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難度增大?民辦初中分配名額減少?實話解讀2021中考新政

2020-08-15 實話教YU


太長不看版:

1、中考難度增大?否

2、2021年民辦初中分配名額會打折扣?否

3、裸考進重高名額只剩20%?否

正文共:4634 字 21 圖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緣起昨天有熱心觀眾發了一張表來問聽朋友圈都在傳:2021年中考難度要大增?

小編給的回覆是這樣的:

解讀
從這個事兒來看,不論是寫文的還是看文的,其實小白還是挺多的,所以小編還是抽點時間和各位詳細聊一聊2021年即將實施的中考新政吧
新政來自2019年4月3日市局公布的《進一步推進高中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中考改革的目的、意義這類沒用的廢話就不帶大家看了。直接開始聊點有用的:
一、關於實施時間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也就是說新政是從2021年中考的這一屆學生開始實施
二、綜合素質評價不計分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看到「學校組織實施」這六個字你就知道了:和目前一樣,綜合素質評定還是廢紙一張。在結果應用上描述是「作為前置條件」:

因為有了一句「評價結果作為初中畢業的基本條件」所以被媒體解讀為:

其實「可能」前面加個「不」可能更加合適...作為前置條件?只要不算分就等於沒用。現在的綜合素質測評也是年年在做樣子,只是一張廢紙,而且優等率控制非常不嚴格。一般學校都想多考幾個重高,不會自己難為自己,所以只要有可能考高中的學生都會給全優。所以這些年來...你懂的...
三、中考難度增大?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解讀:1、關於難度係數:難度可能降低。有人看到0.70-0.75就認為和現在的0.75比難度加大了?然而他們忘記了現在是在保送重高生和直升職高生不參考的情況下的0.75。舉個慄子:在滿分100分的情況下保送生大約也就是90,超平均75分只有15分,而一個直升生有可能只能考30,低於平均45分。而且不參考的直升生人數遠高於保送生人數。也就是說現在的0.75是在大部分極低分數的學生未參考情況下得到的難度係數,如果都參考,平均分會大幅下降。這些年杭州政策下這兩部分人不參考也直接導致了杭城的試題雖說難度係數是0.75,但是實際上周邊區縣全員參加的情況的考出來難度經常只有0.6左右。當新政實施,所有人都要中考之後,試卷難度還想要達到0.70-0.75,那試卷就必須比現在簡單。難度難以繼續增加的另一個原因是最近從國家到省廳均出臺了關於治理培訓機構超標超前培訓的負面清單。浙江省2020年7月9號出臺了具體的各科負面清單:

打開來看,內容非常詳細涵蓋了中學語數英科的很多具體內容限制,如數學部分明確指出的(節選)存在的超標典型問題:

再比如科學部分(節選)存在的超標典型問題:杭州多年喜歡的電動機計算因為觸及清單中的「非純電阻電路計算」所以今年已經沒有了,以後應該也不會再有。而甬臺溫等地中考中喜愛出的拉分難題「簡單機械與浮力、壓強的綜合計算」因為也在這份超標的負面清單中被明確點到,想必以後出卷人也不敢用了:

之前的確有網友開玩笑說,看了這些超標內容我就知道要課外學什麼了...不過玩笑只能是玩笑,既然省廳明確提出了這些點是超標的,你想一想中考出卷人接下來敢不敢把這些點往卷子上出?特別是今年高考語文閱卷教授和之前的高考數學出卷教授都倍受各方關注的情勢之下,出卷人求穩才是大趨勢。
2、關於英語人機測試:人機測試在浙江其他地市很早就開始試點,比如溫州、嘉興。從目前已經試點的城市來看口語測試拉大分數差距的情況還是少數,因為人機測試需要儘可能確保每個學生抽到的題目難度基本一致。而且對於杭州來說,人機測試是新的形式,新生事物中出題者要把握難度一致,一般只能往選擇難度不大的題目的方向發展,所以說杭州作為新試點整體難度不會太難,家長和學生不必過於擔心。
3、關於科學實驗測試:這個要求其實一直都是有的,比如考重高需要科學實驗測試合格。但是和綜合素質評定一樣,一直是廢紙一張,因為是學校組織測試,誰會讓自己學校的學生因為實驗不合格而不能考重高呢?所以這些年來...你懂的...新中考改革如果要把科學實驗提高到計分(重要)或者分等第作為決定同分投檔位次(一般重要)的話,那就勢必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由自己學校組織,那就必須像體育測試一樣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全市統一檢測。這對各個學校的硬體要求也比較大,實驗室的配置,物資的準備,都提出很高要求。感覺還是相當折騰、頗有難度的。上面對於是計分還是等第也還沒有想好...
總結:看原文是說「探索開展英語聽說能力人機對話和科學實驗測試」。按照省裡17年底中考改革文件上的要求2020年要實施的,也就是說人機對話要考了,實驗測試要考了。不過這只是省裡文件宏觀上的要求,但是市裡面相關的實際舉措可能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到底怎麼樣。最後出來的方案還是要到沈婷備案同意了,才能執行。所以英語口語,科學實驗的教學還是要重視。到底怎樣考,什麼時候開始考,如何計分感覺詩句還沒有想好。2021年落地實施的可能性如何?... 四、民辦初中分配名額減少?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實話解讀:「保送生取消了」的確沒錯。但是只要按畢業生人數分到每個初中,那就是原來校內排名的保送生,只是改個名字叫「分配生」,而且明確了分配比例要從50%提高到60%。說不定菜中學區房變成進重高的捷徑,價格飛漲一房難求啊哈哈。。。
至於有人說以前不參加中考現在要參加中考?其實沒什麼區別,以前保送也要看前三年期末考成績,現在改成看中考。名額分配到校是關鍵,只要校內排名就類似於原來保送生。
2021中考中民辦初中分配到的名額會減少嗎?完全不會!上述文件中非常清楚:2018年入學2021年中考的這一屆只是將分配生比例從50%擴大到60%,民辦初中的畢業生總數在計算時並不打折扣。真正分配生名額會受到影響的是2019入學2022中考的這一屆民辦學生:按照政策「名額分配向不選擇生源的學校傾斜,選擇生源的初中當年自主招生學生數按不高於50%的比例計入應屆畢業生數。」杭城民辦官方要求是60%搖號,40%自招(當然實際不止,如何操作大家都懂的)。按這個數據就是畢業生總數按照60%+40%X50%=80%計算畢業生總數。等於是同樣400人的學校,公辦在計算分配生名額時使用的基數是400,而民辦的折算後的畢業生基數是320。等於是公辦學校的8折。當然基於選擇生源這一定義,對於2020屆入學民辦的學生倒是一個利好,因為2020同招+全搖,所有的公辦民辦學校全部成為了不選擇生源的學校,所以也就無從傾斜,大家都按實際畢業生人數最為基數計算就行了。
所以也就是說,不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只有2019入讀民辦,將來2022年參加中考的這一屆學生在分配生名額中被打折扣。為何會這樣,因為新政出臺時候是2019年4月,不可能追溯到2018年入讀民辦的那屆家長。而在2019年4月新政明確民辦分配生打折之後,還堅定選擇報讀民辦的,就被默認為已經權衡過利弊之後認為自己能夠不依賴分配生而在中考中拿到重高名額。
五、20%的自主招生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實話解讀:前面已經解讀了60%的分配生大概率利好「弱生源校」
那麼下面這自主招生的20%就是確定利好「強生源校」的。
1、5%的特長招生有多少特長是在初中三年這麼繁重的學習壓力之下培養出來的?特長都是要家長培養好的,學校在小升初階段已經篩過一遍了,體育藝術科技特別突出的大多數都進了「強生源校」。三年下來,自然大概率還是這波特長生去高中繼續做特長生。
實錘在這裡:比如2020年杭二中招收的5%特長生:共招29名。結果錄取的都是哪些學校的學生呢?

再看學軍今年特長生都招了哪些初中的學生?

