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甕安縣永和鎮後壩村楊章俊:見證鄭邵兵從名人到...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是甕安縣永和鎮後壩村駐村幹部楊章俊,說起鄭紹兵,在後壩村垛雷組,他算得上是「名人」一個,附近的寨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初識鄭紹兵,是在2016年的秋天,根據工作安排,我與單位同事一起到永和鎮後壩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在我的結對幫扶名單中,就有鄭紹兵戶,就這樣,開啟了我長達4年的結對幫扶故事。

初到鄭紹兵家時,映入眼球的是一棟破舊的磚木房,雜草叢生的土院壩和搖搖欲墜的豬牛圈。在房屋的欄坎上,一位鬍子拉渣、皮膚黝黑,不修邊幅的中年男子笑著迎上來和我打著招呼,旁邊的村幹部說,他就是鄭紹兵,以後你就結對幫扶他家了,看著這個典型的農村莊稼漢,我感到特別的親切,因為我也是來自農村,我的父親正是一位典型的農村莊稼漢。當我笑著告訴鄭紹兵,我是來幫扶他家,一起努力走出貧困時,他臉上掛著的是不屑與不信的表情,我知道,他是不相信我能幫助他擺脫現狀,正是他這樣的表情,堅定了我想幫他的初心。

鄭紹兵家的前後變化

來來往往幾次後,我對鄭紹兵有了一定的了解,「名人」鄭紹兵的由來,還得從一場意外車禍說起。2015年,一場車禍,導致鄭紹兵頭部受傷,永遠的留下了後遺症,做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跨了,整個家就跨了。從此,鄭紹兵過上了渾渾噩噩的生活,農活不做,甚至不出門務工,一天無所事事,沒事就到白水河街上看人打麻將,過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每次來看到他這個樣子,我都不免說道他幾句,甚至和他分享了我自己的故事,我相信,這對他重拾生活信心有很大的幫助,聽完我的的故事後,鄭紹兵沉默不語,我也就離開了。

再次來到鄭紹兵家時,鄭紹兵正在割自家院壩裡的草,心裡一驚,心想鄭紹兵怎麼突然變勤快了,於是上前說到:紹兵,你今天搞那樣了?怎麼想起收拾院壩來咯,看到我來了,鄭紹兵說道,上次聽了你的事情,我想了很多,人活著,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這樣,別人才看得起你,人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為自己而活的,謝謝你,是你的故事感動了我,你放心,我一定會自力更生,爭取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的鄭紹兵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修葺一新,室內地皮、院壩硬化了,老舊電線也更換了,新修了水衝式衛生廁所,通村油路從家門口經過,裡裡外外都是新的。現在去到組裡面,時不時的聽到附近群眾對鄭紹兵點讚,我心很是欣慰,欣慰的是鄭紹兵家庭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鄭紹兵思想上的改變,人只要在思想上富裕了,其他一切也都會富裕起來的,鄭紹兵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到了一個思想富裕的名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  倩

