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算機「再造」超現實世界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國際計算機協會(ACM)近日宣布了2019年圖靈獎獲得者,兩位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元老漢拉汗(Patrick M。 Hanrahan)和卡特姆(Edwin E。 Catmull)正式加冕這一「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圖靈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少數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自1966年以來,圖靈獎已經頒發了53屆,共73位科學家獲此殊榮。相比去年獲獎的「深度學習」三巨頭,今年兩位獲獎者的工作讓大眾更感親切,《阿凡達》《美女與野獸》與《指環王》三部曲等電影動畫都有他們跨時代的技術貢獻。

圖形學最初的夢想——

用計算機重建一切

漢拉汗是著名計算機科學家,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前總裁。卡特姆也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始員工之一,同時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圖形學實驗室教授。此次獲獎,ACM主要表彰他們對3D計算機圖形學的貢獻,以及這些技術應用的革命性影響。

對於電影大家很熟悉,對計算機圖形學大家卻不熟悉。計算機圖形學是什麼?獲獎者漢拉汗的初衷或可作出解釋——「我認為我們可以把抽象概念、數學和算法轉換成圖像的想法,這是世界上最酷的事情了。」

這是計算機圖形學與圖靈獎32年後再度「邂逅」。被人們尊稱為當代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之父的伊凡·蘇澤蘭特曾於1988年獲得圖靈獎。1963年他博士論文答辯的題目是「Sketchpad:一個人機互動通信的圖形系統」,獲得了信息理論之父香儂在內的滿堂喝彩,也就是在那篇論文中,首次有了「計算機圖形學」這一術語。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路通教授告訴記者,伊凡·蘇澤蘭特實現了人與計算機之間相對簡單的交互,他開發的圖形系統具備了圖形對象的繪製、拾取和定位等功能,從而使得人們可以用光筆通過顯示器直接與計算機系統進行交互。隨後,圖形用戶界面GUI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技術紛紛推出,關於圖形技術的產業開始形成。

「簡單說,計算機圖形學是以可視化的形式,在人、計算機和真實世界中搭建橋梁。」路通教授打了個比方,「比如我們用計算機描繪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是不同於攝影攝像的。攝影攝像是通過計算機視覺方法捕捉定格的畫面,只有固定的視角成像結果;而計算機圖形學,是要生成360度的『真人』,換句話說,就是『把人搬到計算機裡』。」

把人「搬」到計算機裡,必須實現人整體的數位化。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幾萬行代碼可能只能完成一個簡單的圖形實現,難度很大。「比如如何一根根重建人的頭髮?頭髮形狀應該是一根根的,不能是一團團的,還要展現它柔軟的質地,合適的顏色,風一吹還要飄動……」路通說,這些都需要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建模方法,一一刻畫出來,才能逼近現實。

人只是真實世界中的一類。真實世界中還有花草、樹木、海水、DNA等千千萬萬客觀存在的對象,這需要對物理世界有比較充分的認識。北京大學陳寶權教授曾舉例,「比如做樹木的三維重建,還要學習大量關於植物生長規律的知識,在屏幕上做水彩畫,需要了解畫筆、著色和紙纖維滲透等方面知識。」用計算機重建世界還是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的。

他們改變了一個產業,

技術44次獲奧斯卡提名

計算機圖形學改變了一個產業,開創了一個時代。可以說,沒有計算機圖形學,就沒有3D動畫電影。

在我們童年印象中的動畫電影是怎麼做出來的?「我們是通過手繪,畫出一幀幀的場景,再逐個著色,讓這些連續圖片以一秒25張左右的速度動起來,從而生成動畫。」路通說,漢拉汗和卡特姆的貢獻在於多年在計算機圖形領域的工作積累,「簡單說,這兩位科學家將放在計算機中的人,做得越來越逼真了,可以哭,可以笑,會變老,還可以做各種動作。」

ACM官網寫道,漢拉汗和卡特姆通過概念、軟體、硬體的創新,從根本上影響了計算機圖形學領域。他們的工作對電影製作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從25年前的《玩具總動員》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他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完全由計算機製作的動畫電影。

