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勳爆童年被爸爸狠打:打孩子是父母最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

2020-12-20 騰訊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

在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演員魏大勳先是調侃躺在沙發上的爸爸,讓爸爸閉上眼睛,然後他突然說:「你記不記得小時候?你打我那時候,讓我閉眼睛。」

停頓了一會兒,魏大勳紅著眼眶,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說:「咔咔扇,扇完之後,說錯沒錯?沒錯,咔咔一頓扇!」

光聽魏大勳這幾句話,就能腦補出他小時候被爸爸暴揍的場面,而導致他被揍的原因,就是魏大勳玩電腦不愛學習了。

即使過去了那麼多年,魏大勳心裡的結還沒有打開,他繼續回憶說:「就咔咔按在地上一頓踹!」光想想就替魏大勳覺得疼得慌!

面對兒子的質問,魏爸一直裝睡沒有說話。到了演播室裡,魏爸才說:「回憶起來也是很難受,說起來也是很痛。」

並且魏爸承認:「我內心覺得,我當時對他要求特別嚴了,就是過分了。」時過境遷,原來父母才明白打孩子真的是做錯了!

一旁的嘉賓汪蘇瀧說:「其實我小時候,我爸也常打我,我是老不愛練琴,後來有一次我爸給我打的,我就生氣走了。」

汪蘇瀧說他一直有心結,後來跟爸爸聊過才好多,雖然他很感謝爸爸的嚴厲,但是被打的傷害卻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慢慢撫平。

從古至今,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只要孩子犯錯誤了,或者不聽話了,二話不說先打再說,哪裡還管得了孩子受了多大的傷害呢?

魏坤琳在《家庭教育寶典》中說,影響孩子成長的不是批評,而是錯誤的批評方法。如果方法正確,孩子不僅不會受挫,反而會因此得到成長。

打孩子就是最錯誤的批評孩子的方法,很多父母卻奉為最有效的方法,父母打是打痛快了,卻不管不顧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2】

打孩子帶來的心理傷害有多大?

上個周末家庭聚會上,開學就要上六年級的小侄兒慶慶很安靜地坐著,也不跟別人說話,我就問他怎麼不找弟弟妹妹們玩呢?

他低聲說:「媽媽不準我亂動,不然她又要打我了。」我知道慶慶一直很乖,沒有想到他還會被媽媽打,就問他以前犯什麼錯誤被打的?

慶慶沉默了一會兒才說:「我就是有兩回作業沒寫,媽媽就揪著我的頭髮打,頭髮被都揪掉了。」我伸手摸摸他的頭,希望能給他一點安慰吧。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

這句話看似粗俗,其實用來形容那些只會打孩子的父母真的不為過,他們只圖打孩子一時爽,卻不知道落在孩子身上的拳頭有多大的傷害!

知乎上有個17歲的女孩提問:父母打孩子,孩子還手正確嗎?她說小時候挨過媽媽打,雖然不是家暴的那種,但是給她留下很深的陰影。

後來她在學校被老師她,父母也不保護她,因為他們覺得打孩子不是嚴重的事。然而當天因為她說了一句髒話,媽媽衝過來就要打她。

她告訴媽媽說,你沒有資格打人,你打我我絕對會還手的。她媽媽還是拿拖鞋打了她,她也確實還手了,並且警告媽媽:以後只要你打我,我都會還手!

即使女孩現在長大到可以跟父母抗衡了,但是她卻一直很自卑,很羨慕從小到大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同學,導致她陷在糾結中無法自拔。

孩子做錯了事情,的確需要父母告訴他正確的做法,但是打孩子卻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殊不知孩子表面上被打服了,內心的傷害卻一直都在。

【3】

打孩子是父母不負責任的行為。

剛看到一則微博,標題是:打孩子之前先問自己6個問題,分別是:

1、如果孩子有能力還手,你還會打嗎?

2、如果親人或朋友不聽你的話,你會打嗎?

3、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中有你自己的責任,你會打嗎?

4、你自己以身作則了嗎?

5、你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了嗎?

