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如何做:把握兩大「關鍵因素」,尊重孩子的節奏

2020-09-04 ciri媽媽蒙養觀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不可否認,閱讀確實能給人帶來精神享受。因此很多家長也都希望孩子從小能養成閱讀的習慣,這不僅僅是應試的需要。

可如何培養?大部分人的做法基本上是從「親子閱讀」開始。有的是從孩子能坐得住開始培養,有的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甚至有的在孕期就進行了。

不過不管從何時開始,關於「親子閱讀」這件事,很多父母在實踐過程中有著太多的困惑與崩潰,比如:

「我給孩子讀繪本,可是他小動作不斷,有時甚至直接跑開!」

「這本故事書我都重複讀了好多遍了,但孩子就是只讀這一本。有那麼多書,就偏偏只要重複讀這一本!」

「孩子根本就是靜不下心來,每次拿起書,就亂翻。這哪是看書呀!」

面對種種問題,我們最終可能都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法。但在尋找具體的解決方法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從新的視角來看待「親子閱讀」這件事。

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因素

試問,培養閱讀習慣最關鍵的是什麼呢?我想,離不開堅持和樂趣。但這兩點,也是我們很多父母在實踐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

先說堅持。由於身心發展的不成熟,孩子大部分情況下是很難對一件事情長時間堅持下來的,特別是他在這件事上還沒有找到興趣點的時候。所以,這裡的「堅持」,更多指的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這意味著:就算一開始孩子不喜歡閱讀這件事,父母也應當堅持把閱讀融入到每天的親子互動當中,讓其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可事實上,很多父母本身就很難做到這一點。有的父母是因為本身就沒有閱讀習慣,一看孩子也不喜歡就隨意放棄了。有的父母是因為在培養過程中,孩子沒有按照既定的「發展計劃」進行,容易產生焦慮,很難把親子閱讀進行到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所以當我們埋怨自家孩子不喜歡讀繪本的時候,也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堅持」。其實,哪怕孩子每天就只是摸摸繪本,也能夠讓他明白,繪本也是「玩具」之一。

再說樂趣。說實話,我們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都不是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對於讀書這件事,我們帶有太多的功利主義。上學的時候是為了考試,工作了之後是為了解決某一具體問題,就算現在生了孩子,讀書也是為了解決育兒問題。

我們也一直都是被「教化」的對象,所以自然而然地會用我們所習得的閱讀習慣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具體到讀繪本這件事,就是:一定要從頭讀到尾,要一頁一頁地讀,且讀完每頁書上的每一個字。

可是,我們也應該靜下來思考:親子閱讀是否一定要這樣進行才算有效呢?我們這些所謂的正確的閱讀習慣是否有考慮這麼小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呢?

想明白這些後,我想我們會回歸到這樣一個觀點:親子閱讀應該讓孩子感覺到樂趣。有了樂趣,就有更多的動力堅持,而堅持,也會讓孩子慢慢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孩子讀不完一本書,這很正常!

我們要有這樣一個認知:學齡前孩子的專注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長。美國的不同機構做過不同的研究,得出以下的公式:孩子專注力時長(分鐘)=生理年齡~生理年齡+1。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家的娃兩歲,那他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件事的時間大概是2~3分鐘。

因此,當你在讀繪本的時候,孩子會有小動作,常常被其它的事物所吸引,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們應該理解孩子這樣的行為,而不是一看到孩子「不專心」,就給他貼個「不喜歡讀書」的標籤,甚至因此對他生氣發火。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技巧,來提高孩子看繪本的專注程度。

我們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閱讀環境,幫他移除環境中的阻礙:過多的玩具或者繪本。最好是有獨立的閱讀空間,一個小書架,擺上一兩本繪本,舒適的沙發靠墊,這樣可以保證孩子本來就短的專注力不會被其他事物所搶走。

雖然我們能認知到「孩子讀不完一本繪本很正常」,但這不意味著能放任不管。「愛與限制」在養育的過程中應該是我們父母時刻堅持的原則。

舉個例子。Ciri在還不會表達的年紀,如果讀繪本讀到一半就走開了,我不會拉著她回來,而是自己繼續拿著繪本,告訴她:「我看到Ciri走開了,不想繼續讀了,那你去玩吧。可是媽媽想繼續讀。」然後我就獨自有聲有色地把繪本讀完。

這個過程,是希望我閱讀時的喜悅能傳給孩子,孩子可能一開始不會就被我們吸引回來,但慢慢的,孩子也會從我們身上學習到:閱讀本來就是一件能讓人快樂的事情。

當孩子慢慢學會說「不」了,每次孩子中途走開,我就會希望她能明確跟我表達「我不想繼續了」。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習得閱讀的「儀式感」,不能很隨意。

