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擼串和火鍋可以說是國民的兩大美食。烤串在家裡做不太方便,大家更多的選擇是去外麵店裡;而火鍋在家裡做更方便,也更加健康。
最近氣溫也不斷下降,又到了適合吃火鍋的時節了。最近看到很多人發了一種升降火鍋的曬貼,就被種草了,所以也入手一個看看到底有啥神奇的地方。
入手開箱
▼包裝其實是雙層的,外部是一層牛皮紙色的箱子,就不展示了。內盒採用了彩裝,一面寫著產品的名稱:升降火鍋和臻米的LOGO。
▼一面寫著「生活就該醬紫」的slogan,側面有一些火鍋的參數信息,比如淨重2.9kg,容量2.5L、額定功率1500w等等。
▼臻米升降電火鍋提供了3個顏色:藍色、紅色和青色,我選擇了紅色版本,其實是紅白雙色。拿出全部的東東:底座、鍋身、玻璃鍋蓋、升降底盤、夾子以及說明書
▼鍋身的設計簡約,外側比較光亮,還有臻米的LOGO。
▼鍋的兩側有手柄,方便端起。
▼鍋身的內部採用食品級的304不鏽鋼,中間的升降杆在加裝升降底盤後便可實現升降功能(升降杆其實在內部,外層與鍋體相連,保證不會漏水),材質同樣為304不鏽鋼。此外鍋身內側還有個MAX標記,MAX線之內裝水的最大容量為2L。自己實踐如果是火鍋時放入很多食材,水會升高不小,所以還是遠離MAX線比較好。
▼鍋底的中間位置是加熱銅圈,與底座相結合便可以對火鍋加熱,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位置是不可以進水的。
.
▼背面還有銘牌,標註了產品型號、1500w的額定功率和電壓頻率的信息。
▼升降底盤和鍋身採用了分體式設計,到是方便清洗。升降盤也是食用級不鏽鋼304材質,挺厚實的,側面和底面都有均勻的圓孔,中間柱子的對稱位置有4個開口,配合附送的夾子,可以取出而不用但心燙手的問題。
.
▼需要由底座供電才能使用升降功能
▼玻璃鍋蓋是需要手動安裝的,提手使用的是PVC材質,螺紋安裝,擰上就可以了。這種設計應該也是為了方便清洗縫隙的油汙吧。另外也能看到鍋蓋上一共有兩個蒸汽孔。
.
▼鍋子並不算大。
▼底座採用了PP防燙材質外殼,不易沾油,中間有個加熱銅圈,正好能和鍋身的對應部分結合,也就是說並不能搭配其它第三方的鍋體來使用。另外電源線長度是1.3米。
.
▼底部四個角配有軟矽膠腳墊,中間是合格證,標有出廠日期,還有大面積的散熱孔。另外底座兩側還有兩個凹口設計,其實是隱藏式的提手,可以連底座和鍋一起端起。
▼鍋是圓的,底座是方的,有點天圓地方的感覺。
燒水測試
▼按鍵在火鍋底座上,採用了觸摸式,有火鍋模式和營養粥模式可選。另外還有上升下降按鍵,開始取消按鍵,以及5個檔位的火力調節,分別為文火,小火,中火,大火,猛火。
▼第一鍋來燒水試試,也當作清洗了,待機時功耗為1.2w還不錯。
▼最大檔位的猛火功耗為1697w,比標稱的功耗大,一個原因可能是功耗表的偏差;另一個就是功耗表測試為輸入出功耗,而1500w應該是輸出功耗,中間有個效率轉換的問題。
▼鍋身採用三層防燙設計,內層為食品級304不鏽鋼,中間是真空隔熱層,外層是耐高溫PP材質,只要不燒乾鍋,是不會燙手的。
▼最大火力下燒開水也就是幾分鐘的事(官方稱為8分鐘),可以看到底盤升起後,即使上層還有點水,沸騰的程度也減弱不少,所以食材被升起後,也不用擔心食材被煮的過老而影響口感。
火鍋實戰
▼升降底盤還有個作用就是能將底料和食材分開,不用擔心吃到一嘴底料。
▼不過實際操作起來還是遇到問題。如果底料體積比較大,比如幹棗之類的,會使低盤降不到最低點,所以只能把幹棗切片壓扁後在放入鍋底。
▼正式開始戰鬥了,各種肉片,蔬菜,丸子,海鮮都擺上吧!
.
▼臻米升降電火鍋的大小,小兩口是夠用了,一家三口也差不多,人再多久不夠用了。
▼鍋不大,中間還有個升降柱,要放方便麵這種東東,只能掰成幾塊放入了。
▼升降的意義除了避免把食材煮的過老,另一個作用就是離開鍋底湯汁,食材更容易找到了。
.
▼升降火鍋還可以促進光碟行動,最後剩的一些食材不會再混入湯汁當中,都在底盤當中,你還有啥理由浪費食物呢?
蒸煮功能
▼除了火鍋的功能,也有蒸煮模式。開啟營養蒸模式後,底盤升起,再點擊升降鍵,底盤也不會下降,鍋底加水不莫過底盤就可以了,然後就放入食材開始蒸東西了。
.
▼取出蒸煮的東西就要用到贈送的升降盤夾子了,升降盤上方有四個孔,夾住對稱的孔洞就可以抬起底盤和上面的食物,不用但心燙手。
總結
秋天來了,冬天也不會遠了,是開始吃火鍋的時候了,在家吃火鍋還是要實惠不少的。
價格方面現在領卷後到手價為299,還是可以接受的,下面來總結一下優缺點:
優點
1)猛火確實比較猛,燒開水非常快。
2)升降功能確實對吃火鍋有幫助,還不會浪費食材,另外也不容易吃到泡沫(嘌呤)。
3)升降盤拆卸方便,容易清洗。
4)除了火鍋還能當蒸鍋使用。
缺點
1)鍋容量有限,不適合大家庭使用。
2)雖然有防燒乾功能,但沒有定時設置,做蒸鍋需要人盯住,還算不上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