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在改革時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結果再也不能一統全國了

2020-12-23 指點江山

北魏政權的建立者出身於鮮卑族,在該政體建立之初,採用的是拓跋貴族和漢人世家豪族聯合治理的政策,使得國力大增,為北魏一統北方各民族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當時的統治者拓跋嗣卻暴斃了。之後,年僅16歲的拓跋燾臨危受命,憑藉著老祖宗留下的家底和自身的能力,頂住了北方大漠政權的瘋狂入侵,使北魏度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時間。在北魏休養生息之後,它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反擊柔然,先後13次出兵柔然,直至徹底打服了柔然。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經過這一次的反擊,北魏獲得了大量的牛羊牲畜。此外,這些重要的物資極大地緩解了北魏的饑荒,使得北魏一統北方成了大勢所趨。

之後,北魏分別於公元431年滅夏平山胡,又在公元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當然,這次是通過武力來實現的民族統一,而這樣的統一卻並不能長久。所以,民族能否和睦相處完全取決於北魏軍事實力是否強大,而真正使各民族真心相處的統治者是北魏孝文帝。

那麼,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來實現真正的民族融合呢?

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先後實行了均田制和改革鮮卑舊俗,漢化的政策,還大大緩和了北魏政權建立之初的階級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且順利推動了國內的民族融合。當一個國家的各個民族團結一心的時候,所爆發的力量是驚人的。這樣的國家,其綜合國力的增長無疑是極為迅速的,這一點,從今天的中國就可以看出來。

那麼,為什麼這樣好的開局,最終,還是沒能讓北魏政權統一天下呢?

近代,歷史學家們經過仔細地分析研究,終於發現了北魏政權沒能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國家沒能及時做出經濟體制上的改革。

仔細品讀關於北魏歷史的記載,我們就會發現,北魏的交易方式十分落後,社會上普遍流行的交易方式便是以物易物。這種方式起源於遠古時代,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人們面對面的互換物品,各取所需,後來,這樣的方式便被貨幣取代了。

可想而知,在北魏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這種落後的交易方式,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危害。

北魏建國之後,在孝文帝的領導下國民休養生息,國家實力逐漸恢復,在建國二十多年後,北魏的經濟情況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史書記載這一時期,北魏的人口數量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成為了北魏經濟迅速發展的有利佐證。

另一方面,農業的飛速發展也體現出了北魏這一時期經濟的發展情況,因為,農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此外,孝文帝登基後推出了均田制,不僅將一部分無主的土地劃分給農民,還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北魏這一時期的農業得到了飛速發展。

而且,著名的《齊民要術》也誕生於這一時期,由此可見,此時北魏農業的發展程度。更有甚者,農業的發展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國民的生活水平,還推動了其它行業的發展。然而,與北魏農業蓬勃發展相對的,便是幾乎停滯不前的經濟體制建設,使得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讓很多人有苦難言。

例如:當時人們為了交換的方便規定了一匹紡織品的規格,以此為單位來易物,但是,這樣的交易方式卻給了不法之徒可趁之機。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在今天疫情肆虐期間仍然有人生產假口罩,更別說在那個無人監管的以物易物的北魏時期。那些心思陰暗之輩,想方設法找來破爛的不能做衣服的布匹去交換,在坑害了無辜老百姓的同時也浪費了社會資源,引起了社會混亂。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孝文帝這樣一個年輕有為的皇帝,怎麼會任由這種情況發展而不採取措施呢?

事實上,真要怪孝文帝的疏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孝文帝也不是萬能的。要知道,在北魏初期孝文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他要推動民族融合,推動農業發展,要統一度量衡,要改革吏治,要緩解階級矛盾,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孝文帝也是分身乏力無暇顧及到每一個領域是正常的。

所以,金融領域便不幸成為了國家改革的空白區,但可惜的是,孝文帝或許也沒有想到,這一個疏忽竟能徹底葬送北魏統一天下的可能。

但事實上,北魏朝廷上也不全是笨蛋,在事情發展到了後期,國家終於將注意力轉到了經濟體制改革上,決定製造貨幣,改革交易方式。此外,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卻出現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家沒有足夠的原材料來生產貨幣,所以,使得國家不得不允許民間自己生產貨幣,從而埋下了禍根。

要知道,人類的劣根性是無可避免的,只要有利可圖,一定會有人跟風而來。

這不,在孝文帝開放民間鑄錢的權限之後,大量的黑心豪族蜂擁而至,且這些人鑄造的貨幣極為粗糙,很少有能達到國家要求,俗稱「惡錢」。之後,大量的爛錢流入市場,使得新幣的推行受到了極大的阻撓,百姓們逐漸不再相信貨幣,政府逐漸失去了公信力,於是,原始的交易方式重新興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魏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嚴厲打擊民間私自鑄錢的現象,並且,規定了新幣的質量和規格。然而,這時候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階段,不是孝文帝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是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卻無力阻止。