大家可以看到特長生來源初中校非常集中,尤其是和這些重高聯繫比較緊密的學校。其中也可以看到有些彩蛋:彩蛋1、在杭城以前也算熱門的旗下畢業生近千人的純民辦集團竟無一人通過特長生渠道錄取...彩蛋2、這裡還可以看出為何某九年制敢於打出公辦第一:表中的前兩所特長生錄取人數就已經超越了一般公辦前兩所的中考錄取總人數了...話說濱河小學和中學17年納入該集團,如果集團發出的前三人數數據含濱和,那就更顯優勢了... 從上面可以看到:5%的特長生對於和重高關係不密切的民辦比較利空:因為全搖新政一出,猶豫在學區是走還是留的家長變多,生源可能下滑。新開民辦首先招到足夠優質生源更為困難。其次自招環節高中自主權較大,新開民辦沒有幾年沉澱口碑,也沒有之前畢業生在重高的良好表現加持,重高也搞不清它的排位,在自招中在條件相同時候名校光環不夠,拼不過和重高本身關係密切的國有民辦。分配生中因為有自主招生進來的學生要降低比例折算總人數,結果分配比例卻連「弱生源校」都不如,兩邊都不佔優勢。只能去拼中考?想想有點瑟瑟發抖...六、關於取消加分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解讀:
(1)只是嚴控,沒有全部取消,中考加分中只取消了體育藝術科技類加分。別忘記了中考加分目前除了體育藝術科技三類之外還有第四類:其他類。什麼是其他類呢?簡單的說就是身 份 類。也就是說學生自身努力還能得到的加分都取消了,先天原生家庭導致的身份類加分的5-20分就顯得更加值錢了,具體有哪幾類,我就不多說了,你懂的。這幾項身份類加分會不會「減項降分"?小編感覺ZZ不正確的事情沒人敢做吧。
(2)體育藝術科技類特長是不是就沒用了呢?也不是,你參加體育、藝術、科技類獲得的名次在爭取60%分配生校內推薦名額和5%的特長招生和部分學校的特色招生中都可能還是有用的。
七、中考裸考名額只有20%?這是個誤讀。裸考名額遠不止20%。這個傳言來自於媒體對15%的特色自主招生的誤讀:


最新文件描述如下:

我們先要搞清楚特色不是特長。特長前面已經說了就是科技藝術體育特長生。特色?靠後的普高有些有美術特色班、音樂特色班、舞蹈特色班、傳媒特色班。而前三前八都有點神馬特色?估計都是以「高考成績」為特色,只是前三這個特色鮮明一點,其他幾所特色沒有那麼鮮明,哈哈哈1、在這種情況之下,特色自主招生能招點什麼有特色的人呢?那肯定也是招能考高分的人。而這種特色因為和中考分數錄取完全重複,是無法作為特色班招生上報詩句審批通過的。也就是說排位靠前的重高除了招收5%的特長生之外,不可能拿出15%的名額進行特色招生。2、如果特色招生招的不是學科特色而是其他特色呢?那又和特長招生重疊了,有什麼必要設置呢?3、而且特色招生人數過多還肯能會觸及到群眾對公平的疑慮。目前特色招生主要集中在靠後的一些普高,所以關注度還不是很傲。如果靠前的重高都開始15%的名額拿出進行各種形式的特色招生,就會引起眾多關注和可操作空間:比如小編可以招一名傳統文化特色學生,他拿過某書畫武術京劇比賽全國獎項,能不能降到重高線或者優高線錄取。現在大學實行的自主招生並非沒有這樣降至一本線的先例,而且實施起來也難度不大,說得過去,全面發展,不拘一格收人才嘛?前幾年實錘如下:A:

B:

C:

4、然而這兩年頂層設計發現漏洞多多,自招已經大幅消減了。從重高的角度來看肯定希望能有15%的特色招生權自己出題選尖子生,然而這樣一來就和以前小升初民辦自招看奧數一樣,初中理科競賽可能又要開始,但是現在的頂層設計是義務教育階段淡化和消除各種競賽嘛?而且大學自招也在縮減,所以重高希望15%特色自招(無論是看學科競賽還是看其他特長)在目前的大局之下是無法實現的。綜上:前3或者前12重高中15%的特色招生是不可能落地的,2021年中考中除去60%的分配生和5%的特長生,重高名額中仍然會有大約35%會在中考裸考中錄取,只剩20%裸考是誤讀,自己嚇自己。

