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飯有多浪費?一頓飯吃掉百姓300年收入,難怪亡國

2020-12-23 送歷史個救生圈

自古以來,飲食始終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則要數清朝皇室的飲食最為講究。有這樣一種傳言道:清朝皇帝的一頓飯,就要吃掉普通百姓300年的收入。那麼,這種傳言是真的嗎?皇帝每天都吃些什麼?

我們常說的「御膳房」,實際上是「御茶膳房」的簡稱。而它也並非在清兵入關時就存在,而是經過了數代後,才終於在清廷中紮下了根。在關外時,由於物質條件不足,清朝皇室還沒有「御膳房」的概念,所以是靠「茶飯處」給皇家供應飯菜。

直到入關後,滿族人將「內務府」的名稱帶到了京城,一直到康熙、雍正朝時,御膳房這個機構才穩定了下來。根據統治者的要求,御膳房開始將食物進行了更精細的改革。到了乾隆朝,清朝迎來了經濟與物質的巔峰期,此時國富民強,作為盛世天子的乾隆也將口味培養得極為精細,御膳房提供的餐食也空前的豐富與奢靡。

據《乾隆御膳考述》記載,乾隆時期的膳食主要以主食、菜品、湯這三種大類組成,調味品則大多為蔥、姜、鹽、白糖、紹酒,再輔以香油,豬油。在主食中,乾隆每天都會用粳米膳(一種粳稻碾成的黏性較強的大米),同時佐以果子粥、紅白鴨子三鮮面等豐富的麵食。在菜品中,乾隆偏好的主要包括雞、鴨、豬肉等肉食,燕窩、菠菜、冬筍、冬菇等素食做成的菜,如肥雞糟戎刀肉熱鍋、酒燉羊肉豆腐九子熱鍋、拌老虎菜、銀葵花小菜等。據記載,乾隆十分喜歡豆腐,每日都要食用,比如金銀豆腐片湯、金銀豆腐湯等。此外,乾隆的餐桌上每頓都會擺上多達7種湯品,材料多以燕窩為主,如燕窩冬筍鍋燒鴨子湯、雞絲燕窩湯等等。

按規矩,清帝每天的夥食份例為:盤肉22斤、湯肉5斤、羊2隻、雞5隻、鴨3隻等等,而清朝皇帝和后妃都更偏愛吃鴨子,幾乎頓頓都少不了。如清末慈禧太后的日常御膳譜中就有烤鴨、鴨舌、鴨掌、清燉鴨子、燜蒸鴨子等等。據說,太監小德張因為做得一手好「燴鴨條」,慈禧太后就讓他擔任了壽膳房的掌案。

