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南京鼓樓醫院,仿佛在歷史中穿越。馬林廣場內,十九世紀的1892樓、二十世紀的1號樓及二十一世紀的南擴新大樓,三座標誌性建築三面環繞,靜靜訴說著這裡128年的風雨歷程。
百餘年來,南京鼓樓醫院歷經一代代的積累和沉澱,形成了具有鼓醫特色的價值文化、人文文化、學科文化和品牌文化體系。
然而,面對健康中國新時代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南京鼓樓醫院如何將傳統特色與創新思維相融合,是擺在黨委書記彭宇竹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面對挑戰,集雷厲風行與心思縝密於一身的她,似乎早已成竹在胸。近日,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她坦露了獨到的醫院發展新思維與管理新探索。
縮小差距從緊抓學科內涵建設下手
心內科專業出身的彭宇竹,1988年來到南京市中醫院,從醫務處起步接觸管理。2004年,她調任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當院長,正式開啟「一把手」的工作。
「一個外人來了,能幹出點什麼?」面對一些員工的質疑,彭宇竹坦陳:當時面臨的壓力並不小。她同時也發現: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雖是一家專科醫院,但學科專業細分、科研學術實力、人才高度都很缺乏,「甚至,絕大多數醫護人員還不知道中文核心期刊的概念。」
這讓彭宇竹找想到改變現狀的入口——緊抓內涵建設。
一邊工作,一邊進修。2005年,她在攻讀南京大學商學院EMBA時,發表《轉型期專科醫院發展戰略研究》的論文,深入研究了如何從大方向上找到一條適合婦幼保健院的發展路徑。
學以致用,她在此期間引進科研管理專家,第二年便實現了在SCI發表論文零的突破;同時,她走訪過多個國家,不斷學習、借鑑國外醫療機構的管理經驗,用8年時間,完善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婦科、兒科和兒保、婦保的專科細分體系,並促成其兒保及婦保做到全國領先。
2014年8月,彭宇竹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擔任黨委書記。更大的舞臺,得以讓她繼續完成醫院管理夢,但同時,她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大了。同年11月,復旦版中國醫院專科綜合排行榜發布,鼓樓醫院排在第52名。「這與我的心裡預期差得有點遠」彭宇竹說,當時她很著急。
怎麼辦?還是要從「抓學科內涵發展」上下手。在第二年初召開的醫院研討會上,她黨政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上述想法,「當時全院的科主任都很激動,說這是抓到了點子上。」
學科的差距,數字會說話。2016年2月,原江蘇省衛生計生委印發《江蘇省「科教強衛工程」實施方案》 ,南京鼓樓醫院集肝膽外科、腫瘤科、消化內科之力成功申報江蘇省臨床醫學中心,而江蘇省人民醫院一個普外科卻獲得了省醫學中心、重點學科、創新團隊等多個項目。「省人民醫院一個科室獲得的項目高於我們「三科合一」的學科團隊,其學科厚度顯而易見,這就是差距。」彭宇竹說。
所以,在做醫院的「十三五」規劃時,彭宇竹為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醫學前沿發展、學科引領發展、醫研雙軌發展、教學標杆發展、人才集聚發展和管理精細科學」 的發展定位及其相關內容;牽頭制定實施《醫院十三五學科發展規劃》,明確了學科發展的目標、策略和重點內容;提出從制度、管理、規範、創新四大方面鍛造鼓醫學科文化;構建學科、學科帶頭人和學科團隊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並實施應用;配套保障措施,為學科跨越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學科厚度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彭宇竹深知這一點,她積極支持醫院科研申報激勵政策出臺,科研申報要求只要是博士學位,不管是什麼水平,都要寫國家自然基金的標書。不會寫沒關係,不管寫到什麼質量,只要寫了,就獎勵一千塊錢。
在硬要求下達的同時,醫院同時邀請了一批專業老師來做一對一輔導。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南京鼓樓醫院共有79項中標國家自然基金。
學科建設配套的鼓勵政策也不能少,年度學科考核排名前15的科主任,還會得到收入之外的5-10萬元獎勵。「導向明確,才能讓大家真正地去關注內涵發展,學科建設才能做得越來越厚實。」彭宇竹說。
五大關鍵詞引領醫院發展
在「緊抓內涵建設」的基礎上,南京鼓樓醫院開始探索屬於自己的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彭宇竹提到了5個關鍵詞,這正是其行動指引。
第一個是「前沿」。在國家越來越強調「以健康為中心」的大背景下,彭宇竹尤其看中「健康管理」學科的建設。目前,南京鼓樓醫院正在醫教研一體化的基礎上,研究設計針對中國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系模式。「雖然很多醫院都在做相關的內容,但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一旦這一體系模式建立,將會是屬於中國人的健康管理方法和目標。」
