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修改解讀來了

2021-02-07 騰訊網

新修改的《專利審查指南》(下稱《指南》)定於2021年1月15日起施行。為更好地引導專利申請和審查實踐,現對本次修改的主要內容進行介紹和解讀。

一、修改背景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實「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積極回應經濟科技快速發展對審查規則的訴求,提高專利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完善專利審查標準,為創新主體提供有力制度保障。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充分調研社會主體需求、總結審查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指南》全面修改工作。

二、修改過程

2020年5月我局啟動《指南》全面修改工作,此次修改涉及內容較多且在時間進度上有一定的層次性,因此分兩批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第一批徵求意見稿)》(涉及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於9月30日至11月15日面向社會發布,在收到相關意見後,經整理、歸納、分析和論證,採納了合理意見,並據此對草案作進一步修改完善,經審議後的修改內容於12月14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三九一號公告發布,並將於2021年1月15日起施行。

三 主要修改內容

本次修改涉及《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主要對補交實驗數據的審查標準、化合物新穎性的審查標準、化合物和生物領域創造性的審查標準進行了明確和完善。

(一)與補交實驗數據有關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節)

本次修改旨在響應國內外創新主體呼籲,進一步明晰補交實驗數據的審查標準。

一方面,將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修改的決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74號)相關修改內容移至第3.5.1節,作為補交實驗數據的一般「審查原則」,並進一步明確了「對於申請日之後申請人為滿足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等要求補交的實驗數據,審查員應當予以審查」。另一方面,增加第3.5.2節「藥品專利申請的補交實驗數據」,納入兩個典型案例,案例1涉及申請人為證明說明書充分公開補交實驗數據的情形,其中也明確了「該補交實驗數據在審查創造性時也應當予以審查」,即,對於補交實驗數據所證明的技術效果是否能夠從專利申請公開的內容中得到的判斷原則不因適用條款不同而不同。案例2則涉及申請人為證明申請的創造性補交實驗數據的情形。通過這兩個案例,進一步明確了藥品專利申請補交實驗數據的審查標準,闡釋了應如何綜合考慮申請文件公開的內容和現有技術狀況,站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判斷其所證明的技術效果是否能夠從專利申請公開的內容中得到。

(二)關於組合物權利要求的其他限定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3節)

本次修改旨在明確對於在說明書中僅公開了組合物的一種性能或者用途的情形,權利要求是否需要進行性能限定或用途限定應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現行《指南》規定:「如果在說明書中僅公開了組合物的一種性能或者用途,則應寫成性能限定型或者用途限定型」,本次修改將「則應」調整為「通常需要」,同時對文字進行了適應性調整。修改後的標準更有利於維護申請人正當權益。

(三)關於化合物的新穎性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5.1節)

本次修改旨在釐清「提及即公開」和「推定不具備新穎性」二者之間的關係和界限,並明確相關舉證責任。

針對第5.1節(1)第一段涉及的「提及即公開」的情形,本次修改僅保留與結構信息有關的內容,並要求結構信息的披露程度達到「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認為要求保護的化合物已經被公開」,刪除「推定」二字達到明顯區分兩種情形的目的。

針對第5.1節(1)第二段和第三段「推定不具備新穎性」的情形,第一,刪除例如相關內容,使得「推定不具備新穎性」情形不再作為「提及即公開」情形的舉例出現。第二,把物理化學參數和製備方法等因素合併,增加「效果實驗數據」,提出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並且考慮的結果是要達到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有理由推定權利要求化合物與對比文件化合物實質相同的程度,舉證責任才能轉移給申請人。第三,採用「有理由推定二者實質相同」的表述強調審查員應關注推定的合理性以及審查意見的說理充分。第四,將但書部分修改為「除非申請人能提供證據證明結構確有差異」以符合這類推定的舉證要求。

(四)關於化合物的創造性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6.1節)

本次修改旨在回應產業訴求,完善化合物創造性的審查標準。

1.明確「三步法」對化合物創造性判斷的指導作用

《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3.2.1.1節對發明創造性判斷中突出的實質性特點的判斷方法作了規定,即,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否顯而易見,通常可按照三個步驟進行: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該判斷方法簡稱「三步法」。