我們可以允許孩子讀繪本讀一半,但也要讓孩子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

尊重孩子的閱讀節奏

學齡前的孩子,是通過重複練習來獲得相關能力的。所以,我們日常可以看到孩子把一條毛巾折起、攤開,又折起,反覆無數遍。

那對於讀繪本這件事來說,也是一樣的。孩子如果喜歡某一本繪本,就會要求反覆讀。在這個過程,他能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本末倒置,急著讓孩子讀新書。

有一次,Ciri對一本書無比鍾愛,我讀得喉嚨冒煙,她都一直求著我繼續。無奈,我也只能堅持著,但說實話,當時心裡是特別無奈的。但後來的某一天,當我聽到孩子能獨自拿著書,雖然還不認識上面的字,卻能模仿我的語調,一字一字地念出來時,那個畫面很美好,也讓我慶幸之前的堅持。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會給予我們驚喜。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過後的靜待花開。

另外,讀繪本也是孩子的探索過程,何時開始探索、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孩子本身有著自己的節奏。

我們可以先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對繪本的哪方面感興趣,然後著眼於這個興趣點,給她做相關的延伸,直至孩子能把這本繪本「玩」透。

結語:

所謂的親子閱讀,「親子」比「閱讀」更重要,也就是說我們與孩子的關係遠比讀多少本繪本、是否讀的字正腔圓來的重要。

如果我們把親子閱讀當任務,甚至將之視為對「好父母」的KPI考核,那就本末倒置了,大可不必。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把閱讀的那份快樂傳遞給孩子。退一萬步講,就算孩子最終還是不喜歡讀繪本,那也沒關係,能專注第一個小時繪本的孩子也不意味著以後學習成績一定好,更談不上未來一定能全面發展。

因此,我們應該放下焦慮,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親子閱讀這件事,這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相關焦點

