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信軍新歌《在鹿港小鎮看眼淚》搶先聽|《臺北敘事詩》的遺珠

2020-12-09 鄒小櫻的亂彈山

2013年,段信軍,我們更習慣喊他凌凌,發表了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臺北敘事詩》。回首往昔,這是一張特別的唱片,凌凌以「客」的身份,卻寫出了和原鄉人或異鄉人迥異的視角,也正是因為我們的不得不分開,這才更讓我們看清彼此的傷痕與美麗。

2020年,凌凌推出了《臺北敘事詩》的紀念版限量卡帶。眼尖的你會發現,這裡頭多了一首名叫《The Tears》的歌。即:《在鹿港小鎮看眼淚》。

對於從民歌時代走過的中老年聽眾來說,鹿港是我們絕不陌生的坐標,無論是否到過。「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早已把關於鹿港的火種埋入我們的心裡。

但凌凌這首歌裡的眼淚卻和羅大佑並不直接相關。他所指的「看眼淚」並非只是文學意義上的想像,而是確有其事。

2010年,鄭文堂導演的新作《眼淚》在臺灣院線公映了。作為2009年金馬國際影展的開幕片,《眼淚》取材於臺灣社會轟動一時的「王迎先冤案」,在警匪片的包裹下,講述了臺灣庶民無法抵禦的洪流。

作為紮根臺灣本土的導演,鄭文堂一如既往地在影片裡使用大量的臺語對白,以更合乎鄉下民眾口味,《眼淚》的宣傳手法也與眾不同,在院線公映之前,先上山下鄉一輪,在全臺各地偏遠鄉鎮安排了50多場試映會,很多都是以露天電影院的方式呈現。

(圖片提供:凌凌。下同。)

2010年3月,《眼淚》來到鹿港,凌凌正好在此,這便是《在鹿港小鎮看眼淚》的故事。

凌凌《在鹿港小鎮看眼淚》

03:53來自鄒小櫻的亂彈山

《在鹿港小鎮看眼淚》

眼淚一直在流

沒有人在意

眼淚不停的流

沒有人留意

在鹿港小鎮看眼淚

看眼淚流進太平洋

在鹿港小鎮看眼淚

看眼淚流成的太平洋

很簡單的一首歌。它是7年前《臺北敘事詩》的一顆遺珠,我們的生活裡除了有新聞上那些鼓譟,那些冠以Breaking News的小浪花,讓我們浮在上面的,是那些沒人有留意的東西。謝謝凌凌用這些歌把故事講得更完整。

也還有這麼一個小花邊:在陳綺貞、張懸、雷光夏之後,我的華語singer-songwriter女神又多了一位——鄭宜農。

自猛虎巧克力的《怡君》起,我開始把鄭宜農和其他花草系女歌手劃清界限。而到了《Pluto》這張專輯,當鄭宜農勇敢地向我們展現她的傷疤、她的迷惑、她的脆弱和勇敢時,我正式成為了她的粉絲。待到她寫出《玉仔的心》,不經意地寫出了一整個世代年輕人保持憤怒、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內心的易碎物時,我確認鄭宜農已經是可以和張懸匹敵的創作者——好了,不賣關子了,鄭宜農正是導演鄭文堂之女,《眼淚》是她第二次主演父親的電影,她在裡頭飾演小雯一角,並為電影創作並演唱了主題曲《莎呦娜拉》,提名了第4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鹿港之行,鄭宜農也一同前往,並做了live表演。凌凌拍下了這些照片,記錄了十年前鄭宜農的樣子。

那會兒她剛從淡江大學退學,剛提名金馬獎最佳新人,還沒有與楊大正結婚更談不上離婚,沒有宣布出櫃,沒有現在篤定。鄭宜農後來說,她一開始並不喜歡臺語,但在父親的影響下,她開始去理解臺語,理解生活(《莎呦娜拉》就是一首臺語歌)。她的專輯最開始幾乎沒有臺語歌,但在最新的《給天王星》裡面,有近半數都是臺語作品,包括那首《玉仔的心》,和更年輕的陳嫻靜合作的《街仔路雨落袂停》。鄭宜農說,臺語有一種粘稠感,這種化不開的樣子,是它特別的魔力。