路通說,在這些電影當中,他們除了採取新的建模方法,還增加了全新的渲染技術體系。渲染的作用是什麼呢?「數字模型屬於一種幾何語言,比如一個三角網格模型沒有顏色,沒有光照效果,而增加紋理和渲染後就可以讓模型呈現質感,從而產生令人賞心悅目的真實感圖形。」

「比如人的皮膚表面的紋理特徵,要通過算法自動生成,再貼到模型上去,這樣看上去才像是真的皮膚;再比如,我們要給環境以光影,進一步使得建好的模型與真實場景的效果吻合,有亮光,也有陰影。」 路通介紹,圍繞這些方面,兩位皮克斯元老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設計出一系列算法,研發了自己的一些技術系統。

《海底總動員》《侏羅紀公園》《指環王》……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都用到了這項跨時代的特效技術。據介紹,奧斯卡的視覺特效獎在過去若干年的47次提名中,有44次應用了皮克斯團隊的系列技術。憑藉在計算機圖形學研究方面的工作,他們兩位先後獲得7次奧斯卡獎,藝術和技術的完美交匯,無人望其項背。

我們正處在圖形與

交互技術極速發展的浪尖

獲得圖靈獎之後,計算機圖形學領域還有哪些值得期待?要知道,「用計算機重建一切」的最初夢想還遠沒有實現。

用谷歌AI掌門人Jeff Dean的話來說:「他們幾十年前開發的技術,在今天仍然是這個領域的標準做法,這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重要的是,它們未來也將會在AR/VR、數據可視化、醫學成像等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

微軟亞洲研究院網絡圖形組則指出,圖形學未來還會應用在機器人、3D列印、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數位化孿生等場景。

路通介紹,目前在虛擬實境已經有應用,比如故宮裡文物可以通過計算機「活起來」,讓清明上河圖呈現流動的畫面,重現一千多年前的生活情景。所謂增強現實技術,即我們戴上眼鏡,可以把虛擬的計算機圖形學虛構出來的場景,疊加到手機所拍攝的真實的世界裡去,真實世界和圖形特效的結合,可以讓大家產生全新的感受。此外,計算機圖形學還可以跟我們的一些可穿戴的設備,比如說眼鏡、頭盔,甚至是衣服,以及車載設備、醫療器械等等結合起來,進而研發各類創新應用。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下一代的虛擬實境設備和增強現實設備的出現,真實和虛擬的世界會得到更好的融合,帶給人類一個超現實的世界。

路通表示,計算機圖形學應用性很強,在真實感圖形生成、視覺特效和計算機動畫等方面還可以繼續走下去,使得圖形顯示更加真實或更具個性化。「但我們目前的工作方式還是32年前第一個圖靈獎獲得者的工作所延伸和演化出來的,人、計算機和真實世界間的關係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未來我們也期待計算機圖形學新的革命,出現更加自然、以人為本的人機互動方式,以及更具革命性和顛覆性的圖形生成和顯示技術,這有待於計算機圖形學進一步的研究。」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相關焦點