6、除了「痛下毒手」,你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相信很多打孩子的父母都回答不出來這6個問題,其實說白了,之所以一言不合就打孩子,表面上是為了教育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不負責任。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講過一個案例,孩子在商場哭鬧著要買小汽車,父母說家裡有差不多的,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堅決要買,不買就撒潑打滾給你看。

這個時候父母怎麼辦呢?可能大部分的父母火氣上來了,拎起孩子照著屁股一頓噼裡啪啦,孩子被打怕了,自然不敢再哭鬧了。

但是李玫瑾教授說:「不要打他也不要罵他,把他抱回家,放到臥室裡,不要說教也不要走開,就看著他哭鬧,等他不哭鬧了,幫他擦乾淨臉。」

父母就用這樣堅定而和善的方式告訴孩子,父母不會打你罵你,但是也不會縱容你,這樣孩子才會懂得以後應該怎麼做,也不會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魯迅先生說,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把孩子當成有獨立意識的人,就不會簡單粗暴地用打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屈服。

懂得承擔養育孩子責任的父母,總會善於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採取合適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遠比打孩子更有效果,也更能讓孩子心悅誠服。

【4】

前一段時間,法國參議院最終投票通過了「禁止打屁股法案」,這個法案規定父母不能對兒童使用侮辱性手段進行身體暴力。

這個法案將被寫進民法典,並在新婚夫妻宣誓時進行宣讀。其實即使沒有硬性規定,父母也應該做到不打孩子,不妨試一試以下方法:

首先,制定詳細規則,明確懲罰措施。

孩子撒謊怎麼辦?打一頓孩子才記得牢,這是很多父母的做法,曾經我也這樣認為,並且真的在兒子撒謊的時候,用衣架打了他屁股三下。

然而幾年過去了,有一次我跟兒子聊到那次打他的經歷,他說他完全記不得我為什麼打他,只記得打他三下有多疼了!

由此可見打孩子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倒讓孩子對被打的經過刻骨銘心,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制定每一個階段應該遵守的規則。

小到吃飯穿衣,大到為人處事,父母明確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並且告訴他做不到的懲罰措施,比如沒收零花錢,減少遊戲時間等。

當孩子明確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要承擔哪些後果的時候,自然會減少犯錯的頻率,即使真的犯錯了,也會心甘情願地受罰。

其次,父母言行一致,說到一定做到。

為什麼很多父母打過孩子會後悔?後悔過下一次照打不誤?就是因為父母說到做不到,在孩子面前權威喪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挑戰父母的底線。

等到父母耐心完全被消耗掉,自然只剩下打這一條路可以走,比如父母告誡孩子不能玩水,如果玩火就要懲罰一個月不允許看動畫片。

然而真的等孩子玩水了,父母卻並沒有不讓孩子看動畫片,孩子就會知道父母光打雷不下雨,下一次就敢玩更大的了。

父母說過的話一定要兌現,這樣孩子才不會膽大妄為,父母自然不會生氣到只能用打來解決問題,這才是父母應該警醒自己的。

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我們的孩子,教育孩子任重道遠,打孩子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愛孩子的父母都不會打孩子!