編輯 李蘭松

編審 王淑宜

相關焦點

  • 甕安縣永和鎮:青山映水美如畫
    在甕安縣永和鎮的村組,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基層治理成效顯著、生態建設穩步推進......洗馬塘村巖地組建檔立卡戶楊正先是基地的員工,46歲的她以前從未出去打過工,就在家務農,每年收入不多,但自從村子裡開始發展香菇產業後,她的生活也如村子發展一樣慢慢變得好了。「自去年來這裡務工後,每天都有80元的工錢,不過我還兼顧著家裡農活,每個月在基地做活路的時間差不多半個月左右,不過每個月都有1300元左右的增長,去年還得了1000元的分紅。」楊正先笑著說。
  • 精準扶貧 文化先行——中國體育舞蹈國家隊隊員到甕安縣永和鎮木孔...
    10月17日上午,由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葉靈燕導演,中國體育舞蹈國際級裁判、貴州省體育舞蹈運動協會主席張新葑女士帶領的中國體育舞蹈國家隊、國奧隊、國青隊隊員一行30人來到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舉行了「10·17」全國第六個扶貧日暨國際消除貧困日文化扶貧慰問演出,為木孔村的村民們送來了一場扶智暖心的文藝演出
  • ...到「有志氣」,我與「阿鬥」的那些事丨甕安縣永和鎮扶貧幹部唐...
    我叫唐健焜,是甕安縣永和鎮的一名工作人員。這個冬天,是我投身到脫貧攻堅這場重大戰役中度過的第6個冬天,也是我見證了包保的網格戶從「無」到「有」的第6個年頭。  2014年,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在永和鎮長嶺村的毛狗塘組,2017年12月,根據組織安排,被調整到白水河社區駐村,我的網格是白水河社區的柴花村民組,在這裡我遇到了我的一戶特殊網格戶——張定華戶。   第一次「登門拜訪」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 甕安縣永和鎮:產業發展有看頭 農民收入有賺頭
    今年以來,甕安縣永和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依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挖轄區內現有的優勢資源,圍繞「兩帶三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產業發展有看頭,農民收入有賺頭。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把蠶農的事情當自家事來做丨貴州省農科院蠶業...
    2020年10月29日,餘文中到鳳岡縣杏湖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沙壩村)共育基地,開展「鳳岡縣黨員幹部大學習,助推蠶桑大發展"科技講堂活動駐村工作當中,我多次深入鳳岡縣進化鎮沙壩村、蜂巖鎮桃坪村、永和鎮永社區等開展產業調研指導,利用「三區」服務平臺,規範桑樹管理技術,杜絕用刀亂砍亂伐枝的現象,向桑農發放大小桑樹修枝剪200多套,充電式電動修枝剪4臺,並管理技術現場操作示範,指導桑農參加實踐操作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換個思路 也能致富丨鳳岡縣永和鎮雙山村駐村第一...
    我叫謝應明,是鳳岡縣永和鎮雙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路上,我有很多記憶深刻的人和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張義勇,張義勇是雙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身板瘦小、穿著簡樸的「小老頭」。
  • 甕安永和鎮:抓產業「三發力」 促富民強村「雙提升」
    甕安縣永和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出發點,結合脫貧攻堅成效鞏固,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按照「兩帶三區」(即:白水河、後壩、洗馬塘萬畝刺梨種植帶,垛丁、萍水萬畝銀杏種植帶,長嶺千畝稻田養魚示範區,木孔千畝優質蔬菜示範種植區,紅巖、觀溏千畝精品水果示範種植區)產業發展規劃
  • 「我的扶貧故事」謝閎安:讓精神病患者徹底改變人生
    我叫謝閎安,是甕安縣永和鎮人民政府的一名普通幹部。2014年,我還是一名剛剛進入公務員隊列的新人,有幸自始至終的參與脫貧攻堅這場榮譽的戰鬥。那一刻我明白了,有一種工作叫走村入戶,有一種幫扶叫用情用心,有一種幸福叫貧困戶的微笑。
  • 「我的扶貧故事」現在,老何的牢騷話變少了丨甕安縣珠藏鎮新興村...
    我叫鄭光傑,是黔南州甕安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也是甕安縣珠藏鎮新興村的駐村工作隊長。2018年1月13日,根據縣委、政府的安排,我來到了這裡,開啟了三年扶貧工作。剛接到通知時,我連新興村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用手機查了半天才知道就是原來的木引槽鄉。單位領導在為我送行時,一直拉著我的手說:「這次去新興村的七個人,你要帶好,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彰顯出檢察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張哥哥」到「小張叔叔」的轉變丨惠水縣崗...
    2018年5月28日上午,我被組織派到龍泉村參加扶貧工作,開始了我的扶貧故事.......剛到龍泉村,住在年久失修的瓦房裡,比起生活環境更令我頭疼的是工作中毫無頭緒,扶貧工作是什麼、如何開展扶貧工作等問題使我既膽怯又陷入迷茫,那時我曾想過放棄,深夜裡不斷質問自己,我真的能任駐村工作嗎?
  • 「我的扶貧故事」跑項目強基礎 引產業惠民生丨望謨縣蔗香鎮壩納房...
    我叫吳永全,在2018年3月草長鶯飛的季節,我背上背包,來到望謨縣蔗香鎮壩納房村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壩納房村時,映入我眼帘的是村內難以下腳的泥巴路,豬糞牛屎橫流,無寬帶,無網絡,無路燈,這一幕讓我意識到後續工作開展難度之大。
