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臨死悔悟,煽情求生,康熙此舉不愧千古一帝

2020-12-23 方程讀史

這是忠勇功臣與三代皇帝的故事,這是擅權朝臣與年幼皇帝鬥智鬥勇的故事,這更是千古一帝鐵腕柔情的故事。故事要從鰲拜開始說起。

鰲拜出身將門,戰功赫赫

鰲拜雖然出身將門,但具體的出生年月並沒有記載,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是後金五大開國功臣費英東的侄子,由此可見鰲拜是名副其實的將門貴族。

鰲拜非常擅長騎射,在青年時期已經跟隨皇太極東徵北戰,立下不少的戰功。但是真正讓鰲拜名聲大噪的,是皮島之戰。

明朝熹宗皇帝在位期間,女真人建立的後金攻佔遼東地區,此時明朝將領毛文龍駐守在皮島。雖然遼東已經落入後金手中,但其實一直處於明朝軍隊的夾擊之下,因此從努爾哈赤開始就一直想要攻佔皮島,扭轉被動局面。

清太宗崇德二年,由於對皮島久攻不下,皇太極決定換上阿濟格,而此時鰲拜就在阿濟格的軍隊中。

阿濟格制定進攻策略,利用正面軍隊佯攻作為掩護,派出一支精銳部隊突襲背後,鰲拜主動請纓,當場立誓說「我們要是攻不下皮島,絕對不會活著回來見將軍,誓死拿下皮島」

鰲拜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本以為是隱蔽突襲,沒想到明軍戒備森嚴,炮彈箭矢讓清軍損失慘重,鰲拜不顧危險奮勇衝殺,硬生生衝到明軍身邊展開肉搏戰,後續士兵接連跟上,最終攻克皮島。

皇太極得到前線捷報,非常開心,親自寫了一篇祭文告訴天上的努爾哈赤「兒子完成您的心願了!」。

對於皮島之戰中鰲拜的表現,皇太極非常欣賞,按照首功將鰲拜晉升為三等男,並且特地賞賜「巴圖魯」的稱號。巴圖魯是滿族對「勇士」的傳統稱號,能得到這個稱號都是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

接下來就是松錦之戰,這是事關明朝和清朝雙方命運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鰲拜表現出來的果敢勇猛,創造五戰連勝的戰績。第二年,鰲拜已經被封為護軍都統,成為八旗將領中的佼佼者。

在清軍入關後,鰲拜仍然繼續領軍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戰功。

忠於皇太極,對抗多爾袞

公元1643年,皇太極含恨離世,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巨大爭執。主要參與爭奪皇位的人分為兩派,一派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他的背後是正白旗和鑲白旗家族子弟的支持。另一派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他的背後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支持。

皇太極肯定想不到,在自己死後,皇位問題讓整個家族劍拔弩張,形勢十分嚴峻。此時,鰲拜成為誰來繼承皇位的關鍵人物,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雙方爭搶的香餑餑。

鰲拜選擇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其中原因鰲拜聲淚泣下地說出來過,後文再敘。當時由於形勢緊張,鰲拜和索尼等大臣盟誓,誓死擁立肅親王豪格登基稱帝。

後來,愛新覺羅代善組織雙方在崇政殿討論皇位繼承人的問題,鰲拜當機立斷,在崇政殿周圍布置裡三層外三層的精銳甲士,做好武力解決的準備。

在崇政殿內,雙方吵成一團,各不相讓。鰲拜帶頭帶劍上前,聲淚俱下地向在場所有人說「我們作為臣子,吃著先帝賞賜的飯,穿著先帝賞賜的衣服,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如果我們不擁立先帝的兒子,我們還不如現在就下去陪先帝!」

在鰲拜的情感煽動和武力壓迫下,多爾袞和豪格雙方經過協商同意各自退讓一步,最後選擇一個折中方案: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

順治皇帝登基後,由於只有六歲,所以多爾袞作為攝政王開始大權獨攬,在朝堂上大肆驅逐貶謫政敵,這也許就是當時多爾袞選擇讓步之後的打算,皇帝年幼容易控制,攝政王地位可以伺機奪權。