相關焦點

  • 中考新政後,名額分配佔比最大,哪些初中更有優勢?
    在民辦搖號前,不擇生源的初中有113所(除去2所體校,以及上外浦外、上中東這2所非地段招生的偽公辦)。也就是說,從2022年實行新的招生錄取方式開始,有113所公辦初中可以享受這部分到校名額分配。直到2024年,民辦搖號的第一屆中考生才可以參與到校名額的分配。
  • 一文看懂,2021年上海中考名額分配政策!︱新中考
    開學前夕,就有很多初中學生家長來問新中考變化,說搞不懂名額分配是怎麼回事,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圖解上海中考名額分配政策。新中考的名額分配與現行的有所不同,但目前具體的實施方案還未發布,等到日後政策落地會詳細解讀。我們先來看看現行名額分配究竟是怎麼回事?
  • 中考新政後,這些民辦學校依然強勢!
    復附今年自招有66人來自蘭生復旦,華二自招主要來自民辦華二初以及華二初級,交附預錄生源則沒有那麼集中。除了四校每年會在自招裡給到這些學校優惠外,這些民辦初中自身的水平也是非常牛逼的,「爸爸」們不會因為要保自己的「親兒子」而砸了自己的牌子。這些一梯隊的民辦初中除了自招進入四校外,還有許多進入了優質市重點。
  • 2021上海中考新政詳解!巨變之下初中生該如何應對?
    2021上海中考改革正式開始!賦分制度,招生政策迎來巨變!政策變化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升學情況會發生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呢?上海家長應對建議:新增的歷史科目考試時間為:初二下半學期同學們合理分配時間,初二重點備考歷史科目理化實驗操作考從原來的不計入中考成績,到新政後含15分,同學們應謹慎對待,重視平日的實驗操作規範,避免失分點。
  • 福州中考定向生新政解讀,促進教育公平化重要舉措
    在今年以來關於福州招生制度改革的多篇文章中,我已經對當前已經出臺的政策、明年起已經提前確定要出臺的政策、今後可能的改革方向等方面進行過分析解讀。和省內的其他兩個教育大市廈門、泉州相比,福州當前在教育方面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私立初中幾家獨大,壟斷了福州最好的生源,多年以來考私立初中蔚然成風,公立校在中考成績上被全面壓制。
  • 一文看懂上海中考<名額分配>政策
    新中考的名額分配與現行的有所不同,但目前具體的實施方案還未發布,等到日後政策落地會詳細解讀。我們先來看看現行名額分配究竟是怎麼回事?2021中考「名額分配」圖解名詞解釋名額分配,由每個市重點(包括本區的)拿出一部分名額,分配到全市各區,然後每個區綜合一下分到本區的各校名額分配的名額,名額的數量是按區內每個學校的考生人數均衡分配到每個學校,但這些名額具體是哪個市重點學校
  • 上海中考改革全新解讀!
    離中考新政的實施,還有一年的時間,對上海的孩子究竟有哪些直接的影響:①一考定終身的局面將逐年改觀。原先,分數的高低是評判是否被錄取的唯一標準,而今學生在校的成長記錄、社會實踐、個性特點、獲獎情況等綜合素質也將作為招生學校的錄取依據。
  • 上海中考政策掃盲②:零志願/名額分配/平行志願
    (看不清楚,點開看大圖哦)第一篇掃盲為大家解讀了提前批中的推優自薦及它們的區別,今天繼續掃盲系列②:零志願/名額分配/平行志願!然後每個區綜合一下分到本區的各校名額分配的名額,名額的數量是按區內每個學校的考生人數均衡分配到每個學校,但這些名額具體是哪個市重點學校,需要各初中派專人(要運氣超好的人)去各區招辦抓鬮的。
  • 杭州中考明年有三大變化?民辦初中分配生比例會有新變化?杭州市教育局權威答覆來了
    一、所有學生都要參加中考所有初中畢業班學生均需參加學業水平考試。明年起,名額分配生(原保送生)也將全部參加中考。 二、所有學科都要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和體育與健康等六門為統一考試科目,成績納入錄取計分。
  • ...今年中考招生有變化,未來優質高中分配生比例向公辦初中傾斜
    當然,對於今年小升初以及目前讀初一的學生來說,還需要關心的是中考改革的變化。第一,從2021年開始,體育、藝術、科技等獎勵類學生加分項目取消。第二,現行的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和畢業升學考試,「兩考合一」。
  • 小升初搖號,中考名額分配,為何都不注重裸考?背後原因在這裡
