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健康「守門人」!廣州:到2030年,每萬名居民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

2020-12-17 金羊網

培養健康「守門人」!廣州:到2030年,每萬名居民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

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20-03-03

到2030年,廣州每萬名居民將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這些人將成為基層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力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3月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州市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廣州每萬名居民將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這些人將成為基層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力量。

2020年,每萬名居民擁有3.5名全科醫生

方案提出,到2020年,廣州市基本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使用激勵機制,每萬名居民擁有3.5名全科醫生;到2025年每萬名居民擁有4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30年,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全科醫生培養和激勵機制體系,全科醫生被社會廣泛尊重、認可,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

屆時,廣州將逐步形成以全科醫生為主體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使全科醫生更好地為居民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傳染病防控等一體化服務,成為群眾可信可靠、不可或缺的健康服務者和基層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力量。

2020年起,新增學碩至少20%為全科醫生專業

方案提出,要健全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其中,廣州醫科大學全科醫學院要面向全體醫學類專業學生開設全科醫學概論等必修課程,鼓勵廣州醫科大學在市屬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推進全科醫學研究生教育等。

廣州醫科大學還要積極開展基層全科醫生進修培訓和專升本或全科臨床碩士同等學歷提升教育,每季度開辦1期(1-2周)基層全科醫生進修班,培訓內容包括公共衛生服務技能、基層衛生應急、傳染病防控等。

認定為全科住培基地的綜合醫院必須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含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鼓勵二級及以上的綜合醫院開設全科門診。市財政支持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的市屬全科住培基地建設。

2020年起,每年要將不少於20%新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用於全科醫學專業。市屬全科住培基地(含中醫)從2020年起全科專業招收數量達到當年總招收計劃的20%,並逐年增加。

提高全科醫生薪酬待遇,評優評先傾斜基層

方案提出,要完善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制。各區從2020年起按每萬名居民至少配置3.5名、2025年配置4名、2030年配置5名以上的全科醫生崗位。各區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編制落實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

此外,還要提高全科醫生薪酬待遇。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與本地區公益一類人員工資標準外核增獎勵性績效工資。探索市財政補助籤約基本包的家庭醫生團隊(含社會辦醫療機構)模式。

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充分體現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知識價值和技術價值。家庭醫生籤約個性化服務收費(自費部分)可適當用於家庭醫生團隊獎勵。

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核定的編制內要確保全科醫生的配備。對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畢業生、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及在基層連續工作滿5年編制外的擁有執業醫師(或助理執業醫師)證並加注了全科專業的全科醫生,要優先安排;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全科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優先入職入編等。

基層全科醫生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或申報高級職稱時,外語成績不作為申報條件,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規定,側重評價臨床工作能力等。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推選和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等評選工作中,向長期紮根基層、作出突出貢獻的全科醫生傾斜。

允許在零售藥店內設立個體全科診所

方案提出,要規範全科醫生執業管理。對全科醫生多點執業,方案要求,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全科醫生可下掛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多點執業;具有全科醫學執業範圍的村醫,可上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鎮衛生院)多點執業。

方案明確,要提高全科醫生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處置等能力,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全科醫生在職責範圍做好社區(村)疫情防控等有關工作。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個體或合夥在城鄉開辦全科診所,實行備案制。允許在零售藥店內設立個體全科診所,允許公立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在全科診所多點執業並按勞取酬,允許在屬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下,開展籤約服務等。

全科醫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藉助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籤約患者提供預約、疾病康復、健康管理和監測等,開展智慧衛生健康服務。加快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間信息共享、網上簽約、預約掛號、雙向轉診和遠程會診等,提高全科醫生服務能力和效率,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我的醫生」無處不在,隨時可及。

方案同時提出,嚴格全科醫生執業監管,切實促進全科醫生職業有序健康發展。

高血壓等慢性病參保患者處方藥量放寬至3個月

方案提出,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完善向基層傾斜的普通門診統籌結算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2020年出臺具體辦法,加大對服務量大、老年患者較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保支持力度,充分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通門診統籌費用的結算需求。

完善長期處方管理規定,本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參保患者,經診治醫療衛生機構醫生評估後,可按規定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鼓勵參保患者通過籤約家庭醫生開具長期處方等。凡過度醫療、過度檢查者應通報給醫保部門備案。

方案明確,對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的各項補助經費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挪用、擠佔。各區衛生健康局每年對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執業情況進行嚴格績效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直接與醫保支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撥付、籤約補貼等掛鈎。對未執行相關規定的區要進行問責追責,確保制度落地。

