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有一個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
借用這一名言,我們可以將孔子開創的儒家思想概括為一個人生哲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改變世界。
這一人生的支點,就是人的自我改變或自我改造。改變世界,就在於藉由修身為本,充實、完善自己,以為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儒家的思想中,改變世界就是平治天下的外王。改變世界的支點,就是自我改變的修身和內聖。
外王的根本在於內聖,內聖的所在就是修身。改變世界的支點,就是以修身為本的自我改變。
這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改變世界」的哲言,就體現為「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的論說和主張。
給我一個支點:自我改變,就在於主體覺醒。
尋找改變世界的支點,本身就是一個人性自覺和覺醒的過程。我們人類的命運,主要決定於自身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而非完全掌握在外在的主宰上。
人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就是重新認識自己,重新給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重新賦予自己新的責任和擔當。不再訴諸於外在主宰,而訴求於自身的「求諸己」。
在孔子的思想中,藉由「為仁由己」和「弘道在人」的自覺,明確了人在為政、化人上的主體責任擔當。依靠「克己復禮」的己正,就能達致「天下歸仁」之改變世界的目標。
在孟子的思想中,藉由「居仁由義」和推及擴充的自覺,明確了人在平治天下中的主體責任和作用。既然天下、國家之本在身,則「修其身而天下平」就是改變世界的支點。
在荀子的思想中,藉由「明天人之分」和王霸政治的自覺,明確了人不與天爭職的主體職責和功用。人可以依靠自身主體的積禮義、興教化和行德政,而改變世界,天下平。
給我一個支點:自我改變,就在於修身誠身。
明確改變世界的支點,在於自身的自我改變,則修身就是樹立和堅固這一支點的核心和關鍵。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的自覺和覺醒,就體現在「明明德」的修身上。
在孔子的思想中,修身而誠身的支點,就在於「克己復禮為仁」,證驗在孔子自己的親身閱歷中。「求諸己」的主體意識和作用,就在於「天下有道則見」。
在孟子的思想中,藉由明善誠身以及心悅誠服的王道政治,則內聖的修身就成為改變天下的支點。改變世界的主體責任和功用,就是「達則兼善天下」。
在荀子的思想中,修身的工夫就體現為「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的求其在我者。只要敬其在己者,積善成德,就能「仁眇天下,義眇天下,威眇天下」,以為天下治。
給我一個支點:自我改變,就在於內聖外王。
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中,平治天下的外王,就是改造世道的改變世界。達致外王的根本,乃在於修治其身而成就內聖。仁義有諸己的至誠不已,就是改變世界的支點。
在孔子的思想中,改變世界的內聖支點,就在於知天命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藉由發揮主體作用,我們就能達致「我欲仁,斯仁至」,以至於成就「堯則天」之大。
在孟子的思想中,改變世界的內聖支點,就在於「由仁義行」的「性之」或「至誠」。藉由盡其性命而尊德樂道,就能實現「大而化之」的王道之治,扭轉乾坤。
在荀子的思想中,改變世界的內聖支點,就在於「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誠心守仁行義,就能神化。藉由神明自得之誠,就能化萬民而成就王道,改變世道。
先秦儒家思想的一大文化和文明貢獻,就在於為人類找到一個改造世道、改變世界的一個支點:
求諸己而修身,藉由改變自己、提高自己,在為仁弘道中立己立人、達己達人,修其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改變世界的目標理想。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經滄桑而綿延不絕,已充分證明中華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和迎接各種挑戰的開拓能力。這一文化內涵,既本自「學·思·觀」的探求真理而來,又呈現著「學·思·觀」的理性自覺和開放思維。讓我們齊心協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時代洪流之中,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冷靜的思考,清醒的應對,果敢的鬥爭,無愧的付出。堅信「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歡迎評論交流探討。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感謝版權原作者。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