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歷史」第四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萌芽的茶文化

2021-01-09 玉蒼之南普洱茶

西漢時期到南北朝時期,是茶文化的萌芽階段。

中國飲茶始於西漢有史可據,但在西漢時期,中國只有四川一帶飲茶,西漢對茶作過記錄的司馬相如、王褒、楊雄均是四川人。

這時期的四川地區已經有人開始大面積種植茶葉園區。

隨著茶葉的大量生產和發展,當時的茶農將生產的茶葉,運到鄰近的成都及水陸交通便利的武陽市場出賣。

逐漸開始出現了茶葉市場。

中國茶葉向東的移動發生在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西漢年間,湖南就有以茶命名的「茶陵縣」。

當時的湖南等地不僅生產茶葉,還對茶葉非常的重視,從《行州圖經》的記載中:「秦陵者,所謂山谷生茶茗地。」就可以看出。

而且茶葉的藥用價值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東漢著名醫藥家華佗在《食論》中最早論述了茶的保健作用:「苦荼久食益意思。」(苦荼即為茶)

指出茶味苦,飲茶有益于振奮精神,吃茶可增進思維。

這讓茶葉跨進了社會和文化的範圍裡,並且彼此有了更緊密的聯繫。對茶葉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西漢時期,較早記錄茶為流通商品和民間飲品的人是王褒。

他是西漢辭賦家,宣帝諫議大夫。王褒在《僮約》中規定,把煮茶、買茶作為家奴必須完成的勞役。

《僮約》中有兩處提到茶,即「膾魚炰【fǒu】鱉,烹茶盡具」和「武陽買茶,楊氏擔荷」。

「烹茶盡具」意為煎好茶並備好潔淨的茶具,「武陽買茶」就是說要趕到鄰縣的武陽(今成都以南彭山縣雙江鎮)去買回茶葉。

這是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

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茶葉在漢代已經成為市場交易品和民間飲品,也反映了茶文化的發展狀況。

「薑桂荼荈【chuǎn】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這篇詩句出自西晉詩人孫楚所著的《出歌》。

後被收錄《茶經》中,成為漢以後最早詠茶葉的詩篇之一。

孫楚是最早為茶寫詩的人,這篇詩點名茶的原產地,與生薑、肉桂等調味品並列為巴蜀的特產。

隨後北魏曹思勰【xié】所撰的《齊民要術》中,也記載了許多茶葉烹調技藝的介紹。

三國魏張揖《廣雅》中提及:「荊巴間採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苦煮勞飲,先灸令色赤,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桔子毛之。」

表明了三國時期已形成採茶製成茶餅的加工方法。

《茶經·七之事》記載:「孫皓每饗【xiǎng】宴,坐席無不悉以七勝(升)為限,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荈以代酒。」(荈【chuǎn】即茶)

當時三國吳國皇帝孫皓,常舉宴狂歡,而韋曜酒量甚小,孫皓就開創了以茶代酒的先例,一直被後人模仿。

可見當時茶的生產與飲用已在華中地區流行開來。

魏晉時期將茶做成茶餅,每次喝茶的時候,將茶橇起一塊,放在容器中搗成粉末,加水煮的同時還會放蔥、姜、桔子等調味品。

所以當時的人們稱其為「喝湯」,後改為「喝茶」。針對這種茶湯的做法,西晉時期記載的有很多,配料的種類也很多種多樣。

到了六朝時期,佛教的盛行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茶佛一味」可以說明二者關係十分密切。飲茶對佛徒來說是很有益處。