    好的學校和差的學校的教學質量天差地遠,尤其是教育產業化後帶來的大量民辦學校更是問題成堆。民辦學校和公辦不同,資本畢竟最後是以盈利為目的。而要盈利,則民辦必須有遠超過公辦學校的業績,不然沒有誰會放著免費的不要,轉而去追求收費的。
  • 2021廣州中考3大招生方式:名額分配,自主招生,統一招生
    2021年起將實行新政,根據《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4份政策文件,統招、名額分配和自主招生這3種招生方式對2021年新初一初二初三的考生影響很大。新政第二批次招生包括「公辦的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和省一級普通高中學校名額分配計劃。
  • 一文看懂上海中考「名額分配」政策
    ,等到日後政策落地會詳細解讀。簡單的去理解是:本區市重點招本區的學生,名額分配和零志願一樣,只能填1所你們學校分配到的高中。目前的中考政策中,四校沒有名額分配,跨區考、復讀生、返滬生不可填名額分配。新中考改革下的名額分配以上是對目前現行的名額分配政策的解讀,那新中考改革之後的名額分配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新中考選這些初中最划算-閔行篇
    上周我們以浦東為例,分析了中考新政下的名額分配,傳送門中考新政後,名額分配佔比最大,哪些初中更有優勢?有粉絲留言,讓我再寫寫同樣基數很大的閔行。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分析一下,魔都第二人口大區——閔行區的名額分配情況。
  • 廣州中考「名額分配」全解:選公校民校有影響「指標」嗎?
    年起中考將「指標到校」改名為「名額分配」,並將省一級普通高中也納入名額分配學校,名額分配的比例可能也會相應提高,不會低於50%。  3、同一所學校三年完整初中學籍且在該校就讀到畢業或從市外轉學到本市並在轉入初中學校就讀到畢業  以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擁有名額分配資格的中考考生,才能競爭分配到自己所在初中的名額。
  • 中考難度增大?六大名校錄取名額不斷縮水?真實對話2021屆中考
    當國際班學生轉入中考賽道會怎麼樣?競爭壓力變大!當中考高分段人數密集會怎麼樣?競爭壓力變大!!當六大名校錄取名額不斷縮水會怎麼樣?競爭壓力變大!!!那麼如果當這三者同時發生呢?2020年比2019年要高出近5000人,其中2020年中考人數55512人,2019年中考人數50847人。
  • 杭州中考明年或有三大變化,民辦初中分配生比例上調?看權威解答
    據可靠媒體採訪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杭州中考明年或有三大變化,民辦初中分配生比例會有新變化?杭州市教育局權威答覆來了。01所有學生參加中考所有初中畢業班學生均需參加學業水平考試。明年起,名額分配生(原保送生)也將全部參加中考。02所有學科都要考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和體育與健康等六門為統一考試科目,成績納入錄取計分。
  • 中考新政引導理性擇校,上海部分民辦初中開放日到場人數下降
    本周末,包括華育中學、上寶中學、世界外國語中學在內的30多所民辦初中迎來了上海中考新政公布後的首個校園開放日活動。下周末,立達中學等民辦初中還將陸續舉辦校園開放日。  雖然民辦初中的校園開放日時間較短,但記者昨日在現場了解到,各校均精心準備了課程及社團體驗、校園宣傳片展示等豐富多元的活動,力求全方位呈現校園氛圍、辦學特色和育人理念。相較往年數據,今年一些民辦初中校園開放日的到場人數有所下降。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說明中考新政引導學生、家長科學理性擇校的作用已經顯現。
  • 杭州中考新變化 2019級初一起,重高名額分配向公辦傾斜
    二是優質普高名額分配生(原保送生)比例從2021年(2018級初一年級)起由50%提高到不低於60%(六城區2021年為60%)。  三是從2022年(2019級初一學生)開始,名額分配生將逐步向不選擇生源的初中學校傾斜,民辦初中當年自主招生學生數按不高於50%的比例計入應屆畢業生數。
  • 廣州中考新政解讀:採用 「4+4」模式,錄取批次減至4個
    廣州中考新政解讀:採用 「4+4」模式,錄取批次減至4個金羊網  作者:蔣雋  2018-12-29 金羊網訊 記者蔣雋報導:12月29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