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蔓延之下:日本有識之士暢談抗「疫」對策,點讚中國,呼籲世界團結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

新冠肺炎,世界蔓延。

疫情之下,歐美國家出現了對亞裔和感染者的歧視,一些歐洲國家互相截留口罩等醫用物資。危機面前,偏見、孤立、對抗給疫情更加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雲。與之相對,中國與日本在疫情面前表現出的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相互鼓勁,信息共享,既有物資的互助,又有承載於詩句之中心靈的溝通,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日本國內疫情壓力尚存,又與中國一樣需面對境外病例輸入管控。「內憂外患」之時,由國際亞洲共同體學會、一帶一路日本研究中心、亞洲聯合大學院機構邀請各界有識之士,緊急召開「特別研討會」。

發言嘉賓對中國有效管控,抗擊疫情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對中國支援日本支援世界的行動表示感謝和讚揚。研討會上,大家提出:面對人類危機,呼籲世界團結。請看報導。

曾任日本駐聯合國大使的谷口誠對中國積極派出醫療隊支援義大利等國表示了讚賞。他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面對的世界規模的最大挑戰。中國在自己還困難的情況下發揮抗疫經驗幫助義大利等國,是具有國際視野的行為,日本應該學習。」同時他還呼籲:

「日中韓三國應該合作,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從醫療領域的合作出發,增進三國間的政治信任。

原本計劃20人左右的小規模研討會,來了眾多聽眾,在新冠疫情傳染擴大的當下,民眾對合作抗疫的話題十分關注。

在研討會結束後,谷口誠接受了我刊記者採訪,進一步闡述道:「如果日本、中國、韓國能以共同應對新冠病毒為合作起點的話,那麼這次的疫情既是危機,同時也是邁向東亞共同體的一個契機。」

伊佐進一和谷口誠在研討會上發言

眾議院議員伊佐進一也在研討會上呼籲:「應對傳染病和疫情,只憑單一國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各國合作,人類才能戰勝疫情。」在會後接受採訪時,他還表明了對中國抗疫經驗的期待,希望中國和日本充分交流醫療領域的數據,分享治療防控方面的經驗。採訪最後,伊佐進一說道:

「傳染病是自古以來困擾人類的難題,但同時也是促進各國合作的契機。全人類需要跨越偏見和阻礙,團結起來和共同的敵人病毒作鬥爭。

中國政府民間都積極行動起來幫助疫情嚴重的義大利。圖為小米捐贈給義大利的醫療物資。物資箱上特別引用了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一句話:我們是同一片海中的浪花,同一棵樹上的葉子,同一座花園中的花朵

來自中國高校南京師範大學的林敏潔老師在研討會上介紹了自己在這場疫情中所感受到的中日民間感情的升華。她說道:「中國民眾對日本好感增加,非常感謝在疫情爆發之初日本第一時間給予的捐助。出於此,在日本出現疫情傳染擴大的情況後,中國民眾也在積極組織對日本的援助。期待疫情下的守望相助,進一步鞏固加強中日關係。」

慶應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大西廣首先分析了各國在應對疫情方面的政策,指出與歐美國家相對,中國、韓國和日本的應對效果明顯,均獲得了較好的評價。同時,就包括日本媒體在內指責中國「反應過度」、「強權治理」的論調,大西教授指出:疫情之初,面對未知病毒以及迅速擴展的態勢,中國的做法無可厚非。時至今日的結果也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大西教授還提到:國難當前,團結一心是中日韓共有的國民特性。中國的企業也好,民眾也好,響應政府號召,聽從政府指揮,比如在乘坐地鐵時大家都能自覺掃碼,自願把信息提供給政府,這本身就體現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中國復工復產中不可缺少的防控疫情手段「健康碼」

此次研討會在參議院議員會館的地下會議室舉辦。主辦方人員告訴記者,響應政府有關集會的注意事項,原本策劃的只是20人規模的小型活動。但沒想到來了將近百人,大家真是勇氣可嘉,這也反應出人們對全球蔓延的疫情高度關注。主辦方為參會人員準備了口罩,「一罩難求」的當下,無償提供這些稀缺物資的是發言者之一大野芳一。

