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Phil Mercer
2016-10-24 15:20 來源:澎湃新聞
在雪梨,有一個涉及數百萬美元的出口產業,而這僅僅起始於一次次簡單的商店購物。
當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見到Rika Wenjing時,這位來自中國湖北省省會武漢的24歲會計學畢業生正拎著幾乎難以拿動的塑膠袋。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從打折店買來的嬰兒用品以及潤膚露,賣給她遠在家鄉的顧客。
Rika從事這項在中國稱作「代購」的兼職工作已經超過兩年。所謂「代購」,一般意義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由的零售顧問。她手中時刻不離她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通過微信,Rika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300人左右的客戶群,而這些客戶全都願意花費相對較高的價格,來購買自己看來「更信得過」的澳洲商品。
「一開始的時候,我僅僅是幫我的朋友和親人買一些嬰兒奶粉和澳大利亞特有的商品,如UGG雪地靴。後來我希望建立一個平臺來向他們展示更多的商品。」Rika對BBC記者表示,「對我來說賺錢不是唯一目的,我也希望能夠幫我的朋友買到他們想買的東西。」
BBC報導稱,目前在澳大利亞,像Rika一樣從事代購工作的還有4萬人左右,他們中大都來自中國大陸,大部分是年輕的移民和留學生,希望通過這種較為靈活的賺錢方法,來支付他們在澳大利亞的房租或學費。而雪梨,因為擁有發達的華人社區以及便捷的直通航線的關係,可以使得貿易更加順暢,因此也成為了代購行業的中心。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管理部門已經加強了對這種私下的跨境網絡購物的管理,但目前代購行業仍然存在可觀的利潤空間,特別是進口嬰兒奶粉在中國異常受歡迎,它也被中國消費者戲稱為「白金」。
從2008年起,進口嬰兒奶粉成為中國備受有健康意識的中產階層的追捧之物。
Rika對BBC記者解釋道:「相比於價格,中國人現在普遍更注重質量。」
去年,由於代購嬰兒奶粉的熱潮正酣,也引起了澳大利亞本國媒體的關注,它們中有的批評代購讓本國消費者更加難以買到奶粉。不同於歐洲的代購商品主要為皮包等奢侈品,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代購商品以食品、化妝品、衣服和酒為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關。
「目前代購既有小規模的家庭式作業,也有試圖開店並擴大營業規模的從業者。」 Think China 聯合創始人Benjamin Sun對BBC記者表示,這是一家雪梨當地的電子商務公司,「一些代購者也在試圖建立自己的物流網絡和電商網站。不過更關鍵的,還是在於建立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這也是代購產業的核心。」
代購者們在定價時,通常會在澳洲當地的零售價之上再提高50%左右作為酬勞。但即便算上運費,這個價格一般仍然低於中國消費者在國內購買這些商品的價格。同樣的,代購產業也面臨著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讓客戶相信他們拿到的貨物是貨真價實的,而非仿冒的,這也事關代購者的誠信。因此,代購者們通常會直播他們去澳大利亞店鋪裡購買的過程,藉此保證產品的質量。
在雪梨郊區,來自大連的會計學在讀學生Bob Sun和他的三名同學一起租下了一個倉庫,以拓展他們的業務規模。他們在包裝奶粉、維他命和潤膚露這些產品時,總會附帶一份澳大利亞當地的雜誌,以證明貨物的原產地。
「代購的收入相比於在餐館打工等兼職要合理的多,足夠支付我們自己的房租,而且做起來也不難。」這名24歲的學生對BBC記者說,「我選擇做代購的最大原因在於這份工作的靈活性,我不用每天固定的去公司或者餐館報到。」
BBC稱,這些所謂的「自由出口人」已經在中澳之間建立了數千條規模不一的「貿易」條線,而這些線路又很難被澳大利亞或者是紐西蘭的公司所利用。因此,越來越多的當地公司正在通過專業顧問尋求和代購的合作,以求利用這些「自由出口人」的關係網和專業度。
「我認為代購行業對當地的經濟有促進作用,同時對我們自己公司的業務也有好處。」Peter Nathan,A2奶粉的執行總裁表示,「我確信這是一股積極的力量,我們也正在努力接近這個群體。」
(編譯:於瀟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代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