我們的生活,那些看不到的眼淚,也何嘗不是呢。

PS. 《臺北敘事詩》限量卡帶已出爐。若感興趣,可在此處購買。

相關焦點

  • 聽《鹿港小鎮》,尋羅大佑歌中的那座美麗的小鎮
    《鹿港小鎮》的創作背景《鹿港小鎮》是樂壇教父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也是羅大佑最早的、最深刻的政治歌曲之一。以至於有些飯店都以它命名,可見其傳唱度之一斑。
  • 歌詞漫談《鹿港小鎮》羅大佑作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先生,你是從鹿港小鎮來的嗎?鹿港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 【人文臺灣】之 鹿港小鎮
    兩個日本女孩戴著寬邊草帽,在巷口依偎著合影,一、二、三……你一凝神,就看到了牆角,那個早就聽說過的名字:摸乳巷。有人拿出相機搶拍,有人尷尬不語,有人嘻嘻笑起來。Rokau-an!Lukang!阿卿開始用閩南話講解這巷名的由來,你聽不懂,又不好意思發問,只好慢慢退出人群,往巷外踱去。
  • 重聽《鹿港小鎮》:三十年之間家與鄉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我第一次從他的幾首歌曲,如《超級市民》、《未來的主人翁》,當然還有這首《鹿港小鎮》裡聽到發生在海峽那一邊的城市化:歌詞裡說的是一個來自小鎮的青年在臺北這個大城市中工作,找不到心靈歸宿,但又不願回去、或回不去家鄉的感受。作為觀察者的羅大佑感嘆道:「家鄉的人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了他們擁有的」。
  • 《臺灣遊記》鹿港小鎮懷舊打卡
    鹿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熟悉是因為羅大佑唱的那首《鹿港小鎮》,但鹿港究竟是什麼,似乎又難以說清。羅大佑的一首懷舊經典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地方。「假如你先生回到了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 讓我們聽著《鹿港小鎮》一起暢遊在美麗的彰化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的家鄉,那個沒有霓虹燈的小鎮,它的名字叫做鹿港小鎮。一首《鹿港小鎮》唱出了臺灣人的鄉愁也使得鹿港的名字紅遍了大陸在古舊的街巷中穿行一邊欣賞古蹟一邊吃隨處可見的古早味小吃不亦樂乎
  • 《鹿港小鎮》《綠島小夜曲》 在老歌中凝視臺灣
    同時,新書發布會上,楊渡以多首人們熟知的臺灣經典老歌——《鹿港小鎮》、《綠島小夜曲》、《港都夜雨》等,為近幾十年來臺灣的社會風情定調。「因為,每一首歌都代表著一個時代。雖然它不能很全面地解釋臺灣的歷史,但是它可以讓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集體心靈脈動。」
  • 為什麼羅大佑從未去過鹿港,卻寫出了著名的歌曲《鹿港小鎮》?
    對方告訴他,自己是從鹿港來的,偷了家裡兩萬塊新臺幣,想來臺北闖天下,賺大錢回去光宗耀祖,誰知道,沒多久,這筆錢就被自己花光了,現在沒有錢也沒臉回老家了,只好每天窩在這個車行修理摩託車。臺北距離鹿港只有三小時的車程,可是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卻因為在大都市混的不好,不敢回家。
  • 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第三天,我們走在鹿港小鎮彎曲迂迴的街道上,哼著羅大佑《鹿港小鎮》曲調,感受著鹿港的淳樸環境以及親近的漁村風貌和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鹿港小鎮鹿港小鎮位於彰化縣西北部是臺灣西岸的中點,由於在荷據時代這裡是鹿皮的最大輸出港,故稱鹿港;穿梭於鹿港的大街小巷
  • 看見臺灣 隨心徜徉於靜謐午後的鹿港小鎮
    在臺北住2個晚上,清晨起來就坐高鐵直奔臺中。來之前計劃在臺中住3個晚上,因為臺中周邊有許多想去的地方,比如鹿港、彰化、清境農場、南投、溪頭和集集等等,但是時間有限,只能擇優而定。於是剛入住臺中酒店的那個下午我們便打車去了鹿港小鎮。
  • 由《鹿港小鎮》聊到八零年代的臺灣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八十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片繁榮景象,那時「亞洲四小龍