研討會上認真的聽眾

大野先生本是大型投影設備製造商,2003年在北京舉辦展示會時經歷了非典疫情。查閱歷史,他發現疫病從來沒有終結,病毒總會侵襲人類,而大約百年就會有一次重大疫病的流行。這讓他意識到抗擊病毒,預防傳染的重要性和長期性,便從此改行研究和生產抗菌口罩。今年1月,大野先生看到新聞報導,憑藉經驗預測可能會有疫情發生,便在1月15日組織生產,備充貨源。果然,1月20日口罩採購單紛至沓來。起初大野先生對大宗購貨有求必應,但隨著中國疫情吃緊,他開始選擇買家,優先賣給支援中國,支援最需要人群的買主。最終他庫存的80%被用在了中國。如今,疫情形勢發生變化,大野先生即將接收來自中國的5萬5千隻口罩。中國朋友委託他把口罩贈送到醫院、養老院等地,支援日本防疫。大野先生深有感觸地說:

「疫情之中,一隻小小的口罩把日本國民和中國人民的心相連。大家心靈相通,心心相惜。作為口罩生產商經歷這一切,感慨良多。

疫情中口罩成為連接起兩國民眾友誼的紐帶

此外,橫濱市立大學名譽教授矢吹晉,愛知大學名譽教授高橋五郎,健康福祉實踐協會理事長今井敬喜以及共同社原論說委員岡田允,每日新聞論說室專門編輯委員坂東賢治分別作了發言。研討會由日本商務信息協會(Business Intelligence Society of Japan)理事長中川十郎和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江原規由擔任主持。

本次研討會發起人之一,一帶一路日本研究中心代表進藤榮一在最後的發言中提出:當下新冠病毒世界蔓延,全球股市大跌,恐將給世界帶來大恐慌。16世紀鼠疫肆虐橫行,最終將神聖羅馬帝國送上末路。

進藤榮一在研討會上做最後的總結髮言

今天的我們面對人類歷史性危機,應該如何應對?對此,進藤先生建議:加強始於「一帶一路」構想的「第三方市場合作」,鞏固以亞歐大陸及太平洋為基軸的全球供應鏈,充分發揮亞歐大陸人口紅利、空間紅利的優勢;6世紀的絲綢之路讓東西方城市得以相連,形成了物流和人文交流,我們不妨藉助歷史經驗,產官學聯手,構築日中韓之間的「絲綢之路城市聯盟」;應把防疫、防災重視起來,從可能造成國家對抗紛爭的「軍事安全保障戰略」,向食品安全、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安全保障戰略」轉換。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人民中國」)

