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健康「守門人」!廣州:到2030年,每萬名居民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
金羊網 2020-03-03
到2030年,廣州每萬名居民將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這些人將成為基層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力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3月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州市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廣州每萬名居民將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這些人將成為基層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力量。
202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3.5名全科醫生
方案提出,到2020年,廣州市基本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使用激勵機制,每萬名居民擁有3.5名全科醫生;到2025年每萬名居民擁有4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30年,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全科醫生培養和激勵機制體系,全科醫生被社會廣泛尊重、認可,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
屆時,廣州將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使全科醫生更好地為居民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傳染病防控等一體化服務,成為群眾可信可靠、不可或缺的健康服務者和基層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力量。
2020年起,新增學碩至少20%為全科醫生專業
方案提出,要健全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其中,廣州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要面向全體醫學類專業學生開設全科醫學概論等必修課程,鼓勵廣州醫科大學在市屬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推進全科醫學研究生教育等。
廣州醫科大學還要積極開展基層全科醫生進修培訓和專升本或全科臨床碩士同等學歷提升教育,每季度開辦1期(1-2周)基層全科醫生進修班,培訓內容包括公共衛生服務技能、基層衛生應急、傳染病防控等。
認定為全科住培基地的綜合醫院必須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含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鼓勵二級及以上的綜合醫院開設全科門診。市財政支持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的市屬全科住培基地建設。
2020年起,每年要將不少於20%新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用於全科醫學專業。市屬全科住培基地(含中醫)從2020年起全科專業招收數量達到當年總招收計劃的20%,並逐年增加。
提高全科醫生薪酬待遇,評優評先傾斜基層
方案提出,要完善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制。各區從2020年起按每萬名居民至少配置3.5名、2025年配置4名、2030年配置5名以上的全科醫生崗位。各區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編制落實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
此外,還要提高全科醫生薪酬待遇。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與本地區公益一類人員工資標準外核增獎勵性績效工資。探索市財政補助籤約基本包的家庭醫生團隊(含社會辦醫療機構)模式。
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充分體現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知識價值和技術價值。家庭醫生籤約個性化服務收費(自費部分)可適當用於家庭醫生團隊獎勵。
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核定的編制內要確保全科醫生的配備。對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及在基層連續工作滿5年編制外的擁有執業醫師(或助理執業醫師)證並加注了全科專業的全科醫生,要優先安排;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全科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優先入職入編等。
基層全科醫生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或申報高級職稱時,外語成績不作為申報條件,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規定,側重評價臨床工作能力等。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推選和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等評選工作中,向長期紮根基層、作出突出貢獻的全科醫生傾斜。
允許在零售藥店內設立個體全科診所
方案提出,要規範全科醫生執業管理。對全科醫生多點執業,方案要求,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全科醫生可下掛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多點執業;具有全科醫學執業範圍的村醫,可上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多點執業。
方案明確,要提高全科醫生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處置等能力,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全科醫生在職責範圍做好社區(村)疫情防控等有關工作。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個體或合夥在城鄉開辦全科診所,實行備案制。允許在零售藥店內設立個體全科診所,允許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在全科診所多點執業並按勞取酬,允許在屬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下,開展籤約服務等。
全科醫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藉助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籤約患者提供預約、疾病康復、健康管理和監測等,開展智慧衛生健康服務。加快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間信息共享、網上簽約、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和遠程會診等,提高全科醫生服務能力和效率,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我的醫生」無處不在,隨時可及。
方案同時提出,嚴格全科醫生執業監管,切實促進全科醫生職業有序健康發展。
高血壓等慢性病參保患者處方藥量放寬至3個月
方案提出,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完善向基層傾斜的普通門診統籌結算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2020年出臺具體辦法,加大對服務量大、老年患者較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保支持力度,充分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通門診統籌費用的結算需求。
完善長期處方管理規定,本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參保患者,經診治醫療衛生機構醫生評估後,可按規定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鼓勵參保患者通過籤約家庭醫生開具長期處方等。凡過度醫療、過度檢查者應通報給醫保部門備案。
方案明確,對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的各項補助經費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挪用、擠佔。各區衛生健康局每年對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執業情況進行嚴格績效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直接與醫保支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撥付、籤約補貼等掛鈎。對未執行相關規定的區要進行問責追責,確保制度落地。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