豪格是多爾袞最先打擊的對象,多爾袞對鰲拜也是恨得牙痒痒。在順治皇帝登基後的七年時間內,多爾袞對鰲拜進行多次打壓,其中較為嚴重的有三次。

得寵順治帝,驕橫康熙帝

福臨意外取得皇位,而幸運於公元1650年再次降臨,攝政王多爾袞突然去世,福臨「推倒」頭上大山,真正開始掌管天下。

順治皇帝對鰲拜、索尼等人當時忠於皇太極的做法非常感動,逐漸將索尼、鰲拜視為自己的心腹大臣。鰲拜的地位一下子被提得更高,直接協助順治皇帝參與管理國家大事,處理國與國之間、滿蒙部落之間、王公世族之間的關係。

公元1656年,鰲拜昔日戰場留下的傷病發作,順治皇帝親自到鰲拜府中前去探望,由此可見鰲拜深得順治皇帝恩寵。

公元1661年,愛新覺羅福臨的好運終於用完了,年輕的順治皇帝駕崩。在順治皇帝臨終前,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人叫到床前任命為康熙帝的輔政大臣。

順治皇帝之所以任命四位輔政大臣,其中就有防止輔政大臣中出現「多爾袞」的情況,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順治皇帝萬萬沒想到,四位輔政大臣很快就分崩離析,甚至互為敵人。

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中,排在第一名的是索尼,此人已是四朝元老,年邁多病,經常得過且過。

排在第二名的是蘇克薩哈,此人本是支持多爾袞的,在多爾袞剛死不久就揭發多爾袞,因此才獲得順治皇帝的重用,但是遭到其他人的蔑視。

排在第三名的是遏必隆,此人雖是名門之後,但沒有太多自己的主意,經常依附鰲拜,在中間和稀泥。

排在第四名的是鰲拜,雖然鰲拜位列最後,由於身上始終有股勇猛的味道,看上去像是四大輔臣之首一樣。

也正是因為四大輔臣的性格特點,導致後期的鰲拜日漸驕橫,擅權自重,成為康熙皇帝眼中的「多爾袞」。對於鰲拜驕橫到何種程度就不再細說。

鐵腕柔情康熙帝

康熙帝從小機敏有大志向,不露聲色地在宮中訓練摔跤,鰲拜本來以為康熙皇帝年少愛玩,反而開心並未重視。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皇帝悄悄地將鰲拜親信分批次派往全國各地,目的是在京城架空鰲拜,然後像往常一樣召見鰲拜進宮,結果練習摔跤的少年們一擁而上擒獲鰲拜。

鰲拜受審,最後共羅列了30條罪狀,本應是斬首的死罪,但在臨死前,鰲拜求見康熙皇帝,得到應允。

鰲拜在見到康熙皇帝後,突然脫下自己的上衣,眼前的景象讓康熙皇帝感到震驚。只見鰲拜身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傷疤,鰲拜向康熙說明這些傷疤都是當年跟隨皇太極打天下時留下的,其中最致命的一條刀傷則是為救皇太極留下的。

康熙皇帝不禁動容,鰲拜為大清立下的功勞皆在這身傷疤,更何況當年若不是鰲拜堅決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父皇順治皇帝根本沒有機會,自己的皇位也就無從談起了。

康熙皇帝最後將鰲拜的死罪改為監禁,但是鰲拜在監禁中鬱鬱寡歡,在公元1669年去世。

對於鰲拜的家人,康熙皇帝同樣採取寬厚的態度,專門降下詔書說鰲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誅」,所以鰲拜的家人全部都活了下來。鰲拜的兒子穆納福雖然也被監禁過一段時間,但在鰲拜死後就被釋放。

直到康熙52年,康熙皇帝感念鰲拜功勳,將鰲拜的孫子達福加封為男爵。事實證明康熙的眼光是不錯的,後來達福擔任正藍旗副都統,在平定噶爾丹叛亂時戰死沙場。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恢復了鰲拜的一等公地位,並且世襲罔替。再到乾隆皇帝時,又降旨遵從康熙皇帝的旨意,鰲拜仍然被封為一等男爵。

在面對擅權的鰲拜,康熙皇帝顧念舊情功勞,特別善待鰲拜以及家人,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可見千古一帝康熙有鐵腕,也有柔情的一面。