第二個關鍵詞是「引領」,即用自主創新的技術成果帶動醫院發展升級。南京鼓樓醫院的骨科、風溼免疫、幹細胞治療輔助生殖,在國內居領先水平。據彭宇竹介紹,鼓樓醫院與中國科學院牽手,經過大量研究,證實功能膠原支架材料複合幹細胞或生長因子能夠促進子宮壁的全層損傷修復。目前,醫院應用幹細修復技術已經迎來46位「再生寶寶」。彭宇竹希望再積累一些病歷,就去衝刺國家獎。
「標杆」是第三個關鍵詞,即將「住院醫師規培」打造為教學標杆,形成南京標準。2014年,南京鼓樓醫院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建立聯繫,經過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前後6次的調研,達成了在大外科、大內科、婦產科和專科護理四個專業的住院醫師規培合作。目前,南京鼓樓醫院形成的三年住院醫師規培、一站式考核流程的做法,已受到江蘇省政府的認可,引得當地多家醫院來交流學習。
「達成醫教研一體化的前提,是諸多要素的集聚。」在彭宇竹心中,還要把握住「集聚」這一關鍵詞。首先是人才的集聚。「近幾年,醫院學術成果、獲獎頗豐,與這一做法直接相關。」其次,南京鼓樓醫院將「集聚」的要素向院外擴展,與行業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相互輸出人力與知識。此外,南京鼓樓醫院還極為注重成果轉化,集聚高新企業技術,助力醫院在大數據方面有所發展。彭宇竹舉例說,通過病理圖像和影像圖像結合的前列腺癌早篩早診的AI軟體應用,使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達到了99%以上……
在網際網路蓬勃興起的當下,醫院發展的第五個關鍵詞是「精細」。彭宇竹介紹,南京鼓樓醫院的SPD藥事服務系統已將網際網路、物聯網、條形碼等信息技術融入醫院藥品管理中,實現了藥品供應鏈全程的智能化、精細化和效率化管理。
有了五大關鍵詞的引領,還需要相關資源配套政策的建立來保障落地實施。彭宇竹表示,比如在人才引進方面,醫院一方面大膽採用30萬元起步年薪來吸引博士後,但同時也要求博士後必須是帶項目才能進站。「學術的提高,就是學科建設強有力的支撐。」
而在鼓勵創新方面,南京鼓樓醫院同樣傾盡力量,為醫護人員搭建支撐平臺。彭宇竹表示,她看到專科實驗室不能滿足每個學科的需求這一事實,於是今年以來,她親自帶隊申請到了「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院」與「南京市臨床醫學轉化研究院」兩個科研基地,為的就是讓臨床人員更好地釋放自己的科研能力。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搭建管理體系架構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常被彭宇竹掛在嘴邊的話。也正是在這樣的管理體系之下,南京鼓樓醫院吸引住了人才、搭建好了平臺、快速提高了醫療技術,更瞄準了更高的目標……
創新思維助推醫院攀新高
順應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要求,國內各大公立醫院目前都全力以赴地行進在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建設之路上,可謂競爭激烈。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彭宇竹給南京鼓樓醫院制定了四個發展方向——創新引領,平臺融合,智慧互聯,人文卓越。
「十三五」期間,南京鼓樓醫院的定位是「優質研究型人文醫院」,而在「十四五」期間,南京鼓樓醫院的定位是「優質研究型人文強院」從「醫院」到「強院」,雖一字之差,但彭宇竹帶領下的南京鼓樓醫院要做的還有很多。彭宇竹表示,重點會從幾個「1+1」的建設上下功夫。
第一個「1+1」,是從醫療角度出發,要爭取到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或1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第二個「1+1」,從科技角度出發,要爭取1個區域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或1個部省共建項目。「我相信我們有這個實力。」近些年,南京鼓樓醫院雖然在一些學科實力並非特別突出,但學術創新上取得的成效十分顯著,這讓彭宇竹說此目標時底氣十足。
第三個是「1+1+1+1」,即要實現1位院士、一個國家級成果、一個千萬級以上資助的研究項目以及一篇發表到主刊上的SCI論文的目標。
「只要是踏踏實實地一步步做,我相信醫院的前進步伐是非常快的。」彭宇竹說,但她同時也向健康界坦承:目前影響醫院前進的最大發展障礙是自身理念還需要轉變。「醫院發展以『穩』為主。面向未來,鼓醫人還需要打破常規做法,還需要產生更多創新思維。」
「作為一家百年醫院的掌舵人,改變從我做起,從當下做起。」彭宇竹表示,在人才體系建設上,她打算進一步放大配套政策空間,促成更多有影響力的學科團隊加入鼓醫。「我希望,南京鼓樓醫院能在明年的復旦版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上衝進前30。」她語氣堅定,「我已經準備好了,南京鼓樓醫院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