到了清末,皇室成員的窮奢極欲就更為普遍,膳食的用料不僅越來越貴,食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皇帝的一頓御膳,動輒就要上百道菜。而這樣的一頓飯就要花費3000兩銀子,而一家百姓們辛苦勞作一年也不過才得十兩銀子左右,這樣算來,一頓飯吃掉一家百姓300年的收入這樣的說法是存在的。而滿清貴族如此奢靡浪費,也難怪會亡國。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每頓飯都是上百個菜,吃剩下的菜如何處置?並沒有浪費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話把古代等級差異表現的淋漓盡致,王公貴族的日常生活奢侈不一,但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卻貧窮落魄,王公貴族每頓飯菜都非常的豐富,而普通百姓卻吃不飽穿不暖。比如說古代的皇帝,每一頓飯最少也得百八十個菜,而且每道菜頂多也就是嘗個兩三口,甚至在這頓飯吃完之後,大多數菜都沒有動,他們也知道自己根本就用不了這麼多的菜,但是仍然在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準備這麼豐富,追根究底還是因為他們是皇帝的身份。對於這麼多的菜,我可以不吃,但是你不能不做,這也許就是他們的想法了。
  • 清朝皇帝吃飯規矩有多繁瑣?一天兩頓,妃子不可以陪著一起吃!
    近幾年隨著清宮劇的熱播,很多小夥伴對清朝皇帝及後宮嬪妃生活狀態並不陌生。但是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它們很多內容情節由於劇情的需要會做大量修改,甚至虛構。比如電視劇裡通常會把皇帝跟嬪妃們之間相處模式描述得跟尋常百姓夫妻一樣,一起談天說地一起圍著桌子吃飯等。
  • 清朝皇帝為啥一天只吃兩頓飯?其實是有原因的
    其實對於歷朝歷代,我們可能對於清朝的歷史會更加了解一些,清朝一共出現了十二個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各有自己的能力,但是,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定,那就是在皇宮中一天只吃兩頓飯,不論是皇帝還是皇妃,都一樣。
  • 清朝皇帝吃飯能精緻奢侈到什麼程度?能有幾道菜?
    前言:吃飯是人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吃的菜也更加注重營養以及搭配方式。古代的皇帝也是人,肯定也免不了吃飯,各朝各代皇帝吃飯是的吃法也不盡相同,也會根據皇帝口味喜愛程度的不同,調整飯菜的搭配程度和豐盛程度,那清朝皇帝吃飯時有多少道菜呢?能奢侈到什麼程度呢?
  • 皇帝佳麗三千,皇后一餐百斤,清朝如何被「後宮」吃掉
    「後宮佳麗三千」常被人用來形容皇帝後宮嬪妃之多,但實際「三千」只是一個概數,並不代表實際數量。 清朝的後宮主要分為八個等級,每個嬪妃都配有隨身伺候她的宮女和太監。
  • 古代皇帝吃飯多奢侈?一個人坐一張桌子,擺100多道菜!
    在古代,皇帝貴為九五之尊,衣食住行都要是最好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下,中國古代皇帝都是怎麼樣吃飯的。皇帝在吃飯的時候都是單獨用餐,不和其他人一起,連吃飯都這麼孤獨。怪不得叫孤家寡人了。雖然是一個人吃飯,但需要一群人伺候著,皇帝一般每次吃飯都是上百道菜擺在桌子上,有人會問這麼多菜吃一次要多費勁啊,這點你完全不用擔心,皇帝想吃什麼都會由太監伺候著。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時高興,更多時候是吃不完,就會把美食賞賜下去。被賞的人只能在另設的桌子前,站著吃完。因為是皇帝賞的,即使不餓、不想吃,也得吃,還要表現出真好吃的樣子,否則皇帝會不高興的。
  • 亡國後,崇禎皇帝與溥儀更說了一句話,前者讓人敬佩,後者讓人痛恨
    文/小冷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很多,有的下場比較悽慘,有的下場是比較好的。比如三國時期的劉禪,蜀國亡了以後,劉禪去到了魏國,為了自保一度「樂不思蜀」,最後,在洛陽安享晚年直到去世。古代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很多,但是,被拿來做最多對比的,就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清朝的亡國之君宣統帝溥儀兩人了。同樣是亡國之君,崇禎皇帝與宣統皇帝在王國說說的話,前者讓人肅然起敬,後者讓人痛恨萬分。其實,崇禎皇帝是特別有爭議的一個皇帝,很多喜歡明史的人都說崇禎不是亡國之君,而是攤上了亡國之運。
  • 清朝皇帝用餐標準,一頓飯120道菜,吃不完怎麼處理?答案在這裡
    溥儀一句話說清楚了》十分詳細地解說了古代皇帝的飲食事宜,尤其是清朝皇帝/統治者的飲食,文中介紹了銀針銀碗試毒、以人試毒、成立專門御膳房等防止食物中毒的辦法外,還說了一個清朝的祖訓,即「每盤菜不能超過三勺」,這裡其實隱含了一個很明顯的秘密,那就是每餐為皇帝供應的菜品超級多。據歷史記錄,清朝皇帝標準餐是每頓一百二十道菜,這還不包括點心,水果之類。
  • 清朝皇帝的名字胤禛、旻寧、顒琰,為啥都愛用生僻字?百姓:好皇帝
    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天下之主,他們的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如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這些名字好聽且好記。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的名字就非常的奇怪,清朝皇帝的名字都是一些生僻字,生活中很少見到用到,如康熙的名字叫做玄燁,雍正的名字叫做胤禛,嘉慶的名字叫做顒琰。