甚至,此時的北魏已經出現了官方和地方貴族互相勾結的現象,這些豪門貴族可不管國家怎麼樣,他們在乎的只是自身的利益,哪管你國家洪水滔天。

可以說,這時候的北魏政府同樣爛到了根上,也為北魏後來的四分五裂埋下了禍根。

最後,筆者認為這件事情的根源,在於北魏朝廷初期,沒有做好相關的規劃和準備,後期又草率地允許民間私自鑄錢來緩解朝廷壓力,卻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此外,歷史上不只是北魏自己允許民間私自鑄錢,但是,卻只有北魏因為這項措施使國家四分五裂。

因此,究其原因便是:因為沒有實行有效的監管措施,使得朝廷失去了公信力。

參考資料:

【《魏書·帝紀第七·高祖紀上》、《北史·魏本紀第三·高祖本紀》、《中國通史·第五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相關焦點

  • 2016年部編版:七上《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改革》
    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⑥商鞅變法小拓展:1、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的背景(原因)是什麼?①經濟:戰國時期,由於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生產力進一步提高。成功了,商鞅變法是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發展,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變法的目的達到了。商鞅後來被處死,只能說明舊勢力的強大和統治者的昏庸。不能以個人的生死來判定一場改革的成敗。
  • 關羽丟失荊州,是因為他犯了四個錯誤,一個比一個致命!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在劉備進入益州,和劉璋展開大戰的時候,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
  • 得意忘形剛犯了致命錯誤,而佩洛西一直在幫倒忙
    據CNN報導,川普的競選團隊已要求CNN就其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領先川普而道歉,並要求撤回該條新聞。如果CNN的報導屬實,看來川普團隊從心裡惱了急了。但這能說明拜登會在11月份的大選投票中穩操勝券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歷史的經驗證明,媒體和調查機構的民意調查數據並不代表真正的大選投票方向。
  • 2020年最可惜的高考生,632分上三本,只因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2020年最可惜的高考生,632分上三本,只因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現在高校錄取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在前面的錄取工作中,就已經發生了很多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今年的高考錄取中,多所985高校投檔線暴跌,甚至有的高校分數線還不足500,雖然不可思議,但不得不說,這些撿漏的考生是非常幸運的,但是對比這些幸運考生,有一名考生的經歷就比較坎坷了
  • 2020年最可惜的高考生,632分上三本,只因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2020年最可惜的高考生,632分上三本,只因犯了一個「致命錯誤」現在高校錄取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在前面的錄取工作中,就已經發生了很多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今年的高考錄取中,多所985高校投檔線暴跌,甚至有的高校分數線還不足500,雖然不可思議
  • 7個致命的銷售信撰寫錯誤
    這7個致命錯誤, 不只是針對銷售信,你寫的任何銷售文案都可能範這些錯誤。我看到很多企業投入大量金錢在各種媒體做宣傳推廣......而他們寫的文案很難讓人看下去——要麼是雲裡霧裡的創意型(挑戰人們的想像力),要麼就是自說自話的自嗨型!這些文案都犯了7個致命錯誤的一個或多個。
  • 北魏孝文帝「全盤漢化」的不歸之路
    ,實現一統。    但這些改革雖然都歸之於北魏孝文帝的名下,總稱為「孝文帝改革」,但是,在公元490年之前,孝文帝拓跋宏並非是北魏朝廷的實際最高統治者。他固然命運不錯,在自己5歲那年皇興五年,公元471年就受父親獻文帝拓跋弘的禪讓而登基為帝,且一當就當到公元499年死去為止,前後近30年,但是,在公元490年之前,他始終是一個傀儡角色。
  •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寫進課本的他不是一句改革漢制那麼輕鬆!
    沒多久,王諶就呈上來一個大大利於出兵的「革」兆。(商朝湯武當年伐夏前佔卜就得了一個「革」卦。)鮮卑人迷信佔卜,雖然卦象顯示可以出兵,但皇帝的突然舉動還是讓一眾大臣懵了,畢竟討伐南方統一全國是大事,關係王朝興衰,不是倉促能夠準備好的。任城王拓跋澄仗著自己是拓跋宏的叔叔,站出來阻止道:「『革』是更改的意思。所以湯武得到『革』卦是吉卦。
  • 挑戰底線納妾,妻子堅持離婚,他晚年卻悔不當初:我犯了致命錯誤
    挑戰底線納妾,妻子堅持離婚,他晚年卻悔不當初:我犯了致命錯誤 民國時期,隨著西方思想的不斷湧入,不少女子都接受了新教育,從而敢於維護女性的權益,面對丈夫納妾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否則只有離婚。
  • 6大毀掉你Follow up letter的致命錯誤,犯了你還想拿到offer?