  • 他的夢幻般的超現實風景!讓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天空中一朵白白的雲朵,輕盈的飄在藍色的天空中,下面是無盡的沙漠,畫面顯得寧靜祥和,大自然的美,讓人神往,不僅讓人覺得這應該不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攝影藝術家Benjamin Everett認為現實與超現實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攝影師Benjamin Everett的作品,就將現實生活中的地方,變成啟發人們做夢的超現實景色。
  • 南派三叔再造《世界》
    南派三叔再造《世界》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0 星期二 」「南派」風格有了標籤    《世界》將是全新開啟的「病院系列」的第一本書。故事發生在南派三叔住院療養期間,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由一封讀者來信引出,信封裡有一支收錄了2370段夢話的錄音筆,以及一張賀卡。賀卡上寫著:「這是我一個朋友錄下的自己的夢話,知道你喜歡稀奇古怪的事情,不妨聽一聽。」錄音筆的主人叫南生,他每天都在夢裡用自己聽不懂的蠻話(一種方言)訴說著一個死人的人生。
  • 「超現實」成韋氏詞典2016年度詞彙
    《韋氏詞典》日前宣布,2016年年度詞彙是「超現實」(surreal)。《韋氏詞典》根據一個詞彙每一年的搜索增加總量以及增加的環比,來確定詞彙的受歡迎程度。2016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然而《韋氏詞典》表示,11月唐納·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之後,「超現實」一詞的搜索量為有史以來最高。
  • 比爾蓋茨談雲計算再造軟體邊界
    世界首富和「首善」比爾·蓋茨在退休一個月後,再次成為IT業界的焦點。  微軟亞洲研究院10周年創新論壇首次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3位校長聚集在一起,與蓋茨探討人類的未來。  除了創新與慈善外,最讓蓋茨津津樂道的話題就是軟體的前世今生。「軟體的邊界一直在不斷改變,這就是這個行業永遠令人興奮的原因。」比爾·蓋茨說。
  • 「超現實」打敗「法西斯」,成為韋伯詞典2016年度詞彙
    而今年年度詞彙 「超現實」正是因為發生了很多不同尋常的事件,人們才有了想去了解的欲望。從歷史上來看,「超現實」一詞一直是人們在悲劇發生後使用最多的描述詞之一,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在「9•11」之後,人們對那些艱苦歲月的描述。但在今年,它所描述的內容卻更廣泛。韋伯詞典是根據每年人們查閱的詞彙總量中,被查詢詞彙的增幅來確定其流行度的。
  • 企業再造的思考
    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世界各地的企業管理者開始意識到它們的企業,在20世紀雖然經營得很好,卻面臨著21世紀這一新世紀的挑戰,公司銷售額每年都在增長,而利潤的增長卻難以同步提高,這主要是「軟性成本」在侵蝕利潤。這些成本來自那些包含多餘和重複作業的過程、工序和活動。這些多餘不能創造什麼價值,因而沒有人願意為此支付現金。從而催生了創新管理理論的發展。期間,變革中創造出來了很多的工具和技術。
  • 人工智慧時代的教師角色再造
    VR虛擬實境與教育的結合,使教師角色也發生改變,不再是知識的輸出方,而是一個知識世界的導遊,引導學生去探索更多的知識。[29]技術的發展使課堂和外部世界的嚴格界限被打破,教師完全將教育過程延伸到現實世界,對於知識的組織圍繞真實世界的問題展開,建立起所授課程和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
  • 韋氏詞典將「超現實」選為2016年年度詞彙
    川普當選美國新任總統後,查「超現實」一詞含義的人數暴增。(圖片來源:法國媒體)中國日報網12月21日電(潘一僑) 據法國媒體報導,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最近公布,「超現實」(surreal)為其選出的2016年年度詞彙。韋氏詞典是根據每年人們查閱的詞彙總量中,被查詢詞彙的增幅來確定其流行度的。
  • 《煙花,應該和誰看》:超現實,超理想的日本純愛動漫
    電影由《情書》導演巖井俊二的原作《煙花》改編,戲中的超現實、超理想處理(「超現實」指「超越現實」,「超理想」指「超級理想」),還有選擇以動漫作為載體,亦令故事的愛情主題得以升華脫俗。不知何時開始,包括《來自星星的你》、《你的名字》之類,穿越情節都被廣泛應用,並且都套諸愛情片裡,就連港劇一經用上也大受歡迎。與《你的名字》談論災難不同,《煙花,應該和誰看》只是講述反叛少年的」私奔「(實質是離家出走),格局自難相提並論。
  • 大醫生|郭樹忠:世界小耳再造第一人
