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看好可再生能源 「這是個16萬億美元的大機會」

2020-12-11 華爾街見聞

高盛集團稱,由於清潔能源到2030年將會提供16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明年可再生能源支出將首度超過石油和天然氣。

Michele Della Vigna等高盛分析師的報告稱,明年包括生物燃料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將佔到總能源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遠高於2014年的15%。

「據我們估計,2021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行業最大的支出領域,歷史上首次超過油氣行業。」

報告顯示,可再生能源支出的擴張部分是由資本成本差異所致,石化能源的貸款利率最高有20%,而清潔能源的貸款利率最低能到3%。

所以,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差異會使得碳排放的單位價格區間為40至80美元。但實際上,全球碳排放並沒有被完全計入價格,只有16%被定價了,這就造成實際的碳排放價格只有3美元/噸左右。

與此同時,高資本成本可能導致油氣價格進一步升高,進而刺激能源轉型。

據悉,清潔能源每年可拉動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並在全球創造1500-2000萬個就業機會。

相關焦點

  • 到2030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826GW總投資近萬億美元
    隨著COVID-19衝擊化石燃料行業,彭博社新能源財經BNEF一份新報告顯示,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成本效益,為在經濟復甦計劃中優先考慮清潔能源提供了機會,並使世界更接近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 這七大科技巨頭正轉靠可再生能源賺錢
    回顧2016年,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價格首次低於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價格。可再生能源價格下降,再加上政府對能源替代品的大量補貼,以及更喜歡可持續產品的消費者數量激增,促使綠色環保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正轉而依靠可再生能源賺錢的科技巨頭:
  • 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9萬億千瓦時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問:關於中國承諾的2020年的一些目標,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已經達到,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目前達到百分之多少,距離15%的目標還有多少距離呢?趙英民回答: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支持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特別是落實《可再生能源促進法》,依法推動,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規劃和產業政策體系,穩步推進水電領域各項工作,繼續保持風電平穩有序發展,大力推動太陽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推進生物質能可持續發展,協調解決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
  • 高盛列出21個劃時代事件 政府是這些變化的壓倒性推動力量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高盛列出21個劃時代事件!政府是這些變化的壓倒性推動力量,未來市場仍充滿「驚喜」高盛全球HF銷售主管Tony Pasquariello表示,對金融市場而言,2月底以來的這段時期是一個分水嶺——真正史詩般的一系列行動和反應。
  • 英國《自然》雜誌:可再生能源強化了中國的能源安全
    因此,各國能源政策的制定應著眼於促進低碳能源設備的生產、貿易和市場競爭上,而不是繼續支持在未來開採更加困難、成本不斷上升的化石燃料。如此,碳排放的減少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中國每年發電5萬億千瓦時以上,這一數字比美國大約多1萬億千瓦時。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化石燃料為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 外媒:中國領導世界可再生能源革命 將意味著什麼
    世界經濟論壇英文網站報導,在2017年初,中國宣布到2020年將投資360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並廢除了修建85座煤炭發電廠的計劃。今年3月,中國官方報告稱,中國已超額完成能源效率、碳排放強度以及清潔能源份額的官方目標。
  • 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十年投資將...
    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十年投資將達到3.4萬億美元  2020-12-08 10:28:
  • 獨家翻譯 | IRENA: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佔總發電量的85%
    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需求至少提升六倍,才能開始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巴黎協定」中制定的目標,從而在國家和全球層面帶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報告稱,儘管可再生能源的總份額需要在2050年之前上升到三分之二左右,但能源強度需要下降三分之二,將一次能源供應總量降低到略低於2015年的水平。
  • 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居世界首位!2020年中國能源大數據報告出爐!