    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做這件小事。沒回復不代表沒看見,不是嗎?但要是你的郵件裡出現致命錯誤,就永遠不要指望人家給一個不認真謹慎的人好評了。 致命錯誤二追加大量個人經歷或者廢話連篇為什麼說follow up letter得不到回復很正常?原因很簡單,人家很忙嘛。上班時間沒空管工作以外的事,下班後有自己的生活。好不容易有時間看郵箱,你一定不是唯一一個follow up的人,能夠分配給你的時間微乎其微,所以不回復是正常情況。
  • 這5個職場致命錯誤,你可能正在犯
    導致這種結果,並非單方面的原因,但凡事先從自己身上自我診斷,或許,職場中的致命錯誤你正在犯。如果真是這樣,那你可要警惕咯!【1】車到山前必有路,遇到問題再說有人說,社會就是個大染缸,沒有多少人能夠出淤泥而不染。
  • 人生不能犯的四個錯誤,有一個就基本毀了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雨果在《悲慘世界》裡說:「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的確如此。人這一生沒有誰不會犯錯。但雨果也說了:「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為人的準則。」有些錯誤,犯了,你能吸取教訓;但有些錯誤,犯了,會拖垮你的生活。
  • 龍王傳說:唐舞麟所犯的致命錯誤,這一個絕對不會得到唐三原諒!
    《龍王傳說》已經完結了,我們都知道最後的結局可以說如作者所說的一般,半悲不喜,古月娜犧牲自己想要平息人類與魂獸的戰爭,不料唐舞麟見到古月娜將要死去,來一個殉情自殺,最終兩人冰封於極北之地。在龍王的最後兩冊中,唐舞麟可謂是犯了兩大致命錯誤,第一個便是在人類佔優勢的情況下,答應了魔皇三場九對九的比賽,另一個便是最後的殉情自殺;要是這兩個被他父親知道後,第一個可以不追究,但是最後的殉情自殺實屬愚不可及,必然不會得到唐三的原諒。
  • 2020年高考「慘案」,632分上三本,只因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這樣的分數上一所三本大學是綽綽有餘的,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況,很是無奈和懊悔,這一切的問題都歸結於學生在填報志願時犯了這樣一個致命的錯誤希望其他考生能引以為戒,不要再犯這種錯誤!
  • 《都挺好》:朱麗的媽是最貼心的丈母娘,可惜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反觀蘇明成的親爹,一味的逃避,說什麼也不管自己兒子的死活,甚至還想著早點買房子好搬出去,對於兒子的結果他絲毫都不關心,判刑就判刑唄,跟他有什麼關係啊!跟蘇大強相比,朱麗的父母倒更像是蘇明成的親生父母啊!其實,人家不就是疼女兒嘛,如果女婿出了事,那女兒怎麼辦,人家父母算是比較明白的,關鍵時刻知道先幹什麼後幹什麼而已!
  • 參合陂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如何擊敗後燕慕容寶?有何結果?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採取「敵進我退,誘敵深入,拖而不打」的戰略,渡黃河南下,與後燕軍隊隔河對峙。後燕軍隊長途跋涉,不能速戰速決,加之天氣漸冷,又誤信慕容垂去世的消息,決定撤兵。被拓跋珪率領的二萬北魏軍在參合陂大敗。這場戰役加速了後燕的滅亡,也奠定了北魏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歷史背景東晉時期,中國北方各少數民族逐步強盛起來。
  • 北魏,政治動蕩和社會文化變更的一個大時代
    北魏——政治動蕩和社會文化劇烈變化時代的一部分北魏,是一個王朝統治中國北方從386年到534年。北魏被稱為「政治動蕩和社會文化劇烈變化的時代的一部分」,尤其以439年中國北方統一而聞名:這也是一個引入外國思想的時期;如佛教,它的建立是牢固的。這一時期的許多古董和藝術品,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保存了下來。
  • 北魏孝文帝的遷都與漢化
    北魏孝文帝不顧群臣反對,下令南徵,從平城進至洛陽,以南徵相要挾,迫使群臣支持遷都洛陽。隨後下令全面漢化,皇族帶頭與漢族世家通婚,改姓為元。漢化包括制度、禮儀、姓氏、籍貫、語言、服飾、墓葬,覆蓋全部,是歷史上最全面徹底的主動漢化。遭遇激烈反對,大臣叛亂,太子逃亡,但孝文帝堅決鎮壓,堅持改革,終至不可逆轉。孝文帝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如何評說?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哪些?揭秘英年早逝真正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是中國歷史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是北魏時期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時間雖然不長,但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對於民族的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北魏孝文帝的英年早逝也給後世之人留下了不解的謎團,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北魏孝文帝的死因。北魏孝文帝介紹:拓跋宏,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 孝文帝遷都是北魏政權分裂的禍根嗎?
    所以遷都洛陽之後,北魏與南方政權的軍事衝突迅速增加,進入了一個戰爭連綿的時期。遷都之前的大背景——漢化改革孝文帝時,北魏政權的制度建設已經進行了數十年,這個制度建設的主題就是漢化,之前的每一個掌權者,都希望將一個半遊牧半開化的國家,發展成為漢人政權的模式,他們認為漢人政權是先進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