編輯:Giabun

相關焦點

  • 2030年北京每萬人擁有5名全科醫生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近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牽頭,會同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財政局等多部門和16區政府,制定《北京市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不少於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滿足健康北京建設需求。
  • 2023年連雲港城鄉每萬居民擁有全科醫生3.5名以上
    【連網】近日,我市印發《連雲港市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到2023年,我市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激勵機制基本建立,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增強,城鄉每萬居民擁有全科醫生3.5名以上。到203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制度更加健全,全科醫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與城鄉居民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基本滿足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和分級診療的需要,城鄉每萬居民擁有全科醫生5名以上。根據《方案》,我市將加大全科醫生招引力度。
  • 天津:培養全科醫生 2020年萬人擁有3名
    原標題:培養全科醫生 2020年萬人擁有3名 2030年萬人擁有5名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市政府日前出臺《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案
  • 北京披露2020年每萬人全科醫生人數願景,工資與大醫院有何異同?
    市新聞辦和衛計委昨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完善改革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情況。按照規劃,到2020年,本市城鄉每萬名居民將擁有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收入要與區域內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的工資水平相銜接。
  • 廣東160名主治醫師集訓,將作為全科醫生講師帶教社區醫生
    11月27日,在廣東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專業普通師資培訓班上,珠江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牛紅心教授表示,三甲醫院全科醫學科一方面主要負責疾病早期與健康問題,以及常見病與多發病、合併多種疾病的患者;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承擔全科專業住培師資培訓、培養全科專業住院醫師,以及與社區進行雙向轉診。
  • 健康「守門人」的尷尬:海南每萬名城鄉人口僅擁有1.18名全科醫生
    每萬名城鄉人口僅擁有1.18名全科醫生  健康「守門人」的尷尬  很重要,卻又緊缺  工資低,留不住人  感冒、發燒等常見病多發病,找基層醫院的全科醫生就可解決全科醫生是百姓身邊的健康衛士,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被稱為百姓健康「守門人」。他們分布在鄉鎮醫院、社區醫院等基層一線,承擔著居民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病人康復、慢性病管理等,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在海南,正面臨全科醫生缺乏的問題,尤其是基層全科醫生嚴重不足。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有註冊全科醫生1094人,僅有407人在鄉鎮衛生院服務。
  • 湖南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
    培養更多居民健康「守門人」  湖南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  全科醫生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是提供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骨幹力量。  按照《實施意見》,到2020年,我省每萬名居民擁有2.2名全科醫生;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為了實現這一兩步走的目標,《實施意見》從教育培養制度、激勵機制、健康扶貧三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
  • 專科轉全科補2萬!深圳市全力培養全科醫生
    日前,深圳市發布《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若干措施》,在培養制度、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深圳都要給全科醫生「派利是」。全文1900字,用時4鍾「小病不出社區」,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全科醫生人才。好消息是,未來深圳將「開足馬力」培養全科醫生,讓市民擁有更多健康「守門人」。
  • 北京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 現狀:全科醫生缺口約1500人
    昨天(10月30日),在「改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2020年本市城鄉每萬名居民將擁有不少於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2030年增至5名。本市將推動醫學院校成立「全科醫學」系,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
  • 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 開辦全科診所
    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導,日前,省政府出臺「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全科醫生培養制度,重點要求要通過完善全科醫生薪資及聘用管理辦法等方式提高全科醫生吸引力
  • 天津市改革全科醫生培養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人才評價機制
    日前從天津市衛生計生委獲悉,天津市將通過加快全科醫生隊伍培養、創新使用激勵機制,為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可靠的全科醫學人才支撐。到2020年,全市將基本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逐步改革完善全科醫生管理及薪酬制度,顯著提升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天津市每萬名居民將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天津建設需求。  天津市將通過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加快全科醫生隊伍培養。
  • 北京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社區醫院全科醫生收入將提高
    今天(30日),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的北京市改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本市城鄉萬名居民擁有不少於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5名。為此,本市將推動醫學院校成立「全科醫學」系,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
  • 專科醫生轉全科 給2萬
    在全科醫生激勵機制方面,深圳更是不停地施展「大手筆」,多次加強全科醫生待遇保障,以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全科領域。深圳對於全科醫生數量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2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25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3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6名以上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深圳建設需求。
  •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到202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基本建立,適應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基本健全,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顯著提高,城鄉分布趨於合理,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 全科醫生:當好基層健康「守門人」
    今天,世業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會定期去鎮上5個行政村給慢性病病人測量血壓、血糖,做健康知識科普,居民們可以更加便利地享受到相關基本醫療服務。「衛生院全科醫生就是村民們的『健康指導員』,他們要分析慢性病管理對象的體檢報告,制定幹預方案,還要落實每位管理對象的治療,同時進行相應的科普健康講座。」世業鎮衛生院院長胡小忠說。
  • 代表建議辦理記⑩丨重慶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3.01人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是一種新型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在基層醫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市人大代表、沙坪垻區渝碚路街道沙楊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琦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家庭醫生籤約工作開展存在基層全科醫生不足,對全科醫生吸引力不夠等問題。
  • 江蘇鼓勵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
    7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我省將加快培養全科醫生,到202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達到3.5名。我省將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鼓勵高校成立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南報網訊(記者 許琴)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守門人
  • 我國全科醫生距規劃目標缺口達50萬 國辦發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每經實習記者 顧傑 每經記者 周程程「小病進社區,大病去醫院。」工作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醫生,是離居民最近的健康「守門人」,也是居民看病的第一道關口,更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一環。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目標;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應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全科醫生面臨人員短缺的尷尬,並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年6月8日  廣東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為充分發揮全科醫生在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作用,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
  • 加強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 為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造血
    據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 (記者王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教育司有關負責人金生國日前表示,要做好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鞏固完善全科繼續醫學教育、全面提高職業吸引力,全方位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科醫生在基層承擔著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等一體化服務。截至2017年底,我國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已達25.3萬人。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說,總體數量不足、培訓質量不高、職業待遇不高等現狀仍使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