  • 親子閱讀沒效果?如何有效地開展親子閱讀?
    家長盲目選擇專業性、過於超齡的書籍,對孩子的閱讀沒有太多幫助,應根據孩子的偏好和需求,以及所處年齡段選擇,也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再做判斷。(3)共讀時間不足,或沒能堅持。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學習舞蹈、美術之類的,但是很少有家長能花費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導致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
  • 低年級如何把握課堂節奏
    低年級課堂中如何把握課堂節奏作為年輕教師當面臨低學段課堂時如何把握課堂節奏至關重要,它是一堂課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也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低學段兒童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並伴有起伏性。一節課總是要維持一兩次課堂紀律,不知不覺中就打亂了課堂節奏,耽誤了課堂任務。在語文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淺出的學習知識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自己一直在反思是本班紀律性不強嗎?一問才知一二年級上課都要維持紀律,怎樣才能減少學生注意力分散呢,我一直在反思。1. 教學語言應以情感變化為主。
  • 市場快速增長下,把握髮展節奏對於一家親子遊泳機構有多重要?
    市場快速增長下,把握髮展節奏對於一家親子遊泳機構有多重要?發布時間: 2019-01-05 10:48 市場快速增長下,把握髮展節奏對於一家親子遊泳機構有多重要
  • 把握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從親子閱讀開始
    而且閱讀已經成為了芬蘭家庭的休閒方式之一。在中國,家庭中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說是古代生活標配,時至今日,更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親子閱讀。許多家庭除了以往更多是母親參與親子閱讀,對於父親的參與度也在不斷提升。親子閱讀,不一定能延長孩子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拓展孩子生命的寬度和深度。
  • 支招寒假閱讀:親子共讀互分享 尊重個性少攀比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閱讀能力和興趣區別很大。專家建議家長,在小學低段,要及時提供支持、創設閱讀環境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進入到小學中高段則更需關注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搭建起知識架構;中學之後,更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偏好,不要過多地幹涉、儘量少攀比。
  • 親子共讀助力科學早教 首個主題閱讀推廣聯盟在京成立
    伴隨著「繪本閱讀」進入我們的視線,適齡階段父母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26日,在「科學早教30人論壇閉門會議會議暨科學早教閱讀推廣聯盟成立儀式」上,來自繪本出版機構、早教機構、閱讀推廣人、繪本作者等眾多嘉賓共同就繪本閱讀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 一直陪著孩子才是親子互動?不!關鍵是建立合適的親子互動模式
    小陳總覺得陪著孩子太少,想法設法地陪著孩子,即使很晚下班,依然花心思花時間陪著女兒做遊戲、看書、做手工……她覺得只要有時間應該陪孩子玩,多和孩子互動。認為孩子要發展好,一定要經常陪伴她。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親子關係才能融洽。即便她有時候很累,很煩躁,也要咬牙堅持。可是,懷孕生二胎後,兩個娃的消耗讓小陳吃不消了。
  • 如何把握孩子閱讀敏感期
    家長怎麼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敏感期是指孩子對閱讀、看書產生濃厚興趣的時期,孩子的閱讀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4歲半到5歲半時候來臨,有些孩子會提前,最晚一般也不會超過6歲,如果超過6歲之後,才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一般會比較難養成閱讀興趣。所以在孩子6歲前被稱為閱讀黃金期,3-6歲也是父母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
  • 從親子閱讀到讓孩子自主閱讀,父母只需這樣做
    ,一般都需要經過三個足夠的發展階段:1親子閱讀階段親子閱讀階段,是孩子積累聽力詞彙的階段。當孩子對知識或世界的渴求,家長無法用共讀滿足時,自主閱讀就開始了。國外主流理論認為,小學3年級以前是孩子學習如何閱讀的階段,而從4年級開始孩子通過閱讀了解更廣闊的世界。這跟我們中文母語閱讀的情況很相似。
  • 支招中英文親子閱讀如何堅持與平衡!
    在今天的文章中,小S媽媽介紹了她如何安排每日閱讀中英文的平衡及如何堅持每日英文閱讀一些方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誰的方法可以直接平移到自己孩子身上進行應用,小S媽媽一方面希望她的經驗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能夠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個例調整。
  • 書選對了,親子閱讀就成功了一半
    其實任何一個細分的領域都有專家,父母在開始著手做一件和孩子有關的事情之前,應該先自己做好功課、理清思路、掌握大致的方法。而不是匆匆開始或假手他人,等出了問題再後悔或焦慮地尋找解決辦法。親子閱讀也是一樣,父母應該先做「功課」,找到好的師傅領進門。
  • 與孩子做親子互動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
    我們先看一個實驗:美國的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兩組5歲的孩子,他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一組孩子的父母在過去兩年內每周5次與孩子一起閱讀,而另一組則沒有。實驗者讓孩子講一個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故事,結果發現:有親子閱讀的那一組,不但文法程度比較深,用的句子比較長,而且他們還會更多地用到書面語。那些有大量閱讀的孩子,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不讀書或讀書少的孩子快得多。
  •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親子相處把握界線很重要,巧用3招把握尺度
    比如,出於性別不同的原因,父親在照顧女兒或是母親在照顧兒子的時候,就需要懂得「避嫌」,以此把握好與孩子相處的界限,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雖然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親子相處也需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對孩子的培養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 父母如何做寶寶的閱讀教練
    在後臺看到最多的留言便是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與能力。閱讀並不是一件「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的事, 需要成人適切引導,才能培養幼兒該有的閱讀能力。幼兒時期的閱讀經驗對往後的閱讀能力影響深遠,希望本文能給爸爸媽媽實用的參考,讓閱讀成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資產,也成為親子間最美好的回憶!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關乎孩子的心智啟發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避開親子閱讀常見誤區,讓孩子愛上閱讀
    或者有時間就送孩子去學奧數、學藝術等興趣班,卻不想投入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讀書。4、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清楚認識到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興趣特點。所以無法根據孩子的喜好和接受方式而有針對性的開展親子閱讀。
  • 父母如何做寶寶的閱讀教練?
    在後臺看到最多的留言便是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與能力。閱讀並不是一件「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的事, 需要成人適切引導,才能培養幼兒該有的閱讀能力。幼兒時期的閱讀經驗對往後的閱讀能力影響深遠,希望本文能給爸爸媽媽實用的參考,讓閱讀成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資產,也成為親子間最美好的回憶!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關乎孩子的心智啟發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 閱讀攻略 | 親子閱讀時,如何有技巧地提問?
    親子閱讀時怎麼提問?是困擾不少寶爸媽的大問題!提問互動做不好,不僅氛圍乾巴巴,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想解題,首先要掌握一個大原則:親子閱讀這件事,親子在前,閱讀在後,而是和孩子探討繪本故事,幫助孩子發散思維,也讓親子閱讀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 學會這兩招親子閱讀技巧,媽媽再也不發愁如何選擇適齡繪本了
    現在很多父母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繪本的閱讀,感覺家裡要沒兩本經典繪本,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但是看到很多經典繪本標註『0-99歲』時,就犯難了:這麼大的年齡跨度,真的能給孩子挑選回來嗎?而繪本閱讀更應該是一種親子溝通的橋梁和方式。不囿於字和圖片的限制,但可以用精彩的繪畫來打開孩子的感知,在親子繪本閱讀之初,那些字是親子溝通的引導,給我們,但不限於這一種親子閱讀方式。
  • 親子閱讀的黃金十年,儘早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
    有時候,關心孩子的分數,給孩子報培訓班,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想讓人說自己的孩子不聰明。還有些放任型父母,從來就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讓孩子從小沒有一點責任感。當一個青春期的大孩子站在自己面前,現在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當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 影響孩子成績的兩大關鍵因素
    ,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對此報以極高的關注度。當然這不代表我們要把成績當成一切,畢竟人生擁有無限可能,但在目前的大環境影響下,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必須去做好,而不是沒付出任何努力就直接放棄。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這兩點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要做到這兩點,需要花時間,父母的幫助和孩子的堅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