一是坐禪時可徹夜不眠;二是滿腹時能幫助消化;三是用作不發(抑制性慾)之藥,藉以摒絕塵念。

伴隨茶葉生產的發展和飲茶的普及,茶學蓬勃興起,茶學興起的反饋,使得茶葉生產更快地向發展,於是出現茶科學文化的萌芽。

那麼茶文化除了佛道文化的傳播以外,是怎麼在隋唐時期快速發展起來的呢?下期將繼續講述隋唐時期茶葉的發展。

上期回顧:「中國茶葉歷史」第三階段——茶文化的啟蒙

相關焦點

  • 我國茶文化起源於何時?經歷幾起幾落,一篇文章看透它的興衰沉浮
    一、茶文化萌芽於南北朝至唐朝初期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中曾提到過,自秦人取蜀,始有茗飲之事。誰讓秦朝統一六國,建立封建大一統集權王朝以後,茶葉開始從巴蜀之地向陝西河南一帶拓展。等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整個長江中下遊包括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皆有植茶。
  • 律令制時期的日本能進入封建社會,為何魏晉南北朝卻無能為力?
    在律令制時期,日本因為強有力的政府進入了封建社會,然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卻不存在這樣一個情況的出現。在這兩個時間相近的情況之下,這一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在歷史時空的發展之下,日本與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呈現出南北迥異的情況,除卻外界因素的影響,更多的因素是在於特定時空下自身所存在的文化因素。
  • 乳名為什麼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
    在中國古代,嬰兒自出生之日起,父母就要在三個月內取好孩子的乳名,以便稱呼。在秦漢時就在相關的文獻資料上發現了"乳名"的記載,可當時的士人認為乳名太過於不正式,不雅,於是在正式的公開場合併不多使用。但是被秦漢士人認為的不雅"小名"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放異彩,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乳名在魏晉南北朝如此流行呢?
  • 中國歷史故事: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
    進人魏晉南北朝後,志怪小說在各種條件的作用下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作家多、作品多,而且形式上更趨於成熟,不僅有了一定規模的故事情節,而且也有了某種程度的人物形象描寫,同時現實性和時代感也大大增強了。繁榮的原因,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當然是在兩漢志怪的深厚基礎上發達起來的,但它的繁榮和進步又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
  • 《顏氏家訓》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
    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家訓歷史悠久,《尚書·無逸》是周公還政於成王之後對他所進行的告誡,已初步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質。如果將它算作家訓文獻,那麼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
  • 魏晉南北朝只是一個歷史時期?那是你不知道它的跨度時間
    我們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是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這一時期文化繁榮璀璨,眾多上層社會名流空談是這個時期最顯著的特徵。所以想理清這段歷史時期,我們首先要找出這個時期的幾個關鍵詞: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文化繁榮璀璨,上層社會空談之風盛行,最主要的還是當時的門閥政治。源於兩漢時期實行的察舉制,高門子弟是之間相互舉薦,逐漸把持朝堂,比如西漢時期著名的大儒楊震就開創了著名的弘農楊氏。
  • 【溯源甘肅】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農業的發展
    【溯源甘肅】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農業的發展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李清凌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耙地、播種、揚場、耕地景象的磚畫。(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河西地區相對安定。但受東漢後期鎮壓羌人的戰爭和當時中原戰亂的影響,包括今甘肅全境的涼州地區,戶口減少嚴重,社會生產遭受破壞。
  •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是孕育茶文化的搖籃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是最開始飲用茶湯的國家,是孕育茶文化的搖籃。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物質生活資料,隨著這項活動的普及化,人們在嘗茶過程中領悟到茶超出物質意義之外的精神品性,茶文化由此發端;盛唐時期陸羽《茶經》一書的出現,是茶文化的誕生的標誌;宋代茶文化發展到鼎盛階段,此期對於茶的精神層面研究較之前代更為深入,不僅在茶書方面出現了如宋徽宗《大觀茶論》、蔡襄《茶錄》等二十餘部茶學專著,文人詩詞創作也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一方面蘇軾、蔡襄、歐陽修
  • 魏晉南北朝服飾賞析
    同時,這種思想與新興的佛教互相融合,形成了魏晉玄學體系。這種新的學術思想樹立起了新的社會意識和新的價值觀,同時也影響著魏晉的美學思潮和服飾觀念。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強烈、矛盾、熱情、濃於生命色彩的一個時代,是中國美學思潮大轉折的關鍵」。它獨特的「魏晉風度」,打破長期以來儒家的禮制服飾觀,所以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藝術自覺的時代,一個美學自覺的時代,一個服飾自覺的時代。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中國朝代歷史之魏晉南北朝 隋」
    (3)劉勰《文心雕龍》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了完整的體系。   (4)《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   (5)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係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