相關焦點

  • 沈夢辰兒時常被爸爸打罵,任爸爸:打任家萱時連布尺都抽斷
    跟如今從小泡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不一樣,相信很多八零後九零後的網友,童年時都被父母或老師體罰,甚至打罵過,這些被打罵的經歷簡直就是童年陰影。沈夢辰和任家萱我們都很熟悉了,長得漂亮又才華,平時看上去也是乖乖女的樣子,沒想到她們童年也是被父母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的。
  • 董卿的教育觀:從來不「打」孩子的父母,反而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所以像是棍棒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幾乎已經消失於大部分的家庭。但是著名的主持人董卿則認為,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而且在教育他的時候過分遷就,在該嚴厲責罰的時候不責罰,這是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有的時候父母不讓自己吃零食,或者是玩遊戲,孩子一哭父母就會沒有辦法,就會慣著他。這樣下去是不行的,適當地對孩子進行捆綁教育,反而是給他最好的禮物。
  • 孫子沒考好,奶奶把爸爸打一頓,這屆父母太難了:從小到大都挨打
    30多歲的爸爸也趕緊向警察叔叔訴苦:「媽媽讓我教小孩,我說等一會兒,她就把我打一頓,看把我身上撓這樣……」看了這段視頻,大家都被逗笑了,想想30多歲的孩子爸,小時候不寫作業,不好好學習,被父母打,被老師打,沒人說不對,好不容易長大了,自己孩子不寫作業,考試考不好,結果孩子不能打了,挨打的還是自己,這從小被打到大,這屆父母真是太難了!
  • 教育孩子打不打,專家警告:別為自己粗暴教育方式找藉口
    ,終於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了更有力的依據。教育孩子打還是不打,已沒必要討論,這裡要說的是,不要輕易去打孩子,去耐心的聽聽孩子怎麼說,也許會讓你更容易知道該怎麼做。一、不要在不了解真實的情況下就去輕易打孩子媽媽推著車子帶兒子出去玩,回來時,兒子突然雙腳著地不讓媽媽推車子,並大聲說「停、停」。媽媽很生氣,訓道:還沒有玩夠啊,都這時候了,還不想回去?回家,今天不玩了。「兒子哇哇大哭。
  • 由國際不打小孩日說起,你還記得童年挨過的打麼?
    教育自己的娃,最直接可當的方法,就是打一打才能更好長記性。比如說那部神片《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中,父親對那個偷窺的小孩。還有英劇《百年鄉情中》父親對小孩。那都是該打的一定要打。我們也常常看到古今中外名人的訪談,都談當年如何的生活困苦,還給常受到父母的鞭打。幸福一點的是爸媽遇爾打一次,不幸福的是天天打。更有不幸的是爸爸打媽媽,媽媽的氣無處可撒又打他。或者是幾個小青年點瓶啤酒,幾串燒烤,不由自覺就講起童年往事。被爸媽打是沒辦法的事。在學校被老師打,有多少人提起來還都義憤不息啊。
  • 「國際不打小孩日」:為什麼不能打孩子?因為會傷害大腦!
    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須,孩子犯錯後,適當懲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懲罰不等於體罰,懲罰的手段有很多種,體罰只是其中最原始、最無奈、也可以說是父母最無能的一種手段。2014年新浪教育調查稱,84%的家長承認打過孩子,88%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過,打孩子成了父母教育孩子最普遍的一種方式。為什麼不能打孩子?打孩子不只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對心理健康造成傷害。
  • 打罵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不打不罵的方式就一定有效嗎?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打罵孩子都說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不打不罵孩子吧,有時候光說教講道理,語言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有些孩子即使是被打被罵之後,依然還是老樣子,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是好了!
  • 父母成長課程|不打不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先進?
    在我周圍,從來沒有被父母打罵過的孩子,很少。 包括我自己在內,大部分的人在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都曾被父母打罵過。 很多人被父母打罵所造的陰影一直如影隨形,所以長大後暗暗發誓不再以打罵的形式對待孩子。但是面對調皮的孩子也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甚至有些家長上了很多身心靈的課程,只是為了「以德服孩子」。
  • 明星父母超有梗,「快樂源泉楊迪媽媽」,「沙發之神魏大勳爸爸」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荃媽育兒」所有,歡迎個人轉載要說現在最賺錢的職業非明星莫屬了,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必有過人之處,而這跟父母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那麼明星父母的教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四:楊冪不行——楊冪爸爸楊冪是娛樂圈出了名的高情商女孩,這離不開爸爸的教育,楊冪的爸爸經常在公共場合調侃楊冪,「楊冪沒考上清華太笨了,楊冪大粗腿大粗胳膊是膽大包天的混不吝」楊冪也不甘示弱,調侃爸爸:「上梁不正下梁歪」。
  • 闢謠:被打疼的孩子才會乖乖的?孩子被打後的負面影響父母該了解
