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甕安縣永和鎮後壩村駐村幹部楊章俊,說起鄭紹兵,在後壩村垛雷組,他算得上是「名人」一個,附近的寨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初識鄭紹兵,是在2016年的秋天,根據工作安排,我與單位同事一起到永和鎮後壩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在我的結對幫扶名單中,就有鄭紹兵戶,就這樣,開啟了我長達4年的結對幫扶故事。
初到鄭紹兵家時,映入眼球的是一棟破舊的磚木房,雜草叢生的土院壩和搖搖欲墜的豬牛圈。在房屋的欄坎上,一位鬍子拉渣、皮膚黝黑,不修邊幅的中年男子笑著迎上來和我打著招呼,旁邊的村幹部說,他就是鄭紹兵,以後你就結對幫扶他家了,看著這個典型的農村莊稼漢,我感到特別的親切,因為我也是來自農村,我的父親正是一位典型的農村莊稼漢。當我笑著告訴鄭紹兵,我是來幫扶他家,一起努力走出貧困時,他臉上掛著的是不屑與不信的表情,我知道,他是不相信我能幫助他擺脫現狀,正是他這樣的表情,堅定了我想幫他的初心。
鄭紹兵家的前後變化
來來往往幾次後,我對鄭紹兵有了一定的了解,「名人」鄭紹兵的由來,還得從一場意外車禍說起。2015年,一場車禍,導致鄭紹兵頭部受傷,永遠的留下了後遺症,做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跨了,整個家就跨了。從此,鄭紹兵過上了渾渾噩噩的生活,農活不做,甚至不出門務工,一天無所事事,沒事就到白水河街上看人打麻將,過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每次來看到他這個樣子,我都不免說道他幾句,甚至和他分享了我自己的故事,我相信,這對他重拾生活信心有很大的幫助,聽完我的的故事後,鄭紹兵沉默不語,我也就離開了。
再次來到鄭紹兵家時,鄭紹兵正在割自家院壩裡的草,心裡一驚,心想鄭紹兵怎麼突然變勤快了,於是上前說到:紹兵,你今天搞那樣了?怎麼想起收拾院壩來咯,看到我來了,鄭紹兵說道,上次聽了你的事情,我想了很多,人活著,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這樣,別人才看得起你,人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為自己而活的,謝謝你,是你的故事感動了我,你放心,我一定會自力更生,爭取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的鄭紹兵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修葺一新,室內地皮、院壩硬化了,老舊電線也更換了,新修了水衝式衛生廁所,通村油路從家門口經過,裡裡外外都是新的。現在去到組裡面,時不時的聽到附近群眾對鄭紹兵點讚,我心很是欣慰,欣慰的是鄭紹兵家庭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鄭紹兵思想上的改變,人只要在思想上富裕了,其他一切也都會富裕起來的,鄭紹兵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到了一個思想富裕的名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 倩
編輯 李蘭松
編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