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輸入0字
有1個回答
您好!先說姓名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鰲拜是名字。至於當時的人怎麼稱呼鰲拜,清朝的稱謂體系和現在差別特別大,稱謂與語境高度相關;一般來講,會稱呼名字的場合,多是行文涉及鰲拜的政府文件,或是地位比鰲拜要高的人需要提到他的時候。考慮到鰲拜權力很大、地位很高,皇帝又年幼,我認為大多數旁人都很少有機會用鰲拜的名字(甚至名字的第一個字)來稱呼鰲拜,很可能是用某種敬稱——當然我們今天不太容易斷言這個敬稱是什麼。
再說府邸應該叫什麼的問題。有一部關於北京地方風土的筆記《宸垣識略》,成書於乾隆後期。根據它的記載,「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這裡說的應該是鰲拜後人的宅邸——「超武公」的稱號,是雍正時期才授予的。這是目前我們對「和鰲拜有關的住宅」所知的唯一史料。
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顯示清代北京的官員府邸門口會掛有什麼樣的牌匾。現存關於清前期北京城市建築的幾種常見史料如《藤陰雜記》《宸垣識略》等在記載北京的院落時,倘若遇到比較特殊的匾額,則會註明。例如《宸垣識略》卷十記載康熙朝大學士王熙的別業「怡園」有三塊牌匾,分別是「席寵堂」、「耆年碩德」和「曲江風度」。這三塊牌匾不僅和主人的姓名沒有關係,也和院落的名稱無關。除此之外,現存史料中似乎沒有提到過清代北京城市中的宅邸一定會張懸一塊能夠展示主人身份的匾額。如果這種習俗存在的話,以清代北京城市風土文獻的記載方式,應該至少會提到一下。
我的看法是,歷史上鰲拜宅邸門口不會有和鰲拜姓名有關的牌匾。當然,今天的電視劇,喜歡事無巨細都用帶字幕的對白或帶文字的道具明白無誤地寫出來,以免觀眾看不懂。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與其絞盡腦汁去考慮牌匾上寫什麼文字更為「符合歷史」,不如直接使用「鰲拜宅邸」的浮動字幕算了。
已輸入0字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