    這是承載著他夢想的地方,他立志將整形醫院建設成立足西安、服務全國甚至世界的大型整形專科醫院,讓不完美者完美,讓愛美者更美。其實我的專業是整形外科修復,只要和器官修復有關的手術,我都會做,像鼻子再造、乳房再造、男女生殖器再造、換臉、血管瘤、創傷等等這些都是我的強項。我做了世界首例達文西下的女性陰道再造術、亞洲第一、國際第二的換臉術,變性手術也是全國最多的大概做了有一二百例。現在主要集中做小耳朵,是因為孩子們的爸爸媽媽信任我,他們從全國各地趕來找我,我的時間一小段一小段全部分給了他們,沒有餘力沒有時間再去做其他手術。」
  • 小怪獸「暴走」發布超現實震蛋
    小怪獸「暴走」發布超現實震蛋 2018-09-21 11:21
  • 該不該打破孩子的童話世界?家長鬚知:孩子再造想像力,需要童話
    該不該打破孩子的童話世界?家長鬚知:孩子再造想像力,需要童話每個孩子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但是很多家長往往會很理性的告訴孩子,童話世界都是騙人的,假的,不存在的,其實這個做法是錯誤的,過早的告訴孩子真相,對孩子是沒有好處的,要知道童話故事是對孩子成長是十分有幫助的。
  • 雙語攝影師的超現實早餐奇想
    雙語攝影師的超現實早餐奇想「早餐」英文是breakfast,意即打破禁食,只是每天一起床,這重要的一餐,時常有種倉促感,不是匆忙塞滿嘴,就是桌上隨手一抓先衝出家門趕車再說。而對馬德裡的雙語攝影師Tessa Dóniga而言,她更將想像中早餐內含的Break/Fast感具現出來。
  • 做夢時間:一組超現實催眠3D動圖(GIF)
    澤茲拉結合Cinema 4D和Photoshop軟體,創造了一個自生自滅的迷你GIF動圖世界。(據說這些動圖可以催眠。)超現實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
  • 再造耳材料,為什麼更建議用肋軟骨造耳?
    目前常用的再造耳材料有自體肋軟骨以及Medpor材料。但是在臨床應用中,我們耳再造醫生往往會更傾向於建議患者用自體肋軟骨來造耳。 自體肋軟骨,也是目前最理想的造耳材料。
  • 超現實!藝術「魔法師」讓巨獸「侵襲」城市,就問你怕不怕?
    超現實主義攝影,從字面上我們就不難理解,所謂超現實,就是那些在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場景。但是在攝影藝術家們的眼中,只要他們希望將其變為現實的話,一切皆有可能。其實,超現實作品的重點在於創意和腦洞,而非圖片處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被稱為圖片「魔法師」的藝術家瓦迪姆·索洛維約夫,一直在苦苦思索動物與人類,以及人類生活的關係,為此他創作了這樣一組暗黑風格的超現實圖片。在他的作品中,藝術家所居住的城市聖彼得堡被一群巨型動物所「佔領」,充滿了科幻和超現實感。
  • 再造:衣、生活
    張娜要用設計去改變這些老的東西,賦予他們新的生命。在我看來,再造衣銀行更像是賦予張娜的使命,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商業選擇。再說,那些衣服這麼迷人。設計師,再造衣銀行最鐵桿的粉絲如果說再造衣銀行有一個最鐵桿的粉絲,那就是張娜自己。在再造衣銀行,有她的故事,有她的情懷,有她喜歡的音樂,有她對設計的感悟。
  • 一個不畫臉,一個只畫臉,同樣是超現實繪畫大師,差距卻很大
    同在繪畫藝術界裡的二個人,與冷軍一樣,他們都是屬於超現實繪畫界裡的牛人。相比冷軍,下面這二位繪畫牛人比較有特點。一個從來不畫臉,一個專門只畫臉,同樣是超現實繪畫大師,差距卻很大。很多人表示海因恩其實不太像是超現實繪畫的畫家,更像是歐洲的新印象派繪畫的後來者,畢竟他的作品對於超現實繪畫的元素重點並不多。首先就是他的作品之中重要一個寫意的存在,也就是繪畫人物的環境整體構圖。而且對於超現實的極真還原性並不存在。其次就是他的繪畫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派畫面感,但抽象的同時也是具有超現實的元素。
  • 西方藝術史:義大利超現實和表現主義畫家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
    他在繪畫創作中使圖像發生位移與重複的視覺表現力,增強了畫面的魔幻、神秘和超現實感,生成了新的圖像和意義。1980年,克萊門特作為義大利新表現主義畫家在威尼斯與基亞、庫基三人舉辦了畫展。同年,他與安迪·沃霍爾、尚·米榭·巴斯奇亞德合作畫畫。
  • 世界一流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在用哪些書當教材?
    數據叔決定盤點一下那些世界名校計算機專業採用的教材。不僅包括作業系統、計算機網絡、軟體工程、編譯原理、資料庫等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同時也帶你領略量子編程、算法博弈論、增強現實等前沿知識領域。奧哈拉倫推薦語:本書是一本將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理論結合講述的經典教程,內容覆蓋計算機導論、體系結構和處理器設計等多門課程。卡內基-梅隆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國內外眾多知名高校選用指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