本次修改在第6.1節的第一段按照「三步法」要求理順化合物創造性的判斷思路,旨在引導審查員在進行創造性判斷前,首先需要理解發明、了解現有技術、把握結構改造與用途和/或效果之間的關係,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在站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的基礎上,再去判斷現有技術是否存在相應的技術啟示,進而得出創造性審查結論。

如果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僅僅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就可以進行結構改造,得到要求保護的化合物,則認為現有技術存在技術啟示。這些要求符合《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的規定。

2.明確「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的定位

本次修改保留了對於「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的解釋,在判斷化合物創造性時,如果用途的改變和/或效果的改進是預料不到的,則反映了要求保護的化合物是非顯而易見的。修改後的內容突出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與「三步法」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是作為創造性判斷的輔助因素。

3.修改原有化合物創造性判斷示例並補充新的示例

本次修改通過5個案例說明化合物創造性判斷思路,側重以「三步法」的評判邏輯指導化合物創造性審查,強調對於結構改造與用途和/或效果的關係把握,是正確判斷現有技術有無啟示的前提和基礎。

【例1】-【例3】在《指南》原有案例基礎上進行改寫,以與「三步法」的精神和思路保持一致,強調判斷現有技術中是否存在技術啟示。新增【例4】與【例3】形成鮮明對照,兩個案例均涉及採用經典電子等排體置換的結構改造,但是二者創造性評判結論完全相反,突出了在化合物創造性判斷中把握結構改造與發明用途和/或效果之間的關係,是得出正確審查結論的前提。其中的「約40倍」並不是可以推廣的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的判斷標準,是否屬於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需要綜合考慮具體技術領域、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和現有技術發展狀況等多方面因素。新增【例5】針對較為常見的專利申請類型,涉及通式化合物及其中的一個具體化合物的創造性判斷過程。該案例旨在說明如果權利要求保護範圍不同,則相對於最接近現有技術的結構差異不同,基於這種結構改造所獲得的用途和/或效果可能也會隨之不同,進而得出不同的創造性審查結論。

(五)關於生物材料保藏單位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9.2.1節(4))

國家知識產權局2015年12月23日發布第二一八號公告,委託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GDMCC)作為用於專利程序的生物材料保藏單位,同時,該中心也成為《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布達佩斯條約》下的微生物國際保藏單位。據此對《指南》進行適應性修改,將其補充到國際保藏單位的列舉中。

(六)關於單克隆抗體權利要求撰寫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9.3.1.7節)

隨著單克隆抗體測序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獲得單克隆抗體的結構信息變得更加容易,目前單克隆抗體權利要求主要以序列結構表徵單克隆抗體。本次修改適應技術發展,在「雜交瘤限定」方式之前增加「結構特徵限定」方式,規定針對單克隆抗體的權利要求可以用結構特徵限定,也可以用產生它的雜交瘤來限定,並通過舉例進行了更為具體清晰的說明。

(七)關於生物技術領域發明的創造性的修改(第二部分第十章第9.4.2節)

本次修改一方面明確了生物技術領域發明創造性審查中「三步法」的審查思路,另一方面為適應科技發展,進一步豐富了技術主題,以回應產業訴求,服務創新發展。

1.概括生物技術領域發明創造性判斷總體思路(第9.4.2節)

前言部分概括了生物技術領域發明創造性判斷總體思路,在判斷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保護主題的具體限定內容,確定發明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區別特徵,然後基於該區別特徵在發明中所能達到的技術效果確定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再判斷現有技術整體上是否給出了技術啟示。同時,由於生物技術領域的發明創造涉及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生物個體等不同水平的保護主題,創造性判斷時還需要考慮發明與現有技術的結構差異、親緣關係遠近和技術效果的可預期性等。

2.完善「基因」「重組載體」「轉化體」「單克隆抗體」中具體情形的創造性評判標準(第9.4.2.1節)

在「基因」主題中,增加結構基因創造性判斷的一般標準,給出具備創造性的情形,體現「三步法」在結構基因創造性評判中的適用方式。同時,原有「某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是已知的」和「某蛋白質已知而其胺基酸序列是未知的」兩類情形中,具備創造性的規定的表述完全一致,且這兩類情形存在邏輯上的聯繫,因此將其合併表述,使得語言精煉,邏輯連貫。