    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報告導讀  報告認為,整體來看可再生能源投資呈現上升趨勢,發展勢頭良好。但要實現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還遠遠不夠。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整體情況  2013年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全球投資取得了重大進展,總投資額達1.8萬億美元。
  • 亞馬遜股價觸及2020美元 再漲30美元市值將破萬億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北京時間8月31日消息,亞馬遜的股價史上首次超過了2000美元/股。截至發稿,亞馬孫股價上漲1.3%,報2024.16美元,市值達9873億美元。若以亞馬遜的股票價格處於2020美元來計算,那麼亞馬遜的股價只需要再漲約30美元/股,市值即可達到一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繼蘋果之後,亞馬遜有望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二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 高盛2021年十大熱門交易出爐,都有哪些機會?
    要聞 高盛2021年十大熱門交易出爐,都有哪些機會? 2020年11月15日 13:58:53 金十數據本文來自 金十數據,作者:佬郭。高盛的2021年十大熱門交易出爐,都有哪些投資機會可以把握?2020年接近尾聲,高盛集團近期公布了其認為2021年最熱門的交易,金十給大家整理了其中的十大熱門交易,包括高盛的理由。具體觀點和理由如下:一、做多加元和澳元高盛指出,到2021年,將繼續看到美元空頭的風險回報偏好。疫苗研發似乎取得了良好進展,這與該投行此前預期的情況基本相符。隨著市場預期經濟將迎來更加強勁的增長,這應該會進一步提振周期性資產。
  • 高盛:銅的大牛市剛開始 劍指1萬美元
    12月1日倫銅連續四日收創七年多來新高,盤中最高升破7700美元,高盛應景地喊出了「銅價正通往1萬美元的路上」。高盛分析師Nicholas Snowdon等在12月1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認為,銅的大牛市已經全面開始,銅價的走強不是非理性的,而是銅結構性牛市的第一階段。
  • 2021年交易機會在哪裡?著名投行高盛「指點迷津」
    來源:匯通財經2020年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投資者開始關注2021年的交易機會,本文盤點了11月份以來,全球最著名的投資銀行之一——高盛對2021年的行情判斷和交易機會推薦。高盛表示,由於經濟強勁復甦,新興市場明年必會有出色表現,看好墨西哥比索、南非蘭特及印尼盾兌美元匯率。 高盛稱大宗商品牛市可期,維持加碼建議 高盛在11月18日曾表示,維持2021年「加碼」大宗商品的建議,理由為該板塊可能是對衝通脹的最佳選擇,而且勢將再一次牛氣沖天。
  • 義大利國電將投資190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基建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能源網址Oilprice11月24日消息,歐洲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周二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30年之前投資高達1900億美元(1600億歐元),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脫碳和電網基礎設施建設,這是該公司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超級巨頭」新計劃的一部分。
  • 氫:一種可再生能源視角
    《氫:一種可再生能源視角》,在此ERR能研微訊研究團隊對報告執行摘要進行了翻譯,並分享給大家,歡迎轉發擴散!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氫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並且正在迅速接近具有經濟競爭性。人們對這種供應方案的興趣日益濃厚,其原因是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以及間歇性可再生能源電源佔比上升帶來的系統整合挑戰。重點是部署和邊做邊學,以降低電解槽成本和供應鏈物流。這將需要資金。決策者還應考慮如何建立立法框架以便於氫基部門的耦合。—氫和可再生能源之間存在重要的協同效應。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在此情況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甚至有分析稱,印度無法實現「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量達225吉瓦」的目標。  太陽能發電成主要驅動力  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計劃,2020年擬為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撥款30億美元,同比增加8.1億美元,增速達10.62%。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吉寶海工鎖定可再生能源船舶訂單
    10月9日,新加坡吉寶海工(Keppel Offshore & Marine Ltd)宣布,與一家能源公司籤署價值6億新幣(約合4.4億美元)訂單,為海上可再生能源行業建造一艘船舶。
  • 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和Second Nature:為全美校園帶來可再生能源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相信各大高校也能實現吉瓦規模的可再生能源應用。我們很高興能與Second Nature達成合作,在一些諸如價格對衝和聯合交易等專業問題上,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戰略建議指導。」Second Nature董事長Timothy Carter補充道:「Second Nature與企業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合作為各大校園提供了關鍵性資源,擴大他們的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從而使他們在實踐碳中和目標過程中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