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學生對音樂文化的接觸渠道得到延伸和擴展 在進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那些影視中出現過的音樂、創作型的、美妙的、優秀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同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深入解讀音樂所表達的畫面和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意識到音樂教學所帶來的在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音樂和影視所存在的美好印象和感受得到深化,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的音樂涵養和藝術素養。與此同時,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學習還不應該只是局限在課堂教學上的短暫學習,初中音樂教師還應該儘可能的使學生對音樂文化的接觸渠道得到延伸和擴展,通過拓寬音樂學習的渠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樂認知涵養。例如,現在很多的影視節目和影音裡都有大量動聽、美妙和極具藝術價值的音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觀看電視劇、節目以及電影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把插曲和背景音樂等與其所描繪的會面進行融合,從而幫助學生對音樂所具有超強的表現力有更深的體會。像這樣融合聽覺與視覺的音樂藝術,能夠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音樂文化,同時還會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
2確保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也面臨更嚴格的要求,在開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實際生活,因為藝術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如晚會、慶典、婚禮以及節假日等禮儀性音樂,影視劇、餐廳等的背景音樂,或者是在廣告、跳舞、健身過程中實用性非常強的音樂等,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音樂藝術。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善於發現蘊含於日常生活中的音樂藝術,從而加強學生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和質量。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傳授音樂知識或者講述存在於生活中的音樂,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和了解音樂藝術實現對生活的探索,可以透過音樂看懂人生。初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對餐廳或影視劇中背景音樂的播放要求學生修改音效和評價音樂,從而積極的促進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同時也會培養學生養成留意並欣賞日常生活中音樂的良好習慣,有效地把藝術與生活結合起來。把音樂與生活緊密聯繫的這種創新型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豐富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從而使其音樂藝術素養得以有效提升。
3創新教學方法,加強音樂的影響力 新課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音樂教學所肩負的使命,教師如果想創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首先就應該儘可能的激發學生認知和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於目前新課標的逐漸實施,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及其個性化發展。學生不但要學習音樂,而且還應該進行必要的實踐活動,從而逐漸培養學生音樂創造的能力,使其能力得到整體全面的提升。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認知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傳承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如果初中音樂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首先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多角度地展開教學,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同時教師還可以在音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這樣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認知和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儘可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電化和網絡教學設施,在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印象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音樂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年級選擇相應的歌曲和樂曲,營造出輕鬆、優美、舒適、和諧的音樂課堂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深刻的認知到音樂的旋律和曲調,逐漸培養學生表現、欣賞、感受和創造音樂的能力。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突破了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具有了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
4開設開放式教學,展示學生個性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境裡,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樂觀和自信,才敢於表現自己,才會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如歌曲《雪絨花》課將結束時,有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們已學會了全曲,我建議全班來合唱」。筆者鼓勵說:「好,你安排,有的唱第一聲部,有的唱第二聲部,有的用樂器伴奏。」班上有幾個葫蘆絲,分成兩個聲部吹奏,再請幾個生用打擊樂伴奏,一個人指揮其他學生合唱。歌曲一唱完,筆者熱烈鼓掌,給學生極大的鼓勵,同學們也不由自主地笑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完全能夠展現自我,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總之,音樂教學變成一種開放性的課堂,這樣學生興趣就會更濃,積極性也會更高,能充分發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能給師生互動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中留給學生一點空間,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中自由飛翔,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才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