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崔玉濤
歷任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天津和睦家醫院首席兒科醫生、
北京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副主任。
天氣越來越熱了,寶寶們出門的時間變少了。
在家的狀態也大多都是開著空調啃著瓜,吃著零食躺著耍。
一吃正餐,就沒胃口,一哭二鬧三搖頭!
一會兒脹氣,一會兒便秘。
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是寶寶沒吃對,其實,有時候是寶寶的腸道出了問題。
01
—
小小腸道,身負重任
腸道,除了能幫助消化,還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甚至還會影響寶寶們的神經發育和大腦發育。
而想讓寶寶腸道功能分分鐘在線,就不得不提一下腸道裡那些「亦正亦邪」的「小精靈」——腸道菌群了。
腸道菌群數量比人體細胞還要多十幾倍,主要分為「友軍」益生菌、「小透明」中性菌、幹啥啥不行,「鬧妖」第一名的有害菌。
大部分時候他們是可以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的。
可「不安分」的有害菌,總想時不時搞點事情來凸顯「存在感」。
當我們的飲食結構不健康、濫用抗生素,或者處於病理狀態免疫下降時,就可能會引發腸內菌群失衡,有害菌的比例就有可能增加[1]。
一旦有害菌增多,有益菌變少,就會出現腸道菌群失調的情況,讓寶寶出現腹痛、腹瀉、便秘、食物過敏等問題,甚至還可能會出現肥胖症等代謝性疾病,孤獨症、抑鬱症等神經系統疾病。
不過,我們也不是沒辦法。
只要使出「絕招」,及時尋求外部「援軍」——益生菌,就可以有效「擊退」有害菌的進攻。
但是,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大家,益生菌可不能盲選,雖然它們是「精兵強將」,但也「術業有專攻」,一旦選錯、用錯,很可能起不到什麼實際效果。
02
—
如何選對益生菌?
想要益生菌「效能最大化」,就要選對、用對益生菌。
看菌株益生菌的功效高度依賴於菌株的特定性。
我們通常聽到的什麼「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等就是「菌種」,是一個大的有關種類的名稱,這些菌種下,又有不同的菌株,而我們真正要用的,就是這些菌株!
國家批准了7個菌種共9個菌株可以用於兒童食品。
看配料我們能買到的,都統稱為「益生菌製劑」(畢竟,細菌沒法兒直接「抓」來用啊)。
益生菌製劑裡除了益生菌,還會有別的成分。
要學會看產品信息、配料,避免選擇含有過敏原的益生菌。
為什麼吃了沒效果?最讓家長們擔心的是,為什麼寶寶益生菌吃得不少,卻看不到什麼效果呢?
在服用益生菌之前,家長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做一個腸道菌群檢測,再根據醫囑,選擇合適的益生菌。
文章來源:崔玉濤的育學園
沒有解決您的育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