在「重組載體」主題中,增加針對載體和/或插入的基因結構改造獲得的重組載體具備創造性的情形,體現「三步法」在重組載體創造性評判中的適用方式。

在「轉化體」主題中,增加針對已知宿主和/或插入基因的結構改造獲得的轉化體具備創造性的情形,體現「三步法」在轉化體創造性評判中的適用方式。

在「單克隆抗體」主題中,增加以結構特徵限定的單克隆抗體創造性判斷的示例,強調重點關注決定功能和用途的關鍵序列結構的結構差異。同時,針對已知抗原限定的單克隆抗體以及採用雜交瘤表徵的單克隆抗體的相關規定做了澄清性修改,明確「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在此類發明創造性評判中的適用情形。

3.補充「多肽或蛋白質」主題中具體情形的創造性評判標準(第9.4.2.1節)

在「基因」主題之後,增加「多肽或蛋白質」主題。該主題在審查實踐中相關案例較多,且具有自身技術特點。在此規定了多肽或蛋白質創造性判斷的一般標準,給出具備創造性的情形,體現「三步法」在多肽或蛋白質創造性評判中的適用方式。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

溫馨提示

如需獲取「預審管理平臺電子申請系統」操作指南,請進入「廣東智慧財產權」微信公眾號回復「備案流程」,即可獲取。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2020年《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修改解讀
    2月1日,新修改的《專利審查指南》(下稱《指南》)施行。為更好地引導專利申請和審查實踐,現對本次修改的主要內容進行介紹和解讀。此次修改細化了相關領域專利申請的審查規則、澄清了審查實踐中很多疑難問題,力圖實現進一步提高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 二、修改過程 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19年8月正式啟動了《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完善性修改工作,形成《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於2019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專利審查指南》修改決定公布
    二、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3節的修改將《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3節最後一段中的「則應寫成性能限定型或者用途限定型」修改為「通常需要寫成性能限定型或者用途限定型」,將「在某些領域中,例如合金,通常應當寫明發明合金所固有的性質和/或用途。」
  • 專利審查指南修改中有關創造性的解讀來了!快收藏
    編者按:2019年4月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徵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對審查指南創造性有關部分進行了系統修訂,包括進一步明確了理解發明的一般路徑、規範了創造性的評述思路、有針對性地強化審查員的舉證責任等,旨在及時響應社會需求,促進專利申請和審查質量的提升。本文對《專利審查指南》修改中創造性有關部分進行了解讀,一起來看看。
  •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公告(第391號)
    國家知識產權局2020年12月1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決定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對《專利審查指南》作如下修改:一、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節的修改將《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節修改為
  • 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專利審查指南》修改的公告(第328號)
    八、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3節的修改將《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七章第5.3節第1段修改為:通常,審查員在申請的主題所屬的技術領域中進行檢索,必要時應當把檢索擴展到功能類似或應用類似的技術領域。所屬技術領域是根據權利要求書中限定的內容來確定的,特別是根據明確指出的那些特定的功能和用途以及相應的具體實施例來確定的。
  • 2021年1月施行,國知局修改《專利審查指南》附修改對照
    2020年12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對《專利審查指南》作出修改決定的第391號公告,修改後的《專利審查指南》自2021年1月15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是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指示,全面貫徹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體部署,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審查指南》(下稱《指南》)修改工作。
  • 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第二批徵求意見稿...
    ‛改革的決策部署,積極回應經濟科技快速發展對審查規則的新訴求,提高專利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完善專利審查標準,為創新主體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此次修改刪除了該項中關於再次發出補正通知書的內容,使行文更加簡潔,審查標準不變。在行文一致性方面,現行《指南》第一部分第二章第7.5節第(2)項對摘要不得使用標題作出規定,但措辭與第一部分第一章不同。此次修改為相同措辭「摘要文字部分不得使用標題」,以保持前後行文一致性。
  • 2021.1.15日起,《專利審查指南》正式施行!
    國家知識產權局2020年12月1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決定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對《專利審查指南》作如下修改:一、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節的修改將《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節修改為
