?手錶效應對娃影響很大,父母要警惕
    關於教育孩子,比較普遍的共識就是,父母雙方必須達成意見統一,不能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因為父母雙方意見不統一,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周女士和丈夫陳先生就遇到過了這樣的育兒問題,兒子今年上小學了,周女士認為應該要重視小學基礎,想給孩子報補習班,買一些練習題提升學習成績。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如何化解?班裡前3孩子的父母都做了這5件事
    我們小學老師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分上下,三四年級兩級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這其實就是「3年級現象」不少家長也發現孩子一上了三年級就大變樣,上課聽不懂、作業完不成、成績像是坐了過山車……難道是孩子們在這個時候集體不上進了嗎?
  • 為何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的數學天上地下,警醒萬千父母
    三上教學接近尾聲,為什麼體會如此深刻,不僅是因為體會到了「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四年級天上地下」的學習落差,還看到了一些學生產生了很難逆轉的學習缺陷,更看到了很多家長因孩子學習困難而產生的焦慮之情。此景此情,令人十分著急,也希望僅以此文引起大家的重視。
  • 關於開學這點非常重要: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
    因為一年級所學的知識最少,分量最輕,似乎不用怎麼學,孩子就可以輕鬆考100分。 有教育專家說過:一年級高分是假象,其中有很大「水分」。 考的多數都是記憶內容。 題目都不難,孩子聽課了就會做。
  • 父母,孩子和教育
    要我用一句話來區分現在的父母和我那個時候的父母,那就是: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盯的更緊、管的更多、對孩子的學習更焦慮。中年父母的焦慮很多都是來自於對孩子學習的種種不確定性的焦慮,這個成為了很多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的矛盾衝突。
  •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
    這種由於家長的期待和愛而產生的積極效應便叫做羅森塔爾效應,在小學低年級的小孩中最容易產生。因此,聰明的家長應該把這種效應傳遞給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02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 父母教育孩子有技巧,想要事半功倍,不妨借鑑「增減效應」
    其實在上文中,心理醫生給出的建議就參考了「增減效應」,是一種外界環境對個人的刺激,而做出的反應和應對的姿態。簡而言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講究批評與獎勵相輔相成,既不能盲目地過多獎勵,也不要太過於苛刻,一味地打擊否定孩子。俗話說,凡事做過了,沒有把握好分寸,就會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把「增減效應」應用到其中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