  • 清朝皇帝吃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每頓上百道菜,卻經常餓肚子
    更要命的是,雖然御膳菜品眾多,但按照清宮規矩,為了防止有人摸清皇帝的口味,進而下毒謀害,每道菜只能品嘗三口,多一筷子都不行。▲皇帝的貼身太監除了要替皇帝試菜,監督皇帝不能多吃某一道菜也是重要工作之一這就很悲催了,就算皇帝再不挑食,可總有個喜好。
  • 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_菜餚
    清朝皇宮裡,有著自己的年夜飯。這頓年夜飯,通常是擺在乾清宮裡的。乾清宮是皇宮內三宮之首(另外兩座是交泰殿、坤寧宮)。皇帝家的年夜飯,當然是以皇帝為主角。此外,還有皇后、妃嬪參與。眾所周知,在平常日子裡,皇帝吃飯都是一個人一張桌子,不會與皇后、妃嬪一起進餐。皇后、妃嬪有自己的廚房和進餐場所。
  • 真實的清朝皇帝能到後宮吃飯嗎?看完後你還想穿越到清朝當皇帝嗎
    就比如說,我們經常在清朝的電視劇裡會看到,皇帝可以很隨意的就去找妃子吃飯,還可以談天說地的聊一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都是電視劇拍成這樣的,電視劇演的可好了。就比如說甄嬛傳裡面的,這皇帝想去誰哪一個妃子那吃飯就去哪一個妃子那吃飯。真實的清朝: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事。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皇后和皇帝的住所。
  • 清朝後宮嬪妃,年收入大公開,「答應」月薪比當今「打工族」還低!
    近年中國宮廷劇拍攝了很多,清朝帝王擁有三宮六院一點也不稀奇,也讓人對宮廷真實情形相當好奇,而後宮妃嬪也有分階級制度,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一共分為9個等級,俸祿理所當然也是按等級發放,其中位階最低等的答應,年收入僅白銀30兩,約人民幣9千元,比當今打工族還不如!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御膳房會按照皇帝的喜好,特意為皇帝多做幾次這道菜嗎?實際上,皇帝也是一個正常人,對於食物自然也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清朝的時候,當皇帝遇到自己自己喜歡的美食,他們會怎樣做。雖然,清朝時期的皇帝們,都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但是,因為是帝王之軀,所以,他們的飲食習慣,受到了傳統禮儀和皇家內部家規的嚴格要求。
  • 為何說康乾盛世既是清朝的巔峰,也是亡國之前兆?
    2.可是,這個盛世卻是虛偽的盛世,它既是清朝的巔峰,也是亡國之前兆。那麼,為何說這句話呢? (二)、權貴的盛世,黎民的枷鎖 張養浩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都是皇帝家的,這份繁榮,這份昌盛,和庶民們毫無關係。但這份繁榮,的確是用其血汗堆砌起來的。
  • 現在的人們都是一日三餐,那麼歷史上的古人吃幾頓飯呢?
    你知道歷史上古人吃幾頓飯嗎?從史料上來看,秦漢及以前民間一天只吃早、晚兩頓飯,流行「兩餐制」;隋唐時期,「午食」的概念才逐漸形成,一天吃三頓飯成為尋常人家的基本用餐習俗……並且逐漸實行早中晚定時進餐。「飢則求食,飽則棄餘」說的就是原來人們的進食習慣,此時還沒有「定時吃飯」的概念,更不用說兩餐制。
  • 清朝皇帝們都是怎樣享受美食的?光看看這些程序你就知道多麻煩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人們對於飲食是非常在意的,尤其是封建社會的實際統治者皇帝的飲食,吸引了眾多人們的注意,並且,直到近現代,也一直專門有學者研究。而皇帝吃飯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隱秘的,比如說統治了中國300餘年的清朝皇帝在吃飯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單獨一個人(除了服侍他的太監)。
  •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其實類似的奇葩事,不止道光皇帝攤上過,他兒子鹹豐皇帝也同樣撞上過。換句話說,在晚清年間,負責伺候皇帝飲食起居的內務府官員,看上去低三下四,其實各個好似雞賊的饞貓,皇帝稍不留神,就會叫他們「偷吃」好幾口。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這內務府就有這麼大的本事,連皇帝也可以花樣坑?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內務府強大的權力。
  • 清朝皇帝背後的艱辛,康熙帝曾背書背到咳血
    現在有句話非常流行,說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都比你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在人們看來,古代最為顯貴的身份除了皇帝就沒有其他能夠媲美的了。雖然皇帝的身份是與生俱來的,也算是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這樣的層次了。但是身為一位皇帝,如果放在清朝,從小開始受的苦要比現在的讀書人要多得多。
  • 清朝皇宮裡一天吃能吃兩頓飯?那皇帝和妃子們不餓?
    在歷朝歷代皇帝當中,當清朝皇帝大概最無聊的,因為每天老早就得起床,還有批不完的奏摺,每天處理政務到深夜,而且吃飯這塊也是限制多多。清朝皇帝一天只有兩頓飯,而不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每天三頓飯,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