    再翻看一下關於不可以打孩子的育兒類作品,底下的評論大同小異。於是許多原本贊同不採用棍棒教育的父母,如今也開始自我懷疑,尤其是有時候孩子真的有些調皮,更是加深了這部分父母對自己教育方式的懷疑,開始認為,孩子也許真的該打。打孩子,是大勢所趨?
  • 遇到這3類孩子,父母再捨不得打就晚了,嘴皮磨破也毫無意義了
    有些家長或許是由於工作太忙沒時間管教,有些是捨不得打孩子溺愛孩子,所以便有了熊孩子出沒,育兒專家曾經說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但是如果你確實無法用語言感化你的孩子,只能用武力來表達,但是也不是說要狠打,而是要有力度節制的打,打一次了孩子就懂了,如果遇到你們家的孩子有這些特徵,你們的藤條就要準備好了
  • 父母不負責任的離異,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離異,最終苦的還是小孩,只是父母這樣不負責任的離異,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造成的心理傷痛影響是無法隨著歲月去抹平的,缺失的不完整的愛也是終究補不回來的。最新一季《變形計》裡面的農村女主人公周星雨,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三歲父母離異,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媽媽只是一個給了她生命的女人,媽媽的樣子隨著時間也慢慢的模糊了;爸爸常年在外,回來也很少說話,更多的是沉默的彼此相望。她說,爸爸不像爸爸,感覺怪怪的,最親的還是和爺爺奶奶。
  • 被自己孩子打了的父母,該不該打回去?你不教育,別人會替你教育
    父母打孩子是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打父母,似乎不太常見。但是,這種情況事實上有很多,只是很多家長下意識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把孩子打父母這件事情當成是孩子的無心之失罷了。被孩子打了,自己到底該不該反手給孩子打回去?要是打了孩子,孩子會怎麼樣?不打孩子又會怎麼樣?孩子為什麼會打家長?
  • 國際不打孩子日 | 今天不打 明天就可以打了嗎?
    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崔華芳在其博客發文建議,不要打2歲以下或6歲以上的孩子。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沒有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此時打孩子對孩子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6歲後孩子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父母更需要以講道理的方式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對孩子產生心理影響。
  • 父母想走出原生家庭的循環,讓孩子幸福,需要這樣與童年和解
    我是一位幼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正面管教雙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幾年前,我看到很多家長因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對孩子總是非打即罵,孩子哭得很可憐,於是我下決心要在這個領域裡進行深耕。後來我給家長們開展了家庭教育講座,為家長分享一些教育理念,幫助了很多家長。前不久,幼兒園一位媽媽在送孩子來園時,站在幼兒園門口反覆叮囑孩子要多喝水。
  • 父母想走出原生家庭的循環,讓孩子幸福,需要這樣與童年和解
    孩子媽媽說:「我家孩子就這樣,好好說他不聽,打了就會聽。有時,真的會被他氣得很難受。我們小時候不聽話父母不也是這麼打的嗎?管孩子還想不打孩子?」聽這位媽媽一說,我明白了為什麼孩子沒有多喝水,媽媽就會想打孩子了。她是在重複她童年時讓她感到痛苦的行為。
  • 孩子一不聽話就想打?降低「原生家庭」傷害,父母平靜孩子才乖巧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小孩子有大人也有,特別是做了父母之後,會發現脾氣這個東西真的不好控制,遇到小孩子不懂事、調皮搗蛋的時候,立馬就想給孩子來兩下制止孩子的行為。小孩子小時候都頑皮貪玩,這是天性,肯定不能指望他們像大人一樣世故講理,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小孩子一不聽話,還是忍不住想要動手打幾下給他們個教訓。
  • 「有本事就一直打」,挑事的爸爸和失控媽媽,是孩子的童年噩夢
    文|文兒昨天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爸爸媽媽因為瑣事吵架,心情很不好。這時候媽媽罵了旁邊的孩子,也不是孩子做錯了什麼,就是看孩子很不順眼。爸爸看見就說:你罵孩子幹嘛?有毛病呀。媽媽說:我罵了怎樣,我還打他呢。話沒說完就提著雞毛撣子打在孩子身上,爸爸不僅不勸,還在那挑事:有本事你還能打死他。
  • 孩子犯錯,怎樣教育不打不罵又管用?秘訣看這裡
    男孩的媽媽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說話都是細聲細語,不過男孩的爸爸每次都以打或者罵的方式教育。說到底,孩子很多行為方式都從家長處學習,因此,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的問題。很多父母選擇懲罰孩子的方式是打、罵孩子,用這種體罰羞辱孩子。
  • 女兒偷東西被發現,父母怒而暴打孩子,棍棒式教育,該存在嗎?
    小姨丈拿著皮帶,直往我小表妹身上打,絲毫不手軟。我一個成年人都看不下去了,急忙想要趕上去制止,但小姨卻拉住了我。她說:「你姨丈教育孩子,我們都別插手。」聽著小表妹的哭聲,我實在無法贊同:「小姨,孩子還小,犯了錯,口頭教育幾聲就好了,這麼打下去,你就不心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