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走著瞧旅行,ID:zouzheqiaolvxi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苦等7年,江蘇過江高鐵終於要來了!這幾天,這條連結蘇南蘇北的連淮揚鎮高鐵已經開始試運行。
也就是說,揚州這座上過「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終於可以坐高鐵直達啦!
這條高鐵一開通,從上海、南京出發基本上2h就能直接抵達揚州,完全避免了之前需要坐汽車長途奔波的煩惱。
揚州,是活在古詩詞裡的城市。一想起就自帶江南的詩意濾鏡,擁有著「晚清第一名園」,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必去的地方。
揚州,也是一座不可被低估的寶藏美食城市。有著比廣州早茶歷史還要悠久的早茶文化,「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揚州人悠閒吃早茶的生活默契。
甚至在揚州人眼裡,他們擁有的詩意與美好,他們擁有的慢生活,都在這場早茶裡。
比廣州早茶更悠久
飲早茶是生活的儀式感
一杯清茶、一盆燙乾絲、一籠蒸包、一碗白湯麵,這樣溫暖又精緻的早茶文化,是在江南水鄉裡面享受的。所以,揚州人的「慢」是得天獨厚的生活儀式感!
哪怕在城市的喧囂裡,你只有一天的時光,也要來揚州,飲一次早茶。
/ 比廣州早茶更悠久 /
雖不及廣州早茶的名氣大,但實際上的揚州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早在清康乾盛世年間,揚州的富商大賈就養成了早茶的習慣。
和廣州早茶隨挑隨選不同,揚州人更注重的是儀式感,注重在早茶上的順序和擺放的精緻。
《風味人間》
/ 早茶的儀式感 /
首先,要先飲茶。其次,茶需要搭配「燙乾絲」。然後,再是慢慢地吃起點心來。從茶水到配菜,從配菜到點心...
餐桌上的一桌小宴席,精細程度是每個揚州人的苛求。
圖蟲:ALPHA1
/ 飲早茶,必須去茶社 /
揚州人早茶的習慣,是去茶社。其中「三春」最為著名,分別是富春、冶春、共和春。
「共和春」茶社的餃面,餛飩,「冶春」茶社的細點,「富和春」茶社的包子都是揚州老饕舌尖上的認證。
種類繁多的蒸籠裡
有著揚州人的講究
早茶界的蒸籠裡,有著一道道經過揚州師傅精心製作的早點。每一道傳承已久的早點,匯聚的都是老揚州人對美食的用心。
/ 蟹黃湯包 /
每桌必點的蟹黃湯包,須得配上吸管。裡面的高湯便是精髓,用的是老母雞、豬骨熬製的,再配上蟹黃蟹肉,你說是不是絕度的鮮美。
用吸管小小地戳上一個小洞,慢慢地吸入滿口鮮香的湯水。餘下的部分皮筋薄軟,還可以沾點酸醋、就點薑絲,蟹鮮之味也被充分激發出了。
/ 三丁包子 /
不喜吃蟹的不妨嘗嘗三丁包子,以雞丁、筍丁、肉丁製成,鬆軟鮮美,甜中有脆,油而不膩,可謂是包子中的極品。
/ 松籽燒麥 /
松籽糯米加上鮮醬油等調餡,滿滿的碳水,吃起來又實在又有飽腹感。
/ 翡翠燒麥 /
翡翠燒麥是用青菜和火腿做的,裡面裝滿了青菜,頂上的火腿便是畫龍點睛之筆。
/ 千層油糕 /
與翡翠燒麥並稱的「揚州雙絕」是千層油糕。甜蜜蜜的卻一點也不膩,吃上去鬆軟又伴著油香。
/ 揚州乾絲 /
看起來清淡,聞起來清香,吃起來清爽的揚州乾絲是每個揚州人必點的。
/ 餚肉 /
如果你覺得早上還差點肉,可以點餚肉吃。表皮鮮亮的它還夾雜著凝凍,配上細細的薑絲和醋,真的非常美味哦!
/ 蝦仔餃面 /
專門為主食主義者準備的蝦仔餃面是餛飩和面的合體。蝦仔是揚州人眼裡的餛飩,吃上這一碗熱乎乎的麵食,也意味著早茶的結束。
揚州早茶的精緻
其實淮揚菜的縮影
在淮揚菜的體系裡,早茶屬於其中的一個縮影。吃過揚州早茶後,就能發現」燙乾絲「的重刀工,蟹粉湯包用料的精細,以及千層油糕裡揚州老師傅的技術高超。
/ 揚州炒飯的精髓 /
聞名在外的揚州炒飯,卻總是因為它的名氣而被誤解。用揚州人的話說,只有在揚州吃的揚州炒飯才是正宗的揚州炒飯。
揚州的炒飯有著自帶一套標準。採用上好的秈米飯,混合火腿、雞肉、花菇等食材,炒的顆粒分明,吃起來香、潤、爽口,看起來晶瑩透亮,繽紛活潑。
/ 重刀工、講火候的淮揚菜 /
白袍蝦仁
看似小小的一道炒蝦仁卻把淮揚菜的精細發揮到了極致。
上好的青蝦,在加過鹽的清水中排出毒素,再用薑汁餵養12小時以上,最後再用蛋清和生粉給它上漿,漿好的蝦仁還要再放入冰箱冷藏,最後才是翻炒,這樣一道顏色白瑩、口味鮮嫩的白袍蝦仁才算完成。
獅子頭
採用六成肥肉,四成瘦肉混合蔥、姜等配料斬成肉泥,再手團成拳頭大小的肉丸,或清蒸、或紅燒,口感鬆軟,肥而不膩。
還可適應季節變化,在裡面加東西,春天有「河蚌獅子頭」,秋天有「蟹粉獅子頭」,吃的是時令。
文思豆腐
雖不知吃完是否能讓人文思泉湧,但這刀工的精湛就足以讓人驚嘆。
所有食材都切成了頭髮絲般粗細,混著高湯蒸熟,入口即化,讓人回味無窮。
小尾巴
揚州,富有詩意的江南水鄉
有著歷史悠久的早茶文化
也有著專屬揚州人的慢生活
找一天半天,去一趟揚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