相關焦點

  • 八歲登基,權臣當道,康熙如何親政,如何成為「千古一帝」?
    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為多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少年時期的康熙年少的康熙在很小的時候父親順治帝逝世,由於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由於少年康熙小的時候得過天花,對這種病毒有免疫力,所以留下遺囑讓康熙即位,年僅八歲的康熙登上皇位,但隨之而來的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 康熙皇帝同侍衛下棋連輸七局,十天後侍衛身亡,康熙感慨說出八字名言
    康熙8歲登基,在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的時候,就成為了清帝國的皇帝。這樣一位小皇帝坐在皇位上,自然引起權臣們的騷動,懷有不臣之心的人比比皆是。康熙皇帝在走向聖君的路途中,更像是打怪升級,一步步成為了千古一帝。
  • 班布爾善只是跟從鰲拜,最後康熙囚禁鰲拜,為何卻殺了班布爾善?原因很簡單
    在康熙擒鰲拜之後,康熙只是將鰲拜圈禁起來,其兒子、弟弟、侄子都沒有受到太大牽連,但是對於鰲拜的黨羽班布爾善卻處以了極刑,康熙將班布爾善賜死,且其子孫也受到牽連,為什麼康熙對為首的鰲拜都能寬容,卻對其黨羽班布爾善如此殘酷呢?
  •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康熙: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為了除掉鰲拜,康熙處心積慮秘密挑選了一幫小跟班,每天在皇宮之中練摔跤表現出玩物喪志的樣子,直到有一天對鰲拜突然發難,最終這位「滿洲第一勇士」從此淪為了階下囚,然而不得不說鰲拜對康熙無情,康熙對於鰲拜還是仁至義盡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鰲拜是主謀,班布爾善是從犯,為何康熙卻處死後者
    康熙在擒住鰲拜之後,隨即命議政大臣對其進行審訊。大臣們經過審訊,列出鰲拜30條罪狀,建議判處死刑。可康熙最後念及鰲拜的軍功,決定寬大處理,於是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囚禁。最終,鰲拜就在禁錮中去世。在對待鰲拜一事上,康熙無疑是仁慈的。
  • 康熙親政之路,權臣鰲拜乃是第一障礙,看康熙如何用「布庫」擒滿洲第一勇士!_薩哈
    原標題:康熙親政之路,權臣鰲拜乃是第一障礙,看康熙如何用「布庫」擒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專權自康熙元年至康熙八年期間,鰲拜趁著索尼年老體弱、、遏必隆生性懦弱、趨炎附勢之際,網羅黨羽,在朝廷之中大量安插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此時大權在握之時開始誅殺異己。七月十九,鰲拜甚至不顧依然親政的康熙皇帝的反對執意處死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鰲拜為何對蘇克薩哈恨之入骨,執意要置於死地?蘇克薩哈
  • 中國四位千古一帝的畫像:李世民最面善,康熙臉上有痘痕但很乾練
    中國歷史上四位「千古一帝」,第一位就是秦始皇,秦始皇雖然被稱為暴君,但他有「開創」之功,他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
  • 康熙扳倒鰲拜,為何卻對班布爾善下手最重?卑微前嫌讓康熙太噁心
    儘管班布爾善按照輩分講算是康熙的堂叔,但是努爾哈赤一系的子孫到了康熙朝是何其的繁多,地位爵位比他更顯赫的大有人在。所以,為了能夠在朝堂上走得更遠,擁有更多的權利,這位宗室黃帶子開始巴結起了顧命大臣鰲拜。
  • 康熙在遺詔中自我評價,就事論事用詞謹慎,此舉不愧為千古一帝
    康熙的自我評價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冬,康熙帝得了一場大病,他自己認為可能無法康復,鑑於以往帝王大多以死為忌,清醒之際不留下遺囑,而彌留之際又不省人事,不能親自頒布遺詔,往往使得子孫與權臣私自篡寫,難以正肅朝綱。所以,康熙帝趁自己在健朗之時,親手撰寫遺詔,認真總結了生平。
  • 鰲拜為人如何?為什麼身上30條重罪,他還能活著
    最近翻拍的鹿鼎記又火了,這部劇熱播使得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劇中的重要角色之一鰲拜。雖然是杜撰,但在康熙年間智擒鰲拜這件事卻是真的,那麼歷史上的鰲拜其人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如人們所傳頌的一樣,驕橫跋扈想要沙雕康熙而取而代之呢?
  • 因烏鴉聒噪引起了鰲拜的不悅,眾人藉此機會討好鰲拜