  • 【我的扶貧故事】李慶軍:築牢住房安全屏障 託起鄉村振興夢想
    我叫李慶軍,當時剛到甕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很榮幸地參加了這場消除貧困的最後衝鋒戰。在寒風凜冽的初春裡,我從縣城驅車近2個小時到達珠藏鎮清香村,我的扶貧故事就從這裡講起。據清香村委會副主任冉應剛介紹,沙壩組在2016年就因自然條件太差被列為整組搬遷對象。沙壩組當時有61戶25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26戶,佔到全組總戶數近一半。按照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鄉村網格化」的要求,整組劃分為三個網格,我和時任珠藏鎮政法委書記李遠、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位老同志石正權負責這三個網格。我個人負責的網格有27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12戶,是當時整個駐村工作隊包保建檔立卡戶數最多的。
  • 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庭院經濟讓寸土生「金」
    在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許多農民都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圍繞「家」字做文章,把房前屋後變成小菜園、後花園、微農場等,小小庭院為農民們打開了致富的新門路。  走進永和鎮白水河社區劉家院組,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棟氣派的二層小樓。小樓的左側,是一間幾百平米的新砌水泥房,裡面蒸酒設備一應俱全。在這座酒坊的下方,圈養著數十頭仔豬。在小樓右側是一個規模頗大的養殖場,裡面餵養了十餘頭西門塔爾乳肉全能牛。寬敞的半開放式庭院,井然有序地擺放著農用車、摩託車、農具以及其他生產生活用具,蜂箱安置在院內角落處,院子後面,雞鴨鵝等禽類正怡然啄食。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工作同樣精彩丨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西部...
    我叫向軍鳳,2019年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同年參與「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向軍鳳(圖右)參與入戶走訪。在任家寨村服務期間,我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指導自己的言行,以「紮根基層,奉獻青春」作為自己的工作理念,積極投身志願扶貧工作之中。  從一名大學生到青年志願者,從象牙塔到農村基層,角色的陡然轉變給我的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投身扶貧工作 盡心建設家鄉丨甕安縣江界河鎮銅鑼...
    近幾年臨近春節,我經常收到來自甕安縣江界河鎮銅鑼村村民的電話,邀請我去吃「刨湯肉」。一則是老鄉情誼,二則是這幾年脫貧攻堅的幫扶加深了幹群關係,但卻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最近有機會再次回到家鄉,看到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水泥路通村到戶,一盞盞庭院路燈如繁星照亮每家每戶,一幢幢房屋朱簷碧瓦,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廣場上不時傳來老人、孩童們的歡聲笑語……這美麗的場景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 黔南州委常委、甕安縣委書記張文強到永和鎮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
    據甕安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11月11日,黔南州委常委、甕安縣委書記張文強到永和鎮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甕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惠江,甕安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縣直機關工委書記符清和參加。
  • 甕安永和鎮:補齊環保短板 「窮鄉僻壤」變「美麗鄉村」
    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在過去的幾十年,是一個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產業空缺,群眾生活艱苦的落後小山村。而現在,這個曾經當地群眾口中「窮鄉僻壤」的地方,已然華麗轉身,變成了「有品質」的「美麗鄉村」,成為永和鎮的一個「亮點」。「講起以前我們村子,那是完全不好意思講出口啊。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白」到業務能手丨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駐村...
    我叫邰再恆,於2018年5月15日被選派到鎮遠縣青溪鎮關口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 初次到村,為了儘快融入關口村的生活,我抱著一顆學習的初心,和村支兩委及時走訪群眾。為了及時掌握扶貧政策相關知識,自己認真研讀文件,認真領悟每個名詞,一個月不到,我很快就在實踐中找到了方向。 通過走訪貧困戶,我對基層群眾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會,這兩年見證貧困戶有了自生發展的血液和動力,見證了關口村種植、養殖業的騰達,見證了群眾即將脫貧奔小康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