(作者:於文 王朝陽)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海外看中國】外國專家學者點讚中國抗疫舉措 中國為全球抗疫帶來...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勢依然嚴峻,在這場全球抗疫大行動中,中國不僅通過採取嚴格防控舉措為全球疫情防控贏得了時間,更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對此,外國專家學者廣泛認可,普遍讚譽中國所作努力為世界樹立了優秀榜樣,為全球抗疫帶來了希望曙光。
  • 聯合國秘書長呼籲全球團結抗疫 共建和平未來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為此發表致辭,在緬懷二戰數百萬喪生者的同時,呼籲全球牢記歷史經驗教訓,共同抗疫,並建設一個和平、安全和有尊嚴的未來。古特雷斯對戰爭中數百萬喪生者所作出的犧牲表示悼念。他表示,我們絕不能忘記納粹實施的大屠殺和其他駭人聽聞的嚴重罪行。
  • Nature自然科研介紹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
    編者按:Nature自然科研今天推送了《共享經驗 團結抗疫》的文章,介紹了系列紀錄片《中國抗疫志》,現予以轉載。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病蔓延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加入抗疫的行列。中國作為最早採取行動防治疫情的國家,經驗值得借鑑。
  • 網友點讚中國援外抗疫雪中送炭 青山一道風雨共擔
    圖為工作人員從國航飛機上卸載中國援助希臘的醫療物資。馬裡奧斯·羅洛斯攝(新華社發)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國多點擴散。截至北京時間3月25日12時,除中國外,已有19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33萬例,其中逾60個國家或地區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習近平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的主旨講話(雙語全文)
    6月17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並發表題為《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的主旨講話。
  • 疫情之下再次讓外國人羨慕死的中國精神┃好好
     年初,83歲拾荒大爺捐一萬抗疫款引人淚下,浙江湖州網友眾籌一萬還給這位老人,這位善良的老人輾轉又到銀行將錢匯入吳興區紅十字會。再後來,雙目失明的老人顫顫巍巍地拿出1000元給武漢。呼籲拒絕老人捐款,呼籲基層幹部調休,甚至呼籲不要進行所謂的犧牲奉獻教育宣傳。 但是這些犧牲奉獻,團結奮鬥,眾志成城的精神卻是人之初心,是中國人世代相傳的中國精神,也是中國人民區別於其他國家人民的精神特質,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 回訪2020年感動世界的抗疫者,別來無恙!
    這些或遠或近,或熟悉或陌生曾感動我們與世界的抗疫者—— 還記得戰鬥民族「千人飈中文」嗎?巖崎在回訪中介紹了這一年的經歷:隨著日本疫情加劇,她主動應募到抗疫一線,先後服務於新冠病毒感染輕症患者隔離點和機場檢疫所,近期還要奔赴新的醫護崗位。2020年11月,她在一個日本青年感知中國的徵文比賽中獲獎,作品《加油》正是以抗疫為主題。
  • 最高調的點讚!中國抗疫被汙名化,世界衛生界「老大哥」一句話堵住...
    點讚中國,他是認真的 1月28日,武漢「封城」5天後,譚德塞作為世衛組織代表緊急趕往中國。行程最初,他還考慮過去武漢,但出於各方面考慮,最終止步北京。 此後,譚德塞一刻也沒有停止為中國正名。 2月4日,在世衛組織執委會第146屆會議上,譚德塞再次強調,防範是必要的,但無需過度反應。世衛組織不建議各國採取任何旅行或者貿易限制措施,呼籲各國採取基於證據、令人信服的措施。 2月6日,譚德塞在新聞發布會上更是直接點讚湖北人民。
  • 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繫可以嗎?家喻戶曉的「鬼子」專業戶說起三浦,可能很多中國觀眾對他在眾多影視劇中塑造的日本軍官角色印象深刻。《夜幕下的哈爾濱》《走向共和》《生死線》等,他參演的影視劇近百部。三浦出生於日本東京,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攻讀國際關係博士。
  • 全球抗疫 中山彰顯愛的情懷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各國的醫療防護物資短缺已經成為了全球抗疫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在廣東中山,眾多企業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趕製訂單忙生產。一批批防護服、醫療病床等物資從中山工廠的生產線走向世界各地,以博愛胸懷支援全球抗疫。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抗擊疫情評價...
    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國家團結應該超越黨派、意識形態等一系列差異,共同合作抗擊疫情,否則病毒會趁虛而入,利用這些差異將人類擊敗。二是全球團結,「團結是擊敗病毒的唯一方法,沒有團結請做好最壞的打算」。「團結,團結,還是團結!」這是有識之士一再發出的強烈呼籲,也是各國不應有任何猶豫的共同抉擇。  「在全球抗疫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抗擊疫情評價...
    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國家團結應該超越黨派、意識形態等一系列差異,共同合作抗擊疫情,否則病毒會趁虛而入,利用這些差異將人類擊敗。二是全球團結,「團結是擊敗病毒的唯一方法,沒有團結請做好最壞的打算」。「團結,團結,還是團結!」這是有識之士一再發出的強烈呼籲,也是各國不應有任何猶豫的共同抉擇。
  • 中國網「大使談抗疫」中英文專題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強有力的防疫措施取得了顯著的防疫效果。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診療經驗,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在做好國內防疫的同時,中國陸續向伊朗、日本、韓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嚴重地區提供防護醫療物資和人員協助,受到國際社會點讚。
  • 留日學子與中國夢 團結抗疫 圓夢復興
    來源:神州學人  作者:彭齊家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經過艱苦鬥爭後,中國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這次疫情中,身處異國他鄉、以留學生身份回顧經歷抗疫之路上的點點滴滴,我對「團結」的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充滿了期望,更對自身肩負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疫情全球蔓延應加強科技全球合作
    2020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從局部流行轉變為全球蔓延,成為威脅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健康的嚴重公共衛生事件。進入4月,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上午7時,全球已經有超過3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疫情傳播範圍之廣,傳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二)多邊場合精準把脈、對症下藥  習近平主席先後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不斷向全球表明中國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支持國際合作抗疫的鮮明立場。
  • 2020年終專稿丨凝聚合力,推動團結抗疫的中國主張
    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到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再到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緊要關頭,習主席頻頻發出時代強音,高舉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旗幟,全面系統闡述了中國對國際抗疫合作的理念和主張,為全球協調行動抗擊疫情指明方向。
  • 從習近平全球戰「疫」高頻詞裡感知中國經驗
    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4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題為《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的重要文章,文章選取戰「疫」以來,習近平主席關於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的重要論述。
  • 11國政要名流實名響應「百名中國學者全球抗疫公開信」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起,多個學科的百位中國學者自發以民間身份在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Diplomat)上刊發《致美國社會的一封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並回應了歐美輿論中甩鍋中國的論調。
  •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 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一文了解→
    聚焦全球科學抗疫國內外科學家、專家匯聚一堂開展和討論關於公共衛生、青少年教育本屆大會主題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以「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促進全球科學抗疫」為主題,圍繞「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公眾科學素質與社會治理」「保障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等話題展開多邊專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