    書房裡,鰲拜聽見烏鴉那單調的、難聽的叫聲,覺得甚不吉利,不由扭過身去朝著窗外罵了一聲,他的渾濁的眼睛同時放出惡狠狠的光。濟世見狀,忙離座走到門口,推開兩扇楠木雕花門,衝著天上遠去的鴉群大罵連聲。 書房裡的人誰都知道,這罵聲毫無意義,可濟世比其他的人更會溜須,也只好由他罵去。
  • 康熙看望50歲的親哥哥,康熙剛走,哥哥說:我可以死了
    清朝做為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統治時間長達276年,歷經十二帝,其中最有作為者當屬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康熙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執政時間長達61年,期間削平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西徵漠北、維護了國土完整和統一,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千古一帝」!
  • 同樣遭遇權臣的控制,康熙能除掉鰲拜,為什麼漢獻帝卻除不了曹操
    歷史上康熙皇帝和漢獻帝都遭遇了權臣,為什麼康熙能除掉鰲拜,漢獻帝卻除不掉曹操呢。 首先鰲拜和曹操截然不同。鰲拜不是專擅朝政,他只是四個顧命大臣之一,地位在四人中還是比較低的。遏必隆明哲保身,索尼年老多病,再加上鰲拜手握兵權這才顯出鰲拜來。
  •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為何不親自把雍正扶上位當幾年太上皇,避免九王奪嫡呢?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康熙也算得上是十分厲害的明君了,所以人們會覺得康熙做事情和做決定的時候應該是足夠明智的,甚至覺得康熙應該是一個有著聖人一樣胸懷的皇帝,還有人索性就覺得康熙就是千古一帝。
  • 康熙在孔子墓前遲疑不跪,孔後人擋住一字,康熙立即三拜九叩
    康熙皇帝一生比較勤勉,9歲登基,在位61年很小的時候就暴露驚人天賦,同時他的政治生涯也很豐富擒鰲拜、平三藩、臺灣,親徵準噶爾,大敗沙俄侵略軍,發展經濟等正是他和兒子雍正的兩代努力,才給了乾隆足夠的揮霍資本,開啟了康乾盛世
  • 康熙為何非要滅了葛爾丹,看看藍齊兒就知道了
    康熙的一生,建立了很多豐功偉績,「千古一帝」的稱號也是當之無愧,殺鰲拜、滅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每一件都是驚心動魄的大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康熙和葛爾丹之間的事。但比起千古一帝的康熙,他還是不夠分量。
  • 鰲拜用切膚之痛告訴世人一個道理:貪吃「熱豆腐」真的會燙嘴
    對於祖母出的這道題目,康熙早已有所顧盼。與其說這是一道考題,倒不如說這是給少年康熙一次難得的練手機會。即便康熙此次搞不定鰲拜,那麼孝莊也總有辦法除掉這個弄臣。其實康熙早就想除掉鰲拜這個絆腳石。在舒克薩哈死的時候,雖然是康熙下的聖旨,但那都是鰲拜一手策劃和精心設計的,這明顯是不把康熙放在眼裡,而且有意欺負沒有實權的少帝,典型的借刀殺人,這成了鰲拜被殺的導火線。
  • 和珅、鰲拜狂傲不羈,後人至今仍老實務農,自稱罪臣之後
    文|和佛賞花去鰲拜與和珅都是清朝權傾朝野的寵臣。新主即位後,一個終生囚禁死於牢中,一個被賜上吊自盡。手握重兵的鰲拜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按劍大喝,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如果不立先帝之子,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正是鰲拜的堅持,使得多爾袞作出讓步,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順治死後,再無人可以與資格老,軍功高的鰲拜爭鋒了,這時的鰲拜擅權自重,日益驕橫。新年朝賀,鰲拜身穿黃袍,頭帶與康熙帝同式樣的冠冕。蘇克薩哈與他一樣是輔政大臣,他說殺就殺。
  • 康熙皇帝的真實容貌,與漢人差別很大,17世紀一幅油畫告訴你真相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他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他就將當時權傾朝野的鰲拜扳倒,奪回了軍事大權。而成年之後,又平了三藩之亂、消滅臺灣的明朝殘黨、三徵噶爾丹、籠絡蒙古各部等。
  •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跪,大臣妙計後立刻下跪行禮,臣曰拜師不拜王文/珍惜自己讀不懂的書說康熙是清朝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大家應該不會反駁吧,八歲繼位時,朝廷還由鰲拜等人把持朝政,八歲的康熙隱忍不發,年長後主持朝政