  • 來臺灣鹿港小鎮感受老時光的慢節拍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它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臺灣的鹿港小鎮,歌詞背後深刻的意義幾人曉?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又名《臺北不是我的家》不同於同一時期臺灣歌曲的吉他彈唱風格這張唱片帶著鮮明的搖滾風,由此迅速成為臺灣搖滾第一人。羅大佑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 《鹿港:徘徊在文明裡的小鎮》:繁忙的小巷,有泡在文化裡的小鎮
    曲折蛇的街巷,紅牆燕尾的國南古厝,香菸繞的媽祖廟,案桌前度該叩拜的老婦人每次來到鹿港,我都有憂若回到國南故鄉的銷結寬。不同的是,我的家鄉鮮有人知,而鹿港卻因為羅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鎮》)而揚名華人世界。鹿港是隸屬於彭化縣的一個小鎮,與福建省的泉州、滾州隔海相望,是當年泉州居民遷徒來臺的最早落腳點。清代的港幹機竟渡、商賈雲集、人文卒,是僅次於政治中心府城臺南的全臺第二大城市,有「一府二鹿三押」之稱,「繁華猶似小泉州」。隨著溪流泥沙的淤積,繁忙的商港漸被廢棄,鹿港的黃金時代也一去不復返。
  • 臺灣 臺中彰化縣鹿港小鎮
    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港埠重鎮。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足堪印證當年的盛況,而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也保有大陸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風味,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 臺灣鹿港小鎮故事多,百年名店經典好滋味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 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羅大佑《鹿港小鎮》這個位於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在人文歷史的淬鍊下,鹿港小鎮成為了現在古色古香的傳統小鎮。 在這裡,有許多以人文為主的古蹟以及老街,不僅有那濃濃的人情味,也有地道的傳統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小吃。
  • 歌神羅大佑的「鹿港小鎮」,紅磚綠瓦還剩多少?
    鹿港鎮,是臺中彰化縣西北端的著名小鎮曾與臺北艋舺、臺南府治並稱為「一府、二鹿、三艋舺」歌神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英雄式人物,華語流行樂壇的標杆1981年首次擔任唱片製作人並製作出了歌曲《童年》1982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 臺灣彰化縣:羅大佑的鹿港小鎮,200年繁華,如今卻成「廢港」
    羅大佑《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1982年,當羅大佑靜靜地彈奏著吉他,用沙啞的嗓子唱出《鹿港小鎮》時,他才28歲;這被業界稱作是羅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比起廣為傳唱的《光陰的故事》等舉世之作,《鹿港小鎮》的知名度與傳唱度小得可憐。
  • 臺灣遊:鹿港小鎮把甕築進牆裡 繁花猶似小泉州(圖)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聽到鹿港小鎮,許多1970年代出生的人心中,自然飄過羅大佑。平白的歌詞,讓人無限遐想,這鎮子小到什麼程度?來往的人都相互認識。筆者很想去看看。
  • 對現代文明的反思,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和黃家駒的大廈
    鹿港小鎮鹿港小鎮,1982年,專輯《之乎者也》。羅大佑於1980年就寫完了這首歌,到之乎者也發行時,他把這首歌放在了該專輯的第一位,以顯重視。曲風是羅大佑一貫的民謠搖滾,旋律依舊是朗朗上口百聽不厭。編曲由日本搖滾音樂人山崎稔完成,羅大佑親自給山崎稔寫信促成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