  • 關於《專利審查指南》中「創造性」相關規定的修改
    從國知局於2019年4月4日發出「關於就《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到2019年9月23日發出「關於《專利審查指南》修改的公告(第328號)」
  • 從專利審查指南修改的視角探討算法類專利權利要求書的撰寫
    圖1 我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年度變化趨勢(受公開滯後影響, 2019 年專利數據公開不完整)為了加強對這類研發成果的保護,2019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關於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公告(第343號)」,決定對《專利審查指南》作出修改,自2020
  • 火星一線|國家知識產權局修改《專利審查指南》,涉及區塊鏈等新興...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火星一線文 | 陳劍山修改後的審查指南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公告指出,涉及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的發明專利申請,一般包含算法或商業規則和方法等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特徵,本次修改旨在根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對這類申請的審查特殊性作出規定。
  • 關於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公告(第343號)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第三四三號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決策部署,回應創新主體對進一步明確涉及人工智慧等新業態新領域專利申請審查規則的需求,決定對《專利審查指南》作出修改,現予發布,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 也評專利授權確權司法解釋部分條款
    對「司法解釋徵求意見稿」,筆者曾於2020年6月26日在微信公眾號「智慧財產權那點事」發表了《試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徵求意見稿)>——以<專利審查指南(2010)>為視角》 (以下簡稱《試評》),對「司法解釋徵求意見稿」第三條至第十條進行了評論。
  • 一文了解新審查指南對人工智慧及新業態專利保護
    #人工智慧、區塊鏈、新商業模式專利申請,近幾年熱度不斷。針對此類專利申請和審查,業界一直存在諸多疑問,例如何種商業模式技術能被保護?AI中神經網絡模型訓練過程是否可以提交專利申請?技術特徵與非技術特徵如何結合?本次《專利審查指南》修改,在第二部分第九章中專門增加了一節進行了細化規定。
  • 淺談審查指南修改對於無效程序雙方的影響
    《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下稱《指南》)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進行了三次修改(以下簡稱「指南修改」)[1.2.3],於2017年4月1日生效的修改,其中部分內容涉及專利無效程序關於權利要求修改標準的相關內容,包括: 將專利無效程序中專利權人對於被無效專利的權利要求的「以合併方式修改」修改為「以刪除以外的方式修改」,同時將請求人在提出無效宣告請求之日起一個月後增加無效宣告理由的例外情形
  • 國知局關於《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等文件的解讀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解讀《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等文件」,對有關文件的修訂背景和意義、《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制定的依據及主要內容、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與調解專利糾紛案件的區別、《查處假冒專利行為和辦理專利標識標註不規範案件指南》的主要內容等問題進行了解讀。01/有關文件的修訂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 官方解讀《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
    為了進一步統一認定標準,準確界定假冒專利、專利標識標註不規範行為,此次《指南》修訂過程中,在廣泛徵求一線執法人員意見並反覆論證的基礎上,對有爭議的部分案例作了調整和修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處:  一是對在產品外包裝上標註包裝類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標識的行為認定。
  • 專利申請文件可以修改嗎?又怎修改?
    :收到審查意見通知書後對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應當按照通知書的要求進行。一、修改時機1、18個月公布之前的修改—申請人對申請文件進行主動修改或在初審期間應專利局的要求作出修改——法37條 ;2、三年之內提出實質審查請求時的修改—申請人在提出實質審查請求時,或者在收到專利局發出的發明專利申請進入實質審查階段通知書之日起的三個月內
  • 韓龍:2020年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大綱解讀
    ,考試大綱把審查指南新修改的內容基本上都歸納進去了,比如分案再分案的遞交時間,分案申請的申請人和發明人的不同,以及如何規定的權利轉讓的證明文件、外觀設計、實審新的舉動規則、檢索相關內容沒有放到新大綱裡,對會晤的修改,幹細胞的審查也沒歸納到新的大綱裡,無效的部分修改的幅度小,修改的繳費信息內容部分補在新大綱裡面了,優先審查、延遲審查也全都歸納到了新大綱裡面。
  • 淺析專利申請中的「延遲審查」制度
    原標題:淺析專利申請中的「延遲審查」制度 IPRdaily導讀: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專利審查指南》在第五部分(專利申請及事務處理)第七章(期限、權利的恢復、中止、審查的順序)中增加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