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1】
在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演員魏大勳先是調侃躺在沙發上的爸爸,讓爸爸閉上眼睛,然後他突然說:「你記不記得小時候?你打我那時候,讓我閉眼睛。」
停頓了一會兒,魏大勳紅著眼眶,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說:「咔咔扇,扇完之後,說錯沒錯?沒錯,咔咔一頓扇!」
光聽魏大勳這幾句話,就能腦補出他小時候被爸爸暴揍的場面,而導致他被揍的原因,就是魏大勳玩電腦不愛學習了。
即使過去了那麼多年,魏大勳心裡的結還沒有打開,他繼續回憶說:「就咔咔按在地上一頓踹!」光想想就替魏大勳覺得疼得慌!
面對兒子的質問,魏爸一直裝睡沒有說話。到了演播室裡,魏爸才說:「回憶起來也是很難受,說起來也是很痛。」
並且魏爸承認:「我內心覺得,我當時對他要求特別嚴了,就是過分了。」時過境遷,原來父母才明白打孩子真的是做錯了!
一旁的嘉賓汪蘇瀧說:「其實我小時候,我爸也常打我,我是老不愛練琴,後來有一次我爸給我打的,我就生氣走了。」
汪蘇瀧說他一直有心結,後來跟爸爸聊過才好多,雖然他很感謝爸爸的嚴厲,但是被打的傷害卻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慢慢撫平。
從古至今,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只要孩子犯錯誤了,或者不聽話了,二話不說先打再說,哪裡還管得了孩子受了多大的傷害呢?
魏坤琳在《家庭教育寶典》中說,影響孩子成長的不是批評,而是錯誤的批評方法。如果方法正確,孩子不僅不會受挫,反而會因此得到成長。
打孩子就是最錯誤的批評孩子的方法,很多父母卻奉為最有效的方法,父母打是打痛快了,卻不管不顧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2】
打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上個周末家庭聚會上,開學就要上六年級的小侄兒慶慶很安靜地坐著,也不跟別人說話,我就問他怎麼不找弟弟妹妹們玩呢?
他低聲說:「媽媽不準我亂動,不然她又要打我了。」我知道慶慶一直很乖,沒有想到他還會被媽媽打,就問他以前犯什麼錯誤被打的?
慶慶沉默了一會兒才說:「我就是有兩回作業沒寫,媽媽就揪著我的頭髮打,頭髮被都揪掉了。」我伸手摸摸他的頭,希望能給他一點安慰吧。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
這句話看似粗俗,其實用來形容那些只會打孩子的父母真的不為過,他們只圖打孩子一時爽,卻不知道落在孩子身上的拳頭有多大的傷害!
知乎上有個17歲的女孩提問:父母打孩子,孩子還手正確嗎?她說小時候挨過媽媽打,雖然不是家暴的那種,但是給她留下很深的陰影。
後來她在學校被老師她,父母也不保護她,因為他們覺得打孩子不是嚴重的事。然而當天因為她說了一句髒話,媽媽衝過來就要打她。
她告訴媽媽說,你沒有資格打人,你打我我絕對會還手的。她媽媽還是拿拖鞋打了她,她也確實還手了,並且警告媽媽:以後只要你打我,我都會還手!
即使女孩現在長大到可以跟父母抗衡了,但是她卻一直很自卑,很羨慕從小到大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同學,導致她陷在糾結中無法自拔。
孩子做錯了事情,的確需要父母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但是打孩子卻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殊不知孩子表面上被打服了,內心的傷害卻一直都在。
【3】
打孩子是父母不負責任的行為。
剛看到一則微博,標題是:打孩子之前先問自己6個問題,分別是:
1、如果孩子有能力還手,你還會打嗎?
2、如果親人或朋友不聽你的話,你會打嗎?
3、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中有你自己的責任,你會打嗎?
4、你自己以身作則了嗎?
5、你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了嗎?
6、除了「痛下毒手」,你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相信很多打孩子的父母都回答不出來這6個問題,其實說白了,之所以一言不合就打孩子,表面上是為了教育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不負責任。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講過一個案例,孩子在商場哭鬧著要買小汽車,父母說家裡有差不多的,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堅決要買,不買就撒潑打滾給你看。
這個時候父母怎麼辦呢?可能大部分的父母火氣上來了,拎起孩子照著屁股一頓噼裡啪啦,孩子被打怕了,自然不敢再哭鬧了。
但是李玫瑾教授說:「不要打他也不要罵他,把他抱回家,放到臥室裡,不要說教也不要走開,就看著他哭鬧,等他不哭鬧了,幫他擦乾淨臉。」
父母就用這樣堅定而和善的方式告訴孩子,父母不會打你罵你,但是也不會縱容你,這樣孩子才會懂得以後應該怎麼做,也不會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魯迅先生說,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把孩子當成有獨立意識的人,就不會簡單粗暴地用打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屈服。
懂得承擔養育孩子責任的父母,總會善於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採取合適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遠比打孩子更有效果,也更能讓孩子心悅誠服。
【4】
前一段時間,法國參議院最終投票通過了「禁止打屁股法案」,這個法案規定父母不能對兒童使用侮辱性手段進行身體暴力。
這個法案將被寫進民法典,並在新婚夫妻宣誓時進行宣讀。其實即使沒有硬性規定,父母也應該做到不打孩子,不妨試一試以下方法:
首先,制定詳細規則,明確懲罰措施。
孩子撒謊怎麼辦?打一頓孩子才記得牢,這是很多父母的做法,曾經我也這樣認為,並且真的在兒子撒謊的時候,用衣架打了他屁股三下。
然而幾年過去了,有一次我跟兒子聊到那次打他的經歷,他說他完全記不得我為什麼打他,只記得打他三下有多疼了!
由此可見打孩子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倒讓孩子對被打的經過刻骨銘心,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每一個階段應該遵守的規則。
小到吃飯穿衣,大到為人處事,父母明確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並且告訴他做不到的懲罰措施,比如沒收零花錢,減少遊戲時間等。
當孩子明確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要承擔哪些後果的時候,自然會減少犯錯的頻率,即使真的犯錯了,也會心甘情願地受罰。
其次,父母言行一致,說到一定做到。
為什麼很多父母打過孩子會後悔?後悔過下一次照打不誤?就是因為父母說到做不到,在孩子面前權威喪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挑戰父母的底線。
等到父母耐心完全被消耗掉,自然只剩下打這一條路可以走,比如父母告誡孩子不能玩水,如果玩火就要懲罰一個月不允許看動畫片。
然而真的等孩子玩水了,父母卻並沒有不讓孩子看動畫片,孩子就會知道父母光打雷不下雨,下一次就敢玩更大的了。
父母說過的話一定要兌現,這樣孩子才不會膽大妄為,父母自然不會生氣到只能用打來解決問題,這才是父母應該警醒自己的。
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我們的孩子,教育孩子任重道遠,打孩子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愛孩子的父母都不會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