  • 承《通訊》而興的《會刊》,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的窗口刊物
    2020年7月出版 作者簡介: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等七家單位的學者共同發起成立,是從事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教學及其他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經民政部審批的國家一級學會
  • 位於龍井茶之鄉的中國茶葉博物館,遊杭州必不可少的打卡之地
    聽說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是個非常值得參觀的地方,雖然下著雨,雖然時間特別緊,取消了原計劃的景點靈隱寺,堅持去了茶博。結果沒有讓人失望,了解到了我們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無限魅力,以及茶文化對世界的巨大影響。
  • 學習通《魏晉南北朝史》章節測試答案
    魏晉南北朝1.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基本特點魏晉南北朝(一)1【單選題】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之後,第一次的大規模分割的時期是(C)。A、東周B、東漢C、魏晉南北朝D、春秋2【單選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是:DA、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的第一次大面積分割狀態,各個地區的發展呈現區域性特徵。B、政權更迭達380餘年,為歷史之最。
  • 我和魏晉南北朝史
    我還是用舊的笨法子,遇到人名就查列傳,遇到地名就查《地理志》,遇到官名就查《職官志》,這樣互相比勘,同時參考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和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等等。 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指出,研究一種制度,不能僅從靜止的方面來考慮,還要從「動」的方面,就是它的運行方面來研究,這種說法也是對頭的。我還寫了兩篇書評,一篇是評美國魏楷英譯《魏書·釋老志》,還有一篇是評日本岡崎文夫的《魏晉南北朝通史》。做了這樣一些工作,可以算是我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第一階段。1937年抗戰爆發,我回到天津家裡,準備結婚以後再到南方去。
  • 文章選登|從出土錢範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鑄錢工藝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錢範;鑄錢工藝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鑄錢工藝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遺留下了種類豐富的錢範,有平板豎式銅母範、平板豎式石子範、疊鑄銅母範、疊鑄泥子範等,通過對錢範的研究,可以確定這一時期的鑄錢工藝既有平板豎式鑄錢法,也有疊鑄錢法,並在北朝晚期孕育出了新的鑄錢工藝
  • 紹興能否建一個茶文化博物館?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紹興產茶歷史悠久,紹興茶有史料記載,始於漢,興於魏晉南北朝,盛於唐,旺於宋元,明清時期,更是越茶行天下。歷史上紹興曾被稱為中國的「茶都」。紹興茶葉歷史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多年來,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在呼籲,建一個茶文化博物館,讓紹興的茶文化成為生態、旅遊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 以牛車為尊:魏晉南北朝時期,牛車為何成為了「豪車」?
    在古代中國,作為日常的交通工具,牛車多為普通老百姓使用,對於達官貴人來說,通常都是乘坐馬車出行。馬車和牛車,前者如同豪華小轎車,後者如同自行車,乘坐者的地位差別不言而喻。然而,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時期卻是例外,那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和顯貴們紛紛以乘坐牛車為榮,一時間蔚然成風。
  •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取名喜歡用之字,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魏晉南北朝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特別的時代,戰亂頻發、政權更迭、玄學興起、佛道流行、名士輩出。在這個時期,人們取名也是極有特色的。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取名喜歡用&34;字呢?背後到底有何玄機?其實在漢朝的時候,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絕大部分都是用單字取名,如果用兩個字來取名,是會被嘲笑和鄙視的。
  • 茶功效:藥用、食用、衝泡,為何說中國茶文化乃禮儀文化?
    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有飲茶的習慣,我們說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飲茶的習慣在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熱愛飲茶的古老民族,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的茶葉就曾壟斷著世界茶葉市場,由此可見國人喜愛茶葉之深。
  • 【百年商都】(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商都
    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商都東漢末年,先歷黃巾起義,繼經董卓之亂,陷入割據勢力之間的紛爭,最後呈鼎足之勢崛起魏、蜀、吳3個政權。三國時期,中國的歷史再次陷入割據狀態,也為民族大融合樹立了起點。晉為公元265年(三國魏鹹熙二年)司馬炎所建,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統一南北。統治區域東至東、南海,西至蔥嶺,西南到雲南、廣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抵燕山,東北迤至朝鮮半島西北部。公元316年,匈奴人劉曜攻入長安,愍帝下臺,西